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希特勒敢叫嚣:一脚踹垮苏联? 第1页

  

user avatar   jiang-meng-shan-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战略忽悠局害人呐

在入侵苏联之前,负责攻打布列斯特要塞的德军第45步兵师官兵中,是这样预测战争走势的——

传播最广的那些谣言中,有一个是关于苏联境内即将发生一场反共产主义革命,而德国可能会对这场革命非常感兴趣,从而支持革命者。 此外,俄国反共革命者为了报答德国的援助,会在建立军事独裁政权后把德国急需的粮仓(乌克兰)长期租给德国......

当然,其他版本的白日梦也大差不差:

只要德国军队一进入苏联,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反共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就会在名望人士的带领下发起暴动,俄国军队将调转枪口,推翻斯大林政权。
那时候我们将进入俄国接管高加索油田和乌克兰农产区,并通过那里进攻英国的亚洲殖民地......

当然了,基层大头兵听得风就是雨,缺乏知识非常正常。

那么德国最高统帅部咋想的呢?

我们把胜利的希望主要寄托在:入侵必然要使俄国发生政治混乱这种前途上……
我们幻想着:斯大林一旦遭到重大失败,必然要被国内人民推翻
这种可笑的想法是元首的政治顾问们一手炮制的骗局。
——克莱斯特元帅

希特勒的那句“我们一脚踹在门框上,整个房屋都会轰然倒塌”这句话,你们现在可算知道是怎么来的吧?

他们以为对苏联的战争就像他们在波兰、法国和挪威一样,要么是政府抛弃军队和人民出逃外国,要么是当局喜迎德国王师,更有被侵略国的“第五纵队”(例如说天主教棍)和德军里应外合。

奥地利——这个天主教徒占压倒多数的国家里,在德国大军压境之时,许多天主教徒无疑为红衣主教因尼茨尔的一篇广为宣传的声明所左右。 这篇代表了奥地利天主教官方态度的声明对纳粹德国来到奥地利表示欢迎,并敦促所有奥地利天主教徒都应当对“德国与奥地利合并”的议案投赞成票。

这也解释了一个先前被认为是非常神必的现象:为什么1941年苏军被德军俘虏者接近百万计,从元首到德军将领都还在令人费解的称赞苏军官兵的“顽强”、“勇敢”,“英法军所不能相比”。

他们的战斗方式,他们的毅力,他们的忠于职守,面对无望的困境时他们的勇气,这一切都是苏军士兵进行抵抗时士气和力量的典型特征。
德军部队还将遭遇到更多这样的例子。
布列斯特要塞守卫者的顽强与忠诚给德国军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军事史上曾有过这种藐视死亡的先例,但很少。

古德里安大将接到作战报告后,对陆军司令部派驻装甲集群的联络官冯·贝洛少校说: “这些人应该获得无上的钦佩。” ——《东进:苏德战争1941-1943

一方面固然是苏军许多官兵作战英勇,另一方面也的确是德国人以为只要他们“踹上一脚”,对面就会“倒戈卸甲以礼来降”,对苏作战将不费吹灰之力,而他们遭遇的抵抗之激烈则实在是大大出乎他们意料,也是他们的侵略史中所头回见到的。

多说两句,至于那些“喜迎王师”的“苏联人民的代表”都是些什么货色:

集体处决如此司空见惯,德国士兵经常围观这些暴行,还设法拍下这些恐怖场景。
在立陶宛的考纳斯,当地的暴徒热烈欢迎德军,并用铁锹将犹太人打死,快乐的人群在四周围观,母亲抱着孩子欣赏着这一场景,德国士兵们袖手旁观,好像是观看一场足球比赛。 杀手们毫无人性的追逐猎物,却没有遭到任何阻拦……
德国A集团军群特别行动队的1941年10月-1942年1月的情况报告(No.15)
……犹太人在这一地区作为破坏者和纵火犯,因此A集团军群安排了工作组,抓捕犹太人并对他们执行死刑。
有必要派出特别行动队和拉脱维亚协警对这些聚集在贫民窟的投机、盗窃、传播疾病的犹太人进行处理

当然,你们要体谅元首,毕竟他此前打的都是这种顺风仗:

魏刚早在5月26日就极力主张政府留在巴黎,效法古罗马元老院议员接待高卢侵略者坐在贵宾席上的先例,以防止在首都爆发(巴黎公社式)革命运动的危险。(反共先于救亡)...... 贝当的措词——“必须停止战斗”:自然而然地被理解为一个停火的号令。

它完全瓦解了军队的斗志,使德国人轻而易举地大批包围和俘虏了更多的法军。

向纳粹领袖们去要求体面的和平,这看来可能缺乏一种现实感。然而,这番话出自贝当的口中,却没有理由认为它不是诚恳的。这是造成此后两年幻想的一个适时的序曲。

博杜安力图弥补贝当的演说所造成的损害,后来又广播了一个说明,指出战事尚未结束,只有体面的条件才能接受;可是德国人却不急于提出任何条件,无论是体面的也罢,不体面的也罢,而是继续向前推进。

6月18日,德军占领了贝尔福、科耳马尔、迪戎和勒克勒佐——

而法国政府通过广播宣布: 所有人口在两万以上的城镇都不设防。

每日挤出些许闲暇时间进行原创已实属不易,请各位多多支持理解支持。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她改变了苏联”(SheChangedSoviet)及同名知乎专栏。


user avatar   Fourthforce-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纳粹党和军队都这么认为。部分是因为前期打髪国轻易取胜且实际伤亡远低于预估(而战前德军因为一战末期的心理阴影误认为髪军很强);部分原因是出于对屁民的宣传需要而炮制此类言论,最后迫真自演过度连自己(甚至包括部分高层)都信了。从后一个角度上讲不仅仅是敢于叫嚣也是必须叫嚣,哪怕不信也要装作信了的样子并演戏演全套以避免损伤国民士气导致1918再放送

不要拿今天乳髪小鬼的视角去代入几十上百年前的欧洲人。法兰西是数百年的欧陆霸权,太阳王时期的大同盟战争中法兰西更是与奥格斯堡大同盟联军强行五五开(大致也是法兰西欧陆霸权走向顶峰的开始,虽然最后没能法西合并),此后直到后拿破仑时代才走向衰败。到二战以前,髪国比较严重的翻车也就是普法战争,然而一战又打赢了,而且还是复仇德国,1918年的协约国联军西线大反攻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内抓俘近40万人,缴获火炮超过6500门,导致德军在西线的防御走向崩溃,士气跌落到谷地,大批士兵被俘/逃亡,被俘失踪数字甚至被定为20-150万——因为最后几个月打得一泡污导致做这个统计时具体数字给不出来

因为一战战败的惨痛教训,德军痛定思痛,在间战期励精图治,终于打造出一支强大的军队,然后1940年摆开架势准备和髪军决一死战,并做好了付出重大伤亡的准备,调集一切可用的资源(包括大量用缴获的捷克武器武装起来的不适龄小老头),临战时还紧急动员了第10波次步兵师(因为本来就是当肉盾用的,所以髪国唐突投降以后这些尚在组建中的师立即解散了),结果轻松取胜。这个场景就相当于一个暴发户突然把徒有虚名的老仇人摁在地上暴打了一顿,以至于连自己都相信居然可以这么顺利,然后心态以另一种方式爆炸。你品,你细品.jpg

而纳粹党自然是把“敌军不堪一击”、“德国将能够轻易取胜”作为宣传上的卖点,并在战争初期阻碍了工业产能向军工领域转移以及扩大在适龄群体中的征兵(德军兵力虽多但相当一部分是老头/小老头,这些人通常在前线“无恙”时并不会被送到前线)。但这又不妨碍法兰西战役和苏德战争爆发时德军的强大,因为直到巴巴罗萨战役时德军都没有死多少人,几乎训练多少兵增加多少兵,只是苏德战争爆发后供不应求。至于战争临近结束时动员人民冲锋队参战,甚至把没有拿枪的男性屁民挂在电线杆上荡秋千则是另外一回事。考虑到纳粹党高层并非军事方面专业人士,这种结论显然是预先设定了宣传目标后推演了达成此种宣传目标所需推广的事实,然后发明论据迫真论证强行凑出一个完整逻辑链条,事后来看可信度自然很扯淡。至于需要进行这种宣传的原因则是纳粹党害怕挫伤国民士气引发1918革命再放送

哪怕是1942年,德国人都有能力通过宣传机器让国民相信斯大林格勒就快要拿下了。但所谓做戏要做全套,宣传必须配合征兵上的宽松政策,而这会阻碍军队获得适龄兵员。因此军队的问题不是没有军人而是官兵中相当一部分是被钦定为不适合作战的士兵,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被扔进前线,结果导致前线兵力逐渐下降,直到遭到重大战败后紧急调集一切可用单位增援前线裹挟老年兵参战。相比之下在战争末期死到临头时则无视兵员质量和训练程度疯狂送炮灰,甚至采取极端措施截杀逃兵甚至没有手持武器参战的屁民,完全不顾战争前期“德国即将胜利”、“服务德国人民”的宣传

而这种虚假宣传的最高境界就是连自己都骗,迫真自演到自己都信了。德军高层在天王星战役前不乏将胜利寄希望于苏联即将崩溃的,尽管负责补充、训练事宜的后备陆军司令弗洛姆一直认为药丸,但希特勒也讨厌他的崩溃论所以还是取胜论占上风

尽管德国人政治上很傻哔是事实,但是克莱斯特作为陆军高级司令官讲这个很难摆脱“以通过承认政治上傻哔的方式掩盖军事上傻哔”的嫌疑。德军而论,战前因为法兰西战役意料之外地轻松取胜以后德军就飘了,觉得自己天下无敌对苏联则更加鄙视,一直到进攻莫斯科期间还在考虑“在东线取胜后应该裁掉几个师(约50个)”。战时是因为迷之原因,官史也只能推测是哈尔德等人害怕向希特勒直球宣布前线战况不利会被炒鱿鱼(当然,不排除是迫真自演最后连自己都信了)。不仅嘴上说一脚能踢跨,而且实际行动中部分偷懒(相比于战争末期疯狂向前线输送炮灰)

战前德军高层心态膨胀下的具体操作至少包括1940年以后削减了弹药产量、认为苏德战争可以速胜并据此制定计划等等等等。主要的思维逻辑是:一战中俄军就是远逊于髪军的对手,而髪军在德军面前不堪一击,至于苏军则是连自由军团都打不过丢掉了富庶的波罗的海三国的辣鸡,所以苏军在德军面前一定会更不堪一击

至于机枪、火炮配备程度在几大流氓内部负责垫底的俄军,自然远不如坦克飞机重炮开路的协约国联军。我大德意志连法兰西都随便捏,会怕你个领土面积缩小版俄帝?至于苏联,对于间战期乃至二战初期的德军来讲也没什么可怕的,即使是一战末期也有上百万德军留在东线防备各从俄帝独立的民族国家的军队,而滞留波罗的海三国的德军则在德国投降后在协约国默许下作为自由军团继续留在当地并与红军有过交手(与当地的民族主义武装也有交手),最后虽然没有恢复条顿版图但毕竟打跑了红军狠狠恶心了一下列宁斯大林。对于德军的直接经验而言没有认为苏军强大的动机

对于德军普通士兵,当然是鼓励他们“用高等民族的聪明才智战胜劣等人”。毕竟人种优越说是写进《我的奋斗》的,是纳粹的基本理论。军队和党在这方面的意见其实是高度一致的

因此苏德战争初期德国人心态是放松的,甚至立了一些FLAG,比如1941年8月16日的国防军高层会议上,后备陆军总司令弗洛姆表示东线战争结束后陆军可以裁掉50个师,把人力交给工业部门,尽管此人日后将摇身一变为药丸党,痛陈德军补充不足必将战败

甚至到11月13日,哈尔德依然认为可以在东线解散15个师,虽然这个数目已经下降了。至于对裁军计划的无限期推迟命令的下达则是11月28日的事情,而那场把德军高层一度吓出翔高呼药丸,甚至吓得希特勒授权托特(后施佩尔)进一步扩充其在军工生产方面的职权从而扩大军工生产在全部工业生产中的比值的莫斯科大反攻则始于12月5日

也就是在这一天,哈尔德还在日记里立了另外一个FLAG,“虽然1941年时那支最为强大的陆军以后也不会再出现了但是没有关系反正以后也用不着了.jpg”,当然结果我们都懂

到这个阶段,德军初期的蜜汁自信已经结束,接下来的步骤就是哈尔德故意隐瞒某些不利状况但动机不详,官史作者猜测是因为害怕向希特勒直接陈述困难会显得自身很蠢然后被撤职

在了解了这些背景设定的情况下再回顾德棍泽特林的“德军即使攻占莫斯科也只能维持几个月”论,可以认为虽然泽特林的前后细节处理很生草,但单就这个结论并无大碍:

而德军首次向东线大规模增兵(如果巴巴罗萨战役发起后到当年7月期间进入苏德前线的一批1941.6.22肯定还在运输途中但仍疑似预定准备参加巴巴罗萨战役的增援兵团的抵达不算首次的话)是苏军大反攻开始以后的事情。这只能说明德军高层就是一堆敲一下动一下的癞蛤蟆,除非遭受重大战略挫折,否则前线德军只能在胜利(或失败)中不断遭受消耗,并因为补充太慢以至于补充速度低于损失速度而实力月渐下降,随后终于达到被翻盘的临界点,最后被翻盘。双方实力对比无论在1941-2年冬季战局还是在1942-3年冬季战局中都不是逆转的唯一原因,但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至于1941年已经被打脸过的哈尔德为什么到1942年还在明知德军在阿拉曼战役中战败和德军陆军缺编至少100万人的情况下还能坚信德军仍在胜利的路上甚至YY德意志非洲军与穿过高加索的德军会师,连官史作者都理解不能,最后只能推测可能是害怕直球向希特勒陈述困难会导致被炒鱿鱼

不过以上这些都是基于德军在前线曾经获得过的胜利。到1944年底时德军的画风已经便乘了不管兵员训练程度只需要往前线无限填充炮灰即可的程度,而1945年的苏军盟军对此自然也是照单全收

到1944年9月以后,德军陆军都开始接收文职人员、后方卫兵、教官、训练时长不足4周的新兵作为补充,甚至发明了把训练部队编组为战斗群并入前线师然后再重建该训练部队的补充方法(正常程序是等新兵在训练部队完成训练后编为行进营并入前线师,这意味着这些战斗群的兵员是没有完成训练就被送往前线的,哪怕此时的步兵训练标准时长已经从苏德战争前的4个月降低到了2个月)。这个阶段的炮灰只负责尽可能拖延战争的进程让德三多活几天

因此可以看到,1945年1-3月德军野战陆军接收的补充兵员的数量超过之前任意半年,比1943年全年也并不差太多(162.6万:196.2万)。更何况还有招收老头小孩作为兵员的人民冲锋队等单位以及党卫军在战争末期以欧洲各国各族兵员紧急动员的外籍部队。1945年德军补充之快是史无前例的

当然,这种快速补充主要是依靠训练程度跳水以及透支训练部队的未来(最后发展到军校、训练单位通通解散,现有兵员全部拉到前线填战壕的程度),而这样组建的部队其战斗力自然江河日下,德军在末日战斗中死亡(指1945年德军、德国军事辅助组织死亡人数,不分东西线,不含“其它战场死亡”)123万人,加上其它战场死亡则有128万人(1945年不含被俘后死亡的总死亡人数,包括苏军、盟军等全体反法西斯武装战果),这还不算大量被俘(哪怕只算胜利日前苏军抓到的正牌德军都有近百万人)。哪怕经常被黑损失巨大的苏军,1945年死亡被俘失踪不过80万而已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希特勒敢于叫嚣一脚踹跨苏联部分是基于德军在战争初期势如破竹于是高层开始蜜汁自信,部分是因为出于宣传需要而有必要放出这样的官方口径,而后者又影响了广大德国人甚至可能包括部分高层的判断,同时德军高层也有必要通过贬损对手、掩盖问题来虚构一个自身个人能力优秀完成任务到位的幻象,因此多方一拍即合,客观上共同创作了不切实际的苏联崩溃论。该论调到1941年进攻莫斯科失败时被打脸一次,到1942年进攻斯大林格勒失败后基本破产,随着德国高层从1941年底起历次被迫逐步调整政策,到临近战争结束时已经基本实现180°逆转

从战争初期对内宣传苏联崩溃论不惜因为必须言行一致而干扰军队补充部分导致侵略苏联的计划失败,再到战争末期为了多撑几天脸皮不要疯狂搜刮炮灰甚至吊死无武器男性平民,这一转变实在是太过于富有戏剧张力。这一转变历程最终保障了苏军在战争前期可以通过不断抵抗逐步消耗德军从而加速达到反转的临界点,并在战争末期可以轻松刷到足够的人头作为优秀范例万古流传




  

相关话题

  如果二战初期德国闪击苏联失败,战线被维持在乌克兰境内的话,对于历史会有什么影响么? 
  索尔仁尼琴在《古拉格群岛》中对苏俄政权的描写是否存在夸张的成分? 
  中国舆论能翻盘吗?我怕中国会和苏联一样被世界永远误会? 
  二战时的栓动式步枪使用了大量的木材做原料,是每种型号的枪使用特定的木材还是各种木头混合使用? 
  如何看待日本20世纪上半叶的失败本质是放弃在亚洲的大陆均衡政策的观点? 
  有哪些值得一看描写二战东线战场的小说呢? 
  二战期间苏联的米格3的性能在同期飞机里技术水平如何,在苏联空军里地位如何? 
  二战德军在失败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库尔斯克战役后),为何大多数军官团不想着推翻纳粹政权,反而打到底呢? 
  二战期间法国投降或不投降对法国民众利弊哪个大? 
  日本偷袭珍珠港是否明智? 

前一个讨论
假如台下坐满你知乎的所有关注者,10个、100个、1000个.……台上的你要发表一个怎样的演讲?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男生也会被性侵》的主角杰哥??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