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警察为什么不走上街头巡逻? 第1页

     

user avatar   liu-kai-94-14-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早年重庆搞过一个叫见警率的东西。意思是说群众要经常见到警察才有安全感。

后来这个概念渐渐很少有人提了,因为中国的警察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不要说扶自行车这种只用动手的事。

遇到精神病是不是要用铁叉?被锁在门外面了是不是要开锁?有疯狗咬人是不是要网子?小孩找不到家是不是要开车送?

总之,见了警帮不上忙这还不如不见。

既然如此,警察开车巡逻为主也没毛病啊,顶多在人流密集的地方派点人。

有人肯定说了,警察步行看得细致一点。

步行看得再细致也是走马看花,你知道一个城市里每天多少人负责监控天网么?


user avatar   wang-bin-74-77-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昨晚刚值班出来,结合实际情况讲一下吧。昨晚23时许,魔都某超大区接报了一个抢夺警情,派出所民警五分钟之内到场先期处置,分区指挥部刑队和刑科所紧随其后到场勘查现场,市局刑侦总队(对,就是803)在没接到出警单的情况下(手机上会收到全市重大警情推送)在半小时内也赶到一同开展工作。通过路面监控两个小时内已经查清了所谓的“抢劫犯”的来路和去路,位置精确到居住地小区。后来报警人可能看到这么大阵仗,而且对方也快找到了,感觉事情搞得有点大,如实讲了因为感情纠纷谎报警情的经过,然后就是大家再接再厉花了三小时把谎报警情的报警人流程走完行拘5天罚款200。

讲了这么多,想说明的是老老实实一个案子一个案子仔细啃,自然就不需要路面上那么多巡逻警力。巡警多有什么用?老美抢劫案发案数不是照样下不来?我大魔都人口2500万左右,和纽约州差不多,我们已经连续几年两抢必破了(久到上一次抢案跨年破我已经记不清是啥时候了,而且从前年开始已经是要求抢案24小时内侦破),NYPD敢对标么?

另外,不是马路上没有巡逻的眼睛,各个所队实际上一直都有警力在路面设卡盘查,而且装了这么多探头后台实际上都是有辛勤的派出所辅警时刻关注的,可能平时大家都不怎么注意罢了。

———————————————————————

第一次获得这么多赞好开心呀!感谢各位留言的朋友,顺便对我认识中关于巡逻的内容更新一下回答,想到哪里讲到哪里,内容可能比较散,请见谅:

首先介绍一下本人的经历,07年警校巡逻专业毕业后就在派出所做巡逻工作,之后是所里的治安打击组、分局刑队、市局刑队。由于一直是在一线实战单位,所以对于每个系统是如何运作的、有哪些方面的特点稍微有点肤浅的思考,如果观点有失偏颇请大家指正。

1、我的本意并不是说巡警无用,而是在警力不足的现实状况下,很多基层单位实际上并没有多余的专职巡逻力量,大部分其实都是接警民警在兼职巡逻工作——接警为主,巡逻为辅。黄浦这种中心城区因为有其位置特殊性可能与其他区不一样,据我所知他们是有专门的PTU,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魔都大部分地区并不具备有效开展巡逻的条件。一是中心城区一天内的大部分时间交通状况不适合车巡,而换成步巡的话又需要相对于车巡更多的警力达到警灯闪闪的见警效果(单位时间内的巡逻范围不足);二是绝大部分郊县派出所管辖面积为市区的几倍甚至几十倍,所队警力却只有市区同级别单位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客观上造成了警力地广人稀的现状;三是我们国家的社区形式不同于美国,大部分为封闭或半封闭式社区,巡逻警力的主要活动区域为街面,小区内在大部分情况下是覆盖不到的,而在这种情况下增加高清卡口的作用其实比巡逻的效果更好。综上所述,我不成熟的想法是:必须通过多种手段让对象在动手前心里先掂量掂量值不值,归根结底是一个提高犯罪成本同时提升勤务效率的问题,而我个人认为在这个前提下增加巡逻警力可能并不是最优解。

2、关于巡逻工作的专业性。巡逻并不是大家传统认知里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无聊工作,恰恰相反,我认为它对于民警的体力和注意力有很高的要求。刚毕业那会儿做了几个月夜班,从晚上八点到第二天早上八点,我们所里6条马路×6条马路的辖区,我以20公里的速度每晚行车距离都要达到120公里,不是说不能偷懒,但是不这样巡逻或是在路口随便一抛一点意义也没有,这样势必给体力带来很大负担。另外,在巡逻时还需要时刻注意路面情况,比如我兜第一圈时看见过一辆车结果兜第二圈第三圈时在不同地点又看见了这辆车,还包括人行道上的状况、路边绿化带内是否有什么异动,总之就是以巡车为中心四面八方的情况,你在开车经过的短短几秒内都要基本掌握,而且实时更新。我很感谢并自豪这段巡逻经历,为我之后的刑侦工作带来很多好处,这项特技在很多没做过巡逻的同事身上没有见过。

3、对于很多反映报案破不了的朋友,我也觉得很遗憾。前几年硬件建设刚起步,破案工作受环境制约比较大,因为种种原因造成案件侦破受阻,但是近两年公安工作科技化程度也好、民警的意识也好都在一起进步,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我大魔都会越来越安全。在这里我举两个例子:

一是刚工作那会儿,全国两抢案件高发,魔都也不例外,为此全市公安机关花了大力气想尽各种方法开展工作力争把两抢案件打下去。那时马路上没有现在这么多探头,我们派出所就发动所有下班民警加班兜马路,当然最终还是通过“发一起全力侦破一起”的方式硬是把两抢发案降到现在这个程度的(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侦破打击比巡逻吓阻更有效的原因),每个魔都民警的确都是为此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的。现在我们都开玩笑——真的想不通去抢了,还不如直接来投案自首,都管饭。

二是前两年伪基站案件高发,我们再次全力打击。打击的成果如何呢?打击前伪基站圈子里,全国发一天的行情是差不多的,打击后上海周边城市发一天是200至500元不等,上海发一天已经开到了3000元以上还没人敢接活。

所以我相信以后两入盗窃也好(实际上魔都去年和今年的两入盗窃破案率已经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电诈案件也好,在我们的努力下都会慢慢减少甚至消失。我的梦想就是以后被发配到崇明守青草沙,因为那时候已经不需要我们啦(笑)!


user avatar   shao-xiao-chen-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可别说中国没有上街巡逻的警察。

东北三省里有一个叫做长春的省会城市,随着新领导的上任,开展了一个新的政策,就是警察上街夜巡。夜巡是什么时间呢?两个时间,一个是下午6点到半夜11点,一个是半夜11点到凌晨5点。结束完夜巡的各位警察叔叔们,第二天早上8点正常上班。而每天的夜巡人员,基本上是整个城市所有警察的三分之一。之前是二分之一,后来因为有些分局和派出所的某些部门因为巡逻没人办公而作罢。

夜巡,或者说巡逻这个政策上台后,本城市发生了以下的几件事。
1,不少夜巡车成为了送醉汉去派出所的专车,还有不少警察被醉酒的人殴打,没有任何理由,就因为他们喝多了。
2,有很多马上退休的老警察,为了这个城市付出了几十年的青春,因为最后身体原因,巡逻偷了点懒,坐了一会,被免职。当然这个也有领导的原因,并不能全怪政策。
3,巡逻中有心脏病突发,人直接过去了,最后并不算工伤,留下孤儿寡母,没有任何来自警局领导们的关心。
4,夜巡因为没有车,也买不起。把全市警察的年终奖,节日发的福利,比如月饼,粽子,大米,食用油,全部取消,买了一批检察院淘汰下来的面包车。速度慢,不保温,耗油高。东北冬天夜里零下30度的天气,几个警察只能在一辆小面包里,不敢睡觉,只能在不到半个街区的地方来回转圈转一夜。

再来说一下巡逻这件事。我们看到的巡逻制度比较完善的城市和国家,比如美国,英国,有明确的制度和警种。美国上街巡逻的人从来不会是刑警或者缉毒警。而英国有专门的警察叫巡警,香港同理。而国内很多的地方,学人家的形式,没学到精髓,坑的是这些夜夜不能好好睡觉的警察。以我们城市来说,夜巡并且直接导致了警察整体身体素质的下降,以及白天办事效率变低。而普通老百姓并不能知道这些,他们看到的是,警察上街巡逻,他们有安全感,但实际效果,内部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很多时候,眼睛看到的都不一定是真的,国内的巡逻,别的地方我不敢说,我们城市的就是面子工程,领导攒足了功绩走了,坑的是可怜的警察和并不知情的老百姓。


不匿名,因为说的是实话。



————————————分割线——————————
头一次收到这么多支持,就再多说一个故事。

依然是我们的城市,某警察,忘记了是派出所还是分局的了,反正是最普通最普通,没有任何职位的警察。在冬天,跟几个同事,在下雪天开着小车巡逻。他的孩子上高中,准备去补课,正好赶上晚高峰,在寒风中站了快半个小时了,根本打不到车。眼看要迟到了,没办法,找自己爸爸吧,毕竟有困难,找警察么,更何况还是自己父亲。他爸爸,也就是这个警察,一看,学校和补课班正好在自己巡逻的范围内,就去接自己孩子了。结果赶上督导检查,咦?这不是你孩子么?这不是公车私用么?这怎么行!这不是给警察抹黑么,这不是犯纪律么!免职!
后来很多人联名上书,说这种事太不讲情理了,不过我们的大领导的经典名言是:在我手下干活,不给你免职就是提拔你。也不知道那个警察后来怎么样了。


——————最后一割————————


头一次收到了这么多赞同和评论,虽然也不是很多,但是我很高兴,因为借着巡逻一件事,有人能知道基层警察的苦跟累,我作为警察的子女,十分感激。
当然,也有知友提出了不同观点,在其位,谋其政,干这份工作,累死累活应该的。确实,我也觉得,当一个国家的官员因为清廉就会被歌颂,而不是因为能力突出,那么这个价值观就是有问题的。可是我也希望大家知道:
1,我们遇见不合理的加班,压迫,剥削,我们都会反抗,反抗不了我们也会抱怨。而巡逻这个制度,起码在我们城市,就是不合理的。用最低能低效的方式,来压榨警察利益和健康,并且导致警察本职工作受到影响。那么我请问,谁来为这些表面光鲜,其实在苦苦挣扎的警察说句话?
2,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在说巡逻对于警察,或者说不科学的巡逻方式,对于警察和整个地区的影响,而并不是帮警察洗地。因为对于这个行业的了解多,所以知道,并不是所有警察都是人们想象中的负面形象。这个行业要做的很多,而收获的不理解和不支持更多。
3,对于两位知友提出的相当犀利的回复,类似于出门左拐蓝翔,在其位谋其政等等,我承认,说的很有道理,我也没什么可以太反驳的。可能在你们心里,警察是个责任重大,还比较神圣的职业。可是,这个职业并不代表着就应该承受更多的压力和苛求。您二位说的那种情况,我也很希望出现。每个人自尊自爱自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可是,如果社会有一天真的能变成那样,我父亲那些人真的就可以在大年夜陪我们回家吃一顿迟到了20多年的热饺子了。


user avatar   cloud-walk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的想法非常好,唯一的问题是,1000块钱每个月,谁付……

(原来是500,后来网友 @赫连洪亮 给了我的资料,认为估计的警务人员平均的费用还是少了点,增加了一倍,所以就从500变成了1000。)

从小就喜欢看香港警匪片,后来因为工作机会在香港对香港警察做了很多了解。解答一波吧。

首先介绍一下香港警察体系,在街面上巡逻的,帅气的阿sir,应该是这种。大概是下面这个样子。

这些警员由于穿着制服在街上巡逻,在香港的俚语里被称为“穿军装的”。偶尔在街面上也会看到警长和警署警长,他们是都是香港警务体系里面最低的警务人员,官方称呼为“员佐级”警员。

别看警衔的数量这么少,人数是最多的。

警务处长既是职务又是警衔,只有一个人,也就是香港警务处处长本人,俗称“1哥”

警务处副处长3个(原来写的是2个,前几年增加了一个主管国安的副处长,感觉网友提醒),高级助理处长4个,助理处长14个。

警务处长级别,4个警衔一共只有22个人而已。

香港总警司是46个,香港警队里所有的警司(包含警司和高级警司)大概200多人,300人不到。

督察级的具体不详,但了不起,几千号人到头了。

剩下的两三万人应该都在员佐级的各种警员,警长级别。

每一个制服警员(军装警)大概要花纳税人多少钱呢……

香港警察职务级别,薪资都是透明的,在警例和特区政府保安局及立法会的报告都可以看到。香港警察薪资分59级,香港警员起薪点为21130港元(多精确啊……),督察起薪点为51640港元(第29级),全港唯一的警务处长,俗称一哥,月薪为港币290,150。(几年前的数据,现在不一定,但不会差太远)

除了每月发的固定薪酬之外,千禧年以前,香港警察如果能够廉洁,不犯错误的退休,在退休之际可以领取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一次性退休金,还同时可以在退休之后,每月按照原来薪资60%~80%的比例领取退休金,俗称“长俸”。

由于香港退休警察数量的增加以及平均预期寿命的加长,香港警员长俸成为了政府非常大的财政负担,2003年对这个制度改革,改为一次性发放最终薪酬80个月的薪酬,如果考虑到警员的升职和加薪,差不多也得相当于警务人员整个生涯120月的平均薪酬。

要成为一个警务人员,需要凭借原来的教育背景,在香港警察学院进行学习深造,得到警务上面的专门文凭,警员要求有高中毕业文凭,再进行27周的培训,考核。如果要投考见习督察,则需要大学文凭,培训36周,通过考试。


学习警员需要接受为期27周的留宿训练,包括接受警政心理学、警政社会学等香港专上教育水平的学科内容,及犯罪心理学、压力管理、冲突管理、社区警政、警政与操守、警察与传媒和心理学理论及运用等课程等等,以深化其职业训练的实务知识和技巧。学习警员同时亦须考取急救、拯溺及枪械操作等专业资格。此外,警察学院期间不断与其他大学合作发展心理才能训练,过往制作了不少单元的教材,包括:辅导下属和同事技巧及人际沟通技巧等等,全部15个单元内容如下:

警队的抱负、目标和价值观
服务质素
生活模式管理及发展
基本警务工作
刑事司法制度,法例及警务程序(包括实况模拟训练)
警政心理学
警政社会学
刑事罪行及有关程序(包括法院作供技巧)
滋扰及简易罪行
巡逻事故管理
武力使用训练(包括自卫术、前臂挡格及徒手博击等等)(学习警员:94小时,包括射击614粒子弹;见习督察:98小时)
体育(包括体能锻炼、急救、游泳、拯溺及危机策略训练等等)
执行及管理交通任务
公众秩序及人群管理
应用步操及会操(包括升降旗的技巧)

成功通过者,将会获颁发警务专业文凭(英文:Professional Diploma in Policing),即香港资历架构第四级别,与高级文凭及副学士学位相同级别,相当于国内的大专。

这些培训对于学员都是免费的,也就是都是由警务开支列支,纳税人承担。

说完培训、薪酬、福利、退休金、再说装备等总账。

电影《寒战》里面,两位警务副处长对一辆冲锋车(EU),5名警员的总费用做了估计,两人毕竟都是从警多年的资深警务管理人员,算出来结果都一样。



一辆冲锋车,5名军装警员,给港府造成的经济损失是9300多万港币。

差不多5,000万港币是给予家属的殉职抚恤金。每个警员家属大概1000多万港币——对于这么优厚的抚恤金此处应该有鼓掌声。

全套冲锋车及装备,带警员的总成本一共4,300万港币,人均800万港币……当然,800万港币是总成本,有些资产及装备是一次性购置,多年使用,多年摊销的。

看香港警务开支,差不多每年200亿港币,36,000名警察(其中包括29,000名纪律部队成员和6000名文职人员。),每一名警察身上的平均财政支出70万港币。


香港是世界上警民比例最高的地区之一,750万人口(包含流动人口),36,000名警察,每万人拥有大约52名警察。

另外一方面,中国大陆有200万公安系统民警,14.3亿人口,每万名居民所拥有的警察数量是14名左右,是香港的警察密度的1/4。

我们做个合理的假设,不要到达香港的水准,按照每万人30名警察的基准,大陆每万名居民要补充15位民警,我们再合理的假设,不同于香港的每名警员开支高达70万港币,我们的每名警务人员的总开支差不多在40万人民币(2019年我国公共安全的总支出在13,900亿元,当然这里的公共安全是个大公共安全的概念,其中公安的支出是8,000亿,除以200万的民警,人均40万。前面的8,000亿的口径可能包含了许多香港警方所没有的职能,比如户籍这件事,在大陆归民警管,但在香港不归警察管理,警察只管治安打击犯罪和执法,在香港管理户籍的是入境事务处,但这些账就不细分了,如果有更加详细的信息,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会根据情况更新内容,)。这里不光包含了这名人民警察的工资奖金,退休金,还有出现伤亡的抚恤金,培训深造,交流等福利,包括装备成本,管理成本,配属固定资产等成本。

(上面这个表格比较旧了,我随便找的,大家看看就好。)

也就是每万名市民要增加纳税,共计600万元人民币每年。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闭幕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在人民大会堂广西厅召开新闻发布会,程丽华副部长说“仅以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到每月5000元这一项因素来测算,修法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占城镇就业人员的比例将由现在的44%降至15%。”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口是42462万人,也就是说,这次修法将使个税纳税人从18683万人减少为6369万人,减少12314万人。

中国缴纳个税的人数6,400万人,大概是总人口5%,也就是每万名居民里面有500个居民缴个税。

每个个税居民每年大概要承担600万成本的1/500,每年12000块,每个月1000块。

在这里说明一下,政府财政收入的来源并不只是个人所得税一项,在此是用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者(直接纳税自然人)大体上指代我国各种财政收入的主要承担者。

从题主的描述来看,题主是一个学生,应该还没有成为一个纳税人。建议题主问问他的老师,如果他可以得到一个可以跟着回家,同时还可以看看谁家的自行车倒了东西乱了随时扶起的巡警,每个月交多交1000块,是否愿意?

反正我觉得是没有必要的。

我觉得目前如果要补充人员,倾向还是在刑事案件破案,刑侦技术上最优先。

当然,中国警力密度(每万人拥有警察数量),不说与香港等世界最高的地区相比,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也是偏低的,国家也在努力解决这点,列入长期规划。

但是,还是需要时间和资金的,我们拭目以待吧。


补充1

有朋友提及辅警的问题。

国内引进辅警的确增加了警力,缓解了警力不足的矛盾,目前国内辅警具体数量不详,按照环球时报曾经有过一次的报道,说官方摸底中国辅警的人员数量大概120万(2014年,这个数据应该比较老了,但确实也没有其他更准确的数据。)

香港也是有辅助警察的,数量不多,但是和国内的辅警不同的是:

香港的辅助警察,一般是在大学本科文凭所拥者基础之上,一样经过投考,在警校要经过350小时训练,其中包括射击训练。

辅助警察穿着和普通警员一样的,制服配枪,佩戴点38左轮手枪(俗称点38小钢炮),有执法权,必要时可以开枪。

也就是说香港辅警,除了是义务兼职之外,其他享有权利和责任和正规警员差距并不特别大。


补充2

香港警队被公认为世界一流警察队伍,除了很良好的保持香港治安,维持香港低犯罪率之外,专业程度和服务态度也是相当一流的,香港警队口号。

服务为本,精益求精”

英文为

“ We serve with pride and care”

服务“serve”,都是绝对的第1关键字。

补充:经网友提醒,19年香港警队口号已经变化,说实话我还是喜欢原来的。

香港警队能够达成非常高的服务水准,除了其高薪,高资源投入,装备齐全,长时间的专业培训,合理的职业发展路径,梯队构建专业的队伍之外,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在制度上,除了受到ICAC的监督之外,也直接受到市民的监督。

香港的投诉警察采取双层制度。制度的第一层,投诉个案会交给香港警务处投诉警察课;待投诉警察课完成调查后,便会把调查报告及档案资料交给独立监察警方处理投诉委员会(监警会)审核,这就是制度的第二层。

监警会主要职能包括观察、监察和覆检警队处理和调查须汇报投诉的工作,以及监察对被投诉警务人员所采取的行动;找出警队工作常规或程序中已经或可能引致市民投诉的缺失或不足之处,并提出建议;适当时向警务处处长或(/及)行政长官提出意见和建议等。如果监警会在审核调查报告时如果觉得有疑点和不足,将会要求投诉警察课澄清或提供更多资料,甚至重新调查。调查必须在调查报告获得监警会通过后才能完结。

简而言之,对警察的投诉,警队自己不能独立处理结案,这个结论只能由监警会来下。

监警会是一个独立机构,《监警会条例》从法律上确立了监警会的独立性;监警会主席、副主席及其他委员均由行政长官直接委任,但行政长官不可干预监警会履行职责,确保了监警会在履行职责时保持中立和不偏不倚。

通过两个案例来看一下监警会是如何处理投诉个案的。

据香港媒体报道,一名外籍男子尝试在不允许载客路段打车,的士司机没给开门,外籍男子情绪激动,将车窗击碎,最后司机报警求助。警察达到现场后,外籍男子解释是为了送朋友去医院才情急击碎车窗,并非故意。当时司机和外籍男士希望私了,但没能就赔偿金额达成共识,司机希望追究外籍男士的责任,并要求把此事列为刑事案件进行调查。但警长认为这件事并不涉及刑事成分,最后将这件冲突列为“发现汽车损毁”,而非刑事案件。
然而,认为自身权利受到侵犯的士司机并未就此罢休,而是以“疏忽职守”的名义投诉了这位警长,香港警务处投诉警察课认为,这位警长的处理合情合理,认为警长“并无过错”。但是监警会做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
香港监警会认为,根据香港相关法例,外籍男子不断敲打窗户,是鲁莽的行为,虽然他朋友的身体状况急需接受治疗,但这并不能作为他鲁莽行为的合法辩解。由于所有犯罪因素在现场查问时经已存在,这位警长应该将事件分类为 “刑事毁坏”。监警会因此认为警长于现场仓促终止调查有关事件属于“疏忽职守”。
最后,香港警务处接受了监警会的覆检结果,并对涉事警长作出了训谕。
另外一个案例是这样的。
一位香港警察在处理完一起对司机的处罚后,因为司机不断抱怨,而回应了一句“GO!GO!GO!”(意思要催赶司机离开),而被司机以“没有礼貌”的罪名投诉。
被诉警察辩称“GO!GO!GO!”并不是出于对受罚司机的蔑视,而是一种“自我鼓励行为”。由于缺乏独立证人和确凿的证据证明警察当时的语气和意图,该投诉被投诉课定性为“无法证实”,司机的投诉亦被驳回。
然而,监警会在细致地调查取证、采访当事人及目击证人之后,将投诉材料发还警署投诉警察课,并给出最终处理意见:该名警员在公共场合说“GO!GO!GO!”有执法过程中行为不当之嫌,建议警署对该名警员作出训谕,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

上面两个案例是比较典型的,第一个属于指控“疏忽职守”,第二个属于“行为不当”。根据监警会去年年底发布的报道,2015/2016年监警会通过的投诉警察个案共涉及3,360项指控,最多的指控是“疏忽职守”(1528项),排第二是“行为不当/态度欠佳/粗言秽语”(1107项)。

写在最后的话:

我作为一个从小看着香港警匪片,听着“阿sir”及那句“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你说的话将来可能做成为呈堂证供。”的米兰达警告长大的人,对于香港警队是有相当的敬仰。所以一直以来也对香港的警察相关信息抱有浓厚的兴趣。

从香港警队所能学到的是,要建设一支专业廉洁高效率的纪律部队,需要充分的资金投入,科学的管理方法和体制,以及警民的良好合作,缺一都不可能做到。

中国大陆警务体系确实还有确实一定差距存在, 但一直都在积极向好,努力进步。

有决心,有资源投入,再伴以时间,一定能做得更好,我们拭目以待吧。


user avatar   shan-nuo-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市原来招了十五个徒步中队辅警在市区开展徒步巡逻,三个月后又得重新招聘,而且处突应急能力还不如过去的现场蹲点+车巡呢。后来就把这些辅警下沉基层了。

说实话,香港徒步警多是因为他们城区建成面积太小。也就是集中在港岛、九龙和新界屯门、荃湾、沙田、元朗四区以及大浦一部分。50.2%人口和主要经济都在港岛、九龙这两个加一起不过125+平方公里的地方。这些地方人都快挤死了,外加几乎没有任何城建规划的街道布局。港警们只好腿着了。搁国内北上广深外加新一线,马路宽又阔,CCTV遍地,自然是开车溜达了。反正歹徒们撑死就是扎胡同,还能像港灿那样扎重庆大厦吗?


user avatar   ramboyang-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年在TVB看到PTU就觉得挺有趣的。HK当年一直是全世界最安全城市之一,PTU功不可没。但仔细想想,HK就这么大一块豆腐干,警民比高的惊人,能不安全么?(3万警察,人口800万,粗率计算取整)同时也是因为警民比那么高,才有足够的人力铺到PTU。

同样作为亚细亚最安全的城市之一的上海,警民比要低很多(5万警察,2400万人口。以上为2019年的数据,包含了辅警),而且上海的面积是n倍于HK,加上两地警方工作环境不一致,所以两地警方的策略也是完全不同的。

上海警方其实从90年代人口流动开始便面临了70-80年代未曾面临的很多新问题,流动人口犯罪,户籍管理困难等,都是新课题。所上海警方对此也是多次调整,诸如著名的交巡警合并,网格化管理等,直到现在的特警巡街与PTU巡街。时代在变,警方任务与压力也是动态的,所以执勤的方式必然会改变。随着天网系统的完善,上海警方的警情发现处理能力已经提升了很多,PTU更多的还是震慑和快速现场处理,而不是去搞定铜锣湾的混混。

PS:我第一次去庙街的时候差点没笑死,还没我家门口的小马路宽,没学校跑道长,这古惑仔真TMD没我们小时候的当地流氓有排面啊,竟然还拍了那么多电影。


user avatar   axdxhh6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国家还不够富裕呗。

朋友是个小县城警察,巡警队的,上级下指示让每天巡逻,塑造警察形象,维护社会治安。很正规的样子,一个人带枪,其余带警棍,排成一队,天天广场车站转悠。

苦逼的是,队里只有两个正式警察,队长队副,协警不能拿枪。所以俩人对半开,一人一天12小时,一周7天,一年365,闰年366,哭 。

为啥不多招几个?他们说了不算,编办不给指标,干十几二十年你还是协警。县里财政卡死了,警察同志现在都是压力大任务重人手少,想招年轻同志也不行,真做不到。


user avatar   goldentyco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周末和你老婆一起在家,你们又要扫地,同时又要烧开水。

你可以在里面的房间扫地,你老婆时不时的到厨房看水是不是要烧开了。

如果你自己一人在家,你就只能一边扫地,一边仔细听烧水的声音,等水要烧开时再过去关火。

曾经有美国记者问FBI官员:“从你们披露的外国间谍案件来看,都是公民发现了间谍嫌疑人,找你们报案,你们才查到的间谍。为什么你们不能主动到那些涉密单位里排查,提前就发现可疑的人呢?”

FBI官员回答说:“我们没有那么些人,所以只能采用reactive(被动)的反间谍方式,而不能采用pro-active(主动)的反间谍方式。”

同样的道理,假设英国一个警察局有500人,那么可以把400人放到街面上巡逻,剩下100人在警察局里应对日常事务。

但后来财政紧张,不得不把警察局缩编成100人,那么警察局就不会再像以前一样把大部分警察都放到街面上,而是在接到公民报警或者用监控摄像系统发现警情后再派警察出警。

反间谍也好,治安管理也好,其实都是同一个道理----在人员充足时,采用主动模式;在人员不足时,采用被动模式。

治安管理的主动模式就是把大部分警力放在街面上巡逻,被动模式就是等公民报警或者用监控摄像系统发现警情后再出警。

这和前面提到的一边扫地一边烧开水是一个道理:你老婆在家的话,就可以采取主动模式,在你扫地时,她可以时不时的去看看水是不是要烧开了;她不在家的话,那就只能采取被动模式,你自己一边扫地一边听烧水的声音。

说到底还是人员是否充沛的问题。


user avatar   cui-ding-ding-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日本警察素质真的高不高不知道,什么时候日本政府不再想要给海里倒核废料,我们再谈日本国民素质高的问题吧。

今年最打精日份子的脸的事,就是日本只会鞠躬,然后依然想要把何飞水倒入海里。

就凭这个事日本政府能做出来,谁要说日本人素质高,都特么是虚伪。

素质高的人会选出来给海里倒废水的人?说废水参数的,你们先把核废水喝一升再发言也不迟。


user avatar   caijust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治安机构和外国不同,中国机构对辖区内全部地域负责。

不存在说这个街道我有义务,那个街道关我屁事这种事

不存在这个小区有钱人多交税多我多巡逻我邻里和睦我作为一个两百斤的胖警一边悠哉悠哉巡逻一边舔着免费的甜甜圈,那个小区穷比多交税少我就不管了我也管不了这种事

警力原则上必须均匀分布,实际操作中按照最近治安状况针对性分布

所以警力覆盖不过来,上街走路的就少了,仅此而已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童瑶(童超)自首? 
  想当警察也想当医生,该咋办? 
  毒贩真的像《毒战》里面那么猖狂和彪悍,各个都是亡命之徒么? 
  我国警力严重不足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是否有可能在短期内改善? 
  如何看待云南初中生遭两名警察暴打? 
  高速上,前车轧起地上的铁棍,砸坏后车挡风玻璃,前车是否应该全责? 
  如何看待哈尔滨查处 19 名公安民警? 
  现实中真的有那种直觉极为敏锐气场强大自信的刑侦人员吗? 
  同一级别的法官,检察官,公安警察,待遇和地位怎么排? 
  中国刑诉活动中无「沉默权」具体是如何体现的?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收废品的大叔画上千幅油画火了,从专业的水平来看大叔画的怎么样?
下一个讨论
老是在半夜听到床头有手机震动的声音?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