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有没有大佬解释一下乌克兰和俄罗斯到底是为什么开战? 第1页

  

user avatar   liu-shu-bin-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布热津斯基说俄罗斯离开乌克兰,就无法成为一个帝国。所以要在第四轮北约东扩时让乌克兰加入北约。

乔治凯南说那样俄罗斯肯定会采取报复措施。

弗里德曼证明,当普京在苏联解体和北约扩张后感觉受到西方羞辱时,普京的回应是:“我会让你们看看。我会痛打乌克兰。”

布热津斯基回复,没啥事,只要不让中俄伊朗结盟就行。孤立的俄罗斯没威胁。

可这时候布热津斯基发现,小布什和奥巴马已经放下课本跑了,最后那句没听见。

然后就是现在这样了。

美国政府选择性听了真大佬的一半话,然后结局就像真大佬多年前预测的那样发展下去了。


user avatar   zhouyun-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简单一点说:怕西方渗透加上自身经济失败引起颜色革命,颜色革命再导致政权的变革。

原来转过一篇文章,大致写出了俄罗斯这20年的变革,你再研究下他经济的震荡,基本上就不奇怪了,北约东扩那只是催化剂。

这篇文章大致了概述了俄罗斯对西方世界的转变,以及后来出兵的原因,包括 2014 年占领克里米亚和 2015 年出兵叙利亚。这些事件是俄罗斯世界观的变化和延伸。而这种世界观建立在二十多年对西方的日益增长的不满之上。俄罗斯人希望维护俄罗斯的国家利益、结束美国霸权以及恢复俄罗斯的世界性地位。

其中一些愿望被外力所打断,而另一些则被外部的事件推向高潮,例如乌克兰。帝国的目标始终保持不变,而且与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渐渐背道而驰。从 1980 年代中期到 1990 年代中期,短暂的和平外交政策已成为俄罗斯的过去。这个平和的政策时期不是常态,而是反常。俄国外交政策一向强硬,类似于他们的扩张史。

自 2000 年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上台以来,美国经常调整与俄罗斯的关系,朝三暮四。 苏联的解体导致大批总统和政策制定者频繁的转动他们的舵盘,911,亚太,伊拉克,独独没有俄罗斯,几乎整整一代美国人没有想起过俄罗斯。俄罗斯缓缓的舔着自己的伤口,需要时间从虚弱中恢复过来。普京二十年的执政生涯对他的世界观产生了渐进的影响,随着他国内支持率的增加,以及世界油价增长,自信也随之增长。

普京的公开语气充分反映了这一演变。

在2000 年,亲西方的(至少是中立的)普京:“没有理由阻止⋯⋯在俄罗斯被视为与伙伴的条件下与北约合作”。

到2007 年,他公开攻击美国执掌的世界秩序: “这是一个只有一个主人,一个声音的世界⋯⋯不仅对这个世界内的所有人都是无益的,而且对独裁者本身也是有害的,因为它从内部摧毁了自己⋯⋯这个模式是有缺陷的,因为这样的现代文明(模式)没有也不可能有道德基础。”

到 2014 年,克里米亚的辩护:“一切(忍耐)都是有限的⋯⋯在乌克兰问题上,我们的西方伙伴已经越界了。”

普京即是俄罗斯,他的声音代表俄国外交政策的转变。

转变:1991 – 1999:叶利钦时期

叶利钦 的任期处于次序崩坏的后苏联时代的,在巨大的内部动荡中,强行将国家置于民主轨道上。 1991 年底苏联解体后,叶利钦成为新成立的俄罗斯联邦的第一任总统。俄罗斯经济因试图从计划经济向自由市场的无序过渡而迅速崩溃,前苏联的人民陷入贫困。国家结构被大大削弱,犯罪活动遍及国家。少数个人迅速积累巨额财富,利用被低估的国有资产迅速私有化, 经济寡头诞生了。更危险的是,俄罗斯遭受了多起来自北高加索地区团体的威胁和袭击,车臣。1994年的车臣战争显示了强大的苏联不在了。短暂的危机过后,叶利钦优先考虑与加强美国的战略伙伴关系,以及与西方融合。

叶利钦在 1992 年的历史性讲话中说:“我们已经摆脱了美国和苏联通过核弹相互瞄准的时期,”

俄罗斯在 1994年7月之前从德国撤出所有军队,同意限制其对伊朗的武器销售,不反对北约最初的扩张-波罗的海三国成了“路人”,但是这一切努力在经济政策的失败后,没有得到回报,经济动荡反过来又动摇了政治。

引申阅读:俄罗斯寡头zhihu.com/answer/238832

不满

在反对声音的影响下,叶利钦的不同意见者,俄罗斯外交情报局(SVR) 主任,叶夫根尼·普里马科夫于 1996 年担任了俄罗斯外交部长;普里马科夫批评叶利钦奉行“软弱的”外交政策,将俄国利益置于所谓“文明世界”的愿望之下,俄罗斯在外交事务中已成为小国一样的“被领导者”。 他还主张建立一个多极国际体系 这一概念后来被普京继承。他推行多元化的外交政策,要求扩大与印度和中国的关系,后来俄罗斯于 1998 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

后来学者将俄罗斯独立外交政策的建立归功于普里马科夫,或许以后的历史学家最终将其称为普里马科夫主义。

克里姆林宫在 1997 年采用了一个新的、更加自信的国家安全概念。该文件将“北约扩张视为国家安全威胁”,并警告说“其他国家正在努力削弱”俄罗斯。该文件还概述了针对俄罗斯的统合政策。

俄罗斯联邦法案汇编(1997年)一个段落写到:“宣布俄语为标准语言和国际交流语言,作为统一俄罗斯多民族人民的关键因素”

但是叶利钦和普里马科夫认识到与西方合作的重要性 。叶利钦与美国在南斯拉夫问题上存在分歧,但是蜜月照旧。他与北约签署了几项协议,包括 1997 年《关于相互关系、合作和安全的创始法案》。 他继续强调与美国合作的重要性,以及俄罗斯加入七国集团(或 G7)在国家安全方面的愿望,俄罗斯于1997 年加入 G7。

叶利钦于 1999 年 12 月 31 日辞职,任命俄罗斯总理弗拉基米尔·普京为代理总统。当时俄罗斯仍未从 1998 年的金融崩溃中恢复过来。俄国充斥着寡头,他们在经济和政治都有巨大的影响力。1999年俄罗斯继续遭受致命的恐怖袭击,包括 2002 年在莫斯科发生的造成 130 人死亡的重大人质危机(记住!没有人质!)。

1999 年科索沃战争,西方介入。尽管如此,普京在上任的第一年专注于国内事务,对西方几乎没有敌意,其将国家的软弱及其内部经济动荡视为对俄罗斯的生存威胁。他将加强执法和安全服务、驯服寡头、消灭政治对手以及重新获得对车臣共和国的控制权作为优先事项。
普京在被任命为代理总统的前一天写道:“在过去 200 到 300 年中,(俄罗斯)第一次面临滑入世界第二梯队甚至可能是第三梯队国的危险”

一朝天子一朝臣,普京最初的顾问团队将在俄罗斯以后的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中担任关键角色:

Nikolai Patrushev于 1999 年取代普京担任 FSB 主任

谢尔盖·切梅佐夫在叶利钦的克里姆林宫为普京工作;Igor Sechin在普京担任圣彼得堡第一副市长时担任普京的参谋长。Igor Sechin 目前是国有石油公司 Rosneft 的执行主席;Sergey Naryshkin在克格勃和圣彼得堡与普京共事。Naryshkin 自 2004 年以来在普京的克里姆林宫担任过各种职务,目前担任 SVR 主任。

谢尔盖·伊万诺夫于1999 年担任俄罗斯安全委员会主席。伊万诺夫在普京的克里姆林宫担任过各种重要职务,包括国防部长、第一副总理和总统府办公厅主任。

普京与美国的早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遵循了叶利钦和普里马科夫设定的道路。普京在 2000 年指出了与北约等合作的前景:支持美国在 9/11 后打击基地组织的反恐行动,并于 2002 年签署了成立北约俄罗斯委员会的协议。 他强调“俄罗斯是欧洲文化的一部分”。他批评美国在 2002 年单方面退出 1972 年的反弹道导弹条约,但仍于 2003 年签署了双边战略进攻性削减条约(后来在 2011 年被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取代)。 到2000 年 1 月,他在很大程度上重新采纳了叶利钦 1997 年的国家安全观。

但随着车臣局势稳定后,普京逐步将科索沃战争视为威胁俄罗斯的火苗。车臣人单方面宣布独立,普京坚信,这种威胁“不会随着车臣的独立而停止”。他警告说,这一先例可能会蔓延到中亚等其他地区,并最终威胁到俄罗斯联邦的核心。 “如果我们不阻止极端分子,俄罗斯联邦会出现第二个南斯拉夫的风险 俄罗斯的南斯拉夫化(碎片化)”普京在2000.27发言:美国向车臣恐怖分子提供秘密支持是为了破坏俄罗斯的稳定.

普京在 2000 年 6 月采用了新的外交政策概念,该文件延续了对前苏联国家采取强硬言论的趋势。它呼吁建设一个“在俄罗斯边界周边的友好地带”。

2003–2012: 稳固 新的威胁

普京交政策在2003年和2004年经历了一次拐点,一系列内外因素加速了普京的野心和对外追求。随着他开始巩固对国内权力的控制,他在国际舞台上变得更加自信。

普京在这一时期牢牢掌握了俄罗斯的内政。俄罗斯迅速偿还了其对西方的未偿债务,到 2005 年履行了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的义务,到 2006 年履行了对巴黎俱乐部的义务。这两笔贷款款项都提前完成了。偿还债务是俄罗斯国力恢复的象征。

与此同时,在大规模摧毁了格罗兹尼的军事行动之后,俄罗斯正在恢复对车臣的控制。 2003 年通过了宪法,表面上授予车臣共和国广泛的自治权,但保留 了克里姆林宫的坚定控制权。在此期间,普京还消灭了权力掮客, 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俄罗斯最有权势的大亨之一)于 2001 年逃往英国。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另一位强大和有影响力的石油大亨被监禁;2003年,剩下的寡头们接受了普京的要求,即他们不能干涉政治。

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和推翻萨达姆侯赛因触动了俄罗斯的几处神经。这场战争没有联合国的授权,授权有几个师?萨达姆最后被送上了审判台,一切权势都归于虚无。

再后来“颜色革命”来了 ,普京怀疑西方在几个前苏联国家掀起了反对腐败政权的和抗议浪潮,包括格鲁吉亚 2003年的玫瑰革命和乌克兰 2004 年的橙色革命。普京指责美国煽动革命并对这些国家实施“外部干涉”。普京将“颜色革命”作为一个教训和警告,他在会议上强调克里姆林宫“应该尽一切可能避免类似的事情在俄罗斯发生。”

”有时我想,也许我们的熊最好安静地坐着,而不是在森林里追逐小猪, 吃浆果和蜂蜜。猎人会会静地离开[熊]么,他们不会。因为他们总是想把他拴在链子上⋯⋯他们会撕掉它的尖牙和爪子。一旦他们撕掉了它的爪子和尖牙,就不再需要这只熊了。他们会用它制作毛绒玩具⋯⋯这与克里米亚无关。我们谈论的是俄罗斯的主权和我们的生存权。”

2004 年北约扩张,在东欧和南欧接纳了七个新国家。“我们看到(美国)对国际法越来越不屑一顾⋯⋯美国在各方面都超越了边界。”

对抗

普京在 2004 年俄罗斯总统选举中轻松赢得连任,俄罗斯经济高速发展受益于高油价。俄罗斯宪法经过修改,将总统任期从四年改为六年,在梅德韦杰夫离任后生效。

后面空了在写


user avatar   Pike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来不应该判这么重,无良媒体煽风点火。




  

相关话题

  最近俄罗斯和乌克兰在黑海擦枪走火的,去俄罗斯旅游还安全吗? 
  大学写作老师在课堂上谈俄乌局势,并认为学生如果深入了解,会支持乌克兰,知识分子也大多支持有问题吗? 
  如果在北约和欧盟不干预的帮助下,俄罗斯入侵了挪威会怎样? 
  如何评价乌克兰外交部发布自己轰炸平民的照片博取国际社会同情这一行为? 
  如何评价普京宣布军队主体从叙利亚撤军? 
  各位如何看待普京对于民族叛徒提出的“耗材”论? 
  你希望俄罗斯打乌克兰赢还是输? 
  为什么中国官方用日方名称来称呼北方四岛,而不是俄方的南千岛群岛? 
  如何看待摩根•弗里曼录视频向俄罗斯“宣战” ? 
  媒体报道乌克兰首都基辅又发生爆炸,俄军坦克已抵达基辅周边,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前一个讨论
俄乌战争,你支持俄罗斯打乌克兰吗?
下一个讨论
美政府辟自己的谣称,「没发现中国对俄军援的证据」,美方为何转变态度?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