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带给我的改变,简单来说,就是让我从一个学渣逆袭斩获了全英top3的商学院offer。
上高中前,我是一枚受人‘吹捧’ 的学霸;
上了高中之后,我深深感受到来自重高同学的智商碾压,自信心一蹶不振,从此成绩一落千丈。
大概那时候家里人看出了我无缘国内的985/211甚至是一本,为谋求出路,和家人的意见不谋而合——打算出国。
临近高三的时候,踏上了疯狂学雅思的浪潮,但需要脱产一心搞雅思的要求,让我临阵逃脱。
说到底,内心还想寻个奇迹,想在高考中卖力跨入个一本线,若是脱产搞雅思,相当于破釜沉舟,只有一条出国之路了。
果不其然,我高考的分数和平时的水平相当,并没有所谓的奇迹发生,所以想跟和我情况差不多的学弟学妹说,根据平时的实力,选择自己合适的路,奇迹只会给有准备的人。
当时我隐隐有点后悔,没有毅然决然的去选出国之路,导致现在很是尴尬,国内没有心仪的学校可以选,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一度让我陷入抑郁。
最后我折中的去了一所有着中外合作项目的学校,缓解直接出国的不适感,毕竟刚高中毕业从来没有正儿八经的写过英文论文,更是别提英文论文的需要reference等格式,这无疑是一个大难题。
进入中外合作大学后,我开始调整状态,虽然起点不高,但我也要努力奋斗给自己一个满意的未来。
我本身是看到密密麻麻的英文书就犯困,但为了适应将来要出国学习的环境,我必须强迫自己看完所有课程相关的英语书籍。
这边重点就来了,如何让自己阅读英文书籍如鱼得水般的舒畅呢?
我分享一些我自己的小tips,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找一首自己喜欢的英文歌曲或者诗甚至是一集英文电视剧,对照歌词文字台词完整的朗读,背诵。最后每晚睡前,用自己的社交软件或者日记本默写其中最记忆犹新的一段或者一句话。
这样一来,相对来说,压力不会太大,不至于太枯燥马上放弃培养习惯。持续一个月,再去图书馆找一本英文书,一定会比之前阅读的时候更加自如。
所有的积累都是靠坚持,这个过程非常枯燥,但想象有一天能不带磕巴的把英文当作自己的擅长的语言也是满满的成就感。
我自己克服消极情绪的方式就不断上YouTube看那些生活在国外的留学生博主的元气生活,自己幻想我也有一天和她们一样。
逐渐的,我从看到英文论文就发懵的状态转变成看到论文题目会有思路,会列大纲,自己去寻找突破口。
以前写一篇论文要抓耳挠腮拖拖拉拉的等到DDL前,后来慢慢的会提前完成,并且会去找tutor一起讨论一下自己的思路。
看到自己的转变,内心有点点欣慰,感觉向胜利迈进了一小步。
在中外合作大学的前两年,都是在中国学习国外的课程,熟悉国外学校的一些学习方法。
终于等到最兴奋的时刻了,2015年8月,我拿着学校对接项目的offer顺利去了一所不知名的英国大学。我上的这所英本是人人口中说的‘学渣都可以的学校’。
不知道是懈怠,还是我看轻了这所学校的教学严谨度。来英国上学的第一周,第一门科目的论文,破天荒的我竟然挂科了。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挂科,即便是很难的英文论文,我也从来没有遭受过如此的打击。
从那天,我重新审视自己对这所学校的态度,尽管他不是我的Dream School,但我也要好好对待每门课程。
***我想跟学弟学妹们说一下,英国学校确实有排名的先后,但他们更看重毕业后的学位等级,一般想要在英国工作的话,最后的学位等级最好不要低于2.1(upper second class)。
举个例子:如果有一个G5毕业的学生,他的学位等级是2.2和一个非G5毕业的学生,他的学位等级是2.1或者1.1,那么最后在工作竞争中,非G5毕业的学生获得offer可能性更大。甚至有些企业直接规定要求学位在2.1以上的毕业生才可以申请。
上述例子就很好地说明一个问题,英国的学校更加符合‘宽进严出’, 当然这边的宽进严出都是相对的概念。
回归正题,我在得知我第一门论文挂科后,我开始反思,开始找自己的问题。我通读了自己挂科的那一门的论文,察觉出曾经没有在意的问题,论文中堆砌了太多作者的名言和理论,但缺乏自己的想法,辩证的思想没有在论文中体现。
这边又要给学弟学妹们提个醒,英国商科的论文很注意辩证看待问题,所以在论文中一定要体现‘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同时要把自己对论题的思考大胆的写出来。
在这边上学的时候我终于体会到孔子曾经说的‘学而不思则罔,学额不思则殆’的正在含义。
没有自己思考的论文,他是没有灵魂的。
所以我也就释怀了第一次挂科,并且能找到‘病因’。
接着我就到final year了,这一年的学习成绩至关重要,占据了总分的百分之70,无论之前成绩如何,这年可要卯足劲的学习,免得申请不了好的研究生。
我本科最后一年,一大半的时间都是在图书馆人不人,鬼不鬼的状态下度过的。每一次听到可以查成绩的时候,人都可以从睡梦中跳起来,一点都不带夸张的,我比高考紧张多了。那一年我都觉得我神经衰弱,过度敏感, 我从来没为学习掉过眼泪,毕竟一把年纪的大人了,还哭鼻子像什么话。但那一年,我觉得我把所有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学习,如果没有满意的成绩,我真的委屈到不行。
幸好那一年,和苦逼的同学们抱团取暖终于熬过了‘寒冬’,我先还记得我的毕业论文真的像扣牙膏一般挤出来的。估计老师看到了我的态度,也不在分数上为难我。
在英国学习,老师很重视学生的态度,你可以没有很好的理解力或者领悟能力但一定要有一个好的态度。这是他们评价一个学生最基本的标准。
在本科生涯中,我有一件记忆犹新的事情,当时我有一门marketing strategy的课程,我铁了心的要拿一个70+的分数,因为这门占分比例很大。
一篇论文我前前后后大框架修改了不下10次,甚至有几次我都完成了2000字,但我总觉得逻辑排版不够好,或者内容讲述的不到位,删掉重来。
我见tutor 3次,每一次我都列出一张A4纸的问题,希望她的指点能让我的论文更加流畅。
这边要说一下,英国的tutor是不会告诉你论文该如何写,或者给你一个具体的方向,她只能说看完你的论文后她的感想。有没有哪里的论点不理解,没有解释等。如果你问她写这个可以吗,写那个可以吗,她都会说‘up to you’, ‘yes, it is ok’ 类似的话。
因为在他们看来给你一个具体的方向其实是限制你思维的发散和影响你自己的思考。
最后这篇论文,我自己通读了好几遍,觉得很满意才提交。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开篇就说过,奇迹一直都是给有准备的人。我也如愿以偿的获得了70+的分数,也当作范文留给了下一届的学生看。
我本科生涯中,有两份作业都当作范文给下一届学生参考。这两份作业也奠定了我后来研究生申请top3 商学院的基础。
对于作业,我只能给到的tip就是,用心对待。它不只是一份作业,它是你以后真正遇到的case的一种模拟训练。所以不要掉以轻心。不然你永远不会知道,用心去写一份论文会带来怎么样的成就感。
申研历程也是回忆满满的,我自身非常喜欢约克郡,不想去苏格兰只想留在英格兰,对于地理的熟悉程度决定了我选择范围。
我也考虑到伦敦的高额生活成本,我不敢去那里生活。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
我当时图省力,就找了中介帮我申请。找中介的时候,自己也要做一些调查,这样可以帮你检测出一些不专业的中介免得自己掉坑。
对于很多中介极力推荐的学校一定要注意,自己要想清楚,不要不明不白的听中介说风是风说雨是雨。
要记住你才是申请者,其他人都是协助者。自己的事情自己要上心,不要当甩手掌柜。
我自己的Dream School 是利兹,因为利兹商学院是利兹大学的王牌学院,也是同时通过AACSB、EQUIS、AMBA三大认证的世界顶尖商学院。
我想去的专业是AM,这个是商学院中一类的专业。
我没有太多自信,毕竟高中后就是‘学渣’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够得上这个门槛。
当时我中介说,这个有点难度,再选几个保底的把。我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拒绝了其他5个选项,我的选择就只有一个。
也许很多人不会理解的,你可以选6个的,为什么放弃就选择1个呢,万一没有进,岂不是可惜了。
在我心里,只有我想要的才能让我眼里泛光芒,如果是将就,如同鸡肋。我没有听中介和其他同学的劝,一意孤行的选择了一个利兹商学院的AM。
等待的日子如坐针毡,我一边期待着我的成绩能够达到要求,一边焦虑着如果没有申上我又该如何。心慌慌的日子终于熬过去了,我如期拿到利兹的offer。
当天,我就觉得自己卸下几千斤重担。
学渣逆袭的故事没有那么惊艳,很多时候自己的进步都是不经意间的,自己都没有发现,直到回过头看,噢,原来自己的是一步一脚印走过来了。
一路走来,体会到选择合适的路很重要,一部分人不适应国内的学习方式,我高中一起补课的学渣同学,后来她在哈佛念书。也有一部分人不适应国外的学习方式,会觉得让人寂寞压抑。
无论在哪里学习,都要注重自己的情绪的发泄,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放大生活的快乐,遗忘一些生活中的苦难,毕竟在外学习不是享受,是一种历练。
出国留学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使我朝着目标一步步走来,希望今年申请的你们也都有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