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小时候跳皮筋时会喊「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第1页

  

user avatar   pansz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带节奏」吧。

其实口号就是用来带节奏而已。

二八二五六占两拍,(节拍点在二跟六)

二八二五七占两拍,(节拍点在二跟七)

二八二九三十一占四拍,(节拍点在二,二,三,一)

如此一来正好走过了八拍。可以理解为四四拍的两个小节。

然后就是三八三五六开始的八拍。

两小节之后到四八四五六。

口诀,只是维持节奏的稳定的一种方法。多人跳皮筋也可以通过口诀来达成更好的动作同步。


user avatar   li-xiang-1-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二五六=25,26

二五七=25,27

所以二五六,二五七=25,26,27

那么,为什么不直接二五六,二七呢?因为两句话不一样长,不顺口,所以改成前两个字一样,二七中间加了五字

这个逻辑继续下去,

二八二九三十一=28,29,30,31

这里,为了押韵,一句之内从28数到31

然后改成每句话前两个字都是二八。个人认为,在连续多句里重复,可以使得二八,二五不突兀,且更顺口。于是成了

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所以,本质上是在数数而已,但为了押韵,个位为二,三,四的数被忽略了,因为韵脚只有一和七,从二到韵脚七有六个数,是不可能在不超过两句话六个字之内数完的,而童谣要顺口,每个(以十为单位的周期)最多只允许有一句话脱韵。


user avatar   ding-xiang-yi-s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识字率

明代: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即:“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代小说出版业繁荣,有大量的人购买这种休闲通俗读物。

传教士记载:利玛窦等合法传教士的著作,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载道:他们惊讶地发现明国老百姓识字率很高(而那个时候他们使用二十多个拉丁字母的西班牙葡萄牙母国的识字率可能还不如用几千个汉字的大明),并且把识字率高的原因归功于两点:1.中国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2.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大,要互相理解必须靠文字作为桥梁。

清当局: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第四,大兴文字狱

第五,篡改历史文献

第六,禁毁和篡改汉语著作

通过以上手段,经过两百年黑暗统治中国人识字率终于达到历史最低的 1% (清当局学部在1909年的统计,当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1%)





  

相关话题

  有哪些知道后让你震惊的冷知识? 
  历史上有哪些引起蝴蝶效应改变历史行程的小人物? 
  为什么是「快乐」而不是「慢乐」? 
  为何称中国为「兔子」? 
  脚臭是因为什么引起的? 
  有哪些「冷知识」后来知道的人越来越多变成「常识」? 
  东北长春能有多冷?一小伙放车里的可乐都冻炸了。还有哪些你经历过的因为「太冷」而发生的趣事? 
  像桑葚火龙果那种无味水果为什么会有人喜欢? 
  你听过的最奇怪的死法是什么? 
  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东北人的「能动手尽量别吵吵」信条?
下一个讨论
采用放宽静稳定性设计的飞机有什么优势?





© 2024-12-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