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提问者这个,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甚至稍微有点……身在福中不知福。
王小波说过个故事:有个美国将军被敌人堵在了地窖里,敌人在头上翻箱倒柜,他的一位随行人员却咳嗽起来。将军给了随从一块口香糖让他嚼来压咳嗽,别出声。随从嚼了一会儿,说这块没味道;将军:没味道不奇怪,我给你之前已经嚼了两个钟头了!
汪曾祺先生在《七里茶坊》里写,他和老乔去张家口某地上班。老乔每天翻来覆去看《啼笑因缘》,那书封面封底都没了,就反复看;汪先生自己来回读《杜工部诗》。想看别的?没有。
如果书就那么多,看完了,能有多快乐?回头看二周目?
不知道提问者是否有过类似经历:
只有一盘磁带,反复听到烂;只有一本书,反复翻到烂;在一个小店等人,无聊之极,只好来回看菜单,看营业执照。
一眼望得到头的匮乏,比浩如烟海的无限,无聊可怕多了。
想到有看不完的书,难道不是应该有种“一个吃都吃不完的自助餐厅”那样快乐么?
为什么想到读不完就要焦虑?非得读完才不焦虑?
生也有涯,知也无涯;有涯逐无涯,殆矣。古人早就说明白啦。
这种焦虑,其实算强迫症了……还有点像Compulsive hoarding囤积强迫症。
要解决这个,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无数的好书,类似于苏轼所谓山间清风江上明月,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子与吾所共适。不是挺开心的么?这是自我心理建设。
——别做太多联想。你的绝大多数联想并不会实现。
——是否读完一本书(和其他类似囤积收集行为),剩下没读的书还有多少,与你本身的幸福快乐,并没有直接必然的关系。
——找一份靠谱的感情支持:不一定是谈恋爱,友情也好,亲情也好。毕竟相当多数囤积强迫症(也包括贪吃和买买买爱好者),都跟情感反馈缺乏与移情有关。世上没什么非完成不可的事,也并不是做完某件事(买买买、挣大钱、读所有书),就一定快乐。放下吧。
最后一点个人意见。
金克木先生写过篇文《书读完了》。里头说,陈寅恪先生去见夏曾佑先生。夏先生自己五十岁之后弃书不观,谓天下无可读之书,无可谈之人。他跟陈寅恪先生说:
“你能读外国书,很好;我只能读中国书,都读完了,没得读了。”陈先生当时大吃一惊,想这老头怎么口气这么大?自己老来,却觉得“有点道理”。
金克木先生这么总结:这两位先生所谓书读完了,是归纳了头绪结构系统。又,其实世上许多书都附着于一本书。
像剖析《红楼梦》的书千千万,但《红楼梦》只有一本。
谈论苏轼的书千千万,苏轼自己各色文字归了包堆,大概也就一本《三国演义》的长度。
世上书无贵贱,各有所好;但读有些书,的确比读另外一些书,能更直达核心。如果真的想读一抵百,就朝这些核心书去吧。
以及,夏曾佑先生作为一个“没得读了”的人,其实很羡慕陈寅恪先生这种还有书读的人。
真读完了,那是另一种焦虑了。
不信,去问追连载等更新,只好来回看旧篇目的诸位吧!
既然话都说到这里了,顺便:
打倒富坚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