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蒙娜丽莎》之类的传世作品,艺术性到底高在哪里?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dao-xing-3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作为一个艺术从业人员,我不是很清楚题主所说的:“……被公认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美术作品?(没有之一,或者至少前三)”的出处是在哪里,因为向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伟大的艺术作品是分不出高下的,而且就我个人的了解,《艺术的故事》的作者——贡布里希(近现代最权威的美术史家之一),他最推崇的画家是委拉斯贵兹。所以我个人认为《蒙娜丽莎》是伟大的作品,但认为是最伟大的艺术作品是有欠考量的。


其次,题主在列举的《蒙娜丽莎》《最后的午餐》《星空》《向日葵》《印象日出》《呐喊》这些作品,其实正好是在美术史上具有开创性作用的作品。(《向日葵》和《印象日出》严格来说不是一个画派的作品)


《蒙娜丽莎》的经典在于为后世肖像画立下了美学标准。在文艺复兴以前,中世纪的人物肖像的对象是宗教人物、国王、贵族,平民的肖像画几乎是没有的。以圣像画为例,为了凸显宗教的庄严与警示意义,人物塑造得几乎没有个性的表情,僵硬,刻板。

这种情况在文艺复兴时期才得以改善。但在文艺复兴早期的绘画虽然生动了许多但依然在绘画技巧和审美趣味上达到巅峰

这是文艺复兴先驱乔拓的代表作《犹大之吻》,他可以说是“旧世纪最后一个画家,新世纪第一个画家”就如但丁。乔拓给文艺复兴绘画艺术确立了一个标准——“真实”,艺术家的视角从神落回到凡间。而《蒙娜丽莎》甚至抛弃了历史、神话、宗教的题材,直接拿一个意大利妇女作为对象,这是意义非凡的。而且,他确立了一种肖像的美,她是非凡真实的,仿佛是任何一个意大利妇女,仿佛又超脱了具体的个人的美。

我们在美术明信片上,甚至广告上,已经司空见惯,以致于很难用崭新的眼光,把它看作现实中的一个男子所画的一个有血有肉的现实中的女子的肖像。然而,抛开我们对它了解的或自信了解的那些东西,像第一批读者那样去观看她,还是大有裨益的。……她正像是在看着我们,而且有她自己的心意,她似乎跟真人一样,在我们面前不断地变化,……有时她似乎嘲弄我们,而我们又好像在她的微笑中看到一种悲哀之意。这一切听起来有些神秘,它也确实如此,一件伟大艺术作品的效果往往是这样。……”


以上的这段话取自《艺术的故事》(贡布里希著)中描述《蒙娜丽莎》的文字。抛开常被人津津乐道的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贡布里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方式就是抛开当下的视觉经验,像第一批读者那样去欣赏。而许多历史上地位崇高的艺术作品也正是需要这样。当今我们觉得把一个人画得真实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甚至,把人画得不那么真实才是艺术家的才华。但在当时,从中世纪的僵硬中摆脱出来,通过对解剖、透视、光学、数学等的研究,将艺术瞄准真实,体现现实中人的美与伟大,是文艺复新艺术的美学追求,而以《蒙娜丽莎》为代表的一批伟大作品,达到了当时的巅峰。


《蒙娜丽莎》立下的肖像画的审美情趣,也是后世模仿的对象。

十七世纪西班牙影响最大的现实主义画家委拉斯贵兹的代表作《教皇依诺森十世》

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伦勃朗的自画像

以上两张都是非常著名的肖像画,也出自两个伟大的艺术家,但在这里,肖像画的审美情趣与《蒙娜丽莎》是类似的,画作中体现的写实的美学追求是不变的。这就是《蒙娜丽莎》的伟大之处。


《最后的晚餐》是宗教题材绘画,在达芬奇的前后都有许多艺术家表现过

《饼和鱼的故事》约504年,这是中世纪时期耶稣与门徒的形象

《最后的晚餐》杜乔,公元12世纪到13世纪

15世纪锡耶纳画派的代表者是画家萨塞特《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上下比较一下,我们会发现达芬奇的画作中的人物完全融入了三维空间中,显得分外自然从容,是活生生的人。而在此作品中所展现的黄金比例的分配也是很精到的。

所有人物排列在整体的2/3处,而耶稣这一角色在构图上采用了完美的矩形


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划得精细入微,唯妙唯肖。这些典型性格的描绘与画题主旨密切配合,与构图的多样统一效果互为补充,使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的典范杰作。

画面利用透视原理,使观众感觉房间随着画面作了自然地延伸。为了构图使徒做得比正常就餐的距离更近,并且分成四组,在耶稣周围形成波浪状的层次。越靠近耶稣的门徒越显得激动。耶稣坐在正中间,他摊开双手镇定自若,和周围紧张的门徒形成鲜明的对比。耶稣背后的门外是祥和的外景,明亮的天空在他头上仿佛一道光环。他的双眼注视画外,仿佛看穿了世间的一切炎凉。达·芬奇改变了文艺复兴早期对这一题材的传统处理方式,图中人物列为一排,以基督为中心,十二门徒分为四组,对称分列两侧,形成了一个穿插变化又相互统一的整体。达·芬奇成功地运用构图和用光等手段,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17-18世纪风格的《最后的晚餐》

丁多列托的《最后的晚餐》

以上是两张后来的《最后的晚餐》从人物动态上和场景描绘上依然带有达芬奇经典的影子。


莫奈虽然不是印象派的创建者,却是最鲜明体现出印象主义绘画本质特征的画家,与《日出印象》在艺术成就上起名的印象派画作其实还有很多,比如莫奈自己的《鲁昂大教堂》、《睡莲》、《干草垛》,雷诺阿《糕饼磨坊》,毕莎罗的诸多作品等。但《日出印象》却是最能贴切地表现出印象主义风格的。

印象主义的画家们不再以固有色的观念认识和表现客观事物,在他们眼里,树不只是绿色的,在特定的光线及环境作用下,它会具有一般人想象不到的颜色,画家的目的就是要准确捕捉到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不同光线中的“真实的色彩”,这样才能留住美妙的瞬间景象。这种印象主义的审美追求一直到现在都是写实风景画家们不断努力的方向。

《日出印象》真实显示出这一种崭新的绘画风格。在室外面对海港,莫奈吧武术不怎么调和的色彩小笔触,敏捷而又精确地点染在画布乔当的位置上,这种看似逸笔草草的画法,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无比生动地传达出清晨日出时那一瞬间的海港景色。它远比众多精雕细琢的著名风景画更真实地在线了大自然变动不居的光色和由此产生的整体氛围。整个场面是“短暂的、易逝的、偶然的”。《日出印象》这幅看似粗略的风景画,被批评家贬为只不过是“印象”而已,而这也是印象派得名的原因,也是这种机缘巧合成就了此作品在艺术成就以外的盛名。

以下是印象派代表作

鲁昂大教堂

干草垛

睡莲之一

糕饼磨坊

Boulevard Montmartre, morning, cloudy weather


从艺术史的风格分类中梵高是属于后印象主义的。

后印象主义是指那些在印象主义之后出现的,即受到过印象主义绘画影响,又不同印象主义者的一批画家的艺术探索。这些画家放弃了再现性的绘画道路,不再迷恋如实地描绘实物的外观,而将艺术的追求放到艺术家的内心精神世界和外在物象所体现的抽象的美学构成上。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梵高、塞尚、高更,而塞尚更被誉为现代绘画之父。

梵高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

梵高一生创作了共十一幅向日葵。

第一张是最为人熟知的

《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画面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梵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力。

详细的解析可以详见BBC的纪录片旷世杰作的秘密07梵高


艺术欣赏本身对于个人而言是一件非常主观性的活动,我们可以对自己喜欢的作品无条件的接受;也可以对自己不喜欢的作品无条件的拒绝,哪怕是最负盛名的作品。

但是当我们如果需要解读艺术作品,评价艺术作品的时候任然需要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许多作品在不同的时代审美习惯下给人的直观感受是不同的。就好比有的人喜欢老的音乐,觉得它们有情怀,而有的人则会觉得那些音乐西过时了一样。许多在美术史上被非常推崇的名作其实有非凡的时代意义,有些是开一时之先河,有些代表了一种美学理想的最高追求。正是这种意义让艺术品本身具有了非凡的艺术性和美学价值。




  

相关话题

  学校鼓励我们这些学的差的都报艺考,说是捷径,是真的么? 
  《蒙娜丽莎》之类的传世作品,艺术性到底高在哪里? 
  美术生,在哪买画材便宜又好用的求推荐啊啊啊啊太烧钱了? 
  条漫应该怎么进行绘画? 
  部分美术生认为 wlop 的画技不好,究竟哪里不好? 
  会有刚开始画画很丑,后来经过努力练习画得很好的人吗? 
  何老师被粉丝成为“虎大”是否可以与圈内K大、V大、C大齐名? 
  dy博主野生奶冻画的画怎么样呀? 
  谁知道这幅画的名称和作者吗?是人民文学版本的《卡拉马佐夫兄弟》背面封面。觉得很美。难道只是一般的插图? 
  新人如何约稿,我该怎么做? 

前一个讨论
杨洁版《西游记》哪些情节或思想和原著描述或原意相去甚远的?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美国华裔女孩摩根·赫尔德获得2017年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个人全能赛的冠军?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