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理解的是为什么要送礼物。有一个答主说「不喜欢钱的很少,不如直接给钱」。
虽然听起来有点道理,因为礼物严格意义上是劣于钱的——礼物只能用来做特定的用途,而钱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如果对方真的想要你的礼物,也可以给钱之后让对方自己买。但是,尽管钱这么好,然而现实中很少有人这么做。这就是一个我们要先弄清楚的关键点,等明白了之后,再回过头看选什么礼物,就迎刃而解了。
为什么送礼物,而不送灵活性更高的钱呢?其实只有一个动机,那就是「有代价的发送信号」(costly signaling)[1]。这里面又根据礼物和具体情形的不同,至少可以分为三种信号:
先说第一条,第一条本质上是温和的「自残」。也就是通过送礼的方式来作为消耗自己资源的证据——典型的例子比如一个苦手消耗了四五天的时间做出来一个拙劣的手工艺品。从效率的意义上就是渣渣,但是这么做本身依然可能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在于通过切实的付出,表达自己为对方付出的愿望——「我愿意为了你给你礼物,都付出了这么多,我还可能对你不好么?」所以在进化中,我们也养成了对这种行为的一种肯定,确实有时候这么做会让人「感动」,而感动背后的逻辑就是上面说的这个信号的发送和接受机制。但是这种方法,往往只对特定类型的人有效,也就是说有很多人压根不吃这一套的。
第二条则更加有目的,是通过礼物作为渠道来展现自己的特长。比如送一辆玛莎拉蒂——不管对方喜不喜欢豪车,至少这表明了自己经济实力很强。比如心灵手巧的来做手工,比如喜欢摆弄电子元件的自制一个raspberry小机器人等等。这种情况下,礼物的目的在于展示自己的优点,而这一点是钱做不到的。应用这一条的时候,需要对对方的类型(人格、三观等等)和爱好都有一定的了解。
第三条的关键点在于匹配(Matching)。比如说送对方心仪已久,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买,或者对方没有意识到自己喜欢,但是送了之后会很高兴的东西。这个信号的意义在于展示对对方的了解程度,而了解程度毫无疑问对进一步发展是有益的。这同样也是送钱所无法达到的。有的时候,礼物还可以作为双方三观契合的信号。
既然是发送信号,那么送礼的本质是信息的博弈。送什么,怎么送,都和自己的信息集有关。温和自残不需要太多对方爱好的信息,只要自己使劲的付出自己的稀缺资源就行,但是需要了解对方的类型信息——对方是不是吃这一套的人呢?而展示特长则需要了解对方的爱好和自己特长之间的距离,如果南辕北辙,往往会适得其反;精确匹配难度比较高,相当于自己要做一个产品经理去研究对方的需求画像,然后用自己的资源加以匹配,但是好处在于每个人都会喜欢「自己喜欢的东西」,对对方类型信息的要求很少。
上面这个图基本上可以展示,根据对对方信息掌握程度的高低,送礼所需要选择的发送信号的方式不同。
回到题主的问题上来,如果题主精确的知道女友的需求,那么显然题主就不会来提这个问题了。而我们作为答主,显然也不知道题主的女友到底是什么样的。但是就包包和手机这两个而言,显然5000元远远不到「展示自己经济实力」的高度;显然除非题主经济特别紧张,否则5000元也达不到温和「自残」做无用功也能感动人的效果,所以我建议题主还是应该专注于信号III,也就是把自己当产品经理,去发掘女友的需求。
如果认准了手机和包包两个选择,坚决不考虑其它物品的话,对大多数男生来说,对女友手机的需求发掘可能相对容易一些,也就是题主可以花费较少的精力就可以发现女友是否需要手机,需要手机有什么功能;但是对包包需求的精准定位则相对比较困难,很可能我们只能得到一个期望收益。所以题主可以先易后难,从手机着手进行调研,然后和包包所带来的期望收益进行比较,然后做出自己的选择。
祝题主好运!
哦?毛熊和鹰酱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愿望要成真了?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