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意大利北部的主要城市并不位于波河下游沿岸? 第1页

  

user avatar   daruq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帮督公再补充点。

波河水量小,每秒径流量只有600立方米左右,而且含沙量大,河道浅,难于通航。

米兰、都灵和威尼斯繁荣的原因是地处德意志和地中海的南北通商和基督教徒去罗马、耶路撒冷朝圣要冲,但是很明显,交通路线都不借助于波河,而是绕开了波河平原。

河边的城市能够繁荣是因为可以借助河流的交通。通航方便的河流,大城市往往在河流的边上,尤其是下游,比如长江、珠江、汉江、密西西比河、尼罗河、伏尔加河……

而不方便通航的河流,大城市往往不在干流边上,在支流边上,或者是上游,比如 波河、黄河、辽河……

另外,波河泥沙含量高,而且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到了春季,阿尔卑斯山的积雪融化,容易发生洪灾,所以下游干流附近农业不发达,沼泽地多。所以城市集中在上游或者是支流附近。

波河下游平原其实是条件非常好的农业区,但是需要动员大量人力物力先排干沼泽,整修河道,而意大利长期分裂,统一后,中央政权也常常软弱无力。到了现代,大型工程机械普及后,才得到有效开发。

长江三角洲、江汉平原、珠江三角洲也曾经是洪水泛滥、沼泽遍地、疟疾流行的地区。但是由于北方战乱,大批移民南下,劳动力充沛,而中央专制集权的政府又方便进行河道、耕地改良的工程,所以人口众多。


user avatar   ma-qian-z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疟疾。

当然考虑到知乎的行文风格,我们还是先看看问题是否成立。下面两张图是北意大利地形图和人口分布图。

(绿色越深,密度越大)

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个问题

  • 1 波河下游地势低平,河道没有明显高差,分岔很多,流速不会很快,河水很难顺畅排入大海。

  • 2 居民点(深绿色和黑点)分布明显避开了波河下游,尤其避开了入海口附近的三角洲。

为何会有这种情况呢?因为波河含沙量较大,下游容易淤塞,所以中下游多沼泽,多死水。直到现在,波河三角洲还是一个几百平方公里的沼泽国家公园。这在当代当然不算什么问题,但在20世纪之前,这意味着疟疾横行,无法形成任何大型居民点。古人既无法对付疟疾,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得疟疾,只是意识到沼泽和瘟疫之间的相关性,所以本能地离开了河口这个死地。

发现青蒿素前,古人如何对治疟疾?
古罗马人则认为,沼泽湿地中会产生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通过口鼻呼吸进入人体,引发疟疾。意大利语中的“污浊空气”(mal’aria),就成了疟疾的学名Malaria。

……1717年,意大利医生乔瓦尼·冯里亚·兰锡西最先指出,疟疾总是流行在蚊子繁多的潮湿沼泽地区,而在排水之后就会一度绝迹,这一现象表明,致病的毒性也许就是蚊子传播的。1888年,法国军医拉佛朗在非洲疟疾患者血液的红细胞中发现疟原虫。1897年,英国生物学家罗斯(Ronald ross)在印度发现按蚊体内疟原虫的合子,并阐明了人体内与蚊体内疟原虫的发育史以及疟疾的传播方式,罗斯因此获得190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至于当年波河的疟疾有多厉害,从古人抗疟的“惨烈“方式就可见一斑。

有一种常见病叫“地中海贫血”,我估计大家应该听说过,这种病严格说是一种基因缺陷,一旦患者从父母双方继承了隐形的贫血基因,就会脸色苍白,脾脏肿大,如果不经常输血就有夭折的危险,往往一眼就能看出不像常人。从大西洋到太平洋都有这种隐形基因分布,其中也包括地中海周围,尤其包括意大利。

如此削弱劳动能力的基因,为什么没有被淘汰呢?因为这种地中海贫血基因固然会严重摧残身体,但也能大大增加人体对疟疾的抵抗力:

地中海贫血
氨基酸序列分析证明,患者的血红蛋白的一个β亚基第6位氨基酸由正常的谷氨酸突变为异常的缬氨酸,导致血红蛋白的载氧能力下降。后来的研究发现它能抵抗一种流行于非洲的疟疾(malaria ),接着的研究发现地中海贫血患者对疟疾的抵抗能力也较正常人强,患上疟疾的地中海贫血症患者,平均存活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因此在一些疟疾比较严重的地区,如赤道以南非洲,地中海贫血症患者的平均预期寿命反而高于正常人群。

这意味着疟疾的杀伤力远远大于地中海贫血症。所以,在波河下游等沼泽地区,携带地中海贫血症基因的人反而可以开垦其他人无法居住的土地,从而拥有额外的生存空间。只是这样的生存条件只能支撑一些开发程度较低的农场,更不可能提供良好的贸易条件(外地人未必有类似的基因),所以无法形成大城市。由于劳动力普遍贫血病弱,越是疟疾厉害的地区,挖运河排干沼泽的能力越差,结果就是上千年死锁在低效率的湿地农业中。(欧洲的白色精灵传说,一部分源头就是苍白脸色的湿地丛林居民)

所以波河下游变成了一个相对的人口稀疏区,只有勉强养活的农业,在近代出现之前没有什么工商业。下图是疟疾传入意大利的历史,地图中上方的波河流域附近很明显地是疟疾灾区。在疟疾冲击波过后,扎根于波河下游沼泽的疟原虫就决定了这里的人口密度。

(这张图说明,意大利疟疾主要疫区在南部,这也是今天意大利南北差异的根源之一)

此外,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是人口之间的互动。波河下游沼泽多,新增农业人口倾向于在中上游开垦,导致水土流失,进一步促进了下游河流淤塞和沼泽发育。上游越是发达,河口附近就越衰落,只能容纳贫血人口生存,自然也就不会有大城市出现了。其实中国古代也一样,南方许多湿热地带常有疟疾,只在充分开垦、水流顺畅的部分地区能形成城市,其他地区都相当贫困,难以形成发达的工商业城市。总的规律是越往南越严重:

卢光琇:地中海贫血患者要生育健康孩子必做地贫筛查
湖南地中海贫血致病基因携带者约为5%,广东广西地区较高,大约为17%-25%。

(基因携带不等于必然发病)

从相貌看,广东人梁启超就有明显的地中海贫血基因。

那么在广东,哪个地方最严重呢?

广东地中海贫血高发区 河源每5人中就有一人患该病
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河源地区贫基因携带率为19.7%。该市地贫基因携带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即5个人中就有1个人为地贫基因携带者。

可见河源地区是疟疾——地中海贫血症的高发区。河源地区在广东省的位置如下:


即广东——深圳轴心东北方向100多公里外就是河源市。我们再看广东省的人均GDP分布(按县区计算):


图中棕色是进入人均gdp在全国几千个县区中排入前600的行政单位。从图片看,河源地区仅有市区进入了高收入层级,其他地块都是缺乏工商业城镇的相对贫困区,并因此形成了广东省最大的一片贫困区(河源是广东最落后的地市)。这和波河下游缺乏大城市的原因有很大的相似性。

最后引一篇从其他角度论述这个问题的资料:

不同疾病间存在好的制衡吗?

里面的地图很有意思:


相关话题:

史书上「南方瘴气」是什么?现在还有吗? - 马前卒的回答

所谓「江南小镇」是什么样子的? - 马前卒的回答


  

相关话题

  意大利成欧洲疫情最严重国家,累计确诊1694例新冠肺炎 (3月 1 日数据),目前防治情况如何? 
  在东南亚地区人的眼里,中国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被江河穿过的城市多数河两岸发展不均衡? 
  如何看待七国集团发表涉港声明,其中包括德国意大利? 
  如果美国黄石公园的火山喷发了,我们第一时间应该准备些什么? 
  我们常常谈到欧洲的没落,那么你认为欧洲有希望满满的国家吗? 
  为什么意大利北部的主要城市并不位于波河下游沿岸? 
  我国经度跨度很大,对我国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 
  还有哪里是没被中国游客占领的旅游景点? 
  为什么江汉平原的农村大多依道路分布,华北平原的农村大多聚集在一起? 

前一个讨论
如何客观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下一个讨论
2017 年各个领域都有哪些取得重大进展的超级工程?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