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鉴定太难,门槛太高,注定只有少部分人能玩。
从价值上讲,古玉和新玉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一块新玉,在现代工具面前削玉如泥,雕刻大师花费两个月能出品已经是工匠精神的典范了。
而如果是古玉,一个玉工往往一辈子也做不出几件成品。
所以古玉如果放在现在原工复刻,价格是绝对的天文数字
所以,高价值的古玉几乎是不可复制的。
比如这种自然的砣痕,如果要复刻,一件小东西可能至少要几个月时间,作假的成本应该说是所有古玩中最高的。
明代白玉小卧马 https://www.zhihu.com/video/1382157383737700352但是,古玉的最难的就是鉴定,这跟新玉比起来技术难度要高出好几个层次。
首先是玉料。楼上很多人说古玉的玉质不如新玉,这就贻笑大方了。明代以前基本上不具备开采山料的生产条件,用料基本上都是籽料和山流水料,就拿我上面那个卧马来说,就是籽料做的,以这个白润程度并不比今天看到的天价籽料差。
自古玉器就是半工半料,工料同价,古代的工不便宜,正宗古玉的料也不会如楼上所说特别差。
其实在古代,能用的玉料产地并不多,除了和田,也就是水仓料,马衔山料等几个不多的产地,料子本身各有特点,谈不上多劣质,只不过有些不太符合今天的审美而已。
也有些古玉是有沁色皮壳的,这是鉴定的重要依据,虽然技术上可以去掉,但真正的玩家不会这么干。
但是可怕的是,由于市面上仿品比真品多得多,真品一般不拿出来示人,就有人以为古玉好像材质都不好。
其实那只是因为大部分人一块真正的古玉都没见过。
其次是工艺。古代治玉的砣工技术,历史从文化期一直到延绵到解放后还有,直到被砂轮取代。
而且最可怕的是,一直到清代,才有文献系统地介绍治玉的过程工序,前面几千年的工艺都是靠推断。
这就使得直到现在,很多古玉的工艺也只是猜测。
既然是猜测,各路大仙自然有本事把各种仿品合理化。
这个后果就是,很多藏家玩了一辈子,都是按照仿品的标准在辨伪,因为在他的圈子里,一辈子都看不到一件真品。
其实即使在大城市的古玩市场里,能一口气拿出几十件较高水平古玉的商家也凤毛麟角。大部分也是真假参半,卖点古玉普品加些中高仿撑门面。
至于地摊就更不用说了,古玉这种东西几千年来都是宝贝,远远轮不到外行捡漏的程度。
所以古玉这种东西,辨伪难,价格高,玩家普遍也成熟,商家是很难真正聚拢货源来炒作的,自然价格也炒不起来。
最后拿个古玉稀少的例子来佐证,那就是在这个问题下,这么多答主,除了网图,一眼开门的只有一件。
传不上图来,有人点赞我发点图顺便普及一下基本的古玉鉴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