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读书可以锻炼人的意志。

——用一本毫不喜欢的大部头名著去锻炼你自己能够沉思,代入一个别人的世界。

读书无法解决迷茫,只能创造迷茫;

但更多的迷茫使你成为独立、坚强、理性的个体,使你脱离条件反射的陷阱。

如此,你便脱离了乌合之众。

读书可以激发人的韧性,相信我,持久的去读那些大众称之为无聊和艰深的书籍,会使你不知不觉的精神变得强大。

读书可以培养专业精神。

——读明白经济学原理你才能知道,原来GDP是那样的定义,原来傻逼们所说的吃屎创造GDP是很不专业的。

读书可以破除权威。

读书可以愉悦自己

最终,如果你会读书、勤于思考,努力思考。

你会变成一个相信大过滤器相信阴谋论反感白左的右翼分子。

加油。


user avatar   yi-xin-94-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01

2000年的盛夏,我九岁,在家里过着百无聊赖的暑假。书架上的书除了插图童话、《十万个为什么》就是小学生作文全集,远远不够看了。

我在好朋友的家里看到了一本《中学语文读本》,是她姐姐的。随手翻开,全是不认识的人名,萧红、张爱玲、欧亨利……于是迫不及待地借了回家。

就是在那天下午,我躺在闷热的床上,看到了莫言的短篇小说《夜渔》。好多年后,再看他的长篇小说《蛙》、《红树林》,几乎不能将共同的记忆粘连起来,因为《夜渔》在那个午后带给我的冲击如此深刻,以致于我过目难忘。

长大之后,在夜半飘飘渺渺的月光下,在每一次聚会酒入半酣之时,我给好多朋友讲过那篇简短却奇妙的故事,文章最后一首小诗“镰刀斧头枪,葱蒜萝卜姜。得断肠时即断肠,榴莲树上结槟榔。”简直一生铭记。莫言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所有人都在谈论他的长篇小说,我却只记得他那篇《夜渔》如何打动了九岁时的我——关于命运,关于神迹,关于“每一场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十岁那年,又是暑假,新华书店在做大规模的促销活动,妈妈买回了厚厚几摞精装书。我日夜不休地泡在书里,看完了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还有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地心游记》、《海底两万里》等。

印象最深的却是杰克·伦敦的《白牙》,那个发生在寒冷雪原上的故事几乎引燃了我心里最根深蒂固的对遥远冰原甚至极地的向往。

后来再看到杰克·伦敦写:“我宁愿是燃烧过后的灰烬,也不愿做匍匐地上的灰尘。我宁愿我的星火在耀目的火光中燃尽,也不愿任其干腐窒息。我宁愿做一闪而过的流星,每一个原子都壮丽地发光,也不愿做永恒沉睡的行星。人的使命是去生活,而不是仅仅存在着。”

我才知道,这些年来我心底从未熄灭的冒险精神和从未失却的对陌生领域的无限好奇一定是他赐予的。

从此,我和他一样,渴望燃烧、渴望发光,渴望壮丽胜过平静,渴望逐梦山河胜于枯守一地了此残生。

十三岁那年,还是暑假,我在书店买了曹文轩的《草房子》。晚饭时分,全家人都已经开始吃饭,可我一个人看的泪水滂沱,连房门都不愿意迈出。因为和我同岁的小男孩桑桑身患绝症,我第一次知道死亡和告别的意义。他最后活了下来,我却再也无法忘记那天心里的巨恸。

后来也曾在初中晚自习的教室里一边偷看《巴黎圣母院》,一边为敲钟人卡西莫多的死而悄悄落泪。怒不可遏的班主任走到我的身边,没收了那本书,可我的阅读再也没停下过。

从童年到少年最关键的那几年,我多么幸运,遇见了最具人类美好气质和高贵品德的那些书。

它们让我见到了人与人之间最深沉与粘稠的爱意,甚至人和自然之间最密切又无可分离的相守。

我从此对阅读充满向往。

因为它,我知道自己可以长出翅膀,可以飞到至高至远的地方,可以看向永生不朽的一切。



02

繁重的高中几乎没有时间看书,读大学之后,空余时间多的要将人淹没,我才终于重新找回了阅读的快乐。

由于大学距离城区极远,周围几乎没有可供消遣的娱乐场所,所以我大部分时间都耗在图书馆里。

减肥的时候,我跑完一个又一个十公里后,看的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从《无人生还》到《罗杰疑案》,我的一整个春天都被阿婆的故事填满。

如今想起来那段碧绿晶莹的时光,整个晴空都是剔透的蓝色,体重减轻带来的轻盈感和阅读带来的厚重感一起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我。

失恋的时候,我正好在参加足球队的集训。每天傍晚,我和姑娘们一起大汗淋漓地狂奔在足球场。有时候赶上下雨,脸上连泪水和雨水都难以分清。

那个夕阳盛放的初夏我看了米兰·昆德拉和夏目漱石,以至于每次回想起《生活在别处》,都仿佛能闻见操场上新鲜的泥土味儿。

远处是姑娘们小鹿一样奔跑着的身影,我的书散落在地上。闭上眼,只觉青春如斯美好,就算流泪也应是为了人生的温厚辽阔。

大学上到中途时,我曾有过一份险些成为正职的实习,在一个陌生的小城,到处都是被灰尘覆盖的街道。

所有人都觉得我应该留在那里,从此柴米油盐,消磨一生。

我有无数个对于未来的想象,只是没有一个想象是在那里走向人生的终途。

沉闷无聊的工作,我的办公室日日像菜市场般人来人往。絮絮叨叨的通知,说不完的琐事,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地响起,每一声都助长了我更深的厌弃。

我度过了好长一段时间的迷茫,甚至抑郁,每天像一个溺水的人在自我拯救。

那时候明明手上有干不完的杂活,可时光却漫长得让人受不住。每天下午有忙里偷闲的一刻,我端着水杯站在走廊尽头的窗边。远处没有一点风声,人影也模糊不清,是靠着前一夜书里氤氲如诗的段落、袅袅娜娜走过的人儿还有婉转迷人的故事,一次次地将我从疲累与厌倦中扶起,让我定定心神,告诉自己,生活远没有那么糟糕。

我是在那时看到了里尔克的诗集,和他写给青年诗人的书信。

他说:“他们要开花,开花是灿烂的。可是我们要成熟,这叫做居于幽暗而自己努力。”

他说:“要寂寞而勇敢地生活。”

他说:“艰难的生活永无止境,但因此,成长也永无止境。”

他还说:“毫无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也是在那时,好多个异乡的夜晚,漫长又难熬,我在日记本上静静地抄下刘瑜在《送你一颗子弹》里写的:“一个人就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几年之后微博和微信时代到来了,刘瑜的文章一遍一遍地被疯狂转发,人人都会引用一段刘瑜,好多人的个性签名改成了“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我很少再提起她和她的书,但我如今回想起当时的自己,仍然对她怀抱着柔软的感激——感激她和里尔克一起将差点溺水而亡的我打捞起来,让我有勇气毅然转身,走向属于自己的命运。

那个我再也没有踏回过的小城里,曾打造了一个表情郁郁寡欢的少女,却也让另一个心底炙热飞扬的少女重生了。

后来,我回到学校考研,切切实实地“居于幽暗而自己努力”。大学毕业后去了另一个学校读研,又回到了图书馆。

那真是如鱼得水一样的快乐与满足。一向贪睡如我,竟终于舍弃了大部分的午睡,日复一日坐在它二楼的窗边读书。

一年里梧桐的叶子绿了又黄,一天里阳光从浓烈变得妩媚,再也没有什么能让我深爱与沉醉。

那一年的好些时日,每逢图书馆闭馆之时,我抱着借阅的几本书往宿舍走。校园小径两旁高大的梧桐树温柔宁静,身边三三两两的同学走过,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就此凝固。我刚过20岁,未来简直像一条波澜壮阔的河流。

在漫无边际的青春里,我多少次坠入深渊,多少次暗夜哭泣,最后让我好起来的,竟然每次都是那些书页里的简单句子。这是阅读带给我的拯救——于水火,于迷途,于山崩地裂,于大厦将倾。

人生最年轻最炙热的时光,我从未后悔过与书相伴。某种程度上,不是我选择了它们,而是它们选择了我。

我在书里遇见了那么多最高贵最坚韧的灵魂,他们在纸上和我对谈,在梦里和我偶遇,让我知道孤独不足为惧,艰难不足为惧,一切都不足为惧。



03

再后来,我也成为了一个作者,之于阅读,有了更深的领悟。虽知道自己也许穷尽一生的努力都不可能像他们一样妙笔生花,但这仍不妨碍我每一秒钟的致敬。

写童话的时候,我想象着日本的童话作家安房直子。她一个人离群索居,住在遥远偏僻的山上,衣食尽简,飘飘遥遥。她只活了四十多岁,却留下了那么多空灵渺远的童话。她写手绢上的花田,写雪山上的精灵,极尽这人间的美好与梦幻,

写小说的时候,我想象着阔步走在街上的加缪先生。他也只活了四十多岁,就在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那年意外离世。可我总想着他的照片和那些热热闹闹的文字,想象他穿着灰花呢大衣、手插口袋、爽朗地笑着。他的反叛里隐藏着对人类最深刻的爱意,我也由此知道一个人的伟大源于他自认为的渺小,才甘愿谦卑俯身,在拥抱天空前先热切真挚地拥抱大地。

写散文的时候,我想象着台湾的琦君女士。她的笔下写满了人情世故、故乡风物,全是温柔的怀念。从十岁的语文课堂,到异地他乡小小的图书馆,我为她笔下的文字哭哭笑笑,也开始懂得这一生的记录都要穷尽一颗真心。

纵然迄今为止,得以出版的只有零零散散的随笔,但我仍然乐此不疲地创作着无人阅读的童话和小说片段,因为“写作本身,就是写作的回报”。更何况,我总觉得,通过一个又一个文字搭建桥梁,我可以更接近他们的世界。

这么多年,我在生活里养成了很多新习惯,也丢弃了很多旧习惯,可是生活中唯一没有变化的就是阅读。

尽管毕业两年,但仍然每月去两次市立图书馆挑选书籍。比起看电视和聚会,我最享受的休闲方式仍然是端杯茶看一本小说。它让我在孤独的时候有事可做甚至怡然自得,即使无人陪伴也拥有着最有趣的伴侣。

好多年后,我仍然记得那些在异乡的小路上默念里尔克诗句的时光。

他说:“愿你有充分的忍耐去担当,有充分单纯的心去信仰。请你相信:无论如何,生活是合理的。”

是的,我终于学会了担当和相信。回溯这一路,竟是阅读让我变成更好的人。

这个“好”不是更美貌更富有,甚至不是更聪慧,而是——它让我在暴怒时平静,在痛恨时原谅,像镇定剂一样安抚着我年轻焦躁的灵魂。

多少个好风好日,都是阅读陪着我。多少个凄风冷雨,也是阅读救了我。

一个人的似水年华飘忽而逝,我永远不知道会在哪天遇见那本书,又会是哪本书逆转我生命的流向。它带给我庞大的惊喜与改造,远远多于其他任何事物。

所以,我一生都不会舍弃它。

也多想跟你说,读书吧少年,它永远不会辜负你。


user avatar   jupingxiaowang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奥美长文案,我害怕阅读的人:

我害怕阅读的人。

不知何时开始,我害怕阅读的人。就像我们不知道冬天从哪天开始,只会感觉夜的黑越来越漫长。

我害怕阅读的人。一跟他们谈话,我就像一个透明的人,苍白的脑袋无法隐藏。我所拥有的内涵是什么?不就是人人能脱口而出,游荡在空气中最通俗的认知吗?像心脏在身体的左边。春天之后是夏天。美国总统是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但阅读的人在知识里遨游,能从食谱论及管理学,八卦周刊讲到社会趋势,甚至空中跃下的猫,都能让他们对建筑防震理论侃侃而谈。相较之下,我只是一台在MP3世代的录音机;过气、无法调整。我最引以为傲的论述,恐怕只是他多年前书架上某本书里的某段文字,而且,还是不被荧光笔画线注记的那一段。

我害怕阅读的人。当他们阅读时,脸就藏匿在书后面。书一放下,就以贵族王者的形象在我面前闪耀。举手投足都是自在风采。让我明了,阅读不只是知识,更是魔力。他们是懂美学的牛顿。懂人类学的梵谷。懂孙子兵法的甘地。血液里充满答案,越来越少的问题能让他们恐惧。彷佛站在巨人的肩牓上,习惯俯视一切。那自信从容,是这世上最好看的一张脸。

我害怕阅读的人。因为他们很幸运;当众人拥抱孤独、或被寂寞拥抱时,他们的生命却毫不封闭,不缺乏朋友的忠实、不缺少安慰者的温柔,甚至连互相较劲的对手,都不至匮乏。他们一翻开书,有时会因心有灵犀,而大声赞叹,有时又会因立场不同而陷入激辨,有时会获得劝导或慰藉。这一切毫无保留,又不带条件,是带亲情的爱情,是热恋中的友谊。一本一本的书,就像一节节的脊椎,稳稳的支持着阅读的人。你看,书一打开,就成为一个拥抱的姿式。这一切,不正是我们毕生苦苦找寻的?

我害怕阅读的人,他们总是不知足。有人说,女人学会阅读,世界上才冒出妇女问题,也因为她们开始有了问题,女人更加读书。就连爱因斯坦;这个世界上智者中的最聪明者,临终前都曾说:「我看我自己,就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找到一块光滑的小石头,就觉得开心。后来我才知道自己面对的,还有一片真理的大海,那没有尽头」。读书人总是低头看书,忙着浇灌自己的饥渴,他们让自己是敞开的桶子,随时准备装入更多、更多、更多。而我呢?手中抓住小石头,只为了无聊地打水漂而已。有个笑话这样说:人每天早上起床,只要强迫自己吞一只蟾蜍,不管发生什么,都不再害怕。我想,我快知道蟾蜍的味道。

我害怕阅读的人。我祈祷他们永远不知道我的不安,免得他们会更轻易击垮我,甚至连打败我的意愿都没有。我如此害怕阅读的人,因为他们的榜样是伟人,就算做不到,退一步也还是一个,我远不及的成功者。我害怕阅读的人,他们知道「无知」在小孩身上才可爱,而我已经是一个成年的人。我害怕阅读的人,因为大家都喜欢有智慧人。我害怕阅读的人,他们能避免我要经历的失败。我害怕阅读的人,他们懂得生命太短,人总是聪明得太迟。我害怕阅读的人,他们的一小时,就是我的一生。我害怕阅读的人,

尤其是,还在阅读的人。

模仿大师的文案,写了篇拙作:

《我嫉妒写作的人》




  

相关话题

  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倚天屠龙记》中黄衫女子是否是杨过和郭芙的后代? 
  《民法典》里如此多的法律规定,对于普通人学好、用好它,你有什么建议 ? 
  高三了考语文时间总是不够用怎么办? 
  如果未来你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取得成就名垂千古,你认为后世会如何叙述你的一生? 
  如何有效提高英语写作? 
  为什么史书对商鞅的评价都很苛刻? 
  你有哪些印象深得能脱口成诵的古诗词? 
  有哪些外行人看来很蠢的设计实际上却是精妙无比? 
  在外地初中上学,经常受到同学欺负,应该怎么应对? 

前一个讨论
有哪些中国对西方禁运或封锁的产品和技术?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部分英国公民要求举办第二次脱欧公投?





© 2024-05-1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