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相声演员马季?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yi-ti-y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相声上我们不够专业,楼上老师们说的很好了,在这里作为补充资料强答一发

————

马季老师是一个体育迷,曾以体育为体裁创作了不少相声作品,他因此也堪称新中国“体育相声第一人”。

马季创作体育相声最早可以追溯到58年前的1961年,这段相声名为《球场上的丑角》,创作背景极为特殊。在那个年代相声作品除了起到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娱乐功能上,还担负了针砭时弊、弘扬正气的社会教育意义。《球场上的丑角》的诞生,更是背负着一定的“政治任务”。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当时的马季已经是中央广播文工团说唱团的专业相声演员,经常出入中南海为中央领导人演出。1961年的一天,马季等人来到中南海演出时,正碰上周恩来总理大发雷霆。原来前一晚在北京工体举行的一场足球赛中,代表中国出战的八一队1-2负于朝鲜队。由于裁判员是朝鲜派来的,现场500多名中国球迷认定裁判不公,在体育场门口围堵裁判员,甚至还跑到朝鲜大使馆闹事,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周恩来获悉此事后非常恼火,在相声演员的休息间隙,他便问马季在相声节目中有没有反映如何看球赛的。这一体裁在当时的相声作品中还属于空白,马季便如实回答:“没有。”于是周恩来就希望马季能够他创作一段相声,讽刺体育比赛只争成绩、不讲风格的现象,以此教育国内的运动员和观众在比赛中特别是国际比赛中讲风格、讲文明。

周恩来下达的任务是希望在下次国际比赛前完成,留给马季的只有短短一周时间。尽管时间相当紧迫,但好在马季本身就是个球迷,平时关注体育比赛十分熟悉球场规则,对于球迷们在现场的情绪变化也是心知肚明。因此,他在落笔时灵感如潮,以不遵守交通规则开始,描写了某球迷种种丑陋的行为,仅两个晚上时间就完成了初稿,《球场上的丑角》就此诞生了。

一周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周恩来如约而至,询问起了这段相声的创作进程。马季谦虚地表示:“写了一段,恐怕还不成熟。”不过在周恩来听完马季的表演后,当即表示:“要录音,反复的放,要教育我们的观众,丢球不能丢人!”之后,马季又根据对生活中球迷反应的细致观察,对该作品进行了修改和加工。从此,马季开启了自己有关体育相声创作的新路线。

在马季所创作的体育相声中,“第一运动”足球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其中较为出名的包括《看球记》、《三比零》(经网友 @高明白 勘误指正,这个是写乒乓球的)等等。网易体育在新中国当代报刊数据库中,检索到了相声《看球记》完整版的文字内容。该相声描述了一个狂热足球迷的看球经历,其中涉及到遵守公共秩序排队候车、遵守交通规则、球迷现场吹口哨、文明观赛等社会文明规劝内容,极具生活气息并富有对观众的教育意义。


作为热门体育项目的篮球,同样是马季相声创作所涉及的领域。他与紫阳搭档表演了对口相声《打篮球》,反映了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篮球运动的火热场景,在嘻笑怒骂间勾勒出身临其境的热烈氛围。

https://www.zhihu.com/video/1124574002752147456

从这段相声对篮球比赛的描述来看,足以反映出马季老师还是非常懂球的。其中既有对诸如“争球”这种篮球规则细节的科普介绍,也反映了场上队员如何在防守端使用小动作、在场上以气势压倒对方导致比赛势头逆转的如实体现。

马季老师早已离我们远去,他的作品如同一座座丰碑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人。如今的娱乐资源极度丰富,再通过相声这种传统表演方式来向大众普及体育已经不是主流。而马季当年在体育相声领域“拓荒者”般的贡献,值得被永远铭记。

————

原文链接:想不到吧,马季老师当年也是一代懂球帝

也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后厂村体工队


user avatar   song-zhu-shi-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评价相声演员马季”,不如说“评价相声人马季”。“相声演员”只是马季的一个职责,对于马老来说,他更值得的头衔是:中国喜剧史上最优秀的原创演员,没有之一

从五十年代出道,创作《打电话》《装小嘴》始,直至21世纪的几部绝作《找名牌》《送红包》,生涯横跨近五十年,历经文革前期、文革、文革后期、春晚初期、春晚全盛期直到相声没落期,至始至终未辍笔,且始终有佳作产生,论产量、生涯跨度、创作水平,皆堪称前无古人而后无来者。

老一辈艺人能原创,但几乎无人能写到文革后;春晚时代扶起的新艺人,背后离不开梁左(姜昆)、崔砚君(冯巩)、何庆魁(赵本山)等创作人的提携;少数有才华的原创人,如陈佩斯朱时茂或奇志大兵,高峰期未及十年便开始为创意所困。而唯有马季,一生不曾放下笔头,从50年代写到21世纪,经历了文革的磨难,也经历过八九十年代交接时的彷徨,但对比50年代和21世纪跨了半世纪的作品,品质依旧如一。中国喜剧创作者里论“高产”,除马老确实无人出其右,何况马老还一生不离舞台,写了一生,也演了一生。

诚然,因为马季太高产,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时代之作”,但因为作品太多,导致许多人仅听过一二,便给他派上“歌颂型相声”的标签,却是大大的不幸。作为创作型演员,懂观众,这是马季纵横一生的法门。一者,他懂当时的观众想听什么;二者,他也懂后世的观众想听什么。就像《友谊颂》,今天我们听着觉得有些乏味,但别忘了这段写于文革还未结束的70年代,在当时观众反响是绝对可谓惊爆。而另一些“歌颂”型作品,大量超出相声之外的喜剧技巧的加入,放到今天品味起来也是绝响。比如70年代末讲中日建交的《彬彬有礼》,通篇由肢体动作产生的包袱,穿插足以打消政治色彩的风趣,这浑然就是部喜剧。马季的确写过“歌颂型相声”,但没有人规定不能拿相声来“歌颂”,只要能把观众逗笑,又能笑出味道,这便是精品。记得看马季在八十年代后期南方巡演的视频,在根本没有相声土壤的广东,现场的欢呼声轰动得简直如歌星演唱会(还直接促成了九十年代黄俊英的广府相声的奠基)。马老的鼎盛期,那真就是红遍大江南北(甚至海外华人圈)的当家明星,地位犹如西方脱口秀大咖。

更重要者,马老的时代眼光,更是为他的创作才华增色之处。比如《找舅舅》,听其幽默的时代感,不是不久前查了一遍,我根本想不出这居然是1958年写的作品!当然不得不说的还是《宇宙牌香烟》,我也提过(

怎么评价马季的《宇宙牌香烟》? - 宋宁世的回答

),这部作品是中国近代舞台史的里程牌之作,更是相声从传统时代和政治时代走出的标志。而看这之后马老的大量讽刺作品,其笔触之毒辣,深得八十年代百花齐放期之精髓,在这摘录一段(来自马季、赵炎《招聘》):

赵:那这位酒量如何?
马:酒量啊,这么说吧,真有点“十三大精神”*。
赵:您等会吧,十三大精神跟喝酒有什么关系?
马:有关系啊,喝十三大碗他还挺精神的。
赵:你就说他能喝不就完了……那他能喝什么酒啊?
马:“三中全会”。
赵:三中……这也挨不上。
马:一盅白酒一盅啤酒一盅红酒,三盅他全会。
*注:十三大召开于1987年

这样的调侃,和那个写“歌颂型相声”的,可真是同一人!

另外马季作为创作人,更难得可贵的是他的“文段”,他对汉语言的理解,以及对汉语言的语料与相声表演和喜剧幽默的结合,怎么看都是真正的文人之作,但他确是和旧时相声人一般,年纪轻轻即辍学拜师学艺,未尝受过多少教育。比如“文段”的代表《成语新编》,语料信手拈来,知识感幽默感皆无人望其项背。而后的《吹牛》《四字歌》《新地理图》,包括末期的作品《老少乐》《找名牌》《数字与生活》,对语言、对幽默的理解,都远超出了相声的高度。

能创作的演员,已经足够伟大;而能写上几十年,又演上几十年,写上中国现代史的几个时代,又演完这全部的时代,还能用自己的笔头和口头开创出新的时代,这便是当之无愧的大师。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相声有新人第一期中的博士夫妻组合? 
  为什么马三立是公认的相声泰斗? 
  郭德纲经常介绍侯震,那么说侯震乐意嘛? 
  德云社捧哏实力排名如何? 
  侯耀华当年的行为算不算保存侯家家产,是为侯氏家族着想? 
  郭德纲通过种种操作捧红了岳云鹏,但是在很多人看来岳整体素质并不是太出众,岳是一枚棋子吗? 
  郭德纲老了之后相声还会火下去吗? 
  如何评价北京青年相声演员王自健? 
  关于郭德纲和姜昆,谁的价值更高? 
  这篇文章中提到的相声演员是谁? 

前一个讨论
武磊以后会像王治郅当年那样「将在外必需得受」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解释这张「永远追不到的黑点」图?





© 2024-05-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