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闪电战的基础是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jiang-cheng-23-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虽说闪电战是个不好定义的东西,但是法国战役总是非常闪电的,不如看看法军差在哪里。法国坦克少吗?不少,质量甚至还有优势。法国坦克没集中吗?集中了,虽然不像德国人那么集中,但是数量也不少了。法军拥有3个后备装甲师+3轻机械化师,满编应为1266辆坦克;5个轻骑兵师和2个摩托化步兵师加起来又有220辆坦克,共计1486辆坦克;法军还有5个未装备坦克的摩托化步兵师。德军的坦克数量则为2492辆,但其中1474辆为一号或者二号坦克。如果仅仅是数坦克,法军的实力并不算弱,毕竟德军充斥着只能充当训练车的小豆丁;法军也并未将部队一股脑地投入比利时境内,德军从阿登出现时仍扔出了2个后备装甲师(算上新组建的第4后备装甲师,就是3个)进行反击。但是法军的反击效果如何呢?我们看看当事人古德里安的回忆。5月17日戴高乐发动反击,然后:

为什么会这样?法军的后备装甲师的编制是极度缺乏步兵的,换算成德军的编制,相当于一个装甲师只有装甲团、一个摩托化步兵营和炮兵团,极度缺乏摩托化步兵,没有侦察部队,几乎是放大版(日后的)重装甲营。这种部队是无法单独完成夺取阵地的任务的。参照魏特曼在维莱博卡日的经验,纯粹而没有步兵支援的坦克部队贸然进攻会遭受巨大损失,只有一支配备齐全的部队才能和对方有效作战。法军的坦克中,约有1/3在后备装甲师中,这些坦克几乎难以应对突然出现的德军装甲师。过度的集中反而损害了法军装甲部队的作战能力

与此同时,法军还有轻机械化师。这些师在配备2个装甲团的同时,还配备了3个摩托化步兵营和齐全的支援部队。在让布卢的坦克大战中,法军第2和第3轻机械化师(共415辆坦克)与德军第3和第4装甲师(共623辆坦克)交战。5月12日,双方接火;两天的交战过后,德军损失160辆坦克,法军则损失了105辆坦克并撤退,德军开始继续推进。但此时法军的后续部队已经跟上,就在德军与轻机械化师血战的两天时间内,摩洛哥师和第1摩托化步兵师已经在他们背后建立防线。德军进攻防线时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经过两天的进攻后,德军损失惨重,被迫停止进攻。例如,战前拥有343辆坦克的第4装甲师,5月16日晨已经只有137辆坦克可以使用。尽管这并不是德军的主力部队,但是他们的实力并不虚弱,法军能将他们击退也证明了自己的军事建设并非完全无用。在设想的环境下作战时,法军表现并没有面对古德里安时那样不堪

那么法军设想的情况是什么样的?以让步卢的战斗为例,法军首先以轻机械化师阻滞德军的突击,为后续部队争取时间;然后让德军撞上构筑良好的防线,使德军无力快速突破,将战局拉入一战模式。这套组合拳毫无疑问是有效的。反攻时,投入后备装甲师突破敌军阵地,之后由轻机械化师和摩托化步兵师向纵深发展。这套理论看起来很好,实践起来也并非没有作用,但问题就在于这套系统适用范围太狭窄了,就像九段渐减邀击,并不是总有恰好适用的环境。当德军从阿登高原突破后,法军可用的预备队就只剩下了几个后备装甲师和一个轻机械化师。后备装甲师不具备单独与体系完整的德军对抗的能力,自然难以阻挡配备齐全的德军装甲师

德军的编制思路则与之相反。建立装甲部队以后,无论是轻装师、装甲师还是摩托化步兵师/装甲掷弹兵师,都是装甲兵、炮兵、步兵、侦察兵齐全的部队,可以执行绝大多数任务,这样德军在应付各种情况时就很少需要赶鸭子上架。这是最小战役单位的缩小,对所谓“闪电战”来说是很重要的:快速推进时,敌情并不是总如意料般出现,总会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当绝大多数部队都具有相似的能力的时候,就不需要依赖上级调拨其他部队以解决一些小问题,这支军队的灵活度会大大提高。指挥不僵化,部队运用灵活,也就是“闪电战”的特征了。当然,使用装甲旅的时候就不是这样了,这些部队缺乏侦察和压制火炮,反过来被美军暴打、对苏军也表现不佳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是为何法军就没有像德军这样配置部队?我想答案是一战思维的残余。这并不是指挖战壕防守,挖战壕防守实际上是一种非常聪明且永远有效的策略。克劳塞维茨说过:“防守是一种较强的作战形式”,用成功的防御消耗敌人锐气,再对被削弱的敌军反攻,在1942年和1943年的东线被苏德双方分别成功应用。真正的一战思维残余是将部队的功能单一化,以周密的计划弥补缺陷。这一思维的形成背景是一战中后期的战线较为稳定,只有周密计划、集中大量部队才能实施有效的进攻,且突破距离较短。这种情况下,法军的作战理论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通讯和运输大发展20年后,战争的态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快速部队的机动能力足以支撑其达成突破后甩开步兵部队,单独向纵深发展,使战争的形态从围棋的对弈变成了足球的对攻。法军的思想落后了,当然没有发展出“闪电战”

不过我们一直都以法国战役时的德国为标杆批判法国,其他国家的情况如何呢?抛开更加窒息的英国人不谈(仅有2个装甲师。其编制为2个装甲旅+1个Support Group,拥有349辆坦克的同时却只有2个步兵营进行支援,且没有编入独立的侦察部队),苏联人的情况又如何呢?实际上在法国战役前,苏军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苏军坦克部队编制几乎只有坦克,没有步兵:一个坦克旅拥有4个坦克营(204辆坦克),却只有1个摩托化步兵营,而且没有炮兵;仅有的侦察营没有任何步行侦察兵,只有轻型坦克和侦察车。可以说,除了德国人,所有国家都已入歧途,法国只不过是大流下的常人而已

甚至于德国都有这样的问题:古德里安曾经提出要建立500辆坦克的装甲师,最后被贝克所否决。波兰战役前,德国特意编制了轻装师和装甲师。关于他们,可以参考这个视频:

轻装师和装甲师的作用分别是:

轻装师:

  • 侦察敌军战线,并攻击敌军的侦察部队
  • 掩护战线侧翼
  • 执行拖延行动
  • 合拢包围圈
  • 快速占领战略节点
  • 追击并包抄撤退的敌军部队

装甲师:

  • 突破敌军防御
  • 与敌军主力决战

可以看到,德军对装甲师和轻装师的任务分配与法军对后备装甲师和轻机械化师的任务分配并无不同。德军的唯一长处是装甲师也具有一定摩托化步兵:一般来说,装甲师在拥有4个装甲营328辆坦克的同时,一般还有3-4个步兵营。当然,波兰战役还有个例外,即第4装甲师。这个装甲师只有2个步兵营,结果在9月2日,他们就被波兰骑兵的反冲击打得转入防御。在波兰战役后,德军发现:

  • 坦克少了步兵绝对没戏
  • 4个步兵营的装甲师表现良好
  • 轻装师的装甲部队编制太小了,侦察部队却偏多
  • 分一堆任务没啥用,打起来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于是乎,法国战役开始前,德军再一次调整了自己的部队编制。轻装师的侦察部队从2个侦察营变为1个侦察营,并多了2个装甲营,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步兵力量,改编为装甲师(第9装甲师例外,该装甲师仅有2个装甲营和4个步兵营,但有2个侦察营,负责进攻荷兰);原来的装甲师则几乎全部增加了步兵部队,达到4个步兵营(除了我们的老熟人第4装甲师,他们只有3个步兵营);不再区分决战与追击的区别,师一级部队即可执行大多数作战任务

波兰战役前,德军的进攻部队有73个摩托化步兵营,其中34个在各装甲师辖内,平均每个装甲师有3个步兵营;法国战役开始前,德军共有89个摩托化步兵营(计入大德意志团的3个步兵营和两个党卫军摩步师的18个步兵营),其中40个在各个装甲师辖内,平均每个装甲师有4个步兵营。作为对比,法军的摩托化师/轻机械化师/后备装甲师共有75个步兵营,但只有12个营属于轻机械化师/后备装甲师,平均每个师2个步兵营。可以看到,法军并非没有摩托化步兵部队,而是搭配不当,导致德国人可以各个击破,法军并非是没有集中坦克,而是没有将步兵集中到坦克中。当然,法国人也不是瞎子,他们对后备装甲师的状况也并不满意,一开始便是以6个坦克营配4个步兵营,因为工业生产的问题才削弱成4+2,最后变成仅有1个步兵营。开战前法军计划再配备1个步兵营和1个专业侦察营,由于生产问题没有实现。但以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为什么不可以减少摩托化步兵师的数量,充实装甲师呢?毕竟德军仅有49个营属于各个摩托化步兵师,而法军则有高达63个营属于摩托化步兵师。归根到底,这还是思路问题,法国人没有意识到装甲与步兵混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但是德国人也一样曾经走过弯路,波兰战役前的德军不比法军高明太多。但是德军打了波兰战役,在一番实际操作后发现了理论的错误,加以改正,才有了法国战役时的“闪电战”。所以“闪电战”的基础是什么?法国战役中采用的战术与巴巴罗萨行动中的战术基本大同小异,如果我们说的是这些战术的基础的话,那就是:

  • 自普鲁士以来的快速决战、各个击破思想。这为激进的作战形式提供了历史依据
  • 内燃机和坦克的发展。这使得快速行军后稍做休整再进行突破成为了可能,防止马恩河奇迹重演
  • 不断的军演和规模烈度恰好的实战。这使得理论上的错误得以被快速修改
  • 技术导向的军队。这是上一条的保证,保证个人好恶尽可能小地影响军队建设




  

相关话题

  德国通海阀是什么梗? 
  二战时期,日本制造了大量冰毒,为什么还要抓慰安妇呢? 
  战争雷霆德国坦克编号? 
  美国对二战后东亚的秩序重建起了那些作用? 
  美国是否应该为原子弹杀伤日本平民道歉? 
  如果是盟军(英美联军)攻进柏林,希特勒会投降还是自杀? 
  二战中,如果日本不蓄意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会不会一直不参战保持中立? 
  美国或者说盟军在大西洋战场上使用过航空母舰吗? 
  您如何评价哈里斯与李梅? 
  为什么二战中盟军没有利用过格陵兰岛? 

前一个讨论
豹二坦克和90式坦克哪个更强?
下一个讨论
日本的疾风和紫电与德国的Fw190相比如何?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