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当代文学有哪些好的小说? 第1页

  

user avatar   yu-xue-78-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古华《芙蓉镇》

本书地位

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

内容简介

小说以“芙蓉仙子”胡玉音的悲欢遭际为主线,表现了特定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升迁沉浮,对极“左”路线破坏了的中国农村生活进行了深刻的描绘。

推荐理由

对文革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建议你们一定要翻翻这本小说,因为它是文革十年的全纪录。小说从文革前的四清运动讲起,描写一个乡镇七八家农民干部的家庭颠来倒去的生活,一直写到文革高潮,运动结束。饱含了一代人对文革的记忆与想象。

由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芙蓉镇》,迄今为止都是有关文革的最佳电影之一。

经典语录

①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


阿城《棋王》

作品评价

汪曾祺评论《棋王》:“读了阿城的小说,我觉得,这样的小说我写不出来。我相信,不但是我,很多人都写不出来。”

梁文道说,你听过阿城讲故事吗?没听过?哎呀,那可是终身遗憾!

止庵说阿城是第一个让自己感受到中文之美的作家。

内容简介

《棋王》讲述了在文革时代,知青“棋呆子”王一生四处寻找对手下棋、拼棋的故事。

推荐理由

阿城跟王小波是两位我很喜欢的作家,他们有个共通点是讲常识。王小波讲正常的性爱需求,阿城的《棋王》讲吃、讲饥饿与温饱,不能满足的吃喝拉撒睡反衬了只追求精神力量的文革环境的荒谬与失败。

王一生一生庄严的吃,在下棋中寻找精神的寄托,一方面瘦弱潦倒,一方面又是怡然自得的山野形象,在文革这样的乱世之中,以道家学问寻得避世方法。

阿城平淡自然、又饱含力量与深刻的文字,一定要拜读!


经典语录

①听见前面大家拿吃时铝盒的碰撞声,他常常闭上眼,嘴巴紧紧收着,倒好像有些恶心。拿到饭后,马上就开始吃,吃得很快,喉节一缩一缩的,脸上绷满了筋。

常常突然停下来,很小心地将嘴边或下巴上的饭粒儿和汤水油花儿用整个儿食指抹进嘴里。若饭粒儿落在衣服上,就马上一按,拈进嘴里。若一个没按住,饭粒儿由衣服上掉下地,他也立刻双脚不再移动,转了上身找。

②不做俗人,哪儿会知道这般乐趣?家破人亡,平了头每日荷锄,却自有真人生在里面,识到了,即是幸,即是福。衣食是本,自有人类,就是每日在忙这个。可囿在其中,终于还不太像人。倦意渐渐上来,就拥了幕布,沉沉睡去。



路遥《平凡的世界》

本书地位

1991年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内容简介

小说以中国陕西北部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以孙少安、孙少平为主人公的众多普通人形象。在这里,人性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苦难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推荐理由

贾樟柯说路遥的小说里面有种人性处境、现实处境的冰冷。
“这种冰冷带给我们一种温暖,因为这是整个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他不是让你看完去说‘哎呀,这个世界没救了,就此了断了吧’。而是说‘哦,原来世界是这个样子的,那我们去各自想对策生活下去’。”

路遥曾说过一句话:“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而不愿意去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

特别在今天这个飞速前进的社会,资本、技术、娱乐的入侵带来便利与快感的同时,也带来了精神的荒芜与浮躁。

这本书告诉我们身处任何时代,任何困境,每个人都有坚持自己真善美原则、改变自己不满的命运、争取自己尊严的力量,超越自己的平凡。这在今天不仅是适用的,而且是缺失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总编剧温豪杰如是说)

经典语录

①最叫人痛苦的事,你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但又想挣脱这样的家庭,挣脱不了,又想挣脱……

②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这个意义上说,在这些平凡的世界里,也没有一天是平静的。

③命运总是不如愿。但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难中,才使人成熟起来,坚强起来;虽然这些东西在实际感受中给人带来的并不都是欢乐。



莫言《红高粱家族》

本书地位

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
入选《亚洲周刊》“20世纪中文小说”评选100强,
唯一一部入选《World Literature Today》评选75年(1927-2001年)40部世界顶尖文学名著的中文小说。

内容简介

主要描写抗日战争期间,“我爷爷”余占鳌在山东高密东北乡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人生故事,以及与“我奶奶”戴凤莲之间的爱情故事。

推荐理由

莫言用一个王八蛋般的英雄拯救了脸谱化式的抗日题材小说。

主人公余占鳌有着“土匪”和“抗日英雄”的双重身份,他原始野性、粗野狂暴、同时又爱憎分明、豪爽侠义。他为了女人杀人放火,霸占了戴凤莲。为了报仇雪恨,将土匪花脖子一锅端。大敌当前,他也会为了民族大义,英勇抗日。这位江湖豪杰、水浒英雄怎能不让人又爱又恨呢?

经典语录

①最美丽最丑陋、最超凡最世俗同时最圣洁最龌龊,也是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以及最能喝酒和最能爱的地方,这就是高密东北乡。

②谨以此文召唤那些游荡在我的故乡无边无际的通红的高粱地里的英魂和冤魂。我是你们的不肖子孙,我愿扒出我的被酱油腌透了的心,切碎,放在三个碗里,摆在高粱地里。伏惟,尚飨!尚飨! ”


王朔《顽主》

内容简介

小说描写了三个八十年代的年轻人、好朋友:马青、于观、杨重,正而八经地成立了“3T”公司,做的业务是替人解难、替人解闷、替人受过的生意。一个个嘻皮笑脸百无聊赖,让人不信任却让人放松,让人无奈却让人快乐。表面上“痞”得不管不顾,实际上干不出什么坏事;看似没心没肺地活着,可他们却有理有据地构成了一种现实。

推荐理由

一部写在上世纪80年代末的作品,在今天的年轻人看来仍有很多共通之处。

王朔用嬉笑怒骂、玩世不恭的“痞子”态度消解着伪崇高和社会假面。如果说人有追求激情、奋斗、牺牲、救世的积极自由,那可不可以有和平生活以及无为的消极自由?

知乎前两天有个热榜问题探讨年轻人怎么没了上进心和欲望,让我看看谁在一本正经关心年轻人的上进心,套用王朔的话回过去就是:“我想打人,我他妈真想打人”

经典语录

①朋友无非两种,可以性交的和不可以性交的。

②我们都是这样的人:面对压力,我们本能地选择顺从,因为我们没有被说服过,也懒得说服别人;人,都是骄傲和自以为是的,相安无事的唯一办法是欺骗。



贾平凹《废都》

本书地位

很多人评论说,《废都》是20世纪的《金瓶梅》。

内容简介

小说以历史文化悠久的古都西安当代生活为背景,记叙“闲散文人”作家庄之蝶、书法家龚靖元、画家汪希眠及艺术家阮知非“四大名人”的起居生活,展现了浓缩的西京城形形色色“废都”景观。

推荐理由

全书性爱有很大篇幅,四十万字的长篇,大致有两万字纯写性爱,因此也饱受争议,还被封禁了16年。

但这本书不止于情色的思想深度,它深刻展示了中国20世纪末的社会面貌和世俗精神,是有关中国的风俗人情、吃喝玩乐,利害关系,写得趣味而耐看。


经典语录

①一类人是公仆,高高在上享清福。 二类人作官倒,投机倒把有人保。 三类人搞承包,吃喝嫖赌全报销。 四类人来租赁,坐在家里拿利润。 五类人大盖帽,吃了原告吃被告。 六类人手术刀,腰里揣满红纸包。 七类人当演员,扭扭屁股就赚钱。 八类人搞宣传,隔三岔五解个馋。 九类人为教员,山珍海味认不全。 十类人主人翁,老老实实学雷锋。

②在我理解,花朵是什么,花朵就是草木的生殖器。人的生殖器是长在最暗处,所以才有偷偷摸摸的事发生。而草木却要顶在头上,草木活着目的就是追求性交,它们全部精力长起来就是要求显示自己的生殖器,然后赢得蜜蜂来采,而别的草木为了求得这美丽的爱情,也只有把自己的生殖器养得更美丽,再吸引蜜蜂带了一身蕊粉来的。



王小波《黄金时代》

本书地位

获第13届台湾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入选《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内容简介

小说以文革时期为背景,男主人公“王二”处于恐怖和荒谬的环境,遭到各种不公正待遇,但他以性爱作为对抗外部世界的最后据点,将性爱表现得既放浪形骸又纯净无邪,不但不觉羞耻,还轰轰烈烈地进行到底,对陈规陋习和政治偏见展开了极其尖锐而又饱含幽默的挑战。

推荐理由

又是一个讨厌虚假崇高的作家,用性爱的自由来抵抗那个荒诞及充满谎言的世界。

年少时读《黄金时代》是把它当小黄书来看的,再读,又被文笔之干净而折服。

书里很好玩的一个说法就是敦‘伟大友谊’,王小波把性爱讲的有趣干净,坦坦荡荡。

经典语录

①那一年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② 生活就是个缓慢受槌的过程。 人一天天老下去, 奢望也一天天消失, 最后变得像挨了槌的牛一样。


史铁生《务虚笔记》

本书地位

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年最具影响力小说。

内容简介

《务虚笔记》是由二十二个段落合成的长篇小说,叙述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社会嬗变带给残疾人C、画家Z、女教师O、诗人L、医生F、女导演N等一代人的影响。

推荐理由

读书时看了《我与地坛》,史铁生就一直是我精神支柱般的存在了。

这是史铁生思想的集大成的作品,不仅在于这本书里集结了史铁生曾经写过的关于爱、性、死亡、宿命、背叛、革命等各种命题,还在于那华丽的文体实验。这是真正的中国先锋小说,是一次盛大的思想盛宴。

经典语录

①我曾多少次坐在火车上这样想:眼前这些人,这些旅伴一个个多么真实,多么靠近,互相快乐、自由、善意,甚至倾心交谈,那一刻他们是互相存在的,但是很快你就和他们永别,再也找不到他们,他们从哪儿来到哪儿去都与你无关,他们的存在与你毫不相干。我曾多次坐在火车上,与一个个偶然相遇的旅伴东拉西扯胡言乱语(和熟人可不敢这样),觉得安全,不怕有人出卖你,不怕有人看不起你,因为陌生是一种保障,车到终点大家就各奔东西互不存在了。熟人有一种危险,陌生倒可以安全,这确实有点儿滑稽。

好啦,今天就先更新这耳熟能详的几篇,以后有时间再慢慢更新!


user avatar   san-chi-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余华:可能是我国读者最多的作家,甚至要超过莫言。本科时候每年毕业论文学生写的最多的作家就是余华,也让指导老师很头疼,可能是因为他的作品受众面极大。余华也是我读得最多的作家,他的每一部长篇小说我都读过,中短篇也读过大部分。他的长篇小说每一部都值得读《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略长,分上下部,上部写得好),还有最新的《第七天》。我认为余华写得最好的作品是《许三观卖血记》。值得一提的是,余华早期可是先锋作家,根本没有写实的作品。他早期的作品用两个词可以评价:冷酷,残忍。推荐两部中篇,大夏天看也能吓出一身冷汗,有点恐怖,慎看,《现实一种》《世事如烟》。最近余华刚刚出版一本杂文集《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很有思想,值得一读。顺便,余华对音乐很有研究,感兴趣的可以看看他关于音乐的随笔。

莫言:莫言,贾平凹,阎连科应该是我们这个时代我国最优秀的三个作家,莫言得诺贝尔奖之前,也没觉得莫言要优于那两位,西方人的思维吧,算了,不去管它,回来说莫言。莫言得作品是典型的魔幻现实主义,刚开始读可能有点不适应,推荐一定要读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读完后就会理解什么是魔幻现实。诺贝尔奖提到了他的四部作品《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生死疲劳》、《蛙》,都值得读。最推荐《丰乳肥臀》,小说中母亲的形象实际是象征二十世纪多灾多难的中国。《酒国》和《檀香刑》比较重口味,一个讲吃小孩,一个讲变态的刑罚,后者可读性很高,喜欢猎奇的一定要看。莫言的中短篇推荐三个,《红高粱》《透明的红萝卜》和《拇指铐》。

贾平凹:初读贾平凹的作品,可能会读不下去,感觉他的小说絮絮叨叨,没完没了,而且动辄四五十万字。原因在于贾平凹小说的手法是所谓“生活细节流”,就是没有明确的故事主线,而是展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事无巨细,都去描写。引用陈思和的说法,贾平凹是“紧贴大地飞翔的作家”,他是扎根于八百里秦川的作家,读他的作品地域的气息扑面而来,他早期的“商州”系列很有名,推荐《秦腔》,这是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品,水平相当之高。《古炉》是正面描写文革武斗的作品,68万字,读起来需要耐心。《废都》曾被称为“当代金瓶梅”。《浮躁》文笔很优美,可读性高。《带灯》讲了一个当下乡村基层女干部的故事,直面现实。《老生》讲了一个地方百年的历史。《极花》讲拐卖妇女,写得比较一般。最新作《山本》讲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秦岭中一个小镇中各方势力的斗争,是一部慈悲的作品。

刘震云:河南延津人,特别推荐读读他的作品,在趁着踏入社会开始吃亏之前。刘震云的小说大致分两个系列,故乡系列和官场小说,都很优秀,后者好像更出名。他讲官场的小说,把机关里的勾心斗角、人心险恶写得淋漓尽致,也难怪有人看到他把机关文化比喻成“一地鸡毛”拍案叫绝。“人是社会化的动物”,这是我读刘震云作品最大的心得。推荐中篇小说《塔铺》、《新兵连》、《单位》、《一地鸡毛》。《故乡天下黄花》是刘震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故乡讲述一个村庄中半个世纪以来围绕权力斗争展开的仇杀。《故乡相处流传》是一部充满戏谑与讽喻的作品。小说让同样一组人物曹操、袁绍等等经历了四个历史时期,三国、明初、清后期、共和国初期。 《我叫刘跃进》是一部充满黑色幽默的作品。故事讲主角刘跃进偶然间捡到了一个U盘,U盘里有某高官的罪证。就这样,一个普通的农民工莫名其妙的卷入了多方的追剿。《一句顶一万句》是部相当优秀的作品,内容很“饶”,越读越有味道。《我不是潘金莲》(有改编的电影)讲了一个当代上访的故事,也是一团乱麻。新作《吃瓜时代的儿女们》讲一位讨债的妇女误打误撞走上了卖淫之路,嫖客里有多位高官,其中一位倒台后牵扯出了一系列贪污大案。几位主角间全都素不相识,却莫名其妙的绑在了一起。

阎连科:阎连科洛阳嵩县人,被称为“中国最有争议的作家”,这个称号起源于他的《为人民服务》。文学界一直盛传他是中国最有可能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之一(另一个是李锐),他的作品确实在海外很火。2014年阎连科获卡夫卡文学奖。他的作品风格很荒诞、夸张,滑稽的同时也让人很压抑,作品风格是所谓“神实主义”。《丁庄梦》讲河南艾滋病村。《日光流年》是阎连科至今最优秀的作品,当代文学中超过它的不多。还记得读完《受活》之后,心情压抑了好几天。血淋淋的现实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坚硬如水》用戏谑的手法解构了革命的神圣。《风雅颂》讲知识分子懦弱、龌龊的一面。《炸裂志》褒贬不一,写法可能有些夸张,但更像一个缩影。《四书》和《日熄》两部作品没有在大陆出版,前者讲了一个关于人性、关于救赎的故事,后者讲一个村庄突然全部陷入了梦游。最新作《速求共眠》写女大学生,比较一般。

汪曾祺:汪大神,近年来也是作品卖的比较火的作家。汪曾祺可是40年代就登上了文坛,80年代又复出,而且他重要的作品大部分都在80年代。他是沈从文的学生,也是沈从文的衣钵传人,喜欢沈从文作品的人一定也会喜欢汪曾祺。他的“散文化小说”读起来相当享受,建议买一本汪曾祺小说集子,没事就读几个,他写的都是短篇小说。特别推荐《受戒》、《大淖记事》、《岁寒三友》。如果没有汪曾祺,80年代文坛就显得太苦涩了。

苏童:“往南走,不要停留”出自《我的帝王生涯》(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还以为是本网络小说)这句话,像是苏童给自己下的一个谶语,“南方”、“女性”、“唯美”是他作品的几个关键词。苏童的作品始终在表现人性。推荐他的中篇小说《罂粟之家》、《红粉》、《妻妾成群》(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妇女生活》《另一种妇女生活》。长篇《米》讲了一个关于畸形的欲望与复仇的故事。苏童最新的三部长篇分别是《碧奴》《河岸》《黄雀记》,《碧奴》不成功,《河岸》我觉得是这三部里写得最好的,《黄雀记》获茅盾文学奖,不过感觉这部作品明显后继乏力,而且《河岸》和《黄雀记》实在太像了,希望苏童之后的作品可以有所突破。《城北地带》《刺青时代》里面充满了暴力,表现了苏童小说的另一个侧面。

王安忆:王安忆很反感“女作家”这个称号,她说自己是作家,不是女作家。有人把王安忆看做是张爱玲的传人,不过这个说法很不准确。她的《长恨歌》享负盛名,应该不少人读过吧。《启蒙时代》写红卫兵运动后一代人关于存在、价值的思考。长篇《天香》文笔不错。王安忆是很擅长写孤独的作家,她的作品里的主人公往往都是内心极为孤独的。不过,我倒不是太喜欢读她的小说,因为心理描写太细了。推荐《小鲍庄》、《流逝》、《小城之恋》。2016年可能是小说大年,王安忆的最新作《匿名》刚刚出版,还没读,暂不评价。

张贤亮:典型的知青作家,几乎所有作品离不开文革。同时他也是在90年代商业大潮中“下海”作家的代表,而且很成功。身边不少人读过他的小说,我的体会他的小说讲得是一种人生、存在还有欲望的幻灭。他的作品争议也很大。推荐《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喜欢的话可以再读读《绿化树》,不过他评价最高的作品是《习惯死亡》。顺便...听过一点关于张贤亮私生活的传闻,他后来下海投资影视基地挣了不少钱,过得可能比较奢靡,有人就问他怎么这么能享受,他说年轻时候太亏了,流放的生活真得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

张承志:原来总是弄混他和张贤亮,不过除了都姓张,他俩作品完全不是一个风格。张承志的作品充满了生命力,有一种感情的喷发的感觉。喜欢那种情感洋溢作品的可以读读他的《北方的河》《黑骏马》。

张炜:莫言的山东老乡,《古船》必须推荐,这部作品禁了好多年,我认为这部作品是当代文学里文学性和知名度最不相称的作品,除了读中文的知道这部作品的人很少,不过写得非常出色,当代文学里少有的大气作品。当然,今天看《古船》确实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不过真得值得一读。张炜是我非常佩服的一个作家,他有一组小说,共有十部,煌煌450万字,有个总名叫《你在高原》,给他茅盾文学奖的时候,估计那点评委都没看完…最新作《独药师》讲胶东半岛养生家的故事,关于长生与现实的矛盾。另外多说一句,看当代文学有一点很欣慰,就是终于有不少北方作家了,看现代文学,那点作家不是江浙,就是江浙。新时期北方作家主要在山东、河南和陕西。

陈忠实:和贾平凹一样是陕西作家。在我看来,对《白鹿原》评价再高也不为过。毕竟我国的作品里能用“史诗”来形容的实在太少了,而《白鹿原》绝对是其中之一。如果拿当代单部作品来讲,《白鹿原》绝对排的进三甲。犹记得还是复习考研的时候读得《白鹿原》,读完最后一页的时候,正好自习室断电了。“白嘉轩轻轻摇摇头,转过身时忍不住流下泪来。”一个平实的结尾,一个震撼的故事。整个《白鹿原》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说白嘉轩“腰杆子挺得太硬太直”,简单的几个字蕴含了作者对自己小说主人公那种复杂的评价。

格非:格非是少有的科班出身的作家,正经中文系读到了博士。格非是我非常崇拜的作家,他早期的作品是很先锋的,我比较喜欢后现代主义小说,像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纳博科夫,自然都格非也有所偏爱。格非我觉得是先锋作家里咱们国走得最远的,他的小说读起来是相当费劲,什么叙事圈套,环形叙事,迷宫叙事,总之就是怎么不一样怎么来。中国的传统的作家总是纠结于小说”讲什么“,而先锋作家思考的是小说该”怎么讲“。如果想挑战一下自己阅读能力,可以读读他的小说。推荐《迷舟》、《青黄》、《锦瑟》、《相遇》、《褐色鸟群》。格非是一个学者型作家,有部研究性随笔《博尔赫斯的面孔》,刚刚出版一本《金瓶梅》的研究著作,叫《雪隐鹭鸶》,从明末社会背景、思想变革、文本方面对《金瓶梅》作了全面解读。格非的”江南三部曲“获茅盾文学奖,即《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这是格非酝酿了十几年的作品,写得非常好。最新作《望春风》,可以看作是三部曲的延续,个人很喜欢,那种典雅的文笔读起来实在是一种享受。另外推荐他的不太有名的《隐身衣》,真得把空白叙事运用得炉火纯青。

残雪:残雪的作品很难懂。残雪在中国的读者不多,但在日本非常火热,可说是墙里开花墙外香。残雪“文坛魔女”的称号不是白给的,她可以说是意识流小说在中国的发展者。至于什么是意识流,简单说就是以描写人的心理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小说。凡是意识流的小说,都极其难懂。有人说没有比残雪写的写的小说更不像小说的了,读了的都说看不懂。印象最深的是残雪曾经说过她已经超越了卡夫卡,起初觉得这句话太大言不惭了,卡大神难道是能超越的?不过,后现代读得多了,觉得她的话也有道理,后现代主义就是在不断探索小说的技巧,不断创造着小说形式上的可能,如果在形式上后面的作家不能超越前代,后现代意义何在?感兴趣可以读读残雪的中篇小说《山上的小屋》,再感兴趣读读她的长篇《五香街》,讲得是两性关系,这是一部超前之作。残雪作品很多,其它的我也是不了解,不过我相信,残雪绝对是我国一个被低估的作家。

阿城:“寻根小说”最有代表性的作家,至于为什么要“寻根”,我也是最近才体会到,因为一棵树,一栋楼房,只有根扎得越深,才能长得越高。佛教中有个词叫”回心“,就是指迷茫的时候,回到最初的原点,通过自我否定而达到自觉。个人是这样,一个民族也是这样。80年代后,我们这个国家发展的过快,结果就是人们失去了信仰,产生了迷茫,所以我们要“寻根”,找到我们这个民族的根在哪里。只有根扎得深,我们这个民族才能稳定、没有危险的发展。也就是所谓反思现代性。阿城是文坛上昙花一现的作家,作品不多,推荐他的“三王”,《棋王》、《树王》、《孩子王》,尤其是《棋王》,浓郁的道家气息。前阵子去看了阿城导演的一个功夫剧,挺有意思。

韩少功:他也是“寻根小说”的代表作家,不过他的小说多了一层批判的含义。他最有名的作品是《爸爸爸》,另外有一部很有名的小说叫《马桥词典》,水平很高,书中有很多思考,也是传说中的词典小说,用词条的形式讲故事,很有创意(词典小说鼻祖是《哈扎尔辞典》,也有人说他是抄袭,闹得沸沸扬扬)。推荐中篇《报告政府》,讲述监狱里的故事。世界上最复杂的地方,监狱绝对是其中之一。韩少功以第一人称的写法展现了监狱里形形色色的故事,用通俗、油滑的语言塑造了一个底层世界。新作《日夜书》,重回知青题材。2000年后,我国文坛有一股复古的倾向,比如莫言的章回体小说,格非的那种典雅文笔的回归,不得不说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王小波:“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至今还记得读到这句话时的感动。王小波典型的主流文学界冷,民间热的作家。上个月去新华书店,看到整整一面墙摆的都是王小波文集,他的坊间读者可见相当多,然而文学史里对他却少有提及。有人说他是炒作出的作家,炒作不炒作的我们不管,书写得确实好看。王小波英年早逝,40多岁就去世了,而且是死后才出名,不得不说很有悲情色彩。推荐他大名鼎鼎的“时代三部曲”《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其实还有个《黑铁时代》,是他去世后整理出版的)。这都是小说集,《黄金时代》是讲得现在,《白银时代》讲未来,《青铜时代》讲历史。戏谑的意味一部比一部强。他的杂文也很有意思,有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另外,必须要提,王小波的夫人很有名,李银河,著名性学家,女权主义者。还有,王小波和李银河的情书整理出版了,叫《爱你就像爱生命》,值得看看。

史铁生:他这辈子不是只写过《我与地坛》…我很崇拜的作家,还记得高考那年看到他去世的消息。我最佩服的是史铁生对人生、对苦难的思索,他说“我和他人的距离,要以光年计算。”读史铁生,真的觉得自己平常生活的痛苦那根本不叫痛苦…特别推荐他的一本文集,是在他去世后整理出版的,叫《昼信基督夜信佛》,我读了是很震撼。另外,推荐他的一篇小说,《命若琴弦》,曾经是我精神支柱般的存在——

瞎子们在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行走,带着三弦琴,说书为生。他们的信念是,当一个瞎子弹断了一定数量的琴弦后,就可以在琴槽内找到一张可以让他重见光明的药方。但是所谓的药方居然是一张白纸。如此一代代流传下来,这张白纸一直支撑着瞎子们在人间流浪、说书。老瞎子的师傅弹断了八百根琴弦,方知这原来是谎言,他生命已近终点。但他醒悟到了这谎言的意义,它可以使生命这根琴弦拉紧,弹好,使生命欢跳。于是,他又把那谎言传给小瞎子,告诉他要弹断一千两百根。

“命运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

王朔:“谁敢惹我?”“我敢惹你!”“那他妈谁敢惹咱俩?!”主流文学界对王朔的评价也是两极分化,有人说他的作品一文不值,空虚乏味,也有人认为他写出了那个时代年轻人的精神状态,很有社会意义。我感觉他的作品和塞林格一脉相承,是中国的“垮掉的一代”。也有人不怀好意的说“王朔的爷爷叫塞林格”,anyway,读王朔的小说,想不笑出声来是挺难的。无聊了可以读读王朔乐呵乐呵。他的作品充满了戏谑和解构,这是中国读者不太习惯的,主流文学界也不是很接受。王朔总是在他的作品里自嘲,对于自嘲的人我们是不忍心谩骂的。高晓松说自从他在微博开始发自拍,骂他的人少多了。值得一提,王朔后期还是有转型的,《我的千岁寒》就是部很“正经”的作品,讲禅宗的故事。

冯骥才:老先生一米九的身高,不知道是不是中国知名作家里最高的。天津作家,还记不记得中学有篇课文叫《挑山工》?那就是冯老的作品。他有一本书我推荐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一百个人的十年》,作者讲述了一百个普通人在那动荡的十年间的故事,完全记录讲述者的原话,没有经过修饰。这本书我完完整整读了三遍,想要了解真实的,那个看似离很遥远的时代,这是最好的一本书。这本书最近解禁,可以买到了。另外推荐冯老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叫《俗世奇人》(又出了续集),很薄的一本,讲了很多民间奇人,文笔很独特。

路遥:不多说了,《平凡的世界》和《人生》改变了多少人的一生。前者最近改编成了电视剧,又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里。后者虽然篇幅短,但无论结构还是思想内容上要更胜一筹。有一个本科同学,高考失利后就去工作了,偶然读到了《平凡的世界》,毅然回学校重新参加高考。听了他的故事,我开始相信文学真得可以影响人。多说一句吧,《平凡的世界》感动人心之处在于它的故事本身,不少人在小说中找的了自己的影子。这本小说为人诟病的是他的艺术手法,确实很多句字细读来都是不通顺的,可是只要喜欢,要艺术手法干什么呢?

木心:大陆一度以为他是台湾的作家,台湾以为他是大陆的作家。木心的作品真得已经超越了地域。很喜欢木心的一些句子,“从前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万头攒动火树银花之处不必找我”,“你再不来,我要下雪了”,读来让人回味无穷。读他的《文学回忆录》(木心的讲课实录,他的学生陈丹青整理出版)让我一次次感叹一个人一生怎么能读过这么多书,有这么大的学问。木心小说写得一般,有点太卖弄,有一篇小说通篇的对话都是典故,这就掉书袋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木心的部分作品,不过木心生前作品太多,现在很多还没有整理完,相信之后会陆续出版。

白先勇:因为一些原因,台湾的作家往往得不到大陆的认可,很多名作家在大陆的知名度也很低,当然,相信对岸也是同样的情况。白先勇是白崇禧将军的儿子。他的很多作品值得一读,像《台北人》、《纽约客》,这个短篇集个个是精品。 白先勇的文字有一种传统的精致与典雅,没有遭受太多两岸政治事件波及的他,古典美在其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家乡桂林市他提到最多的地方。曾经有一个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的评选,《台北人》名列第七,是仍在世作家中的最高排名。白先勇曾公开承认自己为同性恋者,他的小说《孽子》就是描写这一仿佛生活在阴影中的群体。

严歌苓:她的作品似乎很适合改编成影视,最近几年好几部作品被改编成了电影,还都挺成功。严歌苓的小说写得相当出色,不过她的作品还没被写入文学史,所以我也是刚刚开始接触。古往今来的经典长篇小说里,以女性为主角的确实不多,写得如此细腻生动的更是少之又少。很喜欢她的《第九个寡妇》,当代作品里有太多关于抗战史、共和国史的叙述,这部作品在这其中还是挺特别的。还推荐《小姨多鹤》,讲一个日本女人和一个中国女人同一个中国男人在那特殊的年代留下的平淡又传奇的故事。《扶桑》讲在美国的中国妓女的故事,小说运用了第二人称的写法,也是别具一格。《陆犯焉识》因为被改编为电影(只拍了小说最后),知名度很高,写得也相当好。《芳华》讲对越自卫反击战前后军队文工团的故事,作品中有对“平凡中的伟大”的记录,有“弱者中的英雄”的感动,有对完美崇高的解构,唯独没有对青春自欺欺人似的赞美与追忆。

叶广芩:叶广芩是满族人,叶赫那拉氏后人。非常推荐《采桑子》这部小说。现在每年要读四五十部长篇小说,难得有这么一部想一口气读完,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故事用记录家族史的方法讲述了一个满清贵族大家庭在民国至共和国年间的悲欢离合。

毕飞宇:近年来名气越来越大的作家,从我校我专业硕士毕业论文作毕飞宇的越来越多就可见一斑。毕飞宇被称为“中国写女性最好的男作家”,非常擅长描写女性心理。我的一位研究生老师和毕飞宇关系很好,讲了很多毕飞宇的轶事。说毕飞宇称得上是位怪人,他嗜烟如命,到今天都不用手机,有事情需要打电话就借周围人的用。这里推荐《推拿》(获茅盾文学奖作品),讲盲人推拿师;中篇《青衣》讲戏剧演员;中篇《玉米》《玉秀》《玉秧》是三个中篇,可说是毕飞宇的成名作。长篇《平原》关于1976年那个特殊的年份。顺便推荐他的《小说课》,一本作家谈怎么读小说的书。

金庸:金老爷子的作品估计不用推荐,“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还有短篇《越女剑》)深入人心,这里说一下版本问题。现在金庸的作品通行的是两个版本,一个是流传最广的“三联本”,一个是金庸晚年后来修改后的“新世纪本”(比如修改后的《天龙八部》段誉最后没有和王语嫣在一起),后者屡遭读者批评,大概是因为前者太深入人心。不过我推荐,还是直接读新世纪本就好,抛去先入为主的成见,仔细琢磨一下,这个修改之后的样子很多情节合理了很多。

都梁:军事题材作家,同样是很多作品被改编成了电视剧。《亮剑》的电视剧实在经典,小说也非常好看,还记得我当时连夜读完,热血沸腾。值得一提的是,电视剧只改编了小说的前半部,后面还有大量建国后的情节,以及李云龙那个让人扼腕叹息的结局。

麦家:麦家的作品都很好看,《暗算》曾获茅盾文学奖。我挺喜欢他的《解密》,本来是闲来无事翻来看看,结果就一口气看完了。这部小说在海外大获成功,顶着一堆的头衔。当然,这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非议。

铁凝: 刚刚结束的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上,铁凝再次连任中国作协主席,要知道前两任作协主席是谁,那可是茅盾和巴金。以后提到作协就要将这三个名字并提,也可想铁凝压力之大。今年还特殊在铁凝把中国文联主席也给兼任了,这是首次作协、文联一人执掌。 铁凝的作品属于越读越有味道的那一类,很难把铁凝归入哪一类作家。中国当代的小说发展经历了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等等,好像铁凝跟其中每一个都有关系,但把她纳入其中某个也显然是不合适的。铁凝作品中的主题也很难用简单几句话概括,每个人都能读出不同的意蕴。《玫瑰门》是铁凝长篇小说代表作,讲述了女主角司绮纹的既普通又独特的一生。《大浴女》《笨花》是她的重要作品。风格清新的《哦,香雪》是铁凝成名作。另外推荐这种中篇《永远有多远》。

迟子建:迟子建的作品都很温情,作为黑龙江人,不少作品写东北,还有当地的少数民族。《额尔古纳河右岸》 是迟子建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一部可读性相当高的小说。故事讲东北边陲地区一个少数民族的百年历史,以一个老者的口吻娓娓道来。沈从文一直瞧不起城市里的人,因为他觉得城市里的人缺少血性、缺少生命力,我们在迟子建的小说里读到得正是这些当代人缺少的东西。三卷长篇《伪满洲国》讲那段不为人熟知的历史。《群山之巅》中则有着浓厚的悲情色彩。这部小说中没有称得上“主角”的人物,而是刻画了一个中国极北小镇中的人物群像,一个个普通人的爱与恨、隐忍与爆发、愁与苦、罪与罚、卑劣与救赎。

张洁,我国唯一一位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即《沉重的翅膀》《无字》,不得不让人佩服。可以查一下她的照片,一看就是非常有气质的女性。

2017年3月16日补充:

阿来:《尘埃落定》算是当代文学的畅销书了。小说以一个少年“傻子”的视角讲述了民国年间西南边陲藏族的故事,可以说是没落土司制度的一曲挽歌。不得不说小说的结尾非常出色。《瞻对》非虚构作品,更像是历史或地方志。讲述从康乾盛世到民国,瞻对两百多年间的历史,是地方史,更是通过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透视汉、藏民族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六卷本的长篇小说《空山》是一部很有野心的长篇巨制。作者选取一个藏地的村庄来展现那里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历史变迁。现代文明到来之前,那里的时间仿佛是静止的,古老的习俗传统始终延续着。当这一切突然被打破,剧烈的变革裹挟而来。

阎真:《沧浪之水》 被不少人奉为“官场指南”,还看到豆瓣上有人评论说,早点读这本书可以少走一些弯路。故事讲一个原本良善的青年怎样一步步从理想屈服于现实,在金钱与权力中放下了自己秉持的尊严,走上了一条自己当初最为鄙视的趋炎附势之路。很推荐这部小说,它讲清了很多东西,官场的潜规则,权钱的灰色地带,现实中的身不由己。《活着之上》 讲高校学术圈子的种种内幕、潜规则,虽然说不上耸人听闻,也足够令人震惊。 这种暴露行业内幕的小说一般都很受欢迎,因为满足了圈外人的好奇心。这部小说的缺点在于叙事啰嗦,大篇幅的对话读起来甚是无聊,这也是阎真一贯的特点。

李佩甫: 《羊的门》是李佩甫的代表作,讲了农民,讲了官场,更是讲“人场”。生活的环境往往决定了人的性格,小说围绕着“平原”这个词,写了中原老百姓的方方面面。“羊的门”后,叩问的是人性。比较吸引我的是小说里对官场的刻画,对人在权力中的迷失于扎挣表现的淋漓尽致。 《生命册》是获上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小说的主题是记录时代沉浮中人的异化(“异化”是说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走向了反面,即手段成了目的),知识分子走向唯利是图,为梦想奋斗的人开始声色犬马,自信刚毅的人变得恬不知耻……故事性很强的小说,看个开头就让人想读下去。

王跃文:也是写官场小说的作家。《大清相国》是部很好看的小说,以几个大案串起了康熙一朝的名臣陈廷敬的一生。讲述其如何一步步位极人臣,成为政坛不倒翁,被康熙评价为“几近完人”。小说对官场的可谓刻画入木三分。《国画》也是官场指南一般,大到升官发财,小到怎么给领导开车门,领导坐哪,你坐哪这里面都有写。

章诒和: 章伯钧的女儿,很多人不知道她还写小说。《邹氏女》内容很特别,讲监狱里女同性恋的故事。小说里对这种感情行为的描写还是比较点到为止,可能更多是对这一群体的一种同情与关怀。她好像创作了不少以《X氏女》为名的小说。另外特别推荐《往事并不如烟》,读到落泪的回忆录。

虹影: 这是位出生在重庆的女作家,现在是英国国籍。《饥饿的女儿》写得很好,“饥饿”这个词仿佛一生的索引,让女主角感觉到生存的荒谬。很喜欢小说里关于重庆的描写,小说贯穿了不少这座山城心酸的历史。虹影的另一部作品《英国情人》因被指影射凌叔华出轨事件(现代女作家),被凌叔华的后人告了。

陈染:《私人生活》 是90年代新女性文学的代表作。提到我国的女性文学发展,这是部绕不开的作品。小说的叙述非常女性化,比如女主角给自己身体的部分起名为“不小姐”和“是小姐”,是一种“私语”的写作。小说营造了一种幽闭式的空间,以此揭示女性的生存状态,它是收缩的内心世界,是独语的,借此展现对男权世界的恐惧与痛恨。

李锐: 李锐一直被认为是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诺贝尔评委会唯一的汉学家一直在翻译李锐的作品。《旧址》是一出悲剧,是对历史的追问。这是部讲得是当代历史却饱含古典意境的小说。《人间》重叙了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的白蛇传的故事。很感人的作品,从不同的时间线、不同的人物、不同的视角讲述了许仙和白娘子的传说。故事的核心是人不容于异类的存在,青蛇必须死的原因仅仅因为是妖非人。法海只是一个替罪羊,杀死白娘子的真凶是千千万万的普通人。

李洱: 我国当代文学中,有所谓“新生代作家”,指出生在65年前后至70年代初,成名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的一批作家,诸如毕飞宇、韩东、东西等等,李洱的《花腔》是新生代作家所作长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之一。“花腔”有双重含义,表面指一种发声的技法,同时也用来意指谎言。这两种用法同时在小说中出现。《花腔》是部可读性很高的小说,宛如悬疑小说层层深入的故事,在不同讲述者之间愈发扑朔迷离的真相,一个神秘的人物,牵扯出各方的利益纷争,越来越复杂的事件,每个人由于立场所限,都讲着有利于自己的故事。历史“罗生门”的背后,作者想要传递的是对“真实”的怀疑。一如文中所言,真实如同洋葱,剥到最后其实什么都没有。另外《石榴树上结樱桃》讲女村官的故事。有最新作《应物兄》。

2019年1月5日补充:

刘醒龙:湖北作家,《天行者》是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品,讲得民办教师的故事。扉页上写着“献给在二十世纪后半页中国大地上默默苦行的民间英雄”,小说主旨也在于此。故事很感人,然而情节生硬,读到后面也着实很无聊。100多万字的《圣天门口》是部宏大的作品。

方方:同为湖北作家,很多作品写得武汉。《风景》是其最有名的作品,以亡灵的视角展现了民间最真实的一面。推荐《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这是一个关于奋斗、关于命运的悲剧。小说的主人公涂自强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带着全村的希望他来到了城市,起初顺风顺水,在各路好心人的帮助下他渐渐适应了城市。然而命运无常,在考研前夕,涂自强的父亲突遭意外,他便放弃了考研回家奔丧。刚刚找到了工作,他的母亲又身患重病,涂自强便把母亲接到了城市。他们在城中村勉强度日,但因为过于辛劳,涂自强染上了肺癌,在把母亲安顿好后,独自走向终途。长篇《软埋》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作品的主题是所谓真相永远无法还原,对于历史,有人选择遗忘,有人选择记录,两种方式无所谓对错。

张抗抗:算是老作家了,推荐她的《作女》,“作”在这里读一声,这部小说发布的时候,“作”这个地方方言词汇还没有在全国流传开来。故事的女主角名叫卓尔,“卓尔”自然“不群”,她与众不同的方式就是喜欢“作”,比如三天两头给家里换个样,没有结婚的想法,一会儿登山一会儿滑雪一会儿又整滑翔伞,突发奇想要去南极就把工作辞了……“我作故我在”是卓尔的人生信条。

范小青:江苏女作家,推荐她的《我的名字叫王村》,一部很“卡夫卡”式的作品,故事讲“我”的弟弟有智力障碍,居然认为自己是一只老鼠。弟弟意外走失后,“我”四方寻找,却陷入了一个怪圈,四处碰壁。到最后大家甚至怀疑“我”到底有没有弟弟,到底兄弟二人中哪个才是精神病。 另有《赤脚医生万泉和》,赤脚医生这个词今天比较陌生了,是存在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基层医疗人员,这部小说就是讲赤脚医生的故事。

张翎:张翎是旅居海外的女作家,电影《唐山大地震》的原著小说《余震》就是她的作品。《劳燕》是其17年的新作,讲述抗战时期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间的感情纠葛。“劳燕分飞”这个成语的本义中,“劳”和“燕”分别指两种鸟类,前者是留鸟,后者是候鸟,时节一到,自然各奔西东。劳燕所象征的聚散别离可以说是统筹全书的意象。小说的三位男主角,一个是故乡青梅竹马的有志青年,一个是异国的传教士,一个是抗战中援助中国的美军军官,他们在女主人公的生命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但命运总是不可抗拒的将他们彼此引向不同的方向。一部很感人的作品,推荐读一读。

范稳:《水乳大地》《大地雅歌》《悲悯大地》是范稳创作的“藏地三部曲”。推荐其中的《水乳大地》,讲述百年前,一支基督教的传教队伍来到了西藏,在这个佛教盛行的地区,各种文化、民族、宗教之间的交融与冲突。小说采用魔幻的手法表现了藏地百年间的历史。

赵德发:山东作家,著有“宗教三部曲”,《双手合十》(佛教)、《乾道坤道》(道教)、《人类世》(基督教),推荐其中的《人类世》。

东西:算是当代作家里笔名比较特别的。东西、鬼子、李冯,是当代文坛中的三位广西人,合称“广西三剑客”。《后悔录》是一部充满荒诞的作品。故事发生在文革时期,主角曾广贤是一位“多嘴”的人,因为多嘴,他举报了自己的亲生父母,直接导致父亲生不如死,母亲羞而自杀。之后曾广贤拒绝了女同学的示爱,但随即后悔,却为时已晚。阴差阳错之下他因为一桩冤案被判入狱,出狱之后却又爱上了愿望自己入狱的人,并与后者结婚。谁知又误入圈套,那人不过是惦记曾广贤的家产。因为这桩莫名的婚姻,曾广贤错过了一生的真爱,等到醒悟之时,发现真心对自己好的人已为人母。整部作品就是主角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自己后悔的一生,人生中的错误一个接着一个,想要挽回上一个错误,却又犯下了更大的错误。

张悦然:本篇回答里唯一的80后作家,张悦然在80后作家里也确实扛旗的人物了。著有长篇小说《茧》,故事采用双主角的双线叙事,时间从80年代到新世纪,围绕父辈们在“文革”中留下的一桩悬案,有那么一点悬疑的意思。“茧”可能是象征真相,尘封的历史被一层一层拨,强行拨开只会适得其反;也可能是象征逃避现实的人,在生活中怯懦、无能为力,只能遁入历史中把自己一层层的包裹起来。另外张悦然主办的文学杂志《鲤》,主打80后作家的作品,不错的刊物。

2021年4月13日补充,70后作家相关:

徐则臣:第一个获茅盾文学奖的70后作家,也是目前受关注度最高的70后作家。徐则臣的人生经历是从故乡江苏的小镇一路奋斗到北京,他的作品也是分为“故乡花街”和“北漂”两个系列。推荐《跑步穿过中关村》,主角们靠着卖盗版盘、办假证,风餐露宿只为在这个诺大的城市获得一席之地,无奈“王城如海”。比起获茅奖的《北上》,《耶路撒冷》更像是徐则臣的集大成作,讲述一代年轻人“到远方去”的故事。

路内:我们都爱青春文学。在路内的作品中总能感受到青春的汪洋恣意,以及嬉笑荒唐背后的隐隐忧伤。路内的小说始终有这样三个主题:一是关于工厂,表现工人、工厂、国家之间复杂的关系;二是那些追寻梦想的人,后来怎么样了?很多人在不同的时间里,十年或二十年,仿佛穿越了一条隧道,发现自己已经和原来的地方没有关系,路内想要回答的是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无关讽刺与反思,“一起去南半球看麦哲伦星云”,这是属于八、九十年代最后的浪漫;三是关于青春的笑与忘。路内笔下的青春充满荒诞与戏谑,浑浑噩噩、打架与一事无成,少年们在可悲中自我折磨,而爱是医治可悲的药方,于是便有了“追随她的旅程”,但这一切又被路内幽默与调侃的笔调所冲淡。遗忘与存在对立,也许只有笑,“笑着,就是如此深切地活着。”推荐《少年巴比伦》《雾行者》。

鲁敏:故乡东坝和都市生活是鲁敏小说的两类背景,在鲁敏笔下,故乡东坝人性良善,民风淳朴,仿佛世外桃源;都市人则毫无血性,精神残缺,活在庸碌琐碎之中。鲁敏的大部分小说都可以用精品来形容,其小说结构精巧,语言晓畅,情感细腻,《思无邪》《纸醉》等作品颇有沈从文的风韵。《奔月》《六人晚餐》两部长篇更是内涵与故事性并存。

阿乙:我个人最喜欢的70后作家,在阿乙身上,我看到了华语文学的可能性。阿乙小说的最大的特点是一直在创新与开拓,无论是内容或形式。文学的主题总是难逃人性、孤独、爱情、尊严、存在等等,但阿乙总是能让读者感受到新意。首先推荐《模范青年》,讲县城中的两位年轻人,一个吊儿郎当,一个勤奋克己,两人都想去大城市实现梦想。结果吊儿郎当的那个真得辞职出走,而努力的“模范青年”却在家人的阻拦下被困在家乡。另外推荐《灰故事》《鸟,看见了我》这两部短篇小说集。

朱山坡:朱山坡的小说里往往描绘荒诞、离奇的情节,多用魔幻的手法书写当代人的偏执和隐疾。经济和物质的发展并不能解决精神上的问题,在某种层面还会加剧人的精神困境。朱山坡还善写鬼怪传说,这可能和广西地区的乡野秘闻有关,有些甚至可以归为恐怖小说一类。 ​​​​在文学版图中,有人把广西比作“中国的拉美”,说的是西南边地的魔幻文学和拉美小说多有相似之处,这点在朱山坡身上有明显的体现。推荐《风暴预警期》和其中短篇小说集。

张楚:搜索“张楚”这个名字,可能更多的结果是那位歌手张楚。这是一位河北作家,阴郁与冷色是张楚小说的基调,其小说的魅力在于能把家长里短,儿女情长写得扣人心弦,把平静的生活写得惊心动魄。生活表面上像风平浪静的湖面,湖底却波涛汹涌。推荐他的中短篇小说集《七根孔雀羽毛》。 ​​​​

田耳:湖南凤凰人,其作品多写小人物,善于表现底层普通人身上的执拗与坚韧。特别推荐他的《一个人张灯结彩》,述说普通人的孤独与反抗。小说讲一位哑巴与罪犯的爱情,罪犯入狱,哑巴自知二人相约过春节的约定已经无法实现,但还是固执地一个人挂满红灯笼。两位主角都是底层的边缘人,他们渺小却不卑微,勇敢地反抗世界,哑巴本身便是一种隐喻,指沉默的抗争,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即使无法理解,也要一个人孤独地张灯结彩。

盛可以:写当代女性的作家。《水乳》讲述现代女性的生存境遇,表现了男女关系在婚姻、情感中的不平等。小说中的女性试图在男女关系中掌握主动,最终却身不由己。《北妹》讲深圳打工妹的故事。在广东,广东以北的打工者被称为“北妹”。《时间少女》则像是中国版的《德伯家的苔丝》。另外,盛可以的小说在东南亚很火,是一位走出了国门的70后作家。

梁鸿:学者兼作家,大部分人知道梁鸿应该是因为她的《中国在梁庄》和《出梁庄记》,两部非常优秀的非虚构作品。梁庄位于河南南阳,是中国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也正因为普通,记录这里的人和事才有独特的价值。城镇化进程中,社会学意义上的乡村一直在发展,而文化层面上乡村却在衰败。这也许正是中国乡村问题的复杂所在。除此之外,梁鸿的小说写得也很出色,其作品将魔幻与现实融合的恰到好处,推荐短篇集《神圣家族》和长篇《四象》。

石一枫:北京作家,“京味文学”的一大特点是语言畅快,读起来行云流水,石一枫的小说也是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特点。早在2000年前后,石一枫就在天涯论坛上连载《红旗下的果儿》,一部出生在七八十年代人的成长史。石一枫的《地球之眼》应该可以位列最优秀的中国当代中篇小说之列,故事有两个主角,天才安小男,庸才李牧光。前者靠着天分在大学中风光一时,但因对道德的执迷而有些不识时务,落得连工作都找不到,沦落到去给人替考当枪手谋生。另外《世间已无陈金芳》中,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的故事也让人印象深刻。

魏微:杰出的文学往往是在道德伦理纲常的边缘跳舞,游走在禁忌与底线之间的敏感地带,魏微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舞者”。《情感一种》讲述女研究生与老男人的故事,这种傍大款与养小三的情节多少有些畸形和另外不齿,但在魏微柔情的笔调下,这段感情显得那么稀松平常,好像不过是世间万千情感的一种,读者也无法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指指点点。推荐中短篇集《魏微十三篇》。

葛亮:70后中比较知名的作家,《朱雀》和《北鸢》都算是畅销书了。南京和“民国风”是其作品的两个关键词,普通人在大历史中的命运是葛亮一再书写的主题。有意思的是,对葛亮的作品评价往往两极分化,喜欢的人会无比赞赏其颇有底蕴的文笔和凄美的故事,不喜欢的人会觉得他的作品过于矫情。值得一提的是,葛亮可能是中国严肃文学界中少有的走“偶像化”路线的,买过一本葛亮的小说,里面还送作家写真海报。

黄孝阳:说起来有些悲情,刚刚读完黄孝阳的《人间值得》,就传来这位作家去世的消息。可惜这样一位颇为独特、个人风格明显的作家英年早逝。文学中有“痞子文学”一脉,多用语粗俗,语言畅快,写三教九流,市井底层。代表作家,国外有塞林格,中国有王朔。黄孝阳和《人间值得》亦属此类,小说大开大合,讲述一个恶霸短暂的一生,通过错落的时间线描写其与几位女性轰轰烈烈的故事。

马笑泉:在中国的省份中联系起“血性”这个词,总是能想到湖南。马笑泉在小说中着力于描写的就是当代人愈发缺少的血性。他的小说多写八九十年代县城中年轻人打架斗殴的故事,推荐他的《愤怒青年》。

哲贵:温州作家,正如提起温州这个商业之都,人们总能想起这个“先富起来的地区”全民投身商海,哲贵的小说正是中国文学中为数不多的“商业题材小说”。他的《金属心》《跑路》《信河街》等作品写普通人的商海沉浮。另外推荐哲贵的非虚构作品《金乡》,以人物志的形式写温州金乡的发展。

乔叶:河南女作家,《拆楼记》讲述拆迁的故事,为了多拿一些拆迁补助款,围绕着拆与建,作者记录了拆迁之中复杂的“斗争”。“强拆”这个词如今已经很少出现在新闻中了,《拆楼记》是了解这段历史最直接的作品。另外推荐《最慢的是活着》,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

畀愚:畀,音“必”,有生僻字的名字,有时候反而让人容易记住。畀愚以写民国谍战小说而闻名。此外,畀愚关注的是城乡发展中底层的众生相,以及人欲望的膨胀和人性异化。

计文君:河南女作家,同时也是研究《红楼梦》的文学博士。她的作品也颇有《红楼梦》的风韵,语言典雅,有古典气质。 ​​​​计文君的小说多写家乡“均镇”,这个以瓷器而闻名的古城。《开片》中作者以瓷器釉开裂的现象,将这种美丽的破碎比作女性命运。其笔下的主人公往往有一点超越尘世,不甘为俗世所牵,但反而深陷其中,挣扎也由此而来。

任晓雯:《好人宋没用》是我这两年推荐最多的小说之一​​​,一部为小人物立传的作品,讲述一个女人苦难的一生。小说中有两种常见的叙事模式,一种是波澜壮阔描述民族、国家历史的大叙事,另一种是以普通人的视角,在个人命运的沉浮中折射大时代的变迁。《好人宋没用》无疑属于后者。主角宋没用是刻板认知中勤劳、善良、任劳任怨的传统中国妇女,她被父母称为“没用”,子女也认为她“没用”。小说便是讲述这样一个“没用的”好人从抗战到新中国,经历种种时代风云,顽强地养活着一家人。

肖江虹:电影《百鸟朝凤》的原作者,贵州作家。肖江虹的作品多描写几近遗失的民间传统,《蛊镇》讲穷山恶水之中,年青一代都出去打工,巫傩制蛊之术后继无人。《悬棺》里,蛊镇人死后棺材都悬放在断壁残垣之间,因为他们的祖先都是远道而来,想要有朝一日重返家乡,所以棺材都朝着家乡的方向。但是随着旅游的开发,这种习俗不得不中断。

付秀莹:知识女性和家乡芳村是付秀莹小说的两大类型,前者如《我是女硕士》,后者如《陌上》。这种从乡村奋斗到城市的故事,也是作者本人的经历。《他乡》便是讲述现代乡村女性的人生之路。

李凤群:《大野》是关于两位乡镇女性的故事。她们一个叫今宝,一个叫在桃。今宝自幼丧父,有两个弟弟。她渴望自由,想去外面的世界,但现实却把她束缚在小镇中,她也默默承受着这一切。自然的工作,自然的结婚,活得愈发无足轻重。在桃(谐音“在逃”)则是彰显了人性中“野”的一面,她自小便不守规矩,嘲弄一切,离经叛道,追逐自由。她孤身出走追逐远方,却被一个又一个男人欺骗。她不断和生活搏斗,想成为人生的主角,却一次次幻灭,最终孤身返回故乡。今宝和在桃是人生的两种可能性,是一体两面,是当代女性的困境。

阿丁:河北保定人,当过麻醉医生,现活跃于重庆。擅长写鬼的作家。《厌作人间语》是仿写《聊斋》的故事。作者在赋予这些神鬼传说新的背景的同时,也加上了现代人才有的情绪,让人想起芥川龙之介对《今昔物语》的改写。“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王世祯),蒲松龄笔下的光怪陆离,实则都是借虚构的世界嘲讽世间百态,是愤世嫉俗下的嬉笑怒骂,指桑骂槐。只想和鬼说话的人,要么是对人彻底失望,要么是真的爱这个世界。

此外,现在活跃于文坛的知名70后作家还有:写上海浦东的薛舒,先锋作家东君,法学博士、写湖南家乡的艾玛,有博尔赫斯风格的李浩,长于魔幻手法的刘玉栋,兼具作家评论家身份的李云雷,旅日作家李修文,写广州生活的黄咏梅,屡有妙论的曹寇,写新疆生活的散文作家李娟,写东北矿区的女作家金仁顺,作品很难读懂的弋舟,写大历史下小人物的周瑄璞和朱文颖,写悬疑探案题材的李师江,当过吊车司机的鬼金,山东作家瓦当和叶炜,等等。


最后简单说一下中国文学的分期,学界一般认为1917年至1949年,即新文化运动到建国为中国现代文学。1949年至今为当代文学,1976年后称新时期文学,2000年之后也称新世纪文学。本文推荐的作品基本都是80年代之后(除金庸)。

本人补充了一篇现代作家作品推荐,中国现代文学里有哪些作家作品值得推荐? - 三尺的回答,感兴趣的话可另作参考。


2016年5月2日第二次修改补充,陈忠实去世的消息让我想起了自己的这篇旧文。这篇文章最初是我大三时候写得,如今研究生读了快一年了,又看了不少作品,不少看法也有了改变,这次补充了不少作品,也修改了一些说法。

2017年3月16日,千赞后第三次补充修改,增加了不少作品,另外补充了几个作家,阿来,阎真,李佩甫,王跃文,章诒和,虹影,陈染,李锐,李洱。

2019年1月6日,第四次修改,补充了不少作家近年的新作,另外补充了一些作家,刘醒龙、方方、张抗抗、张翎、范小青、范稳、赵德发、东西、路内、葛亮、徐则臣、付秀莹、张悦然。 最初写这篇回答的时候还在读本科,现在已经是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博士,当初一定没想到会走上研究当代文学这条路。

2021年4月13日,第五次补充,补充了大量70后作家的相关介绍和推荐,如今博士快毕业了,这两年一直在研究70后作家,算是我自己的一次总结吧。

我的微博@三尺读书,现在每天都会发点读书心得


user avatar   sa-sa-li-an-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余华的作品都挺不错的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百度以保护版权为由大规模封禁小说贴吧,包括四大名著? 
  你看过最虐,甚至难过到肝疼的小说是什么? 
  有什么分析中国经济的好书推荐? 
  《坏小孩》中,朱朝阳是什么时候开始决定放弃普普和浩子的?为什么会放弃他们? 
  能否推荐一些不错的散文或者散文集? 
  如何评价科幻大师阿瑟克拉克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霍乱时期的爱情》为什么那么出名? 
  《红楼梦》中的人物里面,有多少人知道宝玉与袭人发生了性关系? 
  起点新人有没有可能出现一个大神,新人会不会红? 
  有哪些游戏是由小说改编或受到小说启发的?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大西北」国庆热度暴增475%,兰州跻身全国热搜城市第 4 位?
下一个讨论
队报报道内马尔感染新冠病毒,你有什么想说的?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