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文章开始前
先来给大家看几张图
怎么样,是不是超级可爱?心里有没有小爪子挠般的不得劲儿,甚至那种“看到可爱的东西,双手不自然收紧,想要狠狠地Rua”的“老毛病”又犯了?
放心,你不是一个人,很多人看到可爱的事物都会有这种反应。这不是病,不算暴力倾向,也不是变态心理,反而是一种温暖积极的表现——心理学家将这种“看到可爱事物就想吃掉它/一屁股坐死它”的心理,命名为“萌系侵略”(cute aggression / playful aggression)。
这么可爱的小东西,使劲rua!
2013年,耶鲁大学心理学研究生Rebecca Dyer发现,自己和周围许多同学都有一种古怪的心理:看到小动物觉得它们好可爱好可爱,可是心里又想一脚踹飞它们,或者捏扁它们。
这是咋回事儿?
于是,她和小伙伴Oriana Aragón索性做了个实验。他们从网上招募了109个志愿者,向志愿者分别展示了成年动物、搞笑动物和动物幼崽三组图片,并让大家边看边记录自己当下的情绪。
结果,志愿者们看到成年动物内心基本没啥波澜,看搞笑动物时感觉蛮有趣,而看到动物幼崽图片时,很多人产生了强烈的保护欲望,同时情绪也变得更为激动、烦躁。
紧接着,他们又开展了第二次实验。
这次实验中90位参与者并不知道实验目的是什么,只是人手拿一张泡泡纸,在看与实验一中同样的三组图片时,可以随意捏破泡泡纸。
就是这种泡泡纸
你猜怎么着?
当参与者看到可爱的动物幼崽时,不自觉地露出喜欢的表情,并不断蹂躏手里的泡泡纸。实验数据表明,被测者看动物幼崽图片时捏碎泡泡的数量是看搞笑动物时的1.5倍、成年动物的1.2倍。由此可见,动物幼崽似乎更能激发人们的暴力冲动。
那么,这种看起来“又爱又恨”的情绪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人们总会不自觉地接近具备“婴儿特征”的事物,看见大眼睛、小圆脸、毛绒绒的小家伙们就走不动路了,不仅会不自觉表露善意、互动沟通,甚至还想要亲亲抱抱,这都是正常的照顾婴儿的动机和行为表现。
可是当这种想要照顾的愿望无法达成,而小家伙们带给我们的可爱冲击还在一路蹿升,眼看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就要失去控制时,大脑为了防止我们被“萌死”,就会产生相反的情绪来调节这种极度强烈的情绪。
原来我长个脑子还是有点用的哈。
接下来,我们就会产生“我想rua它的脸” “我想捏扁它们”的暴力心理,更有甚者还会出现咬紧牙关,捏着小家伙的脸说:“让我咬一口你的脸好不好”的真实行为——没错,说的就是你!
所以,Aragón就将这种心理与行为描述为“cute aggression”,即“萌系侵略/可爱侵略”。
这个表情包突然有了科学解释
研究人员提出,大约50%-60%的人在面对难以忍受的可爱事物时会表现出一种模拟攻击性的行为,并不是人人都会有这种矛盾的心理体验。
同时,这种“萌系侵略”来得快,去得也快。实验参与者表明,在看到可爱幼崽图片后会立即产生积极情绪,五分钟后,这种积极情绪便有所减弱;其中,对于具有婴儿表现出顽皮攻击性的人,他们积极情绪的下降幅度会更大。
所以,一般情况下在我们对可爱的事物产生“萌系侵略心理”后,这种反向的应对情绪很快就能把我们从快乐星球上拉回来,情绪也慢慢回归平衡。
因此,不必担心有萌系侵略心理会演化成一种暴力倾向,或者使人变成虐待狂——它只说明大家对可爱事物没有一点抵抗力。
实际上,这种可爱侵略的心理很早就受到了关注,在各国语言表达中也能找到蛛丝马迹。
例如,在菲律宾语中,“gigil”一词指的是“咬牙切齿,想要捏或挤压某些可爱得无法忍受的东西的冲动”。在印度尼西亚语中,“gemas”这个词指的是“当你看到可爱的物体时会产生一种累积的感觉,然后会导致咬牙切齿或捏的冲动。”马来语中“geram”一词包含可爱的攻击性,但也可以含糊地表示愤怒或沮丧。在泰语中,可爱侵略被称为“Mankiaow”。
汉语表达中,似乎目前还没有一个单独描述萌系侵略心理的字或词,不如各位朋友在评论区集思广益一下?
其实,我们常见的萌系侵略只是情绪二态表达的一种突出表现。情绪的二态表达,是指“一个刺激事件,引发了一种评价与一种情绪体验,但是却有两个表达行为”。
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与爱的人团聚时总会有人忍不住哭;在婚礼上交换誓言的时候,新郎新娘中总有个人泪洒现场;奥运健儿夺冠的时候,不禁眼眶湿润;遇到自己的偶像激动尖叫;非常难过或焦虑的时候,反而会不经意扬起嘴角做出一个微笑的表情,即便并没有什么可以笑的。这么说吧,“笑哭了”或者是“哭着哭着就笑了”的行为都算是情绪的二态表达。
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这种相反情绪的出现是为了压制最初的压倒性情绪,企图通过相反的情绪反馈去引发原有积极情绪产生生理转变,从而发挥调节情绪的功能。
比如,小时候笑到无法控制自己的时候,我就会选择大哭,很快就能恢复平静,屡试不爽。
当然,情绪的二态表达还有一种特殊情况:感觉积极的人呈现出消极情绪,其实是为了给重要事件适当尊重,或者是将这种二态表达作为社会信号传递给他人,表现出自己的不知所措或是无能为力,大概就是这样吧。
参考文献:
[1] https://www.bbc.co.uk/bitesize/articles/zqcw96f
[3] Stavropoulos KKM, Alba LA. "It's so Cute I Could Crush It!": Understanding Neural Mechanisms of Cute Aggression. Front Behav Neurosci. 2018 Dec 4;12:300. doi: 10.3389/fnbeh.2018.00300. PMID: 30564109; PMCID: PMC6288201.
[4] Aragón OR, Clark MS, Dyer RL, Bargh JA. Dimorphous expressions of positive emotion: displays of both care and aggression in response to cute stimuli. Psychol Sci. 2015 Mar;26(3):259-73. doi: 10.1177/0956797614561044. Epub 2015 Jan 27. PMID: 25626441.
撰文 | 井今贝
编辑 | 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