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回答更多说的是心理学上的哈。我来讲点具体实际领域的。
音频领域有很多人声称听力超群,但实际上可能跑偏了,有些压根就是自己骗自己。这里教大家怎样分辨究竟是真的听出来了还是自我安慰。
ABX测试的大致意思是,先分别播放A声音和B声音,再随机在A和B中选择一个声音X播放,听音者必须给出X声音到底是A还是B的明确结果。如果打错了,则说明听音者无法分辨A和B。
ABX测试可以很容易地以双盲听试验的形式进行,消除了研究人员或测试举办者的任何潜在影响。由于样本A和样本B是在样本X之前提供的,因此不需要根据长期记忆或过去经验的假设来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因此,ABX测试回答了在理想情况下是否存在感知差异。
如果只进行一次ABX试验,随机猜测有50%的机会选择正确答案,与抛硬币一样。为了使陈述具有一定程度的可信度,必须进行多次试验。通过增加试验次数,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下,从统计学上确定一个人区分A和B的能力的可能性会增加。95%的置信水平通常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QSC公司建议,每一轮测试中至少进行10次听力测试。
95%置信水平所需的结果,即如果进行10次测试,那么应该至少答对9次,以此类推。
通常认为进行16次测试的结果更有说服力。不过,也有人认为可以进行更多次,通过分组进行再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并允许参与测试的人在期间进行充分的休息。
ABX测试可用于音频码率、DAC、发烧线材、HiFi播放器、耳放、功放、CD机等几乎所有和电信号有关的音频设备测试。如果您在ABX双盲听测试中无法准确分辨两个器材之间的差别。那么基本上可以肯定之前听到的“一耳朵区别”、“一耳朵提升”是在自己骗自己。或者也可以面对铺天盖地的音频玄学广告骗局,想买一些产品之前先ABX双盲听试一下,看看这些产品是不是真的像广告和水军说的那样。也许这项测试会让不少自己真的觉得自己听出来的人感到无法接受,所以为了防止社死,可以私下底进行。
其实通常来说是不会有作用的。因为人耳的听力是存在一定极限的。超出一定的限度就无法分辨。
这是一个关于听音频率分辨力的听力测试。会让听音者听两段声音(可以反复试听),其中一段是原始音频,另一段则在某个频率有一定的增益或衰减。听音者需要判断增益/衰减所在的频率区间并且判断到底是增益还是衰减。
如果这项测试无法达到一定的级别(例如8~9级),或者只能达到2~4级,那么说明之前对耳机、音箱等发烧器材的评价,很可能是在自己骗自己。因为如果连一些基本测试都过不了,那么平时自己认为自己听出来的三频如何、人声一些频段如何、乐器如何、细节如何又是怎么“听”出来的呢~
进而,如果这项测试没法达到一定的水平,那么在ABX双盲听测试中对应的那些项目,就更可能是自己骗自己了。因为How to Listen中的项目的差异通常远大于上述ABX双盲听中提到的。
How to Listen的等级如果对于没有专业经验的听音者,例如一些发烧友和音频测评人,可能刚一上手确实很难听到较高的等级。因为很多人对音色频段往往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概念。但是可以通过一定的训练达到较高的等级。这一过程差不多1个月时间就够了。然而,过去也有听音实验发现有些人无论如何也无法达到较高的等级。
空间印象大致意思是人对空间中声源位置和分布的感知。
空间印象(声场)的主观评价概念主要为soundstage和image等,而不是“声场大一圈”之类的。关于如何进行主观评价以及什么是声场。
可以说,如果您之前还不清楚这些基本概念,也没仔细听过高品质的立体声音箱系统、多声道系统、剧院之类的声学系统或者AB对比过。那么基本上可以肯定之前对声场的评价是自己骗自己。尤其是“声场大一圈”、“声场很大”、“耳机声场”之类的说辞。
声场的听评比音色难得多。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说,即便在条件充沛(高品质多声道系统参考、每天8小时练习+实际调音、有高人指点、做实际项目)也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我目前没有听说过任何人在半年以内精通此项技能的,而且还是在专业条件下。我也没听说过哪个录音室的调音师是三个月就能入行的。
当然,如果真的有条件对比,至少能够大致上感受到不同类型声学系统在声场上的大致区别。例如苹果AirPods Max的空间音频,之前曾经有人和我说过效果如何好。但当我问他有没有和家庭影院对比过,他说他没有家庭影院。我想如何他有一套杜比全景声家庭影院直接AB对比,他肯定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音频领域确实存在着大量自我安慰的现象。这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很难避免的。但是进行一定的听力测试,至少可以明白到底哪些是自己能听到的,哪些只是自己或者别人诱导下幻想出来的。如果您愿意的话,也可以避免在没有意义的环节浪费过多金钱,而把精力放在真正需要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