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史书上有哪些鲜为人知但是温暖人心的片段? 第2页

        

user avatar   wanggang-gang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亲爱的中国游击队同志们:

  我看到你们分撒在山沟里的宣传品,知道你们是共产党的游击队。你们是爱国主义者,也是国际主义者。我很想和你们见面,同去打倒共同 的敌人。但我被法西斯野兽们包围着,走投无路。我决心自杀了。我把运来的十万发子弹赠送给贵军。它藏在北面的松林里。请你们瞄准日本法西斯军射击。我虽身死,但革命精神长存。祝神圣的共产主义事业早日成功。

  关东军间岛日本辎重队

  共产党员伊田助男

  1933年3月30日 ”


user avatar   1441-dior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汉明帝继位的第十七个年头,他梦见了父亲刘秀和母亲阴丽华像活着时那样幸福甜蜜。梦醒后,悲伤的睡不着觉。第二天清早,明帝率领百官来到父母的陵园,将树上的甘露采集好,奉献给自己的父母。随后,明帝趴伏在父母用过的卧床旁,看着母亲化妆盒里的用品,悲从中来,痛哭流涕,他令人重新将化妆盒填满,好像母亲还活着一样。左右跟随的人,也跟着哭了起来。

这一年,汉明帝47岁,距离母亲去世已有十年。

下一年,明帝驾崩。

十七年正月,当谒原陵,明帝夜梦先帝太后如平生欢。既寤,悲不能寐,即案历。明旦日吉,率百官故客上陵,其日降甘露于陵树,帝令百官采取以荐。会毕,帝从席前伏御床,视太后镜奁中物,感动悲涕,令易脂泽装具。左右皆泣,莫能仰视焉。
——《后汉书·卷第十上·后纪第十上·阴皇后纪》

user avatar   lizaid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春秋时,晋献公宠爱骊姬,打算废掉太子申生,改立与骊姬生的孩子奚齐。骊姬是个很有心计的女人,她一方面哭着不让晋献公废嫡立庶,一方面又暗地里设计诬陷太子。

骊姬首先要做的,不仅是支开太子,而且要支开晋献公的两个小儿子重耳和夷吾,他们都是自己孩子奚齐登极路上的阻碍。于是她就派亲信给晋献公提议:

曲沃,君之宗也。蒲与二屈,君之疆也。不可以无主。宗邑无主则民不威,疆埸无主则启戎心。戎之生心,民慢其政,国之患也。若使大子主曲沃,而重耳、夷吾主蒲与屈,则可以威民而惧戎,且旌君伐。

这段话大体意思就是说,曲沃、蒲地和屈地这三个地方很重要,是拱卫国门、震慑狄夷、彰显法度的体现,必须要有靠谱的地方官。你不如把太子派去守曲沃,派重耳和夷吾守蒲地和屈地,就可以达到上述的效果了。晋献公很高兴,就按照骊姬说的做了,这样一来,国都绛城里就只剩下骊姬和她妹妹的儿子了。

坑已经挖好了,就等太子往里跳了。公元前656年的一天,骊姬对太子申生说,你老爸晚上睡觉梦见你死去的亲妈了,让你赶紧祭祀一下(君梦齐姜,必速祭之)。申生是个老实孩子,就在他的封地曲沃举办了祭祀典礼,又把祭祀的肉和酒带回来献给晋献公。不巧晋献公出门打猎了,六天以后才回都,骊姬趁着晋献公不在,在酒和肉里下了毒。等到晋献公回来,在大家面前用酒浇地,地上的土立刻溶解成小堆;用肉喂狗,狗带(大雾);把酒肉赐给太监吃,小太监也死了(公祭之地,地坟;与犬,犬毙;与小臣,小臣亦毙)。骊姬装作被吓哭的样子,唉呀妈呀,太子要弑父啦!太子也不辩解几句,立刻就被吓跑了。晋献公很生气,把太子的老师杜原款给弄死了。接着,骊姬又诬陷晋献公的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说他们和太子都是串通好了的,吓得两个孩子也纷纷逃回了自己的领地。骊姬以一己之力搅乱晋国政局的这个事件,史称“骊姬之乱”。

太子逃回了封地曲沃,有人劝他说,那毒药分明就是骊姬放的,您为什么不申辩呢?太子说,我父亲如此宠爱骊姬,一旦失去了她,一定会连觉也睡不好、饭也吃不饱。如果我说出了真相,他就会对骊姬发怒降罪。他老人家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我又不能取悦于他,这可不行啊(君非姬氏,居不安,食不饱。我辞,姬必有罪。君老矣,吾又不乐)。那人又问,那您该怎么办呢?太子无奈地说,我父亲不知道事情的真相,而我背负了弑父的罪名,全天下又有谁会接纳我呢?不久,太子就上吊自杀了。

一个孩子,宁愿死,也不肯伤害自己年迈的父亲。他是愚蠢的,也是悲剧的。但他对于父亲的这种热爱,却是出自心底,无可置辩的。这让我想起了《琅琊榜》里的皇长子祁王萧景禹,被人诬陷谋反毫不申辩,到死也只有一句“子不知父,父不知子”,却从未动过谋逆之心。他们的智商不值得效仿,但这种精神,却是遗留千年也不过时的。

骊姬之乱事件后续请参见相关回答:
介之推不言禄而被烧死的典故 历史真相是怎样的? - 名再道号直行的回答


user avatar   yi-ta-qia-hu-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转的,侵删

汤原游击队发展历程。

1932年4月开始,汤原中心县委改组,开始组织抗日游击队,依靠党员捐资,买了10几条枪,成立红33军汤原游击中队,由40多名党团员组成。完全没有军事经验,不久被土匪武装缴械。

汤原中心县委继续买枪,于1933年1月重建,发展到60余人,结果被日军镇压,两任县委书记高庆云,裴治云先后牺牲,队伍溃散。

1933年10月夏云杰接替县委书记,第3次建立“汤原反日游击队”,最终实现了部队的成长壮大,最后发展为抗联第六军。

1936年秋天,抗联6军在汤原丁大干屯遭到日伪军伏击,夏云杰受重伤。

大家希望把他送去苏联治疗。夏云杰说:“路途太远,又难走,我们又没那个本钱,还是先在山里治治吧。”

一个夜晚,夏云杰突然醒来,高兴地对别人说:“我梦见日本人被赶跑了,我俩骑着马,走在人山人海的大街上,到处都是彩旗和鲜花……”说着说着,泪水流满两颊。

不久夏云杰牺牲。


user avatar   lu-qing-hou-2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张居正,明代中期大名鼎鼎的人物。张居正死后,被反攻倒算,家破人亡。


1622年,张居正平反。1640年,张居正的曾孙张同敞被任命为中书舍人。


张居正的经历固然够传奇,但是张同敞的经历更为曲折。


1642年,张同敞受崇祯皇帝之命到湖广出差,任务完成之后,回京城的路上,消息传来——北京沦陷,崇祯帝自缢煤山。


这时,南明唐王朱聿键发出征召,于是张同敞投奔唐王,受唐王纸命到湖南出差,然而,就在他出差期间,消息再次传来——唐王被清兵俘获。


于是,张同敞转投永历帝朱由榔,被任命为兵部侍郎、翰林院侍读学士,总督广西各路兵马兼抗清任务。然而,就在率军转战广西之际,消息传来——南雄被攻破,永历帝逃跑,军队溃败,桂林被包围,岌岌可危。


于是,张同敞秘密潜入桂林。当时,城中只有大学士瞿式耜和一个老兵留守。


瞿式耜说:““我为留守,当然死在桂林;总督没有守土的责任,你还是去罢!”


“古人耻独为君子,”同敞毅然地说,“相公为什么不让同敞共死呢?”


瞿式耜高兴极了,吩咐剩下的一个老兵进酒,秉烛待旦,和张同敞销磨这空城的一夜。


第二天,东方欲曙,清军进城,两人同时被执,说:“我们久已准备了。”敌人要他们投降,他们拒绝;要他们削发为僧,他们也拒绝。于是,敌人把他们分别幽禁起来,中间只隔着一堵墙,在幽禁的四十几天之内,他们隔着墙壁,赋诗唱和。1650年,闰十一月十七日,敌人把他们杀了。据说在行刑的时候,张同敞衣冠整齐,昂然站立,头颅落地以后,他向前跃起三步才倒下。


私以为,秉烛夜话那一夜,温暖人心。


user avatar   zhang-hua-45-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宋仁宗赵祯,宋朝第四位皇帝,可以算是宋朝历史,乃至中国历史上最仁慈的皇帝之一。

如果你看过《少年包青天》的话,没错,他就是那个萌萌的皇帝。


(实在找不到好图片,抱歉)

他宅心仁厚,仁慈善良。在位四十二年,没有什么大的战功,但这期间宋朝没有发生任何大的战事,边民“四十二年不识兵革”,在当时已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感谢评论区提醒,仁宗时期西部和南部边境都有战事,这里的“四十二年不识兵革”是辽帝说的,边民指的是北部边境)

有一次,开封府尹包拯上堂进谏,他慷慨激昂,越说越激动,拉住皇帝的袖子,口水甚至喷到了皇帝的脸上。但仁宗并没有露出任何不悦的表情,还在包拯转身的时候偷偷擦掉脸上的口水,最后依然采纳了包拯的建议。

还有一次,仁宗在吃饭时,突然咬到一颗石子,把他的牙都咯出了血。他赶紧把石子吐掉,并把嘴里的血都漱干净。然后吩咐身边的太监和宫女:千万不要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否则那个做菜的厨师就没命了!

一个拥有国家最高权力的统治者,身居万人之上,还能体恤和宽恕一个小人物的生死,在中国几千年的帝王史上,实属不易。


user avatar   zhao-ren-2 网友的相关建议: 
      

317年,晉室南渡,後有東晉。晉明帝才幾歲的時候,坐在父親元帝膝上。舊都來使,父親不覺傷心流淚。父親問明帝:「你看長安和太陽相比,哪個遠?」明帝回答說:「太陽遠。有人從長安來,卻沒聽說過有人從太陽那邊來,顯然可知。」父親對他的回答感到驚奇。第二天,召集群臣宴飲,父親再次發問,不料明帝卻回答說:「長安遠。」元帝驚愕,問他:「你為什麼和昨天說的不一樣呢?」明帝回答說:「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後來有李白詩句: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故都是溫暖,亦是憂愁。

幾句題外話:

評論區里對歷史問題的討論的很多,但其實我也不知道怎麼回復。因為很多人討論歷史問題的時候,不是信息量的問題,而是邏輯和史觀的問題。舉個例子,有人罵司馬家,把胡人入侵的罪責歸於司馬家。這個觀點就沒什麼討論或者反駁的價值。若把一個事件作為結果來看,他只是一個表面,支撐這個表面的不是單一或者某幾根柱子,而是成千上萬的錯綜複雜的藤條。能理解嗎?這些原因互相纏繞和干涉,又共同導致了結果。甚至一些細枝末節的原因都不容忽略(比如胡人入侵和天氣變寒冷北方生存壓力大有關)。你看到的,你看不到的,你很難說哪些是主要哪些是次要。還有一些給結論不先給定義的觀點,比如司馬家不是正統,我覺得你要先告訴我什麼是正統,正統有什麼好處,這個背景下誰適合做正統。你不能得出「因為司馬家不是正統所以他不行,因為他不行所以他不是正統」這些情緒化的沒什麼意義的評價。

再題外話。

用繁體怎麼了?繁體意味這什麼?有什麼象徵有什麼深意?用了繁體就要一直用?和你解釋我為啥用?管得著嗎?別人用個繁體就成炫耀了?瞅瞅你這點見識這點出息,嘖~


user avatar   luo-xi-qing-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清光绪五年,总理衙门前来了三位衣衫褴褛的异国人,他们趴在总理衙门前苦苦哀求,痛哭流涕。这三人都是来自琉球的官员。当时清朝的规定是“非进贡使臣不得入京”,所以他们不得不乔装打扮成商人,跋山涉水来到首都,求母邦清朝救救他们的国家。(《照录琉球国紫金官向德宏二次禀稿》)

此时的琉球已经被日本占领,并被改名为冲绳县,国王尚泰被抓走,生死不明。三位使臣只得寄托于母邦清廷的力量“尽逐日兵出境”。然而,此时的国际时局已经大变,清朝也无能为力,只能给予他们300两银子作为路费,绝望之际,琉球使者林世功悲愤自杀。

然而,更让我动容的是下面的故事。十余年后,有人看到,在北京的羊肉胡同,有一名长相奇特的异国人,他每年都会向当地衙门上呈表文,但每次上告无门。他就是当年前来清廷求援的其中一人。在京城奔走十余年,流离失所,风餐露宿,只为了一个早已覆灭的祖国。

有奏请缉奸细者,占其人住南城外羊肉胡同、谢姓。廷寄命给事中唐椿森(尚有满给事,不记其名)缉之:唐至,令军役勿遽,先捡其来往书札,则琉球遣臣来救于中朝者,流寓京师十二年矣。每岁皆有表文,而总督不为达,其旅费则琉球遗民倾助,流离琐尾,备极可怜。(《闻尘偶记》)

当年不过想写一篇琉球史小文的,看着看着,眼泪就下来了。


user avatar   zhu-quan-92-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北宋人王巩是苏轼好友,“乌台诗案”中被牵连贬至宾州。王巩遭祸后家奴仆从顿时做鸟兽散,惟有一位名为宇文柔奴的女子愿意与他共赴宾州。苏轼对二人的遭遇一直心存愧疚,几年后有幸重聚,苏轼问柔奴岭南的日子是不是很苦。柔奴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大为感慨,作《定风波》词一首。王巩和宇文柔奴的故事自此流传开来,成为坚贞爱情的典范,收入《古今情海》。

能从泛黄的故纸堆里能翻捡出除了权谋、战争、鲜血之外的,类似这般纯粹干净的爱情,也是历史能吸引人的一大魅力所在。

谁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时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user avatar   raziregu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人提到林觉民与陈意映吗?

一直觉得《与妻书》是我读过的最美的情书,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感觉短短的一纸书信,对国家的忠,对亲人的爱,淋漓尽致。

上学时候我最喜欢的一篇,反复吟诵,到现在多少年都过去了,还能背的下来。

那时候甚至想,谁能写给我这样一封情书,我就毫不犹豫的嫁给他,当然也是一时的少女心爆棚啦~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 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我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贪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幸甚,幸甚!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是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相关话题

  国家文物局称「汉文帝霸陵已找到」,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世界是什么时候? 
  古代黄河泛滥要死人,人民要造反;征用人民治理黄河,徭役过重人民要造反,那朝廷该怎么做? 
  为什么古代打仗要一座城池一座城池地打? 
  曹叡在托孤人选上是否是失败的? 
  如果二战期间的国军和印度军队打一仗,谁会赢? 
  古代有哪些奇特美食? 
  上古所有语言中的“妈妈”一词的发音都是相似的吗? 
  苏联解体之后有哪些有趣的变化? 
  「旧社会」真的有那么惨吗?清末到 1949 年期间百姓的生活水平如何? 

前一个讨论
欧美发达国家的政府机关是否存在腐败现象?
下一个讨论
这些年国家一直在说技工荒,实际情况是怎样的?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