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90年代企业存在996吗?为什么? 第2页

           

user avatar   doctorw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90年代不仅是996,更多的是近乎于全年无休。我是跟老爸聊80,90年代时工作时,他的回答和其他答主描述的一样,的确是能有个工作就不错了的程度。


但是因为那个时候大多数人都是在自己家附近上班,即使一天12个小时,早上7点半出门,晚上8点半就可以回到家,所以没有那么明显的累,不像现在,就业岗位被过度集中在大城市。你要背井离乡去996,通勤时间一天估计就要两小时左右,包括走路的时间,会让你格外疲劳。


很多人接受不了996,是因为老一代的人很多人是没有什么童年的,他们读完初中就要去干活了,有的小学毕业后就开始。那个年代是很浑沌的。而80后的人有九年义务教育,多数时候都是双休的,还有寒暑假,每天上课8小时(以及以内),让很多人以为工作也可以像读书那么轻松。以至于出社会后发现这么苦逼,适应不过来。


不适应其实是好事,有需求有不满才会有进步。事实上,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走入正轨,也是需要落实5天8小时工作制,这样才会有多出来的时间去丰富文化生活,还能刺激更多产业发展。


但是由于上一代人是从全年无休过渡过来的,一旦这些人掌握了资源和话语权,他们是无法理解5天8小时的,因为农业时代的思想还残留。


道理是说不通的,因此我才会跟大家说,要想办法搞副业,要有自己擅长,喜欢的事情,争取变现,因为打工就是这样,你跳槽也没用,天下乌鸦一般黑,如果你不自己给自己创造工作岗位,你就会一直在痛苦中挣扎。如果你是自己单干,即使你一天干12小时,你也不会觉得心累,因为你有可能这个月赚3000,下个月就6000,以小博大紧张刺激,时间还灵活自由。但是你打工的话,基本上一眼就望到头。当然这个理论很多人是不赞同的。因为我们的教育就是为了培养打工人的,不是教你谋生的,毕业出来,你仍然要面对谋生的问题。


如果大家形成一个共识,即:学校教的专业是给你多一种选择去谋生,你如果有自己的想法就走自己的,不会因为学了那么多年不用了就白费而感到不舒服,那你会好过一些。


现在我们声讨996,可以说是觉醒年代第二部正式直播了,这是好事。但由于路径依赖,上一代人注定无法理解,只能自求多福了,躺平,要么找自己的出路。


user avatar   fei-fan-74-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把时间再往前推一点,80年代。

80年代没有加班费,这是在为“四化”建设做贡献。

一些条件比较好的企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搞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夜餐券。

那个时代,还是企业大包大揽社会福利的时代。所有的大型企业都有食堂,甚至于有1食堂---16食堂这样的区分,食堂的规模很大。

加班的工人,到了下班的时候,可以领一张夜餐券,可以到食堂去打一份回锅肉,炒莲白,一个盛满小搪瓷盆的米饭。

回锅肉主要是肉很肥,油水够,炒莲白份大,米饭至少够两个半大小子吃个半饱。

别人家的孩子早就睡着了。但是爸爸还在机加工车间上班,孩子们都睡不着觉,在床上翻来覆去,等着爸爸的敲门声。

爸爸回来了,孩子们一声欢呼,全部从床上爬起来,表示热烈欢迎。

爸爸从棉套子里小心地拿出铝饭盒,带着盖子的搪瓷小盆子,放到桌上。

妈妈含着笑,将这些还热着的食物分配一下,每个孩子一份。

呼噜呼噜,几分钟解决战斗。

加完班的父亲,看着孩子们一口一口吃完了面前的“夜餐”然后心满意足地回到床上做起了美梦。

自己倒二两酒,从瓶子里抓几颗花生,喝完睡觉。

这个加班的福利,要和工段长、小组长的关系好,还要排轮子,有的甚至要抓阄。也有的同事因为家里条件好些,把这个机会让给家里孩子多的。

九十年代,最大的问题不是996,也不是加班,而是没有工作可干。

南方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这已经完全落实,到处都是民营企业,打工潮一波又一波,劳务市场人满为患,只要有一份工作,最好是包吃包住,谁管有没有合同,有没有保险,有没有具体的工作时间,只要有工作可干,就行。

而内地,最大的问题就是下岗潮。

很多人根本理解不了什么是下岗潮。

一旦下岗,或者双解,马上面临着食物短缺、生活艰难,家庭矛盾急剧上升。

而下岗是钝刀子割肉,一步一步,一点一点,逐步摧毁人的思想防线。

下岗是分批次,点人头,眼看着自己的饭碗被慢慢掰碎。

我父母的工厂里,有一位工友。

阑尾炎住院,出院后,车间主任和厂工会的干部带着一点营养品慰问,告诉他好好养病,不用急着上班,工资照发。

这可是好事,歇着多好呀。

一个月后,自己觉得不对劲,主动跑到车间去。

主任说:“现在企业不景气,要先将一部分人下岗。你的身体不好,才做了手术,车间决定你先下岗。下岗也很好,厂里发生活费,你也可以出去另找工作,下海练摊,说不定还能干出一番事业。”

说得轻巧,一个初中毕业就在厂里顶班的工人,懂什么下海练摊。

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工厂又在郊区,自己住着厂里的房子,要想活命,就只有出去找工作。能有什么好工作,当搬运、当保安。下岗一年多以后,在回家路上被人抢劫,一块手表和几十元钱,腰上被人打伤,就此落下毛病,下不了体力活。

老婆是大集体的,连生活费都没有,一家人眼看着坐吃山空,实在没有办法。老婆无奈出去找工作,在几十公里以外的城市找个了活,这个吃饭的地方叫做新时代卡拉OK。收入还挺高的。

不到一年的时间,说是老婆跟着一个老板跑了,音信皆无。

这是一个时代的一个悲剧,身处那个时代,根本看不见未来的样子,或许就是眼前的样子。

现在的人,天天痛恨996,这没什么问题,对生活不满,心中有怨言,觉得自己正在遭受着不幸,想要发泄一下,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为什么要和九十年代比?

发泄愤怒到失去理智,失去最基本的判断,去和一个悲壮的时代对比?

《从头再来》唱得再悲壮,也无法说明问题,九十年代的悲伤难以言喻。

家徒四壁,一地鸡毛,当时很多人都在硬熬,而这些人现在都还活着,你可以随便去打听,有多少人真的愿意去回顾这段过去。

为什么九十年代没有996?

因为当时很多人连工作岗位都没有,每天一睁眼,想的是怎么去填饱家人的肚子,连计较的机会都没有。说现在的压力大,知道家里没米是什么压力吗?知道自己的老婆在卡拉OK上班是什么心情吗?面对旁人的风言风语是什么压力吗?

和北欧国家比什么是优越性,算你没乱比,确实赶不上。然而,偏偏去和九十年代比,你也配。


user avatar   si-da-wang-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原问题:九十年代为什么没有996?

原答案:因为九十年代没有你。

现答案:九十年代有996吗?为什么?

现答案:没有。因为九十年代没有你。


user avatar   volunteertravel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快这个答复将变成不同年代比惨的答复,

最后肯定会有人告诉你996已经比以前好很多了,

要学会感恩,诡异的是同样的制度下,我竟然感受到了和90年代相比的巨大优越性。

有谁可以来解释下过劳死怎么最近几年会越来越多呢?我想可能是90后身体太差禁不起折腾吧,不能怪社会,毕竟之前农民工死的人更多。

就像我之前说的,一个民族都有其劣根性,很多人的奴性是改不了的,最坏的是还有人还挺自豪地劝年轻人学习他们的奴性。


user avatar   lao-shi-ren-31-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温铁军有次在讲课的时候,曾经说到,00年左右,中央曾经做过调研,外出打工的农民工的死亡加伤残数量达到20%以上,具体是23%还是27%,我记不清了。

当时看到这个数据,我直接吓尿了……

也就是说,将近四分之一的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是不能完整的回家的。

不是客死他乡就是回去的时候缺胳膊断腿的,或者少几根手指的……

相比于现在,白领的死亡率再高,也是远不及八九十年代的农民工高的。

我听老一辈的说,当年很多农民工由于工作过于劳累,直接在晚上睡梦中猝死的……

很多事你没看见过,不代表没发生……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今天白领996导致很多人猝死,也不是什么怪事……

见怪不怪,以后见多了就习惯了……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差不多得了

我还以为这问题下达成共识了

结果还有这两,开除农民人籍是吧

我父母那一辈,家族中十几二十个人,没有一个上大学,高中都不一定。

我整个家族,上一代在八九十年代,都是苦过来的,养活都是不简单,我爷爷手艺人,在农村还算可以了,还算没饿着肚子。

你们这些人要我们农民怎么办,当我们不存在是吧。整个家族里,到了现在,绝大多数都还是你们看不见得人群。

差不多得了,真的不知道b乎哪来的这么多人上人。



user avatar   yi-shun-qian-mo-n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九十年代没有996,很多年轻人怀念以前,怀念九十年代

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知乎上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喜欢幻想他们以为的“以前的美好生活”。

当然这也离不开一帮知乎大V们造谣的推波助澜,毕竟在这里发泄情绪,迎合情绪才有很多的点赞,才能有流量。

天天挂在嘴边的躺平人,恕我直言,说自己躺平的起码有一半除了躺平没有别的选择。为啥?因为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学习长相要啥没啥,学习的时候打游戏睡瞌睡,考学一塌糊涂,毕业了瞅着顶级房叫唤房价太贵。当代恶臭青年,躺平了好,利人利己,躺平也是为社会做贡献。

让你们看看九十年代那个“黄金年代”,如果真的有可能,真希望让你们都回到那个年代去生活才好呢。

















































user avatar   cao-jie-66-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1995年3月,孙天帅打工所在公司———珠海瑞进电子有限公司,一位中国女员工因过度疲劳在工作台上打盹,为惩罚这名“违规”女工的行为,韩国女老板金珍仙突然让正在生产线上拼命干活的全体中国员工站队集合,大发雷霆地要求每个中国劳工双手举起做投降状,然后就地跪下,并声称若有一人不从就罚其余人“永远跪着上班”。许多工人迫于无奈,犹豫中淌着泪水跪下了……但来自河南南阳的打工仔孙天帅就在工友们一个接一个跪下时,却像青松般一动不动地挺立在原地。“跪下!”女老板向他凶狠地咆哮。“请问,我为什么要跪下?”孙天帅强压住心头的愤怒。“不跪你就滚蛋!”“我是中国人,死也不在洋老板面前跪下!”孙天帅昂首挺胸,甩下每月1300元的饭碗,大步从韩国女老板身边走过,并且永远离开了那块耻辱的地方。--------------------------------- --------------------------------------

95年的这个事件在当时影响很大,也比较典型,

1.韩国女老板因为一点小事罚所有中国工人下跪。可以想象平时的工作条件,随意打骂侮辱工人是常事。

2.罚所有人下跪这种极端侮辱措施,只有孙天帅一个人反抗。因为一个月1300的工资对当时的农民工的确是比较高的收入,你不干有的是人干。农村当时的惨状,有兴趣的可以自己了解下。

3.工人没有任何维权渠道,孙天帅不想受辱只能主动离职。即使这次事件后来轰动全国,韩国老板也没有受到任何惩罚。

4.韩国女老板这类极端侮辱工人的事情在当时沿海工人是普遍存在的。更恶劣的也多的很,甚至出了人命被随便掩盖,是很常见的事情。



user avatar   shi-bo-q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说两件事吧:95年5月才开始双休日,之前都是单休;就算上海也没全通煤气。这两条啥意思呢?就是说一般双职工家庭,如果父母不帮忙搭把手,是没有业余时间的。因为下班回到家,生炉子再做饭烧菜一切顺利那得7点才能吃上饭,收拾收拾就八点半快九点了。还要洗洗衣服,弄完就得睡觉了,周末就歇一天,上午洗洗床单还要生炉子做饭,下午打扫卫生还没休息休息就该做晚饭了。忙一天可能比上班还累。有个屁的时间社交。今天的年轻人,每天下班只要愿意还能宵夜撸串打游戏夜跑刷街,业余时间比90年代可丰富多了。

说的还是不用加班的、公司离家比较近通勤时间短的。其实像上海这些大城市,通勤时间1个小时左右的不在少数,公交挤不上、班次间隔时间长、交通堵塞是常态。就说我回家的路,小时候坐公交车,连等车带塞车,1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现在一般就40来分钟,如果快一点半个小时能到,这每天业余时间就比90年代至少多一小时到两小时。今天虽然卷,但比90年代就业环境还是要好不少。

接下来,再说说下岗,下岗可不是90年代末才有的。太早我不知道,但至少92、93年,上海的商业系统就开始下岗了,粮食局、粮管所、粮油店全线下岗。我在某位朋友的答案下评论过,95年,我妈都下岗两、三年了,他们能不焦虑吗?儿子在读书长身体,父母已经都是老年。没有劳保的老年人是手停嘴停,中年人下岗能不焦虑?

我是不理解现在有些年轻人,反对996、躺平,我觉得都没问题。但有个事实,不容歪曲,2021年这个时代的中国,各方面相比整个90年代都是巨大的进步,就业上毫无疑问是巨大的进步。不要说996,90年代体制外就业的员工,除了少数受过比较好的教育的65后70后,大部分普通人包括国企关停并改的下岗工人、尤其是那些非全民所有制企业的下岗工人,再就业非常难。对于他们来说所求一个稳定的长期工作就是最大的愿望。家庭压力根本不允许他们有任何躺平的想法,也没有精力抱怨996,人家在更艰难的生存。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可以做一两年的工作,别说996,根本就没有休息日的概念。

90年代这批人恰好是50年代婴儿潮,经历过共和国所有的磨难,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吃不饱、上学的时代读书无用论、找工作的时候社会提供不了工作岗位、人到中年上老下小大下岗,他们不抱怨996是他们穷怕了,反倒不怕吃苦。今天我们生活的压力很大,而他们身上简直可以说是生存压力巨大,对90年代的这些人们来说哪有什么生活质量的说法,我如果和我爸爸说享受生活,他得骂死我,无他,穷怕了,从小到大,从50年代到90年代,到2000年之后,直到退休才终于有了比较“稳定”的状态。

为什么九十年代“没有”996?因为九十年代有比这些更大的生存压力,如此而已。


user avatar   glaxyrov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根据1990年的四普数据,中国当年人口11.6亿人。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当时的城镇化率26.44%。

这意味着,大约8.5亿人口,是农村人口;城市人口约3.1亿人。

根据2020年的七普数据,中国当年的人口是14.1亿人。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当时的城镇化率约为60%。

这意味着,大约5.6亿人,是农村人口;城市人口约8.5亿人。

90年的时候,中国人口的主体是农民,大部分人感受不到996。如今,中国人口的主体是城市居民,大部分人能感受到996。

但是,90年代就没有996了吗?

90年代初期国企普遍没有双休,一个月休1-2天,95年才开始有了双休和法定节假日;农民工更是除了过年,没有休息日。

1990年上映的《特区打工妹》简介:

飞鹏电子厂开业周年大庆”典礼上,200名农家女站在主席台前期盼着新生活的开始。生疏又紧张的工作使新来的打工妹极度疲劳。住宿条件的低劣、香港总管方芳小姐管理的严厉和态度的生硬激怒了姑娘们。杏子为维护姐妹们的人格尊严愤然辞工,寻找新的出路。

说个反常识的,内卷是不断缓解的,当年绝大部分年轻人连参与卷的资格都没有。

为什么都觉得卷?

做个粗略的统计,假设22岁大学毕业。

199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61.36万人,1968年出生人口2769万人(有2700多万人--绝大多数人没有机会参加高考);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874万人,1998年出生人口1942万人(有1068多万人--一半多一点没有参加高考)。

而富士康跳楼,也仅仅是十年前的新闻... ...




           

相关话题

  996的未来是合理化,还是被禁止? 
  大家都蛮抵制996,那966是正常的么? 
  如果中国人民银行给中国14亿老百姓每人发个1000万,对中国和世界各有什么影响? 
  如何评价《京东内部发文:坚决裁掉因家庭和身体原因不拼命的员工!》? 
  如何看待我国 2015 年 GDP 增速为 6.9%,25 年来首次低于 7%? 
  俄罗斯如果经济崩溃,有没有可能普京会孤注一掷的发动一场局部战争?如果会,对世界及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 
  工资太高对社会发展有哪些坏处? 
  十年内制造业可能实现8小时工作制,双休吗? 
  996的工作时间违反劳动法吗?为什么? 
  与 GDP 相比,「克强指数」是否能更真实的反映国内的经济状况?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但是没有太平军,曾国藩就是个人畜无害的礼部侍郎,又哪里来的湘军呢?”?
下一个讨论
有哪些影响世界走向的会议/会谈?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