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没有普及128位操纵系统的计算机? 第1页

  

user avatar   bei-ji-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记得之前好像有类似的问题,我好像还回答过。

128位计算机不会普及,真正纯正的128位计算机是不太可能存在的。

假设有一台计算机是128位的,那么给它插满内存(2^128 Bytes),它的实际数据容量是2^128 * 8 bit,大概是2.72*10^39这么多bit。

地球的地壳质量是0.026*10^24(百度的,有错误请指正),假设按照硅元素占1/4计算(实际要多一点,大约算一下即可),地壳硅的总质量是0.0065*10^24 = 6.5*10^21 kg => 6.5*10^24 g,硅的原子量以28计算,摩尔质量是28g,一共是2.32*10^23 mol,大概是 1.3975 * 10^47个硅原子。

现在晶体管的开关部分是7nm,大概70个硅原子,假设它是一个正方体,需要70*70*70=343000个硅原子,那么地壳上的所有硅原子可以造出来大概4.074*10^41个晶体管(仅开关部分),对比前面128位计算机的bit总数是2.72*10^39,只有两个数量级的差别。

换句话说,把地壳里的所有硅全挖出来,全造晶体管,大概也就只满足不到200台128位计算机插满内存的需求,这还不算导线和其它。

所以,显然地球上的资源都不够满足这种需求,就不要谈论造它的问题了。

----------------------

写完这个答案之后,我相信有人质疑,说地址线肯定用不了那么多。

那么,还可以换一种算法:用上128的CPU的前提是64位不够用了,也就是64位地址线不够用了。

地址线的能力上限也是可以算出来的:

首先,人类的能力其实很有限,从一个非官方的渠道了解到的情况:人类一年的土石方总量大概是1立方公里,也就是10亿立方米(注:三峡的体积是1600多万立方米)

假设人类一年啥都不干,这些土石方全用来挖二氧化硅造芯片,那么就是1立方千米这么大的二氧化硅。提炼以后大概剩下4/10的单晶硅(实际上根本不会有这么高的效率)。

芯片的硅片厚度大概是100-200微米,以200微米算,这么大的体积无损切片的话,可以切出来2*10^18平方毫米的硅片。

在这里:SK Hynix Details DDR5-6400. 找到一个DDR5的内存资料,其中一个关键数据是:

die size: 76.22 mm2
容量:16 Gb (2GB)

除一下,原材料一年极限产能就是2.62*10^16片*2GB内存,总容量是2.62*10^16*2^31=5.63*10^25字节。

64位地址线的上限是2^64=1.84*10^19字节。

除一下,5.63*10^25/1.84*10^19大约是3*10^6,也就是3百万。

也就是说,人类一年啥都不干,所有的土石方产能都用来挖二氧化硅,提炼单晶硅造内存,全造内存,没有任何损耗,良品率百分百的情况下,一年造的内存总量也就够3百万个64位设备用满地址线

实际情况是,人类连这个产能的万分之一都到不了。

所以从这个材料限制上看,人类也不会真正出现有大量设备把64位地址线用满的情况。


user avatar   zhu-wang-xiao-miao-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可能陷入这样一个误区

通常情况下,认为64位是32位的两倍。

但就这个问题而言,33位是32位的两倍,34位是33位的两倍。

使用64位,理论上可以访问17,179,869,184 GB RAM。

而32位处理器,则为4GB,虽然存在PAE技术等,使得32位系统能识别出4G以上的内存空间,不过毕竟是黑科技,有很多的局限性与兼容性问题存在。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很快便达到了32位的使用极限,然后逐步升级到了64位(SPARC,MIPS,POWER等在Intel和AMD之前就达到了64位)

对于普通的计算机用户来说,或者包含一部分计算机从业者的角度而言,超过64位的想法还很遥远。

实际上,我觉得128位操作系统在我的有生之年可能不会得到普及。

以我目前的这个笔记本为例:12GB

也就是说,即使将我的需求扩大一亿倍,这个庞大的数字将依然很舒适地处于64位的限制之内,仅占128位容量的7%。

我相信这个预言不会打脸,因为它并不同于比尔盖茨那句“640KB的内存对任何人来说足够用了”,这是完全不同的一件事。

前者相当于普通人和大胃王的饭量作比较,后者相当于大胃王的胃部容量和银河系空间大小作比较,两个概念。


user avatar   zhang-hao-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32位x86 CPU:80386,1985年发布,主频12MHz,后来陆续又出了16/20/25/33/40MHz的版本。这时标配的内存大概是1M或2M,硬盘20或40M。(dos3.31以前的版本只支持最大33M的分区,超过33M的硬盘必须分成多个区。dos3.31开始硬盘分区最大可以达到2G。)

16/32位混合操作系统:Win95,1995年发布,这时主流CPU是Pentium100或133,一般标配8M或16M内存,540M或1G硬盘。

纯32位操作系统:WinXP,2001年发布,从386算起,过了16年。(之前的WinNT4和Win2000也是纯32位,但是影响力有限。) 这时的CPU已经是P4 2.0GHz了,比386快几百倍,不光看主频,同频性能也快几倍。内存标配512M或1G,硬盘则是20G或40G了,基本是386时代的几百倍到一千倍。以及,32位的各项极限基本快到顶了,比如内存大一点的服务器已经经常要靠PSE36、PAE之类扩展来支持4G以上内存了。

2001年到现在又快20年了,现在的CPU主频没怎么增加,算上多核,大概快了十倍不止、一百倍不到。内存和硬盘容量只增加了十几到几十倍。之前那16年的爆发式进化很难重现了。

如果不出现什么大的技术突破,按这个趋势再过20年,64位也还不至于不够用。实际上未来20年的发展可能更慢,128位估计还早吧。


user avatar   pansz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需要,我已经几乎两年没用过有线充电了。

把常用场合都部署好无线充电以后,真的不用操心换手机换充电器之类的事情。

其实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取消耳机口之后,各位是改用L口耳机C口耳机,还是改用无线耳机?我曾经以为会普及L口或者C口耳机,然而现实就是无线耳机开始普及。

无线充电座普及之后,由于它没有插拔,所以她的寿命其实远比手机要长。

--

所以,如果你没有无线充,强烈建议你尝试无线充。




  

相关话题

  今年刚上岸,跟一个老师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可以换老师吗? 
  上网时,为什么感觉现代人除了我全都很懂编程或计算机? 
  计算流体力学(CFD)的前景怎么样? 
  如何看待华为终端 2020 年除了手机、平板和电脑外全线搭载鸿蒙系统? 
  为什么Linux不适合电脑初学者使用?Linux真的只适合小众么? 
  为什么感觉国外的程序员更专业? 
  为何有不少人认为用中文编程需要先自研硬件或操作系统? 
  目前哪个品牌的系统最拉垮?为什么? 
  为什么编程语言中没有一种 if,来判断大概率为真(或假)的情况,来提升 CPU 分支预测的速度呢? 
  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X﹏X? 

前一个讨论
64位操作系统,进行64位数运算,比32位操作系统快吗?
下一个讨论
计算机那么好,为什么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很多人毕业都转行不搞计算机了?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