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早就不care奥斯卡了。
说白了就是明白了,老美嘴上说的好听,但真实情况就是奥斯卡是别人家的东西。
“朕不给,你不能抢”
奥斯卡本身政治正确越来越严重了,从去年的《月光男孩》到今年的《水形物语》明显看出奥斯卡质量在下降。毕竟是一个大型的电影组织,是要考虑政治正确的。你说今年最近影片发给《水形物语》是为什么?还不是因为《三块广告牌》的男二狄克森是个满嘴“N”字的种族主义者,你这要惹恼了黑人爸爸还得了?
所以奥斯卡本身就是一个极度讲究政治正确的组织了,那西方对于中国的政治正确是什么?
是落后、独裁、无人权。
你要想拿这个将,你就得拍一个5线小城市,官员为虎作伥,底层人民受不了了反抗政府,最终前往美帝人类之国。这你就能得奖了,不然任何反映中国文化的电影都没什么戏。
既然看透了,也就懒得理睬了。
看看这两年的选送影片就知道了
就是一句话:大爷我不伺候了!
首先还是老生重谈:
奥斯卡到底要的是什么样的影片?
在很多人看来一个漫无边际的话题,实际上不是,纵观历年来的奥斯卡获奖电影,总还是有一个大方向是可以去摸索的。
一类是政治正确,近些年来愈发占据上风,代表作品:
《为奴十二年》(2013)《普通女人》(2017)
此类作品导演技巧、电影演技大多在水准线之上,但是远还没有好到可以获奖的地步,但由于题材讨巧,例如《为奴十二年》,讲的是19世纪一个寻寻常常的普通黑人变成黑奴,然后翻身的故事,天然便占着政治正确这四个字的光辉,再例如《普通女人》——变性女人政治正不正确?更可怕的是变性女人拿起法律武器去追寻自己合法权利。
得嘞,政治正确×3。这奖您老且先拿走,小的家小业小,可不敢和人家民意对着干。
言归正传,我不是药神政治正不正确?
正确。
但是是属于东亚的政治正确,显然不符合美国人的胃口,故而在题材上并没有加分,比如韩国拍过很多类似的电影:《恐怖直播》(2013)、《辩护人》(2013),《素媛》(2013)、《熔炉》(2011),但韩国至今没有一部电影获得过奥斯卡提名。
哪怕一部。
西方惯来讽刺政府讽刺的多,花样层出不穷,直白的如《v字仇杀队》(2006),委婉的如《发条橙》(1972),都是上佳之作,讽刺到如今,都嫌腻了,好比一个成天吃大鱼大肉的人,再给他端上一盆红烧肉,管你烧的再怎么肥而不腻,再怎么喷香四溢,耐不住人家看见了就想吐——没辙。
二来是故事拍的好。
故事拍的好有很多种,比如说故事写的好(编剧厉害)、故事讲的好(导演牛逼)、故事演的好(演技在线),无论哪一种,足够拔尖就行。
可如今电影拍了百多年,拍过的电影数以百万计,没点让人眼前一亮的手法,是很难从中杀出的。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我不是药神》。
剧本不谈,第一点已经提到过,平淡无奇,而从导演手法上来看,这片子属于最最典型的线性叙事电影,即时间地点人物都是按着时间线发展的,没有插叙,没有倒叙,没有《党同伐异》(1916)一般的交替蒙太奇,更没有如同《恐怖游轮》(2009)、《低俗小说》(1994)一般的环形叙事,而且镜头语言、色彩、光线等导演技巧等也没有什么新意,这种导演方法的好处显而易见——观众看着不吃力,不烧脑,编导难度也相对较低,但人家奥斯卡评委少说看了上万部电影,对于观众不吃力不烧脑的电影,在他们眼里就和幼儿动画没什么区别。
就像你不会把奖项颁给喜羊羊一样,奥斯卡评委也不会把奖项颁给《我不是药神》。
电影演员的演技怎么样?
不错。但只是不错。商业化电影有一个通病,即过于在乎观众的感受而舍弃了艺术上的追求。我不是药神本质上是一部商业电影,当商业利益与艺术追求起到矛盾时,必然是选择商业利益而不是艺术,所以电影充斥了大量只为博人一笑的片段,演员的演技在这些片段时显得尤为浮夸,不是所有人都是卡梅隆,能在商业和艺术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
《邪不压正》我也看了,显然是一部具有姜文风格、但却算不上特别优质的电影。导演风格一如既往,即便遮住导演名字,一看这电影就知道只能是姜文拍的出来。编剧思维天马行空,演员演技也还行,但依然存在些许浮躁,在得奖概率上,要比我不是药神高许多,但冲奥,哪怕只是提名,想来还是有那么些许难度。
今年大概率又是陪跑了。
如今中国影坛,本就根本没把奥斯卡奖当回事,17年选送《战狼2》,18年以香港地区名义选送《红海行动》,难道是冲着得奖的么?
姜文毕竟是京圈资深大佬,人脉资历远非半路出家的徐峥、刚刚出道的文牧野可比。所以,他更需要用「《邪不压正》战胜《药神》,代表中国电影冲击奥斯卡奖」,来给自己在同期竞争的失败挽尊,仅此而已。
很可惜,那些趁机贬损《药神》,吹嘘《邪不压正》的论调,一年之后再被狠狠打脸!
10月22日,金鸡奖提名公布,徐峥《我不是药神》成为最大赢家。以8项重要提名领跑了参评的所有影片。而且,还是极具分量的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编剧、最佳新导演、最佳剪辑等提名。
在2018年夏天同期上映的姜文电影《邪不压正》,却吃了零蛋,一项提名也没有获得,连安慰性的技术提名也没有。
这也已经是这一年来,国内外大大小小所有奖项,包括台湾金马奖、亚洲电影大奖、导演协会奖等,《药神》对《邪不压正》的又一次绝对压制。
台湾金马奖:《药神》让徐峥拿下最佳男主角,导演文牧野拿下最佳原创编剧,最佳新导演奖,提名最佳影片和最佳男配。
《邪不压正》只拿到最佳动作设计奖,提名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女配奖。
亚洲电影大奖:《药神》拿到最佳男配角奖(章宇),提名最佳影片奖,最佳男主角,最佳编剧奖。
《邪不压正》只提名最佳女配角奖、以及最佳造型设计、最佳美术指导、最佳视觉效果等技术类奖项。
导演协会表彰奖:《药神》拿到最佳男演员奖(王传君),最佳新导演奖(文牧野),以及最具分量的最佳影片奖,提名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女演员。
《邪不压正》只提名了最佳编剧奖。
此外,《我不是药神》还入围了蒙特利尔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获得最佳编剧奖。《邪不压正》被所有国际A类电影节拒收。
两片在打分平台的评分:《我不是药神》豆瓣9.0分,猫眼9.6分。《邪不压正》豆瓣7.0分,猫眼7.4分。《药神》继续完胜。
至于票房更是同期上映,对比惨烈:
《邪不压正》上映首日,首日票房就不敌已上映一周的《药神》,
最后连一次单日票房冠军也没拿过,最终票房5.8亿,不到《我不是药神》(31亿票房)的六分之一。
综上所述,可以说姜文这部《邪不压正》,无论票房、口碑、奖项、业内反响,都被徐峥的《我不是药神》全面压制。55岁的姜文在和比自己小9岁的后辈徐峥的对决中,遭遇了一场完败。
——这个结果,在两部影片上映前,绝对出乎几乎所有专业影评人的意料之外。
这部电影《邪不压正》,是姜文四年磨一剑的新作,也是他所谓“北洋三部曲”(《让子弹飞》《一步之遥》《邪不压正》)的最终篇。
在影片宣发时,姜文更是不遗余力,几乎将每个上映前出席的活动,从上海电影节到微博电影之节,都变成了自己这部影片的宣传主场,甚至还到《创造101》这种年轻追星族热捧的综艺节目去卖力宣传。
《邪不压正》还是有其优点的,秉承了姜文作品的一贯风格,每句台词都极具深意,包含隐喻,可以让不同立场和观点的各类观众去做多重解读。
其中一些精彩的场面片段,和某些行云流水的长镜头或可值得称赞,毕竟是曾在欧洲三大电影节有过辉煌履历的大师级导演,功力犹存,镜头语言也保持了姜文的一贯风格和美感。
该片一上映后,姜文的广大忠实影迷便欢呼踊跃,自发为其去做宣传,四处推荐给亲朋好友。
一向对姜文态度友善的众多影评人们,更是竭力向广大观众去科普其中各种别具匠心,向影史大师经典作品致敬的桥段,解读其极具深意,包含隐喻的每句台词。
而影片的男主角彭于晏,一身健美犹如希腊雕塑的肌肉(姜文语),和性感美丽的女主角,“不老女神”许晴的姐弟恋,也颇能吸引不少观众的眼球。
然而,广大观众并不买账,10亿票房的乐观预期目标,成为了梦幻泡影,也让姜文自2014年《一步之遥》的失败后,再遭一次惨败。其实,原因也再简单不过:剧情和主演都是硬伤!
《邪不压正》“李天然”这个男主角,行事完全不知所谓,偷刀、盗印、盖章、想一出是一出,后半程更是和女裁缝莫名其妙谈起了恋爱,这和一个背负血海深仇、又被美国组织苦心栽培、受训多年的精英青年形象全然不符。
姜文自己扮演的“蓝青峰”,初看似一个深谋远略的幕后黑手,然而后半段同样莫名其妙就崩盘了,成了一个黔驴技穷的纸老虎“大棋党”。
除了廖凡饰演的反一号“朱潜龙”,完成度极高地完成了角色,影片的其他主要角色皆是严重的脸谱化与违和,和人性常理“拧着来”,也让角色的人设变得十分虚假,完全没有逻辑性,难以打动人心。
整部影片同样也因此显得极为零散和碎片化。主线剧情的流畅度确实存在严重缺陷,各种出人意料而不合逻辑的情节设计,也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如堕云端。
而且,男主角彭于晏的一口台湾腔,实在令人在观影严重出戏,其表情更是永远在空洞面瘫和浮夸狰狞之间来回切换,几乎被同片所有对手戏的演员压制,绝对是姜文电影有史以来角色完成度最差的主要演员,没有之一,其表现甚至远不如《太阳照常升起》中的房祖名。
影片中时不时给彭于晏的一身健美肌肉做各种特写,甚至让他去裸奔跑酷,以他和许晴的各种裸露镜头作为营销和宣发手段,同样落入流俗,只会让观影口味日益提高的广大影迷不以为然,而绝不可能为此买单。
一个戏份占绝对优势、演技却难以撑起整部戏的男主角的选择失败,整部电影也就因此毁了一半。当然,这么一个完全不合格的主演,毕竟也是姜文自己选择的。所以,最大责任,终究还是要由姜文自己来承担。
而到影片的结尾部分,男主角“李天然”居然是以抗日神剧式的方式去完成了复仇大计。一个能在最短距离躲开子弹,一招秒杀一个鬼子,近乎毫发无伤的超人型“民国队长”,原本有无数次面对面机会可以除掉“根本一郎”和“朱潜龙”这两个敌人,他究竟是有什么必要,苦苦等待了长时间的所谓“时机”?直到篇末,才突然小宇宙爆发,武力值吊打全场,更把“蓝青峰”“根本一郎”“朱潜龙”的彼此勾心斗角,都变成了一场笑话。
实在难以想象,一个拍出过《鬼子来了》这样华语电影史上top级抗战题材作品的导演,居然会在十余年后,把自己的新作变成了一部手撕鬼子式的抗日神片,这是极大的退步,是为了商业票房而潦草处理自己的作品,甚至不客气点说,更是从电影艺术殿堂的堕落。
2010年时,《让子弹飞》的巨大胜利,票房口碑双爆,轰动了中国影坛,让姜文的影坛地位和业内口碑就此腾飞万里,同时却也不免让他从此飘飘然,变得愈发自信了。
他当真以为从此无论他想拍什么,广大观众都能顺着他的意,就让他这么舒服畅快地“站着挣钱”,可这世上哪有那么美的事?
影迷们抱着过高的期望值,以《让子弹飞》为标准去衡量姜文接下来的作品,期待他能百尺竿头更上一层,又怎么可能不大失所望?
2014年的《一步之遥》,口碑和票房崩得惨不忍睹,也让姜文不得不蛰伏数年,才又开始了新作《邪不压正》的创作。
从姜文导演的角度,大约已经觉得自己是在"委屈求全"地“拿饺子喂猪”,尽可能压抑了自己的个性和任性,为票房尽力讨好了观众。
然而,近几年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爆炸,观众结构已经发生了极大变化,完全是以二、三、四线“小镇青年”为主体撑起了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观众们再不会如此懵懂易骗,会轻易被影评人的宣发,和大导演的名声给哄得上当了。
此时,已经历了《战狼2》(票房56亿,豆瓣7.2分,猫眼9.7分),《红海行动》(票房36亿,豆瓣8.5分,猫眼9.4分)这样的饕鬄大餐,享受了好莱坞一流工业片水准的光影和视听感受之后,
我们凭什么还一定要为“李天然”这么一个行动无脑、内心怯懦的筋肉男的救赎之旅买单?
我们凭什么还一定要为一个台词腔调严重出戏,表情空洞浮夸的主演的跑酷和卖肉之旅买单?
我们凭什么还一定要为一部主角小宇宙爆发,武力值吊打全场,最短距离躲开子弹,一招秒杀一个鬼子的抗日神片去买单?
何况,《邪不压正》同档期面对的,偏偏是《我不是药神》(豆瓣9.0分,猫眼9.6分)这样现实主义题材、切实打动全年龄段各阶层观众、票房口碑逆天大爆的对手。
少数文艺青年和影评家,几篇酸文就能决定一部电影历史地位和票房走势的时代,更早已【一去不返】!
无论那些一贯对姜文友善甚至膜顶崇拜的文艺青年和“影评人”们如何挽尊,也都难以改变《邪不压正》是一部艺术性和商业性双双失败、对姜文导演口碑损伤严重的作品的事实。
对这部《邪不压正》,正如最尖锐的影评所抨击的那样:「你可以站着挣钱,但你没资格叫观众跪着。你可以觉得你高估了中国观众,但你首先不应该高估自己。」
所以,一年之后,由金鸡奖这个中国电影最高专业奖来盖棺定论:姜郎才尽、邪不压峥的结局,也就是必然了。
这几张图我能用到知乎倒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