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同学聚会越聚越尴尬? 第1页

     

user avatar   mao-mao-56-16-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因为人的社交能力越来越差了。

我父母一代的人家里是有好多兄弟姐妹的,这些人之间都是平辈交往。

我这一代家里还有表兄弟姐妹和邻居可以一起玩。

这一辈的孩子根本没有同辈人可以说话和玩,所以基本语言能力非常差,互相之间也没有什么共同话题,怎么聊的起来啊。

孩子之间想不出共同话题的,就可以做以下几样,一般不会冷场。

聊电视,电影或者演员,聊旅游。

老人和小辈之间,聊往事,聊健康问题,吉祥话。

男的之间,聊游戏,聊汽车,聊手机,聊政治,聊烟,聊酒。

女的之间,聊衣服,聊清洁物品,聊家具,聊囤货,手机app,聊化妆品。

吐槽生活。吐槽老板,吐槽同事,吐槽顾客,吐槽孩子的老师。

春节的话,就是吐槽春晚,夸菜做的好吃,然后问怎么做的。我们家特殊项目,就是聊公交怎么换乘。

别吐槽孩子,现在的小孩因为是独生子女,他们会当真的。


user avatar   leon-3-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越来越尴尬,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们越来越没有共同语言。

毕业一两年以内同学聚会,大家是最踊跃参加的,一方面刚毕业没多久,校园情谊还在,而另一方面刚刚毕业,大家所处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其实都差不多。大家在一起也很有话说。各自吐槽,刚开始工作时候的艰辛和不如意。要知道人往往是乐于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不幸遭遇的,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故事,不是所有人都爱听啊。

于于是又过了几年,有的人依然还在遭遇不幸,但是有的人已经开始春风得意马蹄疾了,有的人还在为相亲找个对象痛苦,有的人孩子都已经能打酱油了…这种时候你让大家坐在一起说啥呢?你在分享育儿经验,他连老公都还没找到,他跟你说啥呢?你不是刺激人家吗?你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而那边可能刚被公司扫地出门,你让他跟你分享什么呢?人总是需要去找平衡的,人总是需要去合理化自己的所作所为和自己的成就的。所以你会看到混得好的人会很乐意参加同学聚会,混的不好的人呢?

我我毕业工作三年以后到美国读MBA,读完了再工作了一段时间回到国内,这个时候我就发现和大家同学聚会的时候几乎没什么话说,因为和大家的工作生活是不合拍的。别人在老婆孩子热炕头了,我还在暗中观察公司里有没有值得暧昧的对象。那跟人家当然不怎么有话说了………

所所以你毕业时间越长越难组织,所谓同学聚会,每个人都很难在这样的聚会中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往往拉个微信群,平时也没什么人讲话,当在媒体上突然看到有某个同学名字的时候,会有人积极的转发这样的文章,然后底下会出现一长串求要红包的祝福…


user avatar   lai-fei-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可不想成为第二个谢雕。


user avatar   yirandirecto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前的老同学聚会什么建立的微信群、很难有最后不哑火的。看上去令人伤感遗憾但其实理由其实无比简约明了:相隔太久、时间早已耗尽了一切、只剩下定格于当年支离破碎的片段记忆支撑起虚幻的好感、甚至细想起来都不是真正的好感,而是对眼睁睁看着似水年华从身边逝去的自己的怜惜情绪所构建的幻象、再加上那么一点点被时空狠狠隔开很久之后所彼此间对对方近况产生的那么一点不可避免的好奇心和吃瓜心而已。

所以在终于见面、觥筹交错间追忆往事、感怀、干杯、笑谈当年、最后集体Selfie、微信组群然后依依惜别之后、接下来可能就要迎来真正的生涯离别了——就在那个聚会里、那些薄如蝉翼的惜缘与好奇、就好像夜明珠焰火一样、一下子就释放完毕、到此为止、而微信组群是最后一次耀眼绽放。

共同的记忆片段就那么一些、吃瓜与好奇又能挖掘多少、几个小时里、能说的早已说完、接下来却是感觉到陌生、一种程度仅次于甚至不亚于面对素昧平生者时候的陌生感、才明白天各一方四个字的厉害、尤其是人生可塑性最大阶段的天各一方的厉害——你现在的同学同事邻居甚至网友、你都可能更熟悉、更有亲切感得多。

于是、微信群聊越来越尴尬冷场、越来越聊无可聊、中途还可能伴随个别不在乎别人眼光的退出、剩下的最终除了极个别的几个另外三两组群之外、整个XXXX年XX校XX班的微信群、终于礼节性地永垂不朽、永远存在、却永远不会再有新的红点出现了。

So你到底想要说什么?我想说的是:若真的想在脑海里保留美好记忆一生、或许还是一生不要再聚来得理智。


user avatar   jian-zai-wo-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杀熟的时代,何必装熟呢?!

————

本来就不是一路人,却非要以同学的概念撮合成一团,假装其乐融融,实在装不下去了。

博士毕业都快十年了,我好像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同学会: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硕士、博士……

要知道,从小到大我还一直是班长,结果屡屡当了逃兵。

……

随着社会的发展,熟人社会的模式已经失效了。

熟人不再是一种优质资源,很多时候反而是一种负累。

有个词叫,杀熟,用在这里其实也是一样有效的。

陌生人社会,每个原子都是倾向于独立自由的,不依赖熟人,更多靠规则行事,从而获得更多的自由自在。

正如买东西,我更愿意在网上或超市买,而不愿意去熟人那里买。

人情,很多时候,与其说是资源,不如说是负债。

……


user avatar   nan-de-hu-tu-83-9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同学不等于朋友,大家只是认识,熟都不一定谈得上。

再加上毕业后没有交集,没有共同语言,坐一起,能不尴尬吗?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尤其小学同学,初中同学,差距相当大,混得差的,你看着尴尬,混得好的,看着你尴尬。

“越亲近,越蔑视”,越从小长大,越深知当年尴尬,越不平衡如今的尴尬。


user avatar   Kevin-Qii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人曾经狠狠揍过你,

此刻却假惺惺地满脸堆笑,

握着你的手问近来可好。

那个人曾是你的死党好友,

吃饭间却从没看你一眼,

而去敬那个离他八丈远的人酒,

据说他刚成立了个公司,

一年盈利几千万元。

以前的班花从不搭理你,

今天却对你格外热情,

你以为她是怀念同学,

结果她让你帮她孩子办理入学,

你想跟年少的朋友不醉不归,

他却摆摆手说不能违法违规,

动作自然地将奔驰钥匙扣在桌上,一推再推。

大家颇有默契地说不谈工作,

话里行间却都在彰显生活。

“国外真没意思,你可千万别去。”

“大牌也就那样,买了也是憋气。”

不要过问工作,

你只需知道:我过得确实不错。

众人说说笑笑,

眼中全是骄傲。

你们毕业后多年没有联系,

昔日的交情早已化作鸡肋,

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最爱谈感情的反而是混的最差的那个,

但他不在乎,他说:

“你们都是我永远的兄弟,最好的伙伴。”

“之后一定要共享荣难。”

你被他的真挚诚热打动,

刚想跟他攀谈,

他却朝你笑笑:

“好兄弟。”








“快借我点钱。”






我是凯子,

借我点钱。



user avatar   cui-ding-ding-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味儿越来越不对了吧!

以前聚会是为了纪念曾经的情感和失去的青春,是以感情为主。

现在聚会不少人争相巴结有权有势的同学,没钱没势还容易搞砸的人无人理会,把聚会搞成了攀龙附凤的过程,以利益为基础。

用情感的基础来推动利益关系,本质上属于系统不兼容,尬聊谁聊谁尴尬。


user avatar   cxpm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尴尬也有不尴尬的。

我初中同学聚会过一次,大家发展方向各异,学历层次各异,资产情况各异,读书时候不熟的,现在更尴尬。读书时候熟悉的自然有小群体报团。

聚会的时候,和两个死党聊的挺好,其他的再见也没有什么意义。

本科同学从事的基本都是计算机专业,但是发展情况差异比较大,吃两次饭,留下四五个人,平常经常出去爬爬山,走走路,慢慢形成了小群体。

研究生同学聚会 ,就是人脉和技术交流大会,大家基本从事的是计算机行业,吃饭的时候各种机会聊的热火朝天 ,某些业务是甚至当场敲定下来,有时候还把校友拉进来,圈子可以进一步扩大。




     

相关话题

  东莞万达影院一个孩子将巨幕踢坏,可能面临18万赔偿,家长在影院该如何管好孩子?影院如何避免类似的情况? 
  什么时候用“角度刁钻”评论是最合适的? 
  和富婆做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体验 ? 
  如果真的有个人他头顶上长了个摄像机,他的生活会是怎么样的? 
  说上海人比中国的其他地方相对更歧视外地人是真的吗? 
  为什么要买房?为什么买房的大多数是男性 
  如何评价世纪佳缘婚恋观报告:90后76%的男性为奉献付出型,65%的女性为依靠依赖型? 
  为什么很多人对煽情的事情感到反感? 
  对于从小到大很多年的好朋友,但近几年没联系了,应该重新联络吗? 
  当自己是某一集体的领导时,为了让更多人信服和尊重自己,是该端高姿态还是该平易近人? 

前一个讨论
林黛玉跟薛宝钗的差别在哪里?
下一个讨论
扼杀自己的思想,去迎合他人真的正确吗??





© 2024-06-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