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相声演员于谦的基本功? 第1页

  

user avatar   bruno-fight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除了快板不太好,其他都很好。于老师之前的搭档刘颖对于谦的评价如下:

刘颖:于谦。我和于谦搭档了十年,从1982年到1992年。我们俩是进学员班考试的时候认识的,然后一直是搭档。



青年于谦

问:一直是您逗哏他捧哏吗?

刘颖:对。

问:你们合作十多年,互相有个评价吗?

刘颖:我对于谦的评价啊,于谦能有今天的成就,根本就不奇怪,他从小就很优秀,老先生们和同学们都能看出来,于谦的捧哏很像赵世忠先生。

问:赵先生是捧哏大家。

刘颖:而且于谦的艺术素养也是受到家庭影响。

问:他是知识分子家庭吧?

刘颖:知识分子。于谦从小受教育,写得一手好字,我们小时候他写字最好。你们现在听于谦唱歌、唱京剧、唱曲艺,从小在我们那一批孩子中,他就跟别人不一样。他特别好学,学得也快,而且有天分,学完之后到他身上还就特瓷实,但我们就得不停地练,不练的话就忘了。天分方面,他在我们这一批演员中应该排第一。

以上,于谦实际上是同届北京相声演员中很优秀的一位。专业能力,交际能力都很强。郭德纲自己是内行,他评价,得到于谦这样一位好捧哏是祖师爷恩典,这基本不是恭维,而是一种客观评价。

说实在的进入90年代相声整体上是非常的不景气,直接导致现在活跃在舞台上上的65~75年生的好的相声演员非常少,除了郭德纲于谦以外,几乎没有和他们年龄相仿的火挡。


user avatar   tzhang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家都说的于谦在醉酒版《汾河湾》中的表现,以及科班出身的训练成果我就不重复了。于谦绝不只是跟郭德纲搭配得好,他是跟谁说都一样好,有于谦捧哏,能把整场相声拉高一个档次。09年于谦跟何云伟合说的一系列传统相声,例如《大审案》、《高山求子》、《白事会》、《女招待》等大家可以听一听,比何云伟李菁配合得好得多,堪称是艺术的享受。于谦跟师胜杰、岳云鹏等人合说的几段对口相声也都可圈可点。

于老师的表演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色,那就是他真的把自己代入人物,并且让自己的每一句话都全力为剧情服务,力争让剧情流畅。老郭常讲,自己和于谦在台上看似随口聊家常,其实已经是进入人物,不再是他们俩自己了。既然进入人物,就会有剧情。但逗哏一般是讲述者,捧哏的才是剧情中的主角(虽然一般是倒霉的戏),所以捧哏作为主角越入戏,效果自然就越好。目前来看,德云社的捧哏中,真正能时刻注意这一点的还是要数于谦老师。大家如果听得多会发现,于谦的词往往都紧贴当下的包袱,把自己当做剧中人来说话。我举个例子,郭于两人和高峰在商演时常常会同台说一段,内容无非是打赌吃屎、唱叫小番、一起学艺上厕所这三个包袱。但在这短短的小段中,也能看出于谦为什么技高一筹,例如下面一段,大意是高峰、于谦打赌吃屎,最后两个人谁也没讨到好处,各吃了一坨翔。

郭:高峰说,谁出门带十万块啊?这样吧,咱俩谁也别给谁,就当这事没发生过。走。兄弟,接着遛弯去!
于:合着我们俩就为了吃这两口屎来的啊!?
高(同时):郭德纲你长不了个了我告诉你。

这一段其实就能看出他们捧哏意识上的差距。高峰常年逗哏,但捧哏水平还不错,偶尔捧几次,也常常被观众称道,但他的捧哏模式不如于。于谦的反应很简单,是身为剧情中人的一个反应:我白白吃了翔,气坏了,忍不住抱怨。不仅反应得很自然,而且作为捧哏,帮助观众理清了这个包袱的笑点何在,从而进一步抖响了这个包袱。于老师这句的逻辑链条很清晰:”我们吃了翔一点好处都没有->我们吃亏了啊!“完全是作为剧中主角的心理活动,观众不需要脱离剧情,切换成捧哏演员的视角。但高的这句词,不能说是不好,但意识上就不及于谦,因为这句话不仅跟原本的包袱有剧情上的跨度,而且试图当即引入一个新包袱,导致含义瞬间复杂了,观众来不及反应,这个包袱就抖不响。高这句话显然是想使坏,不吃亏,而且他想跟于谦说得不一样,但他这句太复杂了,现场效果会出问题。它隐含的剧情链条是“我吃了屎没捞到好处->我白白吃亏了->郭德纲你编出这么个让我吃亏的故事,你真缺德->你会遭报应的->你有个大家都知道的缺点是个子矮->你遭的报应就是以后长不了个了”,这个链条从第三步开始,就已经脱离到剧情人物之外了,剧情已经给打断了,第五步再引入另一个包袱(老郭个子矮)就更复杂,观众一般反应不过来。观众会一愣:不是你吃屎吗,跟郭德纲长不长个子有什么关系?(看评论区,就出现了对高峰这句话的四五种有争议的解读,可见这个段子已经白纸黑字写下来,观众们都无法对它的含义达成统一的理解)等观众捋清楚,抖包袱那一瞬间的惊喜已经过去了。无论讲相声、还是讲脱口秀、或者干脆是讲笑话,凡是这种搞笑的语言艺术,其实都讲究一个”电光火石“——谜底揭开后,观众可能反应个0.5秒,下一瞬间就是笑的时候,但是如果段子太复杂,观众迷惑了,从而错过了这个时机,等他们陆陆续续反应过来,就只能奉献出稀稀拉拉的干笑了。所以当时高的这句抖得就并不响,观众只有零星的笑声。或者高峰的另一句,剧情提要是老郭要封高峰和于谦为太子:

高:老爷子...
郭:叫陛下!
高:还陛下,我想毙了你。

一样的道理,高这句捧算是个谐音梗,也挺好玩,但完全不在剧情里,瞬间又跳戏了。老郭是在剧情里的:你是太子我是皇上,你叫我陛下。但高峰这句”我想毙了你“,视角的主体不再是争做大太子的皇帝儿子,而是吃了亏的相声演员高峰,发言的主体在这一瞬间已经切换了。这种回击模式和于老师始终泡在剧情里的打法形成了很强烈的对比。类似地,很多观众总结说张文顺、李菁给郭德纲捧的时候不肯吃亏,所以效果不好,这是表层的原因。不肯吃亏本身不一定导致效果差,之所以效果不好,是因为张文顺、李菁为了不吃亏所说的话脱离了剧中人的视角,把剧情给打断了。例如每次老郭编排李菁时,李菁很爱用的一句话:

李:我抽你啊。

或者

李:我是这个样儿吗?

这其实就和刚才的例子里,高峰的方式一样,把剧情到这里断片了。因为这句话的逻辑链条是:“我吃亏了->郭德纲你这么编排我,真缺德->我抽你啊”以及”我吃亏了->我真实生活中不是这样的啊“,李菁这句话也是切换成了演员本人视角,而不是剧情主角视角。这种话一出,就如同是宣告”故事讲完了,我们已经开始复盘谁赚谁亏“,逗哏所讲的故事到此就中断了,观众的注意力就会分散,不能沉浸在故事里。至于张先生的捧哏特征就不必多说了,连老郭自己都感慨,”张先生一句都不让啊“,每句都会反击,有时候老郭自己都接不住,反击得好的话也可以很有趣,但”逗哏被反杀“并不是故事剧情的一部分,而是剧情外的、相声演员之间的事,观众还是出戏了。

那么有没有反杀、不吃亏,但效果好的例子?也有,比如老郭和于谦曾经说过下面这一段,一开始老郭想占便宜,暗示自己是于谦爸爸:

郭:总有人说我跟于谦他爸爸是有点什么...
于:谁说的!
(观众笑)
...
郭:你看于谦那一脑袋菊花烫,我俩一块走在路上老有人问我:”这是伯母啊?“
(观众笑)
于:那是我跟你爸爸有点什么!
(观众大笑)
郭:哈哈哈哈,所以说我们娘俩啊...
(观众又笑了)
于:行啦!
郭:所以为什么我爱跟于老师一块搭档,因为有这份母爱在这呢...
(观众仍笑)

这段我就觉得很有意思,现场效果也极佳。老郭提到说于谦像伯母,本意是嘲笑于谦长得像中年妇女,结果于谦来了个反击,说那我是你妈,是你爸爸辈的,老郭倒吃了个亏。为什么于谦这个反击很妙、效果很好?有三个原因:1. 包袱都是刚出现过的,观众不需要立即分散精力处理新信息,不会感到错愕,而且于谦是对前一个包袱用一模一样的句式以牙还牙,这个句式观众脑海里有,上下呼应,更诙谐了;2. 不需要让观众琢磨得太细,”我是伯母->我是你爸爸这辈儿的“,简单明了;3. 仍然是以剧情中人的视角来说话,绝没有脱离剧情。第三点很难得,老郭说于谦像老娘们,于谦则回击”那我是你妈,跟你爸爸一辈“,完全在故事框架中,是作为故事主角的发言,而不是作为捧哏相声演员的发言。这样的好处就是,故事没中断,还能接着讲,老郭还能顺手来一句”那我们娘俩啊~“让这个包袱即使抖了出来,还能顺滑地往下接着说。两个人一直在故事情节里,把这个急智的小包袱来回翻腾,抖了个四连响。但是如果用上面提到的高峰、李菁式的反击呢?比如这样:

郭:你看于谦那一脑袋菊花烫,我俩一块走在路上老有人问我:”这是伯母啊?“
于:郭德纲你长不了个了我跟你说!

或者:

郭:你看于谦那一脑袋菊花烫,我俩一块走在路上老有人问我:”这是伯母啊?“
于:我抽你啊!

这种一听就会发现不好,等于是主动脱离剧情,以捧哏演员的身份当即回击逗哏演员,宣告了故事的结束。这样把包袱给截断了,不仅故事的余韵本身消失无踪,老郭也无法往下接话,这叫硬着陆。如果于谦说的是”郭德纲你长不了个了!“老郭还能不能接”所以我们娘俩啊~“?肯定不能了,因为于谦如果这么说,就代表”我意识到吃亏了,挡回了你这个包袱“,这个母子关系被捧哏拒绝了,那逗哏接着往下捋就不行了,不然就成了无视捧哏的反应,自说自话。于是老郭必须另起话头,像刚开场一样为下一个包袱垫话。这样听起来很突兀。相比之下,于老师采用的以主角身份回击的方式更加韵味无穷,只要不脱离故事,逗哏的就能把这个故事接着往下讲,效果就会”顺滑“。

总的来说,给老郭捧哏的这几位,只有于老师做到了尽量始终在剧情之中,帮助把老郭的故事完整、顺畅地讲完。而且逗哏的段子,往往说的是捧哏的如何吃亏、出洋相,但观众不一定能反应得过来。比如刚才说的吃翔的包袱,老郭说”咱俩谁也别给谁,接着遛弯去!“观众是不一定立即反应得过来这代表什么的,因为观众的常态是全神贯注地听,从而跟上并接收演员的信息,但观众没有义务随时都在思考和解读,观众只会想”喔,接着遛弯去了“,只有再往下想一步的人,才能领会到真正的笑点。但是作为相声演员,不能只取悦那些爱思考的少数观众,而是要让所有观众笑。相声演员不能抖完包袱,问大家”包袱说完了,大家仔细想想,好笑吗?“而是要用自然、隐晦的方式让观众去领会。有三种最常见的、但很多观众不会意识到的做法:

  1. 逗哏演员用特殊的着重语气来结束包袱。比如亲耳听过吃翔这个小段的观众会知道,老郭在说”咱俩谁也别给谁~“这句话时用了很意味深长的停顿和加重语气,跟前几句平铺直叙不一样。为什么要这样?其实就是逗哏演员在暗示观众,这个包袱到这里抖出来了,这句话是有深意的,请大家开始思考了!观众听到这个不一样的语气,注意力自然就会放在这句话上开始进入思考模式。
  2. 少数反应快的观众领笑,带动大伙。这是最常见的,其实绝大多数包袱,都是有些观众先笑,大批观众后笑。听到有些观众笑了,还没反应过来的人会下意识地发现现在有笑点,略微一琢磨,领会到了,就也能笑起来了。这个不是相声演员指示观众做的,绝大多数喜剧都是这样自然地在观众群中让笑点扩散。
  3. 捧哏演员把包袱所隐含的意义讲出来或演出来。这个最简单,比如老郭说”咱俩谁也别给谁!“这句话代表了什么?代表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个一肚子坏水但也没讨到好处,反而白白吃了泡屎的大傻瓜。但是观众也不用思考了,捧哏演员直接一脸糗相地喊出来:”合着我就是为吃这泡屎来的啊!“到底有多傻,直接在台上给大家演出来了,观众自然哄堂大笑。评论区有朋友问,我觉得高峰这句才可乐啊,于谦这句有什么了不起的,哪里可乐了?我觉得是这样:高峰那句本身更有梗,单独看很可乐;于谦这句话本身不可乐,但没有这句话,这个包袱就不圆满,只是在隐晦地给观众传达暗示,而缺乏最后的一下爆发。于谦这么一演,不是他的话本身可乐,而是让这个包袱特别可乐,对这个相声舞台更重要。

为了能强化现场效果,这三种做法当然是用得越多越好,很多大家津津乐道的郭于包袱,这三招都是齐上的。于老师所贡献的就是第三种,即作为剧中人进行表演的捧哏方式。这种方式能把”捧哏的人到底怎么出洋相了“给演出来,从而为观众进行了诠释,使得它能抖得更响。观众的笑,不仅笑郭德纲说的包袱本身,更笑的是于谦的反应。这是很精妙的表演技巧。

有些观众说,我没发现有这个区别呢,我只是觉得听于老师捧哏很顺耳。其实之所以顺耳,就是因为于谦一直在连贯地表演,从没让你的思维在戏里戏外跳进跳出,你不用在捧哏演员本人和剧情主角之间反复切换,听着就不会觉得累。大家可以去回顾几段说郭德纲说于谦的段子,验证下是不是这样,只要是两个人编故事的包袱,于老师几乎从不会主动跳出戏外以捧哏演员本人的视角说话。目前来说,德云社的捧哏以纯粹的帮腔居多,我只看到于老师是始终在用语言和神情真的“扮演”包袱中的人物,可能这和于老师的演员出身有关系,忍不住就表演起来了。


user avatar   lu-lu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谦哥首先基本功扎实。

你永远不会知道郭老师不会什么。你永远不会知道于老师还会什么。

当然把他和其他捧哏区分开来的。就是他的不在意。大部分时候,郭老师说于老师家人的时候,于老师都是顺着往下说。其他人则是骂回去。


user avatar   shui-jia-na-shui-5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有人说汾河湾,我就想说,当时第一次看不知道谦儿哥喝酒了,只是纳闷怎么就是不入活呢?老郭怎么突然这么卖力气呢?

但是一点都没感觉垮,也没觉得哪里出篓子。

后来才知道,谦儿哥可能当时都是意识不清的状态。

这么说吧,要是哪天演出挂出一牌子“郭于领衔,于谦喝大,照演不误”

那票钱估计能炒疯了去

当然老郭是不是要上吊咱就不管了


user avatar   feng-da-67-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于谦带的徒弟是郭德纲的儿子,演电视还不错。

于谦自己演电视,演得还不错。

但是郭德纲去演电视,综艺感就很强,还有一些干脆就有点相声劲儿。

这就显出于谦的好了。

要什么有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是高手。

最关键的是,人家做搭档就做搭档,不争不抢,不搞野心膨胀那一套。

明白人。

郭德纲跟于谦搭档,是真捡到宝了。


user avatar   ren-hao-tian-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基本功大家分析的差不多了,我就说一个事情吧。


有一场演出,老郭念叨了好几年,也是让德云社演出禁酒的原因。

那就是,于大爷醉酒版的《汾河湾》。。。

对比着原版看,于大爷意识流捧哏,但是我头回听,只是觉得这场于大爷好生刚烈。。。

按照后面酒场统计,于大爷喝的量,基本上是医院抢救的结果,但是他吐了,洗了还能上场,能演,啧啧啧。。。

虽说有点上头,但是现场效果真的好!!


真是都进骨子里了。


和几位聊了聊,我突然觉得于大爷不会是装醉不入活逗老郭吧,直到老郭一个跟头,才意识到严重性。。。


user avatar   li-yuan-hao-90-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又去翻了翻其他节目,我觉得亮点还有这个

《东方为什么红》


天不生教员,万古如长夜

啊这主旋律歌曲也选的的这么好?河南台真的用心了。



实话说我并没有看整个春晚,只看了河南共青团和七海悠仁up主搬运的片段。给我的感觉就是河南,中!

《唐宫夜宴》

这个舞蹈给我的感觉像是河南省博物馆里复活的唐俑,弹幕里有人刷像是文物在逃也是很形象了。尤其这一幕,很有那个感觉哈哈哈。建议名字改为《唐朝少女之博物馆奇妙夜》


截取了几个动图

在说悄悄话的宫女


对同伴使用屁屁攻击的宫女


入宫,开始表演的转场很好看


《白衣执甲》

天波府里走出来的保国臣——巾帼英雄穆桂英。就像弹幕说的,不杀安王贼(新冠),不回家门!

第一段豫剧《穆桂英挂帅》

抗疫夫妻双双把家还。

第二段黄梅戏《天仙配》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河南话),谁说女子不如男!

第三段豫剧《花木兰》

希望女拳师不要再煽动性别对立了,河南台把真正的女权榜样给你列出来了。无论男女都一样,想要获得尊重与独立,只有靠自己努力去争取。

真正的女权是像教员说的那样妇女能顶半边天,像穆桂英,花木兰一样,像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一样,像刘胡兰,申纪兰,张桂梅和抗疫前线的女战士一样。通过为国家,为人民,为妇女解放事业,为山区贫困女学生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来获得别人的尊重。


说的有点跑偏,最后我想说的是在中华文明体系里,河南是天下之中,华夏之源。说句中原文化是华夏正统没毛病吧,古代中国人都是以中原文化为尊的,一个朝代首先要占据中原才能说自己是正统政权。但是前些年河南人经常被人在互联网抹黑,名声很不好。这本就不正常,细细想来,河南的在国内的境遇犹如中国在国际之境遇,人口众多,从事农业人口占比高,工业门类全而不强,被某些人(西方发达国家)误解抹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是不是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国什么样,河南就什么样。建国初期东北被称为共和国长子,我认为河南算的上是中国远古长子。

现在河南人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发展。让中原文化回到他历史上应有的地位,让那些谣言不攻自破。又恰如今日之中国,在奋力实现中国民族之复兴。

(额,话说燕赵大地啥时候能支棱起来啊?不说别的,咱梆子戏调门可是不输豫剧啊!咱也整一出漂亮的春晚搞一波文化输出……)




  

相关话题

  相声和小品有什么本质的差异? 
  为什么没有相声的卡拉 OK? 
  有哪些相声演员的业务水平较高,但是在普通群众中的名气不大? 
  姬天语和德云社刘喆怎么就搭伙了? 
  这篇文章中提到的相声演员是谁? 
  姜昆的启蒙老师不是马季,那是谁? 
  你主观上觉得郭德纲风评是变差了还是没有?相关理由是什么? 
  为什么相声的段子可以反复使用,小品却鲜有这种现象? 
  为什么现在有人认为喜剧相声小品看过一遍就不能看第二遍? 
  马志明的相声是什么水平? 

前一个讨论
楼上邻居非常坚持想要我同意他打穿卫生间楼板,把蹲便器的存水弯做到我这层,我本意是反对的,大家怎么看?
下一个讨论
天津泰达控股决议放弃津门虎俱乐部,预计损失将达 9 亿元,情况是否有转圜余地?若球队解散将有何影响?





© 2024-12-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