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大学毕业工作一年再申请香港的研究生把握大吗? 第1页

  

user avatar   awliu-xue-ping-tai-zhong-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本人就是工作之后再申请,所以这篇回答也主要针对工作党和gap党,在读学生当然也可以看看。

工作后再申请其实区别不是很大,而且个人认为如果工作经历跟专业相关,且比较出彩的话,也是一个加分项。

关于我

首先我先讲下我的背景,我本科是华南理工,硕士读的港科大,申港科大的时候我GPA3.6,雅思只有6.5,GRE320+5。说实话这个背景真的只能称到上平平,也就勉强过得去,但最终我拿到了包括港大、港中文和港科大在内的3个offer:

香港科技大学 HKUST Econ
香港中文大学 CUHK Econ
香港大学 HKU LLM

申请动机

对我来说,正是因为工作才让我产生了出国的想法。当时因为工作我有机会接触一些在国外工作的朋友或者国外的一些政府机构、高等院校和国际组织的工作人员,跟这些人接触多了,自然会让人审视自己和他们的差距,留学就变成了一个必需的选项。无论是继续深造拿研究生文凭还是拥有一段海外留学经历,毫无疑问都能给我的职业道路增加砝码。

对于工作党来讲,留学的价值在于:

1、你所申请的学校肯定是有着更好的名气的,这会让你的履历加分。

2、在某些行业,你想去的企业要求你拥有更好的学历和经历,留学之后可以跨过这道门槛。

3、顺便在当地就业或者移民。

注意,你的留学的目的,其实决定了你留学的选择。我自己的目的就是提升学历来打破职业发展瓶颈,所以我的target专业主要是经济、商业分析和law。我的一个同学本身是商科学生,有一个计算机的二专,最后申的是偏工程的专业,而不是商科。这是因为他的目的是移民澳大利亚,而申这类专业方便“积分入户”。

大家觉得选校选专业难说到底还是没搞清楚自己的需求。我在admitwrite做导师也已经给很多学弟学妹做过选校,选校之前都是要做需求分析的。像金融行业的从业者,想要进入投行、券商、基金这些类型的岗位,留学就几乎是一个必选项。因为这些行业都有很重的名校情结。

如果你因为缺乏经验很难分析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我的建议是问问前辈。像admitwrite就有很多我这样的导师,本身就是学生申请的相关专业,有从业经验,能够给出更加合理的分析和判断。现在平台推的全套半DIY服务,是4个导师一起(“4V1”服务,4个导师,分别负责申请、文书写作、文书润色和进度掌控)。我想4重保障下的申请,能给学生最大的提升。

申请准备

申请无非就是硬件+软件。硬件包括GPA、语言、GRE/GMAT、包括本科背景,软件就是工作/实习经历、竞赛、奖项、交换经历、科研经历等等。最后这些东西要呈现到文书中去。

首先我来讲下硬件的准备。

GPA、语言成绩和GRE/GMAT每个学校都是有门槛的,至少要达到基本要求,达到之后再说跟其他申请者竞争。如果连门槛都达不到,那还是建议放弃幻想。

每个不同的学校和项目对各项的门槛线设定不同,但同类别专业基本上同档次学校开设的差的不多,所以不要有侥幸心理。

想要有个好的硬件,无他,踏实准备,而且要早做准备。

因为你留学的决定做得早,就能早早安心学习,早做规划。像GPA这种要求每个学期都要认真对待的东西,如果你一开始没认真对待,那后面就没办法支持你申请更好的学校和更好的项目。语言就不用说了,肯定要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应对可能的一战二战,别等到DDL到了什么都没考出来。


GPA

he higher,the better。

港校申请,如果你还想去个相对质量还可以的研究生项目,3.0就是一个基本门槛(约等于百分制80分)。


雅思或者托福

请至少留出3个月以上的学习时间给其中任何一门考试,每天至少能保证6小时的学习时间!

对于那些说什么30天突破XXX之类的营销口号,千万别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什么短时间速成的方法,除非你本身就基础很好。

我第一次考雅思准备了3个月的时间,GRE4个月,而且是全身心投入,每天至少保证5小时候学习。

第二次考就没有这么充裕的时间让我专心学习了,因为工作之后,工作日的学习时间每天顶多2小时,而且这还是我利用了坐车和等吃饭的时间。而周末基本上就完全交给学习了,很多没有意义的约会能推都推了,导致那段时间很多朋友以为我消失了。

由于学习时间非常碎片化,这次备考的整个时间跨度达到了10个月。现在想起那10个月,仍然感觉是自高考后我最忙碌的时间段了,虽然痛苦,但也非常充实。

备考方法的一些小tips

雅思和GRE的备考我其实也是跟着网上大家的主流方法在走,无非就是听读、刷题、练topic、刷GRE单词、刷GRE题库。

当然我做的不止这些,当时还做了很多拓展阅读,比如BBC News,FT,和 nature和 science杂志上的一些科研文章。不一定要真的理解很深刻,完全可以当做单纯的拓展阅读,认识一些生词和语句,积累一些素材,保持阅读的感觉。个人觉得这个方法对英语水平的长期提升效果明显,大家可以尝试。

除此之外,我工作上认识的一些国外的朋友和同事也帮了我很大的忙,我很多时候写的文章交给他们看,都会帮我提修改意见,而且练speaking话题的时候也常常让他们找茬纠错,这些练习对整个应试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

不过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朋友和环境,如果想短时间提高,那我的建议是去一些机构买这样的服务,做做影子训练,肯定还是有收获的。当然也要看自己的情况,不勉强。

这里我分享一些学习一门外语的思考和方法:

1. 毫无疑问,必须保持海量的输入(无论是听还是阅读);

2.有了输出自然就要联系输出,无论是开口说还是写(打字)。

3.学习自然不是关起门来不接受反馈,自己的输出到底对不对,标不标准,自然要有外界的评判。学习就是一个输出——反馈——纠错——再输出的往复循环的过程。如果没有反馈——纠错这个环节,那么你是很难掌握真正的知识的。

现在我们来看看为什么大家学习外语很难的原因:

1、输入不足。很明显,咱们所处的环节是一个非英语母语的环境,生活中都是汉语,英语的输入只能靠英语课和一些练习,顶多加一些美剧英剧。因此想要改变,必须要有意识地增加输入英语的渠道。

2.不敢开口。这里针对口语。很多人觉得开口说很不好意思,觉得自己发音不标准会被嘲笑,其实作为一个非母语的使用者,发音不标准是很正常的,关键是要多开口才有机会得到纠正。

3.缺乏反馈,没有纠错机会。如果不和英语母语者交流,你很难知道自己说得到底对不对,一直不纠正你可能一直就保持着错误的说法。

最后补充下关于考试的工具推荐:

雅思真题和GRE OG,有问题查字典,有道和金山词霸或柯林斯都没有问题,关键是要多看例句,多读!可以翻墙的小伙伴,推荐grammar这个网站,对于语法纠错有好的效果。


关于实习和工作

对于工作党来说,实习和工作对申请有帮助吗?

答案是:yes!实习/工作在申请中是一份很直接很有力的“加分项”。

但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实习或者工作一定和你申请的专业对口,否则意义不大。

我还是以商科专业为例,比如申accounting,那对口的实习或者工作肯定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这种的。如果你申的是finance/investment management, 那么券商或投行的实习经历是很有用的。

另外像finance/IM/BA,如果你有计算机行业的实习或者工作经验,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另外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实习或者工作在申请中的重要性,跟你的实习或者工作的内容相关,也就是说,实习/工作的质量很重要,如果就干的都是一些比较边缘的活,而没有参与任何实质的项目,那这个实习/工作对于没有任何加分作用。

我自己的工作比较偏学术,当时申Econ的时候,加分作用很大的。如果单靠的我硬件去申香港三大,其实只是刚过及格线的水平。

所以好好利用好自己的优势,才能在关键点上发好力。


关于文书

大概是因为我工作中常常要用到business的写作,所以我对文书的理解还是比较深刻的,很清楚准确流畅的表达对于传递信息的重要性。

文书的意义在于展现你的内外实力,通过你的描述,对方可以了解、感知、信服你是一个优秀的申请者。这也要求我们必须把文书写得生动鲜活,写出那些硬件不能表现的优点。

这里我总结一下个人对于优秀PS的认知:

1、最基本的,没有单词和语法等低级错误。如果这都做不到,那你连优秀PS的门槛都达不到。
2、流畅。行文流畅是保证阅读感受的基础,我的建议是先自己把行文思路考虑清楚写成草稿再进行正式写作。
3、逻辑清晰。如果逻辑不清晰让人读起来感到困惑,那绝地是一个失败的PS。另外PS不是简单的罗列经历,CV已经干了这个活,不需要PS再来一遍。

另外我再强调一下PS一定不要做的事情:

1、不要过分美化自己,谁都看得出过分美化的你很假。
2、跟你申请专业、学术表现、个人品质无关的信息,不要写。PS是有字数限制的,别浪费笔墨。
3、不要太暴露自己的个人信息,这只会让招生官觉得你脑袋有毛病。

我来说说我自己的情况,我的文书是改过很多遍的,不下10次,我自己修改了7次,剩下3次是让其他人帮我校对的。整个花在文书上的时间大概有一个多月。大家也可以从我前面的观点看出我并不是一个速成主义者,尤其是对于文书而言,我始终坚信成功的文书一定得多次修改才能搞定的。在admitwrite做导师的时候,我一般也是会给学生改2-3次,中间会跟学生保持沟通。而且平台本身也是规定了30天不限次数修改,跟我这个理念也是相符的。

这里我再重点讲一下文书写作要不要找中介的问题,我的意见是,不管你找不找中介,自己是一定要参与其中,而不是找了中介就当甩手掌柜。中介的文书老师更多地是经验以及语言上比你更熟练,但你的经历你最熟悉,你不深度参与,老师是写不出好的文书的。另外要注意的是,现在的很多中介,其实在文书方面是非常业余的,因为他们的服务重点不在这块,很多文书顾问其实就是国内英专毕业,而且流水线作业,套模板写作是常事。这种情况下遇到靠谱老师就是一个运气问题。

很多时候中介靠不靠谱,能不能提供稳定输出的优秀文书老师,完全是由其服务模式决定的。我之所以选择admitwrite平台,其实就是觉得他们的服务模式是非常合理的。

比如说导师,admitwrite平台有500多个美、英、加、澳、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名校留学生导师,而且都是经过几年筛选留下的,非常稳定。比如说港校,像我这样来自三大的导师并不少,帮大家做申请相信会有非常大的提升。而文书,我始终觉得并不是一个专八的人就能帮你搞定,而是要熟悉港校申请的人,能够深入挖掘你的闪光点,帮你架起你和学校之间的桥梁。

而香港的申请,相比英美,其实一点也不会更简单,因为稍微了解港校申请的同学就会知道,香港不同学校不同项目申请要求不太一样,都是一些细节上无法忽视的问题。为了保证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申请,admitwrite有一个“4V1”的半DIY一站式申请服务。也就是4个导师,不同分工,共同完成申请。1个港校导师负责申请,1个导师负责文书写作,1个外籍导师负责润色,还有一个“班主任”负责监督申请,跟进进度。是不是感觉有受到全方位的保障呢?


对于工作党而言,如何写好自己的工作经历呢?

第一步,先把自己在不同公司里的工作职位/角色写下来。

第二步,挑选出那些最有代表性的,而且和申请专业相关度最高的一到两项工作/任务。描述你在该工作中的参与度,并有一小段描述你做的事情的具体细节。这些细节包括:时间、人物、你为此所做的准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你提出的解决方案,以及为什么你的工作是重要的,你的工作的可能带来的影响。这里我举个例子,比如我主笔的行研报告受到了买方很高的赞誉。这份报告对未来市场的预测性与有多强,业界是怎么评价你这份报告的。最后,写出你在这项工作中的收获和成长。

为什么要这样写?因为只有这样,对方才能get到你的能力和品质。

当然文书对写作能力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这里我要感谢那些帮我一字一句校对,给我详细的修改意见的伙伴们。正是在之前工作中形成的这些友谊,让我在文书这个环节得到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帮助。


推荐信

推荐信自然是大牛的最好,但MSC的申请其实还好,两封老师的推荐信就够了,当然行文流畅表达清楚能反映你的表现是基本要求。我当时的推荐信一封是老师亲自写的,另一封老师让我自己先拟好草稿他过目后就直接发送出去了。当然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学生自己写好,老师根本不会亲自写的。


选校

选校要根据自己的留学目的来,这个我前面也提到了。其次就是布局要合理,有的同学就喜欢海投十几二十所,也没啥问题,不过主流情况还是要讲策略的。

这里我讲讲自己的选校策略:

1、一定要把自己的ideal school全选上,除此之外还要加2-3个保底学校/专业。

2、一定要做好清单,清单你的项目可以按自己的偏好设置,但一定要有这几个要素:学校/专业名称、DDL、特殊要求。你可以做个excel表格,按DLL从早到晚升序排列。这样你就能合理安排自己的申请时间了。另外有的学校和专业有自己的特殊要求,比如有面试要求。这些都可以记录在表格里。

展开讲一下面试。现在的面试主要分两种::technical question和nontechnical question。我当时是现场场technical面,问我对比特币的看法,对房地产市场的看法,还现场做了两道微积分的题目(服了)。另外有一些面试官还会针对申请者本身的背景提出一些问题。nontechnical question就比较宽泛,有时候会根据CV发问,比较general的问题比如: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为什么选择我们专业?你将来想干什么?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这类问题都是可以提前在打个底,找好套路,最后根据面试时的提问再变化就好了。所以面试这一关不用过于担心,申请都过了,面试一定要放轻松。

我个人选校目的非常明确,就是申几所港校,经济金融或者法律方向,另外拿一所英国和一所澳洲学校保底。由于我准备得早,所以整个申请过程都比较顺利。

提交申请后,用visa或者master card 支付完申请费用就可以坐等结果了。你也可以趁这段时间有空,关注汇率准备换钱,或好好研究一下地区的饮食,住宿,游玩的攻略。

个人觉得申请一定要做好规划,因为规划了你才能控制全局。对于工作党来说时间比较碎片化,也没有学生那么自由,所以我还是建议大家找机构做半DIY。申请本身并不难,只是繁琐,把大量时间花在这些繁琐的事情上我觉得也没必要。我现在所在的admitwrite平台就有半DIY服务,全套半DIY从申请到文书到网申都包,还是比较省心的。而且申请透明,学生自己是可以完全全程深度参与的,可以把控自己的申请,整体来说性价比非常高。大家可以和别的机构对比一下就知道了。多余的我也不说了,总之还是希望大家都能像秋日收割机一样收获满满的offer!


user avatar   awliu-xue-jiao-yu-zhong-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本人就是工作之后再申请,所以这篇回答也主要针对工作党和gap党,在读学生当然也可以看看。

工作后再申请其实区别不是很大,而且个人认为如果工作经历跟专业相关,且比较出彩的话,也是一个加分项。

关于我

首先我先讲下我的背景,我本科是华南理工,硕士读的港科大,申港科大的时候我GPA3.6,雅思只有6.5,GRE320+5。说实话这个背景真的只能称到上平平,也就勉强过得去,但最终我拿到了包括港大、港中文和港科大在内的3个offer:

香港科技大学 HKUST Econ
香港中文大学 CUHK Econ
香港大学 HKU LLM

申请动机

对我来说,正是因为工作才让我产生了出国的想法。当时因为工作我有机会接触一些在国外工作的朋友或者国外的一些政府机构、高等院校和国际组织的工作人员,跟这些人接触多了,自然会让人审视自己和他们的差距,留学就变成了一个必需的选项。无论是继续深造拿研究生文凭还是拥有一段海外留学经历,毫无疑问都能给我的职业道路增加砝码。

对于工作党来讲,留学的价值在于:

1、你所申请的学校肯定是有着更好的名气的,这会让你的履历加分。

2、在某些行业,你想去的企业要求你拥有更好的学历和经历,留学之后可以跨过这道门槛。

3、顺便在当地就业或者移民。

注意,你的留学的目的,其实决定了你留学的选择。我本人是以提升学历,突破职业发展瓶颈为目的的,所以主要target的专业是Econ,BA或law。我有一位同学是以移民澳大利亚为目的进行的申请,那么他对专业的选择集中在可以“积分入户”的方向上,以至于最后他申请的专业是偏engineering的类型,他本身是商科生,有一个计算机的二专。

很多同学觉得选校选专业难,其实是因为没有搞清楚自己的需求、目的。我在admitwrite做导师,给学生做选校工作,都是会帮助他分析自己的真实需求的(其他导师应该也是如此,要利用自己的经验去引导学生去理清思路)。比如你是金融行业从业者,你要从事投行,券商,基金,风投等类型的工作,那么这个留学的选项几乎是必须的。而这些行业很有名校情结,这就倒推回来你要有强大的基础去申请这些名校,假如你最后进入的不是行业青睐的学校,那么这场留学可能是对自己金钱和时间的一种浪费。

我建议那些有找机构倾向的同学,都可以试试admitwrite的这种学长学姐带的模式,没有人比有申请、就读经验的学长学姐能给你的帮助更多了。我每次带学生(全套半DIY那种),不只是我会倾囊相授,其他三位导师也会尽力提升学生的背景(“4V1”服务,4个导师,分别负责申请、文书写作、文书润色和进度掌控)。我想4重保障下的申请,能给学生最大的提升。

在确定好了方向就可以开始选校了,不过这部分我留在后面说。先说前期准备。

申请准备

申请无非就是硬件+软件。硬件包括GPA、语言、GRE/GMAT、包括本科背景,软件就是工作/实习经历、竞赛、奖项、交换经历、科研经历等等。最后这些东西要呈现到文书中去。


首先我来讲下硬件的准备。

GPA、语言成绩和GRE/GMAT每个学校都是有门槛的,至少要达到基本要求,达到之后再说跟其他申请者竞争。如果连门槛都达不到,那还是建议放弃幻想。

每个不同的学校和项目对各项的门槛线设定不同,但同类别专业基本上同档次学校开设的差的不多,所以不要有侥幸心理。

想要有个好的硬件,无他,踏实准备,而且要早做准备。

因为你留学的决定做得早,就能早早安心学习,早做规划。像GPA这种要求每个学期都要认真对待的东西,如果你一开始没认真对待,那后面就没办法支持你申请更好的学校和更好的项目。语言就不用说了,肯定要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应对可能的一战二战,别等到DDL到了什么都没考出来。


GPA

he higher,the better。

港校申请,如果你还想去个相对质量还可以的研究生项目,3.0就是一个基本门槛(约等于百分制80分)。


雅思或者托福

请至少留出3个月以上的学习时间给其中任何一门考试,每天至少能保证6小时的学习时间!

对于那些说什么30天突破XXX之类的营销口号,千万别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什么短时间速成的方法,除非你本身就基础很好。

我第一次考雅思准备了3个月的时间,GRE4个月,而且是全身心投入,每天至少保证5小时候学习。

第二次考就没有这么充裕的时间让我专心学习了,因为工作之后,工作日的学习时间每天顶多2小时,而且这还是我利用了坐车和等吃饭的时间。而周末基本上就完全交给学习了,很多没有意义的约会能推都推了,导致那段时间很多朋友以为我消失了。

由于学习时间非常碎片化,这次备考的整个时间跨度达到了10个月。现在想起那10个月,仍然感觉是自高考后我最忙碌的时间段了,虽然痛苦,但也非常充实。

备考方法的一些小tips:

谈到准备雅思考试和GRE考试,我其实也是跟着主流的方法走,听读,刷题,练topic,刷GRE单词,刷GRE题库。

不过我自己在学习考试内容之余,会进行一些拓展阅读,比如BBC News,FT,和 nature和 science杂志上的一些科研文章,不求甚解,只是单纯的拓展阅读,见识一些生词和语句,混个脸熟。这种对于英语水平的长期的提升效果最佳,我从大学毕业一直都坚持这样做,这也给了我一个相对好的底子。

另外,由于工作原因认识的一些国外工作的朋友和外国的同事给予了我很大的,我写作的文章常常让他们修改意见,练speaking话题的时候也常常让他们找茬纠错,这样对整个应试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对于没有这样环境的朋友,又想短时间有较快提高的,我是建议购买这一类服务的,当然这也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定,自己做影子训练也是可以有收获的。

这里我贴我师弟的一段总结,这也是我认同的对语言学习的观点。

学习外语的3个最主要的必要条件:

1.海量的输入(听、阅读);

2.开口说(当然动笔写是也是重要的,但现在多为打字,动笔写的需求相对不是十分大);

3.外界对学生的说和写的反馈,是说对了还是说错了,如果错了怎样改正。接受反馈输入后再输出,再接受反馈输入,如此反复循环。

这也是婴儿成功学会母语的原因。父母亲人每天给婴儿大量输入,婴儿开口说,父母亲人给与反馈,如果婴儿说错了,父母亲人给以纠正。

所以对应地,人类长大后学习外语不成功的原因是:

1.输入不足。例如很多需要学英语的中国学生,看影视还是看汉语的影视,或看英语影视的中文字幕,看书是看中文书,待在汉语的舒适区里,英语输入仅靠英语课和备考的英语的练习的那一丁点内容,是不足的。你已经完全会汉语了,所以可以多输入英语。

2.死要面子不肯开口说。儿童不存在死要面子的问题。长大后,例如,很多人怕自己说发音不对被人笑,所以不肯开口说,所以学不会。

3.缺乏反馈。例如在英语角和外国人聊天,当你没说对时,外国人并不会纠正你,所以你不会知道自己说没说对,就可能继续保持着不正确的说法。最好的情况是能有外语母语者对自己的输出给以反馈。

对于考试补充几个工具:雅思真题和GRE OG不必说,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有道和金山词霸或柯林斯都没有问题,关键是要多看例句,多读!可以翻墙的小伙伴,推荐grammar这个网站给你们,对于语法纠错有好的效果。

关于实习和工作


对于工作党来说,实习和工作对申请有帮助吗?

答案是:yes!实习/工作在申请中是一份很直接很有力的“加分项”。

但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实习或者工作一定和你申请的专业对口,否则意义不大。

我还是以商科专业为例,如果你申accounting,那么无疑,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实习或工作经历是强有力的加分项。

如果你申的是finance/investment management, 那么券商或投行的实习经历是很有用的。

还有一种情况,如果你是计算机行业相关的,在finance/IM/BA申请时,你也将会非常有优势。

另外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实习或者工作在申请中的重要性,跟你的实习或者工作的内容相关,也就是说,实习/工作的质量很重要,如果就干的都是一些比较边缘的活,而没有参与任何实质的项目,那这个实习/工作对于没有任何加分作用。

我自己的工作偏学术的方向,所以在申请Econ时,我认为是起到了很好的加分作用的,我的硬核实力在前三的港校要求来说的话,只是刚过了合格线的水平。

所以好好利用好自己的优势,才能在关键点上发好力。

关于文书

大概是因为我工作中常常要用到business的写作,所以我对文书的理解还是比较深刻的,很清楚准确流畅的表达对于传递信息的重要性。

文书的意义在于展现你的内外实力,通过你的描述,对方可以了解、感知、信服你是一个优秀的申请者。这也要求我们必须把文书写得生动鲜活,写出那些硬件不能表现的优点。

这里我总结一下个人对于优秀PS的认知:

a. 逻辑清晰,专注于几个代表性的点,而不是罗列多个事件,人物或经历。你的这些经历在CV里已经罗列了一次了。不需要再在PS里婆婆妈妈。

b.流畅,行文不要磕磕盼盼,让人读起来不费解,要遵从一定的顺序,通常是时间顺序,少数有按重要性进行布局的,但不常见。切记不能有歧义。

c.绝对不能有语法错误,单词拼写错误等低级错误。

再说几个文书中禁忌的点:

1. 不要过于美化自己,把自己写的完全利他主义是一种愚蠢的做法。

2. 2.不相关的信息,不要将与你申请的专业,学术表现,个人品质无关的信息写在PS里,个人品质的描述也不宜太多。内容的关键主要实在,有料,不空泛

3. 3.过度暴露个人信息,这种文书是非常不合格的,甚至会让招生官觉得这个人心智上是否有某些问题。

就我自己而言,我的文书前后一共改了10版,自我修改7次,请他人帮助校对3次,针对我申请的港校的几个不同的项目都有对应的一版,大概算下来至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在文书上面。从前面的观点,也可以知道我不是速成主义者,我帮学生改文书的时候,就觉得admitwrite30天不限次数修改的规定,完美符合我的观念(1个月是非常合理的文书创作时间),每次修改我都希望学生跟我交流,争取在30天这个周期内搞定文书。大家做每一件事,都一定要扎扎实实的。

在这里,再重申下关于文书写作到底是自己写还是找中介的问题,我的结论是,能力够强,朋友圈够广,那就自己来没事。但是如果达不到,想要有经验有能力的人帮忙,也没问题,前提是你找对人。中介我向来不推荐,为什么呢?一般的中介都不会把重心放在文书上,它们基本都是全包型服务,意思就是不会有单独的文书服务。而专业的文书机构,又怎么去判断它靠不靠谱呢?我的意见是,搞清楚这个机构的服务模式,看它是不是合理的,再去看看它的口碑。

服务模式会决定很多事情,比如你的体验,你的保障,文书的质量等等。因为你找的不是单一的个人,而是一个机构,你首先要确保的是这个机构能够提供稳定输出的优秀文书导师。这里我非常推荐舒老板创立的admitwrite,探索的文书服务模式和半DIY模式,都很专业。

比如说导师,admitwrite平台有500多个美、英、加、澳、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名校留学生导师,而且都是经过几年筛选留下的,非常稳定。比如说港校,像我这样来自三大的导师并不少,帮大家做申请相信会有非常大的提升。而文书,我始终觉得并不是一个专八的人就能帮你搞定,而是要熟悉港校申请的人,能够深入挖掘你的闪光点,帮你架起你和学校之间的桥梁。

而香港的申请,相比英美,其实一点也不会更简单,因为稍微了解港校申请的同学就会知道,香港不同学校不同项目申请要求不太一样,都是一些细节上无法忽视的问题。为了保证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申请,admitwrite有一个“4V1”的半DIY一站式申请服务。也就是4个导师,不同分工,共同完成申请。1个港校导师负责申请,1个导师负责文书写作,1个外籍导师负责润色,还有一个“班主任”负责监督申请,跟进进度。是不是感觉有受到全方位的保障呢?

对于工作党,我要重点谈一下工作经历的写作。

首先,重温简历,写下你所持有的所有职位,以及你在不同公司里的工作职位/角色。挑选出最有代表性的,和申请专业相关性最高的一到两项工作或某项工作任务。接着描述你在该工作中的参与程度,并用一小段描述你所做的细节。应当包括以下要素。时间,人物,你为工作做出的准备,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你的解决方案,为什么你的工作(可能有好几个)是重要的,你的工作可能带来的影响。(比如,我主笔的行研报告受到了买方很高的赞誉。这份报告对未来市场的预测性与有多强,业界是怎么评价你这份报告的。最后,写出你在这项工作中的收获和成长。

只有这样学校在文书中,才能弄清楚来龙去脉,体会你的能力和品质。

当然这对写作能力本身就要有很高的要求。在我的申请过程中,我真的要在此感谢那些身边帮我一字一句校对,及时把修改意见告诉我的好伙伴,正是由于之前工作中形成的友谊,让我在文书写作上得到了很好建议和指导。

在这里,我想谈下关于文书写作到底需不需要中介的问题,我的结论是,能力够强,朋友圈够广,那就自己来没事。但是如果达不到,请选择一个靠谱的中介,多问问你申请成功的师兄师姐,看看他们反馈的中介效果好不好,谨慎选择一个靠谱的中介,因为文书真的特别重要。

因为我现在和admitwrite平台有合作,所以也会帮一些申请的人改文书。其中不乏工作党的文书。怎么说呢,和一般学生比起来,工作党的文书要求更高一点。如果你自己真的没那种写作能力,我觉得还是找文书机构来写比较靠谱。就算是你自己写了,也记得一定要让专业文书导师进行修改。

关于推荐信

关于推荐信,这也是必备的一环。

有大牛的推荐的信是更好,不过如果只是Msc的申请的话,自己老师的两封推荐信应该就足够了,当然,行文一定要流畅并能够反映你的表现。

我的推荐信一封是一位老师亲自写的,另一封是老师让我先拟好草稿,他过目后再发送出去。不过我身边的大多数情况,都是学生写好,老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所以我认为推荐信不是特别大的问题。


关于选校

当你把前期的准备都完成了,那么接下来就进入操作阶段。

首先就是选校,选校前面也说到了,第一就是跟着自己的留学的目的来。第二就是合理布局申请。当然我也见过有些小伙伴海投十几二十间的,这未尝不可,但我这里就谈谈普遍的一些选校策略。

一要把自己ideal school全选上,在此之外添加2-3个保底学校/专业(假如你不是抱着非某几所不去目的的话)。

第二做好list,list 里的项目可以按自己的偏好去设置,这几个要素一定要,学校/专业名称,DDL,特殊要求。最简单的方法是用EXCEL做一个这样的表格,然后按DDL,从早到晚升序排列。这样一看你就能清楚知道DDL的早晚,这样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申请时间,不至于错过申请的DDL。有些学校和专业存在一些特殊的需求,以港中文为例,它对申请的学生有一个B-Level的成绩要求,不过这个是申请成功后的操作,拿到offer后再处理。做一个这样的Excel可能要花你不少的时间,但是真的很实用,还是要拿出枕戈待旦的姿态才好。

有些学校还有interview这一关,面试可能是视频面试、也可能是电话面试。

面试内容分为两种:technical question和nontechnical question。我经历的现场technical面,问了对比特币的看法,对房地产市场的看法,还现场做了两道微积分的题目(服了)。有的面试官还会针对申请者本身的背景提出一些问题。nontechnical question,比较宽泛,有时候会根据CV发问,你叫general的问题是: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为什么选择我们专业?你将来想干什么?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这类问题都是可以提前在打个底,找好套路,最后根据面试时的提问再变化就好了。所以面试这一关不用过于担心,申请都过了,面试一定要放轻松。

我自己选校时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这几所港校,经济金融或者法律方向,用了一所英国和一所澳洲的学校保底,整个选校申请过程因为准备的早,所以都还挺顺利的。

申请提交好后,用visa或者master card 支付完申请费用就可以静静等待结果,也可以趁这段时间有空,关注汇率准备换钱,或好好研究一下地区的饮食,住宿,游玩的攻略。

我觉得规划是蛮重要的一环的,虽然我放在最后写,但是规划做的好了你才能control全局。工作党时间肯定没有学生那么自由,我建议大家还是找机构做半DIY。因为留学申请其实不难只是繁琐,就是繁琐这点在消耗大家的精力与时间。Admitwrite的半DIY还是很不错的,一条龙服务基本不用你自己操心。而且我前面提到的文书、规划什么的,全部都给你做。省心、省时、省事,加上价钱和别家比起来真的有优势,价格和服务一对比,你就知道什么事高性价比了。多余的我也不说了,总之还是希望大家都能像秋日收割机一样收获满满的offer!


相关回答:

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的授课型商科硕士很难申请吗?

有没有自己DIY申请香港研究生的?可以具体讲一下过程吗?

去香港大学读研究生如何申请?

你是怎么申请到香港中文大学的?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 90 后医生带社区老人跳防痴呆广场舞走红,跳广场舞真的能预防痴呆吗? 
  如何区分有效社交与无效社交? 
  有哪些事情,你去了上海才知道? 
  装修时邻居威胁我改成内开门,不然就让我施工不了,该怎么办? 
  漫画界你最欣赏谁的画风? 
  请设想性别转换一下,你觉得现在的你会是怎样的一个男人或女人? 
  有哪些办法可以解决知乎上「内容提供者变现需求」和「知乎内容无法变现」之间的矛盾? 
  如何看待部分一线城市年轻人为结婚而买房,以致耗尽双方父母积蓄的现象? 
  如何评价丰田塞那(Toyota Sienna)这款车? 
  你有什么绝对不会去尝试的地方小吃吗? 

前一个讨论
GPA2.75最高能申请到香港哪个大学?
下一个讨论
这个平均绩点我是不是不用考虑去美国读研了?





© 2024-05-1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