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没有被炒热、在角落却又好的胶片机子有哪些推荐? 第1页

  

user avatar   po-feng-shen-hua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讲真,我有点不想写这篇回答,主要是怕又有一群奸商把为数不多的好机器再给炒到价格爆炸……

如果将来这其中的相机价格被炒到爆炸了记得提醒我一下,我会尽量适时修改。


审题:

没有被炒热、在角落却又好的胶片机子有哪些推荐?

没有被炒热:价格没涨上天

(反面典型:康泰时T3(顺便一提:那机器在4K价位我会觉得是一台非常优秀的机器,但是现在这个价位我只能说:谁买谁XX))

在角落:用的人少,别烂大街

(反面典型:海鸥双反、凤凰205……)

又好的:这我没法定义……

什么是“好”,这是哲学问题,我才疏学浅,没法定义……

不过嘛,一般对于胶片相机而言,“好”往往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具有特殊的收藏、历史价值(极端例子如:知名摄影师的爱机、产量极小的机器、某个特殊版本的机器、某大牌倒闭挂掉之前的“巅峰之作”……);
  2. 具有特殊设计的“有意思的”“颜值高的”机器(极端例子如:福伦达天线机、宝丽来SX-70……);
  3. 镜头、画质特别强的机器(极端例子如:玛米亚7ii);
  4. 就是好用、武装到牙齿的极致工具(极端例子如:EOS-1V、F6);
  5. 其他符合挑选者需求的因素(如:便携性、性价比……)

我们可以来看看那些“被炒热”的机器,有没有发现它们都有着满足以上列表一项或者几项的特性。对嘛,“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所以之前很多答主说这个提问是“伪命题”也是有一些道理的。

但是嘛,其实也有一些机器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被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自身硬件条件极为优秀,但是始终价格不高。这些机器往往“过于专业”、“过于小众”、“过于工具”而导致他们始终不温不火。


这个回答从小往大说……

下面的机器大多数基本都不适合新手,基本都是“小白劝退机”,当然这也是它们为什么便宜的一个重要原因——自动过滤掉了跟风的小白和无脑的追星族们,而这些人恰恰都是奸商炒作骗钱的最爱。

老炮儿时间开始~


一、 全画幅:

佳能EOS-1v和尼康F6

优点:极致的工具,你永远不用担心拿它干活会让你失望。佳能尼康的DSLR用户可以直接把自己的数码相机镜头插在胶片机器上,实现数码、胶片双修。

缺点:1. 老派玩家会觉得这东西很无聊。(我就是用D810、5D4用腻了来玩的胶片,你给我用这个!?);

2. 颜值不够高;


Contax ii(a)、iii(a)

我最喜欢的旁轴

很多人一提到旁轴就会想到Leica,然而徕卡称王的时代那是1954年之后的事情了……

在此之前,世界上最强的旁轴系统毫无疑问也当之无愧的是Zeiss 的Contax RF系统。很多人对康泰时的印象估计只停留于T3、G2、RTS、康泰时645等这些80年代~90年代的机器,殊不知真正的Contax可是“血统纯正的”德系相机。在20世纪初到二战结束前,“蔡司帝国”都是毫无疑问的世界光学、相机领域扛把子,而Contax,则是Zeiss的“亲儿子”。

Contax发布于1926年,初代机型就实现了最高速度高达1/1000s的纵走式金属幕帘焦平面快门,同时也实现了慢门的设计,而且还做到了快慢门合一在同一个转轮上进行统一速度调节的设计,并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卡口镜头系统。同时,Contax的黄斑测距器基线长度、对焦精确度也远远超过了Leica。即使到今天,它依然是全世界黄斑测距器基线长度最长,对焦最精确的旁轴相机。对比当年的Leica,我就给点面子不念参数了……徕卡还在造Elmar的时候,蔡司就搞出50 1.5了。

到了1936年,二代(Contax ii和iii)发布,最高快门速度被推高到了当年恐怖的1/1250s。比今天的Leica机械相机的1/1000s还高。不要认为1/1000s和1/1250s只“差了一点点”,要知道,1/1000s和1/1250s之间可是差了1/3档曝光的差距。除此之外,它还加装了机内测光表,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台内置测光表的旁轴相机。

作为自己的“亲儿子”,蔡司给Contax配备了当年堪称“变态”的卡口镜头群。

最广角为Biogon 21mm f4.5(与SWC的那颗Biogon 38mm f4.5同源)。这颗镜头相信不用我科普了吧,看到蔡司的Biogon就应该知道是什么水平了。

最长焦为500mm f8(真的有人会用吗!?)

Contax上过二战战场,也是罗伯特·卡帕最喜欢的相机,当年诺曼底登陆,卡帕在奥马哈海滩就是用的Contax进行战地摄影,后来卡帕触雷身亡,临死前手里都紧紧攥着心爱的Contax。

讽刺的是,当年Leica M-monochrome的广告里面居然把Leica与卡帕相绑定,最后居然说卡帕是拿着Leica逝世的,真可谓是“虎落平阳被犬欺”啊(笑

从某种意义上说,Contax的境遇就有点像当年的苏联,强盛时所向披靡,后来如烟花一般落幕。因为自己已经作古,所以现在只能任凭他人侮辱、嘲讽、唾弃、歪曲抹黑而无法还击。(我当然不是说苏联是白莲花)

顺便一说,现在Leica的Summarit 50 1.5和福伦达的Nokton 50 1.5都被奸商炒到了天价,但是Contax的50 1.5却一直不温不火,这境遇真的如Contax的命运一样令人唏嘘。

估计有人会问:这么强的系统,为什么后来会落幕?旁轴的霸主又为什么是Leica?

只能说,历史就是这么的戏剧性。正是因为蔡司的实力,才是导致它没落的原因。

二战开打,作为世界光学、相机领域毫无疑问扛把子的蔡司自然是遭到了盟军轰炸机的“特别照顾”与“青睐”,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光学小厂”——Leitz所在的城市威兹勒却“全身而退”,整个战争期间未落下过一枚盟军炸弹。

战后,德国战败,两德分裂,蔡司更是被美苏劫掠并一分为二(Zeiss Opton和Zeiss Jena),光学巨人就此元气大伤。因而战后蔡司的产品线相较于战前做出了全面收缩,战前的蔡司雄心勃勃,战后蔡司开始在相机制造方面疯狂划水了……

就像机圈常说的一句话“三星跌倒,华为吃饱。”一样,此时的德国相机领域就成了“蔡司跌倒,徕卡吃饱。”而Contax,就成了时代的眼泪。

截至今天,一套Contax的价格依然远远低于一套徕卡螺口机,蔡司的50 1.5更是白菜价。

缺点:全手动机器、取景器相对较小(比M3小)、转轮对焦不是非常方便、镜头群不如M口镜头群丰富


福伦达Prominent(至尊)

优点:少见的叶片快门(LS)135画幅旁轴机器(意味着全速率闪光灯同步和超低的快门震动)

50 1.5镜头非常优秀(但是被炒的价格很高),Ultron 50 2也是非常优秀的镜头,综合能力超过同时期Leica 的 50 2 rigid(rigid把所有能力都点到中心分辨率上去了)。

后期版本的至尊换成了巨大无比的1:1放大取景器,又大又亮,比Leica都大。

颜值巨高

缺点:操作有点奇怪(左手转轮对焦,福伦达全家的设计语言都是这样,其实习惯了真的还好)

Nokton 50 1.5镜头价格上天,镜头群除了标头几乎一无是处,适合标头爱好者(比如我)使用

前期版本的取景器比较小,后期版本取景器大了但是价格也上去了。

叶片快门的原因,最高快门速度1/500s


福伦达Vitomatic系列(比如iiib)

优点:基本上就是上面后期至尊+Ultron 50 2的不可换镜头、超便携版本。

镜头优秀,超过rigid,标头爱好者福音

取景器巨大明亮,超过Leica

颜值巨高

缺点:不可换镜头,习惯用35的同志就再见了

镜间快门的原因,最高快门速度1/500s


福伦达Vitessa(天线机)

(我是有多喜欢福伦达啊~)

优点:Ultron 50 2镜头优秀,超过rigid

双开门+皮腔折叠+天线过片上弦的设计非常好玩!

颜值巨高

缺点:

听说容易坏!!!

不可换镜头

取景器较小

镜间快门的原因,最高快门速度1/500s


奥林巴斯XA

优点:

奥林巴斯传奇设计师:米谷美久先生的作品,夺得了设计大奖。

关键词:全画幅、世界最小、旁轴黄斑测距、光圈优先A档、镜间快门、萤石镜片……

我反正花了¥600就淘到了一台,用来随身、街拍简直好用到爆炸,我愿称之为“摄影师的袖剑”

毕竟,一台除了洗澡之外能24h随时stand by陪伴你的相机才是摄影师的真正好相机。

啊对了,它通过划开胶囊的方式来开机拍照,你永远也不会遇到那种恼人的“拍了半卷发现镜头盖没摘掉”这种恶心人的事情。

缺点:

35焦段,只能用50的摄影师用起来会不习惯。

非要再挑就是光圈2.8还不够大,最好能做到2.0或者1.4(你做梦呢!?)


全画幅机器别的想不出来了,想到什么再更吧……


二、中画幅

终于到了我最喜欢的中画幅时间了……

毕竟135小邮票有什么可玩的?(逃

我们继续~


几乎所有的皮腔折叠中画幅相机

经常听到有很多人在那里吐槽说什么“中画幅又大又笨又重”、“必须上脚架”……

但是你们把皮腔折叠中画幅相机这玩意给忘了?

在我看来这玩意简直是bug一般的存在……

就拿bessa ii为例,6x9画幅,Heliar镜头,纯机械……

然后只要780g,甚至能放口袋里……

WTF!?

比一票全画幅旁轴+牛头还轻薄(全画幅旁轴多为异形体,占用包内、口袋内空间其实很大)

6x9画幅注定了画质能疯狂吊打全画幅(就是心疼胶片)

Heliar镜头就不多介绍有多厉害了,不懂得自己百度……

当然缺点就是:基本只有标头,习惯用35的摄影师再见,

操作较为复杂,只有老司机才能轻松驾驭(反正咱么都是老炮儿)

其中,经典机型如:

645画幅:645画幅是中画幅之屑,我不承认它是中画幅~

(逃


66画幅:蔡司super ikonta 532/16,533/16

优点:2.8光圈折叠机就此一家

缺点:前组转轮对焦,近摄时理论画质不如整组对焦的好。

532/16默认只能拍11张,但是自己骚操作也能拍12~13张

取景器小


AGFA Super Isolette

优点:镜头整组对焦,近摄的理论画质更高,最近对焦距离更近

缺点:最大光圈3.5,比532/16和533/16差了2/3档

取景器小


67画幅:富士GF670(现在好像涨了)

优点:

画质超强,那颗EBC镀膜的80 3.5甚至强于同焦段的玛米亚7镜头

带A档,使用现代的电子化测光系统,异常精准

配备了带视察补偿的黄斑取景系统(和Leica使用体验相似)

富士没挂,所以坏了你甚至可以去送修

缺点:(现在好像涨价了)

自动化程度过高,老派玩家会觉得“不伦不类”、“感觉就像是开着一辆配备了现代电控系统的老爷车”

相对比较贵


69画幅:

Bessa ii Color-Heliar

我最喜欢的折叠机,福伦达的“关门之作”


优点:

Heliar镜头超级棒

69画幅画质超强

颜值真的好高

缺点:

收回之前一定要把镜头打到无穷远,否则会坏!

没自动停片系统,使用时注意别过片转过了……

取景器是真的小,69画幅的机器,绿豆大的取景器……真有你的啊,福伦达。


Bessa RF Heliar

优点:

同Bessa ii,以及:较为便宜

缺点:

同Bessa ii,以及:

取景器与黄斑分离设计。


说完了折叠机,我们说点别的吧……


Rolleiflex 3.5 MX-EVS

众所周知:双反只有一个王——禄来。了解禄来历史的骨灰级禄来粉丝应该知道:3.5 MX-EVS在禄来双反历史的地位应该相当于Leica M3之于M系列旁轴的地位。但是这机器不知道为什么就是非常不受待见……

以及,3.5 MX-EVS的配件在禄来的配件体系里面都便宜的可怕,同样是近摄镜,3.5f的和2.8f的能和它差2个数量级……

优点:

它是一台正统的禄来旗舰级双反,所以就能享受所有禄来Automat科技树的体验

相对其他120机器而言较为轻便(980g)

配件便宜

缺点:

相比于3.5f、2.8f,镜头差一点

屏幕相对而言暗一些(不过反正买回来用的话都是要自己换高亮屏的,这点我倒是无所谓)


富士GW690和GSW690

优点:

富士龙镜头配上EBC镀膜素质、色彩表现超强,69画幅画质超强,风光摄影神器(GSW690的镜头是Biogon结构的!)

取景器巨大巨亮

缺点:

为什么不设计B门!?

为什么不设计B门!?

为什么不设计B门!?

这个T门设计的简直XX!!!

这里解释一下G(S)W690系列的T门的官方用法:
选择T门
上弦过片
按下快门(线)打开快门,开始曝光
曝光结束时关闭快门的方法:请“小心的”将镜头上的快门速度环从“T门”向“1S”位置旋转
警告:虽然拨动过片扳手也能使得快门关闭,但是请不要这么做,因为相机会先过片再关上快门!这会导致照片糊掉。

发现问题之所在了吗?T门、B门一般肯定是上架子拍风光长曝光用的,风光摄影对图片画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尽量要避免在曝光过程中相机的一切震动,然后这相机的设计导致你必须在曝光过程中去操作相机。如果就是按个机身上的按钮也就算了,可是居然让你去扭镜头上的环!?关键是,这个环的阻尼和“咔咔咔”的限位器的阻力还不小,这就导致除非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和训练,你很容易在曝光的最后关头把照片给搞糊了。

这个自带的遮光罩手感是真的烂啊……时不时能发出指甲刮玻璃板的那种声音……关键是还不让你取下来……

不可换镜头(算是缺憾吧)

光圈不够大,尤其是GSW690,当然也可以理解。


玛米亚新闻机

优点:

模块化设计,丰富的配件,超强的可玩性(能接拍立得后背)

画幅巨大(69画幅)

优质而便宜大碗的超强镜头群

缺点:

奇重无比,武德充沛

套用庄扬帆大佬的话就是:

“现在的摄影师真的都退化了。
用运动相机的,嫌微单重;
用微单的,嫌单反重;
用单反的,嫌中画幅相机重;
用中画幅相机的,连大画幅相机的那根脚架他都嫌重。”

镜头、机身、后背无任何联动,操作和大画幅一样,极为繁琐(老司机、老炮儿才能驾驭)


居然没有设计任何的安全系统(毕竟是当年给专业的职业摄影师设计的相机……默认摄影师不会犯错),包括但不仅限于:

豆腐刀没插就可以拆后背(你上一张照片没了!);

不过片就能释放下一张的快门(你重曝了!两张照片都没了!);

过片与快门上弦不联动(你空拍了!1/8的120胶卷没了!);

………………

感觉胶片上了这台机器简直就是像在高速公路上裸奔……

在我看来,这机器除了像大画幅机器一样上架子慢慢悠悠拍风光和严肃肖像,别的都是在给自己找罪受。用这台机器拍照,你就会不禁感叹:“古时候的记者真的是神人,居然能用这种机器干活!还TM是新闻摄影的活!”


三、大画幅

所有的大画幅机器都基本上没被炒热……

因为根本炒不了啊~

大画幅自带超强的专业劝退属性,就像各个大学里面,数学系的高考分数从来不会被炒高一样(笑




  

相关话题

  tele-tessar与Sonnar结构有何明显的区别? 
  以华为现在的技术实力能生产专业单反相机吗?为什么不做呢? 
  电视摄影机或 DV 为什么拍不出电影的效果? 
  5500预算有没有推荐的相机? 
  相机的靶面尺寸指的是什么尺寸呢? 
  液态变焦技术靠谱吗? 
  出门习惯性带单反经常被同学朋友说土豪,我该怎么办?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相机的哪些参数才是更应该关注的? 
  荣耀6plus的双摄像头拍照到底如何?是否是金属边框? 
  佳能哪款相机性价比较高? 

前一个讨论
有没有游戏前期就有机会获得大后期神装的游戏?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世界上大多数地方的人习惯用逗号表示小数点,而C++却用圆点表示小数点,而不是按照大多数地方习惯?





© 2024-06-0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