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做卧底是什么感觉? 第1页

  

user avatar   Don00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曾经一同事被安插到对手公司做卧底,打探标书信息人员流动公司战略之类的

他在这边1500一个月,还是没扣社保的。老板说干销售主要拿提成(你™人家都跑过去当二五仔了还给销售的工资)

过去以后这边还是发他工资,当然是以当地最低档发的,没有五险一金那种.毕竟社保已经转到那边去了嘛

那家伙在那边一干就是两年多吧,直接升职成主管.月薪比这边的年薪还多.

结果嘛...他拉黑了这边公司老总的一切联系方式专心在对面干下去了...


他过去的时候我还没入职.但是老板还有老员工在我去投标的时候会跟我提起他.有些不方便通过网络发的东西也是投标的时候我跟他偷偷碰头他给我的.那傻缺还特喜欢选天台阳台之类的地方碰头.那时候真的感觉跟无间道一样

对面公司的标书我也看过.讲道理那边要认真起来真能把我们这个只有六七个人的小公司直接摁死.同样的产品他们就是可以能拿到我们说破嘴皮子也拿不到的低价或者一些不可思议的优惠.例如某些产品给我们就只能保一年易耗件只给几个之后的就得买,给他们就可以保三年而且易耗件无限提供这种

之后慢慢的从他那边拿到的东西就有点不痛不痒了(当然也许是对面开始做大,涉及的领域已经不是我们这种小公司可以参与的了)

我在那家公司干了一年就因为老板太傻屌辞职.但是跟那哥们还有联系,过了一段时间聊天的时候才知道这事的

老板傻屌的故事请去


user avatar   fei-niao-bing-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嗯,谢腰

卧底这事,其实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做,不就是带上面具做人么?怀着一颗向东的心,奔着西而去,喊着理想的口号,干着现实的活计,时间长了,你也不知道你到底在干什么。就像《无间道》里的刘建明一样,“其实我想做个好人”,那你做的是好人的事情么?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之所以对“卧底”这件事这么感兴趣,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紧张刺激,还在于我们自己心里那份想做自己而不能做的悲哀。

扯远了,每个人都有第一次,我就说说我第一次卧底,额,不对,是暗访的经历吧。那是在2004年3月,也是这个时间段,我刚做记者两年多,受命要求调查一下行业内的毕业生就业状况,写一个文章。在了解了几个高校相关专业的就业数据之后,我发现这没法写,都是吹牛逼,但供需双方到底是怎样一个情景,说不出来。一个80%的就业数字,到底是真是假?他们都去了哪里?是通过什么渠道找到机会的?做的又是什么事情?就业者需要的是什么?遭遇的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全都答不出来,至少没有一个具体的描述。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真实情况,只有自己去经历一遍。

其实那会我自己也刚毕业没两年,上面所说的那些问题,我自己其实是有所感的。但大家都知道,当没带着问题去思考的时候,经历过的一遍并不能带来太大的收获。不过留下一个好处就是我至少在心态上距离一个底层的社会新鲜人更近,写出的东西一定是更生动的。此外就是当时脸还嫩,冒充毕业生还没问题。

在针对性的投了一些简历,找了一些渠道之后,我获得了5个面试机会,我的外语很好,加上毕竟摔打了两年,待人接物都从容了很多,面试应答都很得体。不过在其间也是看到了不少学弟学妹面临的无奈,我运气好,大学毕业之后找工作其实并未有太大波折,所以当他们在我面前露出的彷徨和恐惧赤裸裸的摆在那里时,真的也是让自己沉甸甸的。我这才发现,从前我是多幸运,而我们所经历的那些教育,距离真正的社会又有多远。

5个面试,过了四个,我狡猾的选了两家公司,借口要做毕业设计,一家周一二三去试用上班,另一家是周四五六,这么干了一个多月。每天下午和晚上还要抽空赶回编辑部干活,可算是累死我了。我几乎每天都能在地铁上睡过去。

凭心而论,两家公司都还是很重视新招进来的人,那会刚刚渡过互联网的泡沫期,山寨开始崛起,网游和SP方兴未艾,四处都是傻钱。我在的部门一个天天要我做方案,另一个则尽力带着我跑卖场见客户,寻求家电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可能是因为我能写,又能说英文,会用SPSS,会做图表,还是学经济出身,也不怕面客户,各种因素加在一起,两边部门的领导都很器重我,一个已经开始问我什么时候能正式上班,另一个则准备让我单独接客……户了。

但越是这样,心里越是不安。两个领导虽然有些狡猾有些糙,也许都有其个人目的,但算得上是很照顾我,希望我尽快能挑大梁,有什么不会的都教,做的不好就骂,然后陪着我加班。我知道自己是一定会离开的,而且很多不合意的地方,我也必须写出来,那我该如何面对这两个算是坦诚对我的人呢?我做的越是出色,我走的时候,就越难以面对他们给我的帮助。

这就是卧底的悲哀:你要获取别人的信任,以此来达到你的目的,但你又注定要背叛这种信任。你做的越是成功,你的失败感就越强。只要你是一个正常的,有责任感有道德感的个体,这种工作模式就会像魔咒一样压迫你的神经,把你扔进分裂的沼泽中。从前看《龙虎风云》不明白周润发为何要冲出门去死在枪下,也不明白《无间道》里梁朝伟看着傻强时复杂的眼神。做过这一次之后,都懂了。

后来我不出意外的找借口离职了,两个部门的领导都挽留了很久,我只能说有了更好的选择,于是他们也只能说那就祝你能有更好的发展吧。但我还是尽力做完了能做的事情,还替一个有能力的学弟做了推荐,替了我的位置,移交给他全部的资料和方案,告诉他计划和思路,希望他能尽快顶上,以减轻我离开所带来的损失。至于另一个,就只能说抱歉了。

几年后我在考记者证的时候,我面对给我们讲媒体伦理道德的业内著名前辈记者徐迅,问了这个关于暗访的问题。她告诉我说:暗访不是不能用,但要慎用,甚至可以说是记者的核武器,最好永远摆在发射架上不要用。因为暗访这件事情本身就有一定的欺骗的成分,它违背媒体行业所追求的信奉的程序正义。“相信我,其实很多事情,你从别的渠道,用别的手段也一定能得到同样的效果,达成你的目的,暗访只是会让你做的更容易而已。人就是这样,有惰性。当你习惯用一个容易但不那么正当的手段去达成目的的时候,困难但正当的手段就慢慢的离开你的视野了。时间长了,你会走向你的反面。所以,尽力做一个从前门堂堂正正进去的记者。即使你不得已用这个方法,也要尽力对得起你自己身上的职责,不要为了一个崇高的目的而伤害普通的个体。你可以牺牲自己,但你不能为了一个口号而去伤害别人,牺牲别人。”

做一个卧底就是这样,如果能,就别做。面具戴习惯了,发现摘不下来的一天,才是真可怕。

嗯,我的经历听上去可能没那么刺激,但这事儿对我来说影响很大,关系到我在这个社会上该采用如何姿态生存的问题,在后来的一路上,不管是做记者,还是做调查,尽管可能面对很多困难,也曾走在灰色地带,甚至法律的边缘,我都相信,那条困难一点,但更堂堂正正一点的路,对自己来说可能其实是更好的选择。也许正是这种逻辑,支持我在经历了那么多波折和艰辛之后,还能心平气和的给各位讲这这些事,并支持我在困境中继续挣扎下去,等到光明到来的那一天。


user avatar   jieducm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他类型的卧底怎么样,我不是很清楚,但缉毒方面的,说句政治不正确,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事。

要么成了英雄烈士(故事1),要么成了“狗熊”(故事2)。

01

二十几年前的禁毒纪录片《中华之剑》讲述了一名缉毒警卧底的事。

他前前后后23次成功打入毒贩内部,但是第24次出事了 。

一人对抗五名毒贩,击毙和打伤各一名毒贩。

自己先是右腹部中一枪,随后被另外一名毒贩从背后用一块木板砸中头部,壮烈牺牲。

战友们赶到的时候,他的遗体已经有了一层白霜,右手食指还保持着握枪扣板机的运作。

缉毒警卧底一人对抗五名毒贩 https://www.zhihu.com/video/1196843626045759488

02

1983年豪气万丈的宋名扬(化名)正式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这是他崇拜的事业,想必当时心中满是除暴安良,保护人民的念头。从警这么多年,宋名扬这三个字让许多罪犯闻风丧胆,他也不记得自己将多少罪犯送进监狱。然而令他没想到是,这却是一个屠龙的少年英雄,多年之后终成龙的结局。

投身警察以来,由于有拼命三郎之精神,宋名扬获得无数奖章:

宋名扬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更是与毒品较量下的悲情人物。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正处于犯罪和海洛因毒品泛滥的高峰期。这个价格堪比黄金的海洛因,因吸毒人的泛滥产生了巨大的暴利,让原本就贪婪的犯罪分子趋之若鹜的做起毒贩。

1996年北京发生一件轰动全国的的大案,罪犯白宝山打伤警察抢走五六式半自动步枪一把,随后以此枪多次作案,杀死五名警察、打伤八名。此案被公安部列为1996年1号案件、1997年中国十大案件之首;被国际刑警组织列为1997世界第三要案;此案轰动了北京,轰动了警界、军界,震动了国务院、中南海,影响远达海外。北京警方面临巨大的压力,此时通过线人,宋名扬获得了一条重要线索:在朝阳区劲松,一个名叫“黑子”的人有贩卖枪支的重大嫌疑。局领导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摸清此人。

卧底期间记录的黑道上的行话:

为了尽快破案,在上级的要求和压力之下,宋名扬放弃以往的靠线人打听消息的方式,孤身混进”黑子“的身边。尽管他知道黑子同时还是一名毒枭,但为了破案,不得不挺而走险混迹进去。宋名扬万万没想到,这次的卧底成了他人生的分水岭,从光明开始坠入黑暗。为了获取信任,同时也打消罪犯们的怀疑,宋名扬在毒窝中吸食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口毒品之王-海洛因。

用他自己的描述是,“第一次走进毒窝,宋名扬就发现自己面临极端险境:在场的所有人都在吸毒!宋名扬稍一犹豫,马上有人走过来问他:你是不是马子(警察)?”

有了第一次吸食,接下来就顺理成章的与这些罪犯套取线索时,一次又一次被迫与他们一起吸毒。最终是线索找到了,人也抓获了,宋名扬由此也获得了自己警界生涯中最一块三等功奖章,但同时他也被毒品所俘虏,成了一名货真价实的瘾君子。

宋名扬警界生涯中最一块三等功奖章:

拥有多年与罪犯、吸毒人员打交道的经验,宋名扬知道毒品有很大危害,但是在毒品已绝迹三十多载的年代,由于对毒品知识的匮乏,从上到下都认为吸毒只是一群道德败坏,戒毒意志力不够的人。宋名扬与他的上级正是在这种理解,对毒品充满蔑视,认为意志力强大就能戒掉。

“我觉得毒品确实很厉害的。但是我想呢,我这个人死都不怕,这玩意有什么不能戒的。太简单,大不了给我关一个什么地方,几天我不抽不就完了吗。”

对于海洛因来说,无论你是英雄还是狗熊,它只有一个目的就是送你去地狱。即使像宋名扬这样,在一块块奖章垒起的骄傲和自信,在它面前也不堪一击。被海洛因祛去坚硬的外壳,宋名扬成了自己曾经厌恶的毒品瘾君子。当他的上级和同事得知这位曾经拥有英雄光环的同仁现状,都有意无意地避开他。

三年后,警队实行自由组合,全分局只剩宋名扬与3名同事无人愿意搭档。宋名扬提出要去预审部门。

在毒瘾中无法自拔的宋名扬,越来越无法集中精力工作,那个视破案如命,有着一颗骄傲的心的曾经的警界英雄宋名扬不复存在了。曾2001年,分局实行末位淘汰制,宋名扬被调整出一线,分到预审部门。2005年年底,饱受毒瘾和抑郁症折磨的宋名扬办理了病休。那时他42岁,正是同批战友们升任处长、所长的年纪。

多年的以来忙于工作,宋名扬疏于对家人的关爱,妻子患有精神疾病,儿子也跟他很疏远。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受挫下,宋名扬沉浸在毒瘾被满足时短暂幻觉里,对毒品越来越依赖。与其它吸毒人员一样,宋名扬也在一次次发誓戒毒和一次次复吸之间挣扎徘徊着。

为了获取毒品,他开始找到了之前培养的那些线人购买毒品,之前对毒品的蔑视仿佛成了一种嘲笑。没有几个人能逃脱海洛因的控制,宋名扬的豪气和自信、热血和壮志,在毒品面前通通如过眼云烟。他开始步入曾经亲手抓捕的吸毒犯人的后尘,从最初的吸毒到提供毒品,走向了理想的反面。

2010年2月26日晚10点,宋名扬接到当年的特情于苟的电话,让他给自己“弄三百块钱的‘东西’”。此前,于苟常叫宋名扬给自己弄点毒品。宋名扬知道他本就患有胃溃疡,犯了毒瘾更是生不如死,有时他不仅会替于苟找来毒品,还买好针管为他灌好,而后走人。

宋名扬在凌晨找来毒品,交给于苟。他接过钱,刚走出五六米,便被警察抓捕。面对同仁,宋名扬平淡的跟着他们走了。此次结局就是介于宋名扬系卧底染毒,法院酌情从轻判处他有期徒刑6个月。

2011年,宋名扬再次给他人提供微量毒品(0.04克)而被捕。 法庭上,公安部门出具了宋名扬因公染毒的证明,法院最终判处他有期徒刑一年。2012年7月19日,宋名扬刑满释放。这一天,是他49岁的生日。

出狱之后,宋名扬的退休金和医保都已经被终止。他将家里的所有电器都变卖给收废品的,只留下一张床。工作二十几年,各个时期的警察制服一直没什么机会穿,还都是簇新的。他没舍得卖,都放在箱子里。


除了警服,宋名扬还保存着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年正月初二的晚上,收看公安部的春节晚会。出狱后家里没了电视,为了看晚会,他每次都主动回到戒毒所,因此十多年来,每年的春节他都是在戒毒所度过的。

面对别人的称呼,宋名扬回答到:“有些记者找我采访,电话管我叫警官,我特别不好意思。我觉得我不配了。我确实想再找回自己,但是现在,我觉得应该很难了。只要媒体说一声,我不是警察败类,就够了。”

宋名扬毫无疑问是因公染毒,不然公安部门也不会破天荒的开具这样的证明。尽管如此,英雄的结局才是真正让人嘘吁不已。我记得曾经知乎上有人回答过,在中国的卧底警察,如果在匪徒强迫或是紧急情况下,所犯下的的罪行或是吸毒,事后是没有法外豁免权的。但是宋名扬的人生坎坷,从人人敬仰的警界英雄到囚犯,这中间有多少是自己可以选择的。

有人说他的功绩确实让人值得尊敬,但他确实吸毒并且贩毒违法了啊!功归功,过归过,但是如果用如此冷冰冰的理智话语对待这位曾经为了保护民众的警界英雄,未免有点过于苛刻。随便问一个海洛因成瘾者,都知道此物是地狱来的魔鬼,一旦被它缠上,身体、意志与行为都会被它支配,根本由不了自己。就算身体脱毒了,但心瘾就像一个幽灵,难以根除。事实上,这是一个医学难题,并非人的意志所能控制。

宋名扬输给了毒品,并不是个人能力和道德问题,而输给了目前整个医学界乃至整个人类都末战胜过的幽灵。他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首先是人,然后才是警察,他个人无法战胜如此强大的敌人。宋名扬的悲惨结局从他吸第一口毒,就已经注定没有回头路,不了解毒品,不了解海洛因,谁能知道它的诱惑有多大?

2007有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视剧《生死英雄》,男主角英勇无比,只身潜入犯罪团伙内部担任卧底,历经重重困难,终于将毒犯绳之以法。电视剧的结局,英雄击毙坏人,与家人幸福的相拥,同时也受到警局全体上下的欢迎与尊重,一个温暖又幸福的故事。

电视中的男主角原型正是上文中的宋名扬,与电视剧完美结局相比,现实则残忍的多,英雄的末路让人感慨万千。

时间回到1983年,20岁的宋名扬收到了警察录用通知书。那一天,激动的他在日记里写下了这样的话:“今天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由于本人的努力,我被北京市公安局录取了。在我人生的道路上,从今天开始就翻开了光辉的一页,我也将为我崇拜的事业去奋斗了。是英雄,是狗熊,走着瞧吧。”

“前阵子,也拿到了分局自2010年以来的生活费,并补办了医保。”恍如梦寐的宋名扬说他的生活正在重新开始。

有时候,我总在想,多少人喜闻乐见的是英雄那高大尚正面光环形象,在感动之余道一声英雄,您辛苦了,又有几人知英雄背后的辛酸与迟暮。


user avatar   yao-yu-91-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强答一发!记一次“嫖娼”卧底的经历!

因为所谓“卧底”并非警察、特工的专利,在长达10年的记者生涯中,有无数次的所谓“伪装”、“乔装”、“隐藏身份”,有些惊险刺激,有些尴尬无奈,有些甚至还有着双方混熟后的不忍“出卖”,随着经历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麻木,而最初当记者时从事“卧底”工作的新鲜感和刺激感是不言而喻和记忆犹新的。

电视中,我们不乏见到某某记者到疑似卖淫场所以嫖客身份“卧底”的经历,这里就说一个我这样的经历。

事情发生在2008年3月份,那时候刚当记者半年多,老记者做一些比较“刺激”的重大调查,往往需要助手,我们那时候扮演的就是这个角色,为了查清“卡片卖淫”(就是宾馆中塞的那种卡片,小姐属于“送货上门”)利益链的来龙去脉,我们做了这样一条节目,接到任务时,部分老记者拍这我的肩膀,忍不住揶揄地笑,我当初闹不清笑什么,后来才知道,这事儿安排在新人身上,既算是个考验,也算是个“福利”……

为保真实,以下采用2008年当时的采访手记。(写日记真是个好习惯哟,尽管那时候刚工作,文笔似乎还不太好,但保证原汁原味……)

-----------------------------分割线---------------------------------------------------------------------

在一家快捷酒店开了房间,然后打电话给1312004****这个电话,那头传来了服务生的声音,说您好,我说现在你们那有人么?他说有,我说怎么个价钱?他说四百一次,我问全套多少钱,他说我们这里不分全套,一次四百,包夜700,我说能不能便宜点,他回答我们不还价,您需要么?我说好吧,给我送来两个,我要招呼一个朋友,别来俩太次的,让我没面子,要年轻一点的、嫩一点的,他说好的,请问地址?我告诉他在某酒店406房间,他说请把你的房间电话告诉我,我一会打一下你接好么?我说你什么意思,要确定一下?他坦白说是的。我告诉了他电话,过一分钟他果然打来,事情搞定,他说20分钟后会送人来。挂了电话,由于是第一次,有点紧张,稳定一下情绪,把偷拍机一次次试验,确定没问题后准备来人。

四十多分钟过去了,人还没来,难道情况有变?决定打个电话催催,那边说路上堵车马上到,等再过10分钟打第二个电话的时候,是个女的接的,说在电梯了,马上到了,OK,连接好偷拍机等候。

三声敲门,我深吸口气,稳定了两秒,然后去开门,二十多岁穿白色外套的女子进来了,女子浓妆艳抹,搞不好有120斤,还染了一头黄毛,说实话真不算是及格的长相。客观上,也减轻了我的负罪感。

我把门带上,然后很不高兴:“你从哪来的?!!”

“啊”

“你们怎么做生意的啊,让我等这么半天,都他妈睡着了!!”

“路上车有点堵,来晚了”

“ 算了,你坐这”我指了指床,她坐下,我则坐在旁边的床上和她面对面,两张床距离能用厘米来换算,我们俩坐下后加上膝盖的厚度基本够得上“促膝长谈”

“抽烟么”我点了颗烟,吸了一口,然后递给她

“我不吸,真的,我也不喜欢你吸”

“坐会等等我的朋友吧,他等烦了,下去买烟了”

“要不别等了,我们俩先做嘛,多一个人在这里挺尴尬的”然后她就躺床头了。直觉告诉我她已经离开了偷拍机的广角范围。

“着什么急嘛,我主要是招待我朋友,我来不来其实无所谓的,我不是要两个人么,怎么就来了一个?”

“那个可能有点忙,我刚才给她打电话了,要不然咱们三个一块来,叫三飞,其实挺爽的”她笑得很豪爽

“我从来不玩那个,没啥意思”我摆摆手,还是等等吧

“真的很爽的,要是他来了三个人怎么玩啊 ”

“我真的是招待我兄弟,你穿这么少不冷么” 我装流氓,然后开始没话找话,当时我肯定很淫荡。

“不冷啊,我一个外套里面还有个毛衫,比你还多呢”,然后要开始露出胸罩

“别着急呗” 我掩了一下她的手,让她的动作没有继续(初次经历这个,我显得非常“嫩”,甚至很害羞,当时一心想着,不能让她出偷拍机的范围,再就是“收音”效果要好。)

“让我看看你穿多少”她一一下坐到我旁边搂住我,开始往床上倒——她又出了偷拍机的范围!

“告诉你了别急”我笑着推开她“来,坐到我对面,让我好好看看你”我指了指对面的床,她似乎有点不理解,但还是坐过去了——她又重新回到了偷拍机的范围。

两人各怀心事,门却在这个时候开了,我站了起来:“你们找谁啊 ??!!”

“警察!别动,你坐下”然后指了指女的:“把身份证拿出来”

“什么意思啊,你们谁啊?”

“警察,你身份证呢?拿出来!!”

“我没带!”

“你的呢?”警察指指我

“我也没带!”我很理直气壮

“怪了,你们没身份证怎么开的房间”

“我酒店有熟人?怎么着,不行么!!!”我说话很大声

“你们俩什么关系”警察问她

“我们是朋友啊”

“他叫什么名字”他指指我

“什么”

“我问你 他叫什么名字”

“他叫李超”

“把你们俩的手机都交出来!!!”我从兜里掏出手机,她的手机是被没收的。

“我们俩朋友关系”我很大声的申诉

“你闭嘴!!坐下!!把他看好!!”警察告诉他的一个同事!我只有坐下低着头一副无所谓的架势。

女的被带进了卫生间,她大声抗议着,反复问着“你们什么意思啊”“你们干什么啊”两句话,要不是刚才我跟她的对话言犹在耳,我绝对相信她此时正被一伙流氓欺负着!可警察就在这时在她钱包里搜出了润滑剂等东西,她见状居然一头扎进卫生间,脑袋咣咣得撞地,从声音判断不是假的,我仍被控制在房间里,只能听!然后就听见她语无伦次的大喊我不活了,你们打死我吧,你们快过来打我!!!之后20分钟的细节我全程直击,不再多说,一句话概括就是5个警察用尽各种办法硬是没把一个女的从地上拉起来坐到沙发上,人到绝望的时候真能迸发出无穷的力量,不过或许不是绝望,是她的演技实在太高了,反正就我而言还没想到人类的喉咙里能发出分贝那么搞的声音,疑似返祖的声音,真的太可怕了……

我的这二十分钟简直在地狱中度过的,只能捂着脸听,太惨了!

后来我被押出酒店,够不上刑事案件所以没带手铐,我当时突然想如果我带着手铐刚出酒店突然迎面一个同学什么的碰个正着,我是笑着跟他打个招呼好呢,还是赶紧低头装没看见好呢?!

当然短短5分钟我便回到了我的车里,临别时候我对押我的警察说:“谢谢你们的配合”

警察说别谢了,今天这个女的看起来是带不走了。

我说为什么?

他说你们没有事实,她赖成这样,拖都拖不走,我们走后她肯定收拾收拾化化妆自己离开酒店。

我说那你们可以守在酒店门口等她出来啊 !

他说你想得天真,她一出门口肯定大喊大叫,故意制造混乱,然后趁机溜走!

我说哦

他说其实你刚才应该让她把衣服脱光,这样带人的时候一带一个走!

我说她脱光后你们还没上来我可怎么办?!

他说那你看着办呗,说不定就便宜你了:) !

我哈哈一笑,开车走了。

第二天回到单位,很多人朝我不怀好意的笑,我说你们有病吧,不就个暗访么!

他们说:“你真牛逼 李超!!!!”


超过1000赞,再写另一次卧底嫖娼的经历,那次就比较“凶险”了!!(手动笑脸)


user avatar   shen-peng-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天不是愚人节,但胜似愚人节。

因为就在刚刚——戴森,发布了一款耳机

这款耳机,是「头戴式耳机 + 空气净化器」的结合。

不仅支持主动降噪,解决噪音污染;还支持空气净化,解决空气污染。

一箭双雕。


你没看错,戴森首款「空气净化耳机」真来了——

戴在头上的空气净化器

这款耳机名为「Dyson Zone」。

初看上去,它的造型充满金属感,就像耳机和口罩的结合体。

主角刚从 2032 年的空气污染重灾区穿越回来,告诉我们音乐和新鲜空气可以一起进入大脑。



戴在头上的空气净化器——第一次觉得戴森能有一个产品和它的名字如此契合。

净化空气

戴森在这款耳机上提出了「移动净化」的概念。

也就是说,让你不仅在家,走进各个城市的雾霾里也能呼吸到新鲜空气。



Dyson Zone 这里用到了两种净化系统。

首先是移动净化技术。

两侧的耳机腔体内,塞入了「双重净化系统」,内含马达,可以主动吸入外界空气,接着过滤污染和有害气体。



戴森研发出了一种「静电式过滤媒介」。

它能够主动吸引空气中的灰尘和颗粒物。



这样就能把摩托车头套一样的大滤网,变成小尺寸、纤细的滤网,放进耳罩里。



经由过滤之后,外界空气就会传递到前面的面罩里。

然后,就是创新呼吸气流技术。



戴森新创了一种无接触式的面罩。

空气将从耳机两侧进入口鼻中间,然后再从中间呼出,持续输送洁净的气流,整个过程都是无接触的。



等于直接在你的嘴部打造一个洁净空气的呼吸区。



净化噪音

耳机造型都来了,不能放歌说不过去了。

戴森把移动净化的概念,和声学系统结合,然后 Dyson Zone 就变成了一个能空气净化的耳机了。



这个耳机的耳罩能够完全包裹耳朵,还搭载了主动降噪技术,外部能捕捉外界噪音。



同时,内部配备了一种算法,在噪音接近耳机时进行降噪。



为了保持好的音频质量,戴森还设计了很大的音腔,扬声器驱动器,以及配合宽音域的频率响应。

但具体听感如何,等爱范儿后续来评测吧。

重新定义「耳机」

戴森没做过耳机,但空气净化戴森可是老行家了。

一直以来,戴森每一件产品都在持续创新和颠覆,产品也非常多元,比如无叶无噪音的吹风机、不伤发的卷发棒、能用一辈子的自然光照明灯……



但戴森的核心技术,依然是空气净化。

从一开始的无线无尘袋吸尘器,到能加湿空气、净化空气、取暖和凉风的各类无叶电风扇。

这款空气净化耳机,戴森也表示是经过了 30 年的过滤技术积累,研发了 6 年,进行了 500 多个模型的迭代。



2016 年,戴森内部提出了「移动净化」的概念,接着就开始了全球城市的空气调研。

两年后,他们开始测试产品,发现将过滤网放在耳机内,能达到最好的空间净化效果。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耳机要和口罩连在一起。



2019 年开始,产品开始根据不同人脸设计不同模型,继续打造产品内部零件的适用性,还有净化技术和降噪技术的融合。

毕竟将一大堆复杂的净化系统,放进两个小小的耳机腔体里,的确不是什么简单事。



最后,才有了这款未来感满满的移动净化设备。

在全球空气污染一直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这款空气净化耳机实现了便捷的户外空气净化,倒也是一个很符合当下的应景产品。



而且戴森首席执行官 Jim Rowan 之前就在采访中提过,(中国消费者) 喜欢拥抱新技术,对于颠覆性产品持相当开放的态度。

疫情当下,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视呼吸这件事。



不过,它是个空气净化耳机,没有防护等级,不能当防疫口罩用。

无论如何,我们很高兴看到,可穿戴设备的未来,至此出现一个新的可能。


user avatar   da-bao-jian-4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鸡汤就是能激发人奋斗的东西,再加上反智,我觉得我应该也勉强算切题吧。至于为什么反智,我评论也解释了一下,给大家带来的困扰表示抱歉,小白第一次这么多赞还是有点受宠若惊的hhh。

1.德国的钢材放入浓硫酸里都难以被腐蚀,浸了几个小时还是基本完好如初,反观中国的钢材,在稀硫酸里浸一会就已经被溶解的不成样子了。我们需要追赶的地方太多了。

2.中国的大理石质量堪忧!只是泼盐酸就会放出大量的气泡,让我们怎么安心使用!这个国家怎么了!

3.众所周知,双氧水能杀菌消毒,它会在有细菌的创口处形成气泡。可是中国的猪肝,放入双氧水中,放出气泡竟然无比剧烈,甚至让整瓶双氧水都变成了水。

4.在澳洲还春意盎然的时候,中国的大部分的树的叶子都已经掉光了,这说明了中国的空气质量有多么糟糕。

5.转基因食品存在巨大危害,在一家用转基因大米做午餐的学校内竟然有30%的学生没有男性生殖器!

6.中国市面上售卖食盐中的钠含量严重超标,每一百克食盐的钠含量竟然超过了人体每日所需量的12倍!

7、动物实验表明,转基因食品有巨大危害,给小白鼠注射了转基因大米悬浊液之后,小白鼠立即死亡。

8、把人的红细胞放入中国市面上的纯净水里,人的红细胞不久便爆裂死亡,现在中国的矿泉水质量能让人信任吗?

9.向兔子静脉中注入10ml空气,兔子居然死亡!中国空气质量差到了何等地步!

我觉得我不反智的鸡汤这么大实话居然0赞,居然比不上一个抖机灵的回答。。


user avatar   li-su-ren-7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共产主义政党长期治理的喀拉拉邦在印度处于人类发展指数的前茅,这就是共产主义对印度的影响。

印度及印占藏南、印占克什米尔的人类发展指数


另外,南亚人是非常非常喜欢取经名的。这也是一个地域特色了。


user avatar   chen-ke-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之前微博上有个lsp博主问:为什么每次做春梦都是在快要进入正题的时候就醒了?

有条评论说:系统无法加载未缓存文件

来着画画的花椰菜

我觉得元宇宙也是,在人类未真正踏入星辰大海之前,元宇宙根本做不到完全模拟真实的宇宙。

在硬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提出元宇宙的概念,基本上可以和骗投资人的钱画等号。

而且在元宇宙中完全有可能出现《赡养人类》中哥哥文明的“终产者”,里面有一切的物品都需要用户付费体验

注意! 是体验而非获得所有权

甲可能因为需要续费才能继续使用他三个星期前刚换的发型

乙会遇到像《黑镜》中“两万五千英里”的主角一样在因为没钱屏蔽广告而吵闹里入眠的窘境。

总有人宁可在狭小破旧的飞船中忍受将他的尿液循环了上百遍的饮用水和吃腻了的食物,也不愿在虚假的世界中拥有整个宇宙。

向往自由的鸟儿是关不住的




  

相关话题

  你做过的最危险的事情是什么? 
  你见过最厉害的医生是什么样的医生? 
  作为一名体育生是什么样的体验? 
  中国的有些年轻人结不起婚,买不起房,生不起娃,失业率还高,是不是已经完全绝望到佛性了? 
  现实中间谍或特工也这么酷吗?感觉这样生活轰轰烈烈好精彩!? 
  美国有哪些不如中国的地方? 
  你当刑警时有哪些可怕的经历? 
  为什么中国的东风21D会获得航母杀手的称号?美军能制造同样类型的导弹么? 
  怎样才算是成熟的男人? 
  22 岁时,你在干什么? 

前一个讨论
如果逆风足够大,客机可能原地起飞吗?
下一个讨论
刘德华曾经的狂热粉丝杨丽娟现在过得怎么样?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