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2022年国内高校教职,求职过程和结果如何? 第1页

  

user avatar   xiong-xi-l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22.3.18更新:

通过了中山市人才引进的面试,多了一个纠结犹豫的选项。不知道这种事业引进有没有机会去搞些智库类型的工作...



更新一下,西南某211的薪酬发放方式改为85%按月发,剩下15%考核过后一次性给,比原先的制度要稍微好了一点。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最近跟这学院的老师接触以后感觉氛围确实不错,加上城市也是自己熟悉且喜欢的,离老家也近,又动摇了...哎,好难。


最迟今年6月份出站了,本来想等下半年尘埃落定再来回答这个问题的...

结果今天突然发现各地小学入学是5月份左右就要开始报名,考虑到我家小朋友的情况,我得在4月份左右就去新的单位报到,才来得及搞定小朋友落户报名等一系列繁杂的事情...

于是突然有点庆幸自己去年9月份就开始找工作了,虽然因为好几篇论文还在review状态,导致简历被初筛的时候有点被动,没能把握住一些好机会。

但也不可惜,毕竟如果今年才开始投简历等消息,那必然因为小朋友上学的事情搞得心态焦虑,反而更糟糕。

说这点个人经历,就是想提醒一下,大家最好在预期离开毕业或者出站之前一年就开始找工作。国内高校动作大都非常慢,我每一个正式offer都等了至少三个月以上,这都还是属于学校着急在年底之前完成招人KPI的前提下人事处加急的结果。


进入正题,介绍一下个人情况以及求职结果,最终去哪儿其实也还没下定决心,也是希望有看到的前辈能给点意见吧:

个人情况:

方向是心理学/传播学/营销/旅游交叉,一作/通讯的SSCI/SCI论文四篇,其中有一篇ABS 4,但是因为是旅游领域的期刊,在商科也压根没人当顶刊来看,只是聊胜于无吧。

拿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和博后面上基金。还剩的一作就只有一篇EI的国际会议论文和一篇蓝皮书章节。5篇1作/通讯的工作论文还在under review,预计出结果都要到下半年了。

拿到的offer情况:

在好的城市(一线/新一线)能拿到的offer,要么学校平台不行,要么待遇惨不忍睹。

华南某211,给了个第六层次(最低一档)的讲师offer,安家费科研启动费全都没有,并且3+3非升即走,本来想直接拒了的,考虑到离家近,且先留着再说吧。

西南某211,B类3+3非升即走,没有安家费,年薪20万并且每个月只发70%,剩下30%要等聘期考核过了才发。学院负责人事的老师都觉得我应该不会去了,很遗憾地口吻跟我说学校定了是B类,如果我想好了要去的话,随时跟他们说,再启动入职流程。

浙江几个省属双非,打听了一下待遇吓哭了,没敢接offer。

杭州一个市属三本,待遇勉强够在杭州稳定下来,并且有附属小学,学院也是新成立的方向非常对口,目前对我很有吸引力。我这种方向其实不吃仪器设备,个人也不喜欢带学生来帮自己出成果,更喜欢单干。所以虽然学校平台差,也不是完全不可以考虑,但是身边不少前辈极力劝我别去...担心我为了那点眼前待遇自毁前途。

绍兴文理学院,安家费足够一步到位在当地买不错房子,副教授待遇(只是待遇,职称还要再评的...),还解决家属工作编制。虽说城市跟前面的相比有很大差距,但是在东部沿海有学校能开出这种待遇还是有点惊讶到我的。有同学已经去了那边,对工作氛围印象还不错。对口学院的院长年轻有为,很有点人格魅力,并不是那种躺平养老死气沉沉的学院,综合起来完全不心动是假的。不过考虑到我太太在当地也不是很好找工作(产业比一线新一线还是有差距,太太又不喜欢去高校做行政,学院解决家属工作也没吸引力了),没法放到优先级考虑。

如果不考虑城市,家乡的211和一个双非财经大学都可以去,地处西部,学术平台还可以,毕竟有政策倾斜,待遇在当地也足够稳定了。但是家乡城市情况一言难尽,产业太少,回那种地方我太太就得放弃在企业不错的发展机会,去高校做行政。我不希望委屈她的事业前景,所以基本放弃了这个选项。

华南某985新校区助理教授,过了学院面试,在等学校审核,现在基本上就等这个消息了,这个没结果的话,我可能大概率去杭州市属了。


最后再总结两句吧,个人家乡西南,在广东长大,在浙江那边的导师还在保持着合作。求职地域方面限得比较死,基本就只在这三处找,上海江苏华北西北华中地区都没考虑,似乎放弃了不少机会,但其实综合我个人情况,城市/学术平台/薪资待遇 已经成为不可能三角,最多只能选两个,即便把目光投到西北东北等等,结果也大差不差。我可能优先选城市和薪资,至于学术,反正也是个凭兴趣驱动为主的工作,何必把自己推到一个硬卷的位置上去呢?

大概就这样吧,希望对后面找工作的朋友们能有一点启示,以及不知道有没有前辈能来帮忙点一条明路什么的?


user avatar   liu-chuan-94-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经管类,本科中部某211,硕博985,目前拿到的offer:

江苏某211:新编制(对岗不对人),年薪25万,安家费20万,考核难度中等

广州大学特聘讲师岗,无编制3+3考核,收入高,年薪32万,住房补贴7万左右,不知道3年考核没过会不会直接走人,岗位像读一个高级一点的博士后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助理教授岗,有编制,5年非升即走,不知道评副高难度怎么样

比较纠结,广州发展感觉更好点,钱也多,但是职称压力大,可能比较卷;本专业江苏211不是强势学科,比较边缘,但是考核压力可能没那么大

有大佬了解广州大学特聘讲师岗吗,这两个岗位如何选择,还想听听各位大佬的意见~


user avatar   shang-da-wei-6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回馈朋友们来了,我分享一个社科样本。

本人社科类211本,985硕博。SSCI一区4篇,在审3个,wp若干。

由于目前不想去南方,只接了两个offer.

1东北985,讲师,3+3非升即走。安家费0.年薪10-15w。考核标准较高。

2中部211,校聘副高,有编制。安家费15w.年薪20w.左右。考核标准中等。

两地父母支持一下买房子都能付了首付。年龄不小了,目前打算接2了…

期待得到一些建议,谢谢。


user avatar   tonnerresylv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非天坑交叉学科,海龟(哈麻普耶斯),不满三十,一作CNS多篇。导师外国人,无国内关系。

2021年依托国内top4申请海外优青,2021年底得知入选。

由于海外优青过程比较久,2021年下半年同样尝试了国外的教职,已拿到两个offer(一个美国top 20,一个top 50)。

国外教职经济压力小,一个萝卜一个坑,只要不太过分大概率能tenure。国内非升及走,考核标准较高,package全包约50万,考虑一线城市生活成本压力较大。

目前纠结的理由如下:

1. 本人独生子女,因为疫情加上以前的签证问题已经多年未回国,想念父母亲人,希望能回国发展。

2. 本人已婚,爱人非学术界,已全职几年。国外可以double hire,但是国内不解决配偶工作。

3. 在国外的话,基本可预期普普通通的一生,正正常常70分。在国内的话,搏一搏可能90分,或者50分。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应该在这个年龄就选择稳定(或继续卷)。

对国内科研基本上处于不了解状态,无比纠结于以上三点,希望大家多指点指点!


user avatar   gtzntj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校教职大总结环节,都说博士越来越贬值,找高校教职越来越难!很多回答都是个例,我想从大数据统计的角度,跟各位聊一聊高校教职的现状!

正男详细总结了2021年度天津大部分双非院校的拟录取名单,详细从年龄和博士毕业院校两个方面分析了一下高校教职的严峻形势,希望对于有计划找高校教职的师弟师妹们有所帮助!至于为什么不分析985、211、双一流院校的教职情况,因为说实话我真不知道博士后或者非升即走到底算不算真正的教职!

本次一共分析了7所天津市双非院校,分别为:天津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以及天津农学院(排名不分先后),至于民航大学和天津城建大学,我确实在官网上没找到拟录取的公示名单,所以没有统计;至于天津外国语大学,我个人对语言类学校确实不太了解,所以不敢妄自分析!

以下教职分析中,均为教学科研岗,均为博士学位获得者,已经排除了自带职称人员(跳槽),人员中有少量的人有博后经历。

一、教职年龄分布

下图显示的是以上7所双非院校拟录取人员的年龄分布:可以看出出生年峰值基本都分布在1989年-1992年之间,7所高校中,最大年龄为40岁(1981年),最小年龄为25岁(1996年)。从年龄分布中位数上来看,也基本上是1990年和1991年!可以说,双非教职已正式步入90后年代,还想找高校教职的80后,还是得赶紧行动起来!这也是我为什么强烈反对30后读博,因为毕业后想找教职的话,真是连双非高校都进不去!

二、博士毕业学校分布

下图显示的是以上7所双非院校拟录取人员的博士毕业学校分布!需要说明一下,中国科学院大学被我自行归入985院校,“其他”则主要是中科院下属的一些研究所、社科院、中央党校的单位,确实不知道怎么归类。

从结果上可以看出,985高校具有压倒性优势,7所高校平均比例接近六成,达到58%!天津财经大学最高达到69%,天津农学院最低达到46%!211高校平均占比17%,海归高校平均占比8%,三者加和平均占比83%!可以说是非常恐怖的比例!

而双非的占比平均只有10%,7所院校一共拟录用25个双非院校的博士,这其中还有5个是本校生源!也就是平均只有7%是留给外校的双非博士!

并且在公布的名单中我看到了top2中北大的名字,真的是比较出乎意料!

最后,我们将博士毕业的具体院校放到了回答的最后,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查找!

三、总结

总的来说,高校求职形势已经很严峻了,我觉得当双非院校的人事处收到不值一份北大博士的求职简历的时候,估计也是心里也是一惊!在双非高校教职竞争的过程中,已经出现了985互撕的情况,并且真的是应聘者越来越年轻,已经出现了25岁的应聘者,25岁一般是硕士毕业的年龄,但是已经有人985博士毕业了!这么厉害居然已经到双非高校抢教职了,真是细思极恐!

当然本次分析由于公布的信息确实有限,确实不能统计本科毕业学校的情况,只能统计到博士毕业学校,特此说明!

各位想找高校教职的师弟师妹们,务必尽快毕业啊!


我是正男 @工藤正男 ,一个多读了几年书的博士,你的点赞、收藏和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user avatar   sui-yu-er-an-8-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非是你们这帮大能,当初在一个哥们的帖子里,我回复了,我母校一个东北二本大学目前,普通博士给编制,211以上博士去职教给编制与给副教授,但没几个人去,很多人谩骂我说我胡说八道,但是我看了这个提问里,很多匿名的非匿名的博士去一些985.211都给编制与副教授,唉真是不知道说说我说谎的人看到后会骂你们不。为啥不信经济欠发达的,二本甚至一本高校会给211及以上的博士副教授与编制的呢,如果是好的985博士肯定会给的呢,相反经济发达地区高职都不一定直接给编制的呢,最可气的是一个哥们对于我说去二本学校博士给副教授骂我说谎,但在这个回复讨论里,一个哥们说去一高校给副教授他说属实,哥们你要脸不啊,我就说谎,别人说你就说属实


user avatar   kao-la-guo-de-hei-miao-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算是结束了一个小的阶段,为工科某交叉学科提供一个样本。本科211传统工科,直博澳洲QS常年50以内学校换了个专业。文章两篇行业不错的sci,一篇ssci,一篇ei。从毕业半年前就开始投简历,预计今年年中拿到毕业证

  1. 江浙沪:江省会城市211行业特色明显或学院内根系错综复杂,被告知名额有限被大佬占了或需要和同一学院不同专业的人一起竞争非升即走,某网红城市211新成立学院告知现在只给师资博后,说是大概率留校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未考虑浙,相关学校少; 拿到了魔都双非讲师事业编制,稳定但平台一般
  2. 北方二线省会城市:985学校据说只给助理研究员,看到人事处发的广告说是招硕士及以上就弃了,团队需要我融入他们的大方向
  3. 某牛校异地分校:据说报到校人资会去了现在还没动静,给讲师编制,科研氛围一般,需要单打独斗,进去大部分精力要给本科学生讲课,环境很适合养老但地方比较偏僻
  4. 西南211,学科平台高,给助理教授六年非升即走,生活压力小,研究方向高度契合

参考了一下家里的意见和导师看法,觉得以现在的年龄和科研水平,以及考虑到未来生活压力,4是个不错的选择。


user avatar   pu-tao-27-95-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题我会!先说背景,本人本科专业水电工程,之前准备考研新闻传播时便思考过未来的方向,新闻传播属于文科专业,如果做的是非专业工作,做的内容可能较杂,而高校教职便成了很多人的不二之选。

但考研失败,现在从事新媒体运营。如此看来,我的回答可能有些答非所问。但我的某些经验教训对于关注这个话题的人来说也许有些借鉴意义

从往年的求职结果来看,目前的求职情况还算乐观,只要肯用心,基本都能成功!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求职经历,以下内容预计阅读5分钟哦~

一、前期准备——获取信息

1.各大高校招聘公告



大家可以关注自己学校的招生就业处官网,里面有众多高校和公司的招聘信息。如果有的公司达不到自己去预期,也可以去看看其他高校的人才招聘和招生就业处。大家可以借助这些高校的招生就业处进行简历投递。不要顾虑太多,主动才有故事。

2.应届生求职网

别看这个网站封面花里胡哨的,实际上它是一个宝藏,相当于各大高校的招聘信息的合集。该网站有众多知名企业的校招信息,大家只需输入对应名称,即可找到。

3.各大求职APP

市面上主流的求职招聘应聘为智联招聘、前程无忧、实习僧、BOSS直聘等。它们相较于邮箱投递的优势在于能够查看投递简历的进度,是否被HR查看,HR是否感兴趣一目了然,省去了反复查看邮箱是否有回信这一大烦恼。


4.求职类公众号


找到这类公号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只需在微信上搜索“校招"/“高校求职”即可。校招类的公众号精选了众多公司和高校的招聘信息,其优点在于推送的内容一般都是比较优质的公司。

二、求职过程-了解行业潜规则

先来说说高校教职招聘的潜规则:

1、教师编制

和教师资格考试不同的是,教师编制考试是由各省自行组织,各个省份都会有细微的差别。据近年的各省教师招聘公告,大部分规定最小18周岁,最大到30周岁或35周岁,注意!是以本人身份证上的出生日期作为依据的。

如果超过公告要求的年龄,怎么办?

看学历条件,对博士学历的考生会有对应的年龄放宽,有的地方对研究生学历考生也会放宽年龄要求。这些都以本省发布的公告为准。



2、特岗教师

如果错过教师考编,还想考教师怎么办?还有一种选择是特岗教师。特岗教师的招聘对象,一般是应届毕业生和30周岁以下的往届毕业生。

教师招聘和特岗教师招聘区别

第一,考试形式不同:招教考试以县或地级市、区进行,而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各省教育厅执行教育部的有关政策进行。招教考试各地时间不太固定,可以说贯穿一年始终,而特岗以省为单位统一进行;特岗是网上报名,而招教考试一般有网上报名及教育局人事局现场报名。

第二,编制不同:招教考试在笔试和面试都过关的情况下,一般就是编制拿到手了,而特岗教师一般要3年后考核才可以入编。

第三,考试内容不同:特岗教师考试出题比较统一、固定,招教考试各地市、区、县出题范围和内容比较灵活、不太固定。

不止高校教职招聘如此,其实许多行业都存在潜规则,就拿我现在从事的新媒体运营来说,它的潜规则你肯定想不到,听我这个过来人一一道来:

· 学历:985/211,海归优势明显,没有?有经验也行吧~

· 专业:不存在的,任你是金融市场法律工程还是造船考古外语种田,运营欢迎你(当然特殊岗位也有特殊要求)

· 实习经历:有互联网相关经验优先,没有?勉强也行吧~

· 技能:虽都是锦上添花,越多越好,没有?勉强也行吧~

三、往年求职结果

2021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去哪个城市就业发展好?薪资如何?哪些岗位比较受欢迎?来看一下58同城发布的《202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从就业情况来看的话,近两年来,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式属实是不太好。


58同城《202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目前已有34%的毕业生找到工作,从不同年龄段来看,90-94年毕业生基本是研究生学历近一半已找到工作95后毕业生超8成是本科学历3成已找到工作


以202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为例,58同城招聘平台统计,本科学历占总就业生的比为64%,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为28%,其他为专科学历。而与往年学历结构分布相比,专科毕业生占比下降最为明显,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逐渐扩大。

在就业行业选择上,行业就业集中度较高的特点依然存在。调查发现,2021年,教育、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成为就业占比最大的5个行业,占比分别为15.1%、14.5%、13.1%、8.5%和7.4%,合计为58.6%

四、总结

总体来说,高校求职对于一个人各方面的要求都较高,且今年的形式还是比较严峻的,连双非高校都会抢985教职,可见行业竞争之激烈。因为考研没上岸的我,现在做新媒体倒是体验到了另一番滋味。无论大家最后从事什么行业,都要记住,比找工作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


希望我的经验能给大家带来帮助,祝大家求职成功!

你的点赞、收藏和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user avatar   dong-bu-dong-95-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啊,我的建议是看今年年会的摘要集:

中国化学会第32届学术年会 - 论文检索系统 - 中国化学会

可以看到有很多分会,不过计算化学分布得比较散,夹杂在各个分会中。各分会的主题可以从这里找到,可能相关的包括:

有一些主题是理论计算夹杂着实验的,还需要仔细辨别。回到摘要集,以第一分会为例:

中国化学会第32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一分会:物理化学前沿 - 论文检索系统 - 中国化学会

可以看到题目和单位全都标出来了,而且还可以下载。

显然,能找到相关方向的摘要的单位,就是开设了相关方向的院校,甚至还能精确到具体的某个课题组。


user avatar   wu-dao-gou-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我看到的最准确的总结。

总的来说,就是中国的高考相对公平,所以性价比极高,所以其他活动都可以适当让步。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博士生方然? 
  如何看待「17 万残障人士开网店创业」,数字经济之下,残疾人就业还有哪些新选择? 
  东风的合资汽车公司哪个待遇最好,日产,雷诺还是东本? 
  如何看待网传原神充值 30w+ 的玩家上门寻求面试机会被直接拒之门外? 
  女 29 岁,失业中,找工作找到怀疑人生,我这个岁数就算年龄大的了吗? 
  如何看待成都理工大学研究生虐狗事件? 
  学历和能力哪一项是公司较为看中的? 
  如何看待大连某公司「承诺底薪争取全国最低」,求职过程中询问对方薪资正确吗? 
  如何看待 2019 年 JAVA 开发就业减少现象? 
  体制内的公务员、高校教师们,你们看到周围体制外的朋友动辄几十上百万的年薪,动摇吗? 

前一个讨论
假设游戏角色也参加冬奥会,谁有希望夺得冠军,为什么?
下一个讨论
三个审稿人,两个同意,一个不同意,最后被录用希望大吗?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