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现象「制造业大转移:富士康50亿美元印度建厂」? 第1页

  

user avatar   xu-guang-wei-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说中国的情况

知乎上有人回答过了中国的产业升级政策,目的就是迫使耐克等海外低端制造业企业从东南沿海迁徙走,空出工业人口以转型往中高端制造业。玩过维多利亚2的小伙伴都知道,工业的增长的本质是技术工人、资本家数量以及质量的增长而非企业数量的增长。长三角最大的制造业生产中心,苏州市在干什么?苏州目前正在不惜通过行政打压手段挤压一大堆台企迁徙出苏州(曾经的苏州到处都是台企),从珠三角迎来华为中兴等高端制造业企业,以及承接上海外溢的高附加值产业。新闻联播都知道喊产业升级,怎么这么多和WW一样的人的脑子就是抹不开弯,整天嚷嚷着药丸药丸。

中国刚刚加入WTO的进步是建立在血汗工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上的。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想要勇攀高峰了,自然要撵血汗工厂滚蛋,让那些海外的资本鬣狗再也无法分中国市场的汤,只能看着别人吃肉。没错,我说的就是那一大堆台湾低端数字产品外壳制造企业和香港纺织企业。资本主义社会,谁都得按经济沙皇制定好的规矩来。

再说印度的情况

和中国一样,印度未来十年也将形成一个庞大的单一市场。我认为印度在未来五年,至少能达到现在中国四分之一的中高端手机购买力,并且将会是一个庞大的低端手机市场。而印度政府又通过高关税的贸易壁垒政策,使得在他海外生产的手机将以受到高额进口关税为负担进入印度市场和印度本土生产的智能手机竞争。这使得富士康带着小米苹果等一众手机品牌前进印度市场,并且设立制造据点。

但注意,这规模仅仅是个打前哨投石问路。远远不到“制造业大转移”的地步。实际上印度的这项政策本质上是通过割裂印度本身与世界的手机市场来达到强迫巨头企业不得不在印度建立制造业基地。中国能成为世界工厂是因为中国自身对世界市场的融入和积极参与分工,通过扩张式的生产和贸易冲击冲垮了其他国家的制造业。印度的做法短期利好制造业发展,但中长期不是个办法。会走向和中国的汽车国企一样的路子,并且坐在政策下面吃红利,某种程度上倒退回去了。

大多数人都是从成本的角度解释制造业从中国的对外迁徙,但这只能解释数字产品外壳制造企业和纺织企业这样的低端低附加值企业。毕竟低端制造业本身就没有技术含量,轻易就能被复制性生产。但对中高端电子制造业来说,在印度开厂,远比在中国扩大生产成本高的多。首先印度的工业体系是支离破碎的,你永远不知道有多少东西压根在印度没有配套生产买不到得进口,但进口又得被印度的关税政策宰一次。甚至包括小螺丝钉和铜线都得用越南进口。至于工业人口交通环境和印度的行政效率那就不多说了。当然了,毕竟印度有市场,富士康想要赚钱就只能硬着头皮吃了这坨屎粑粑。(某种程度上,印度这倒不像2002年的中国,反而更像1982年的中国)

好,说结论了。

1、中国的制造业外迁是溢出性外迁。懂什么叫溢出吗?就是我杯子里的水满了,我继续倒,那么水就会溢出。中国的制造业就是这个境况,并且这种溢出不是什么企业都溢出。质量更重更依赖于中国的工业体系的中高端制造业会在中国沉淀下来并且扩大生产,质量更低更容易被山寨和复制的辣鸡企业会被挤压出去。

2、印度无法成为世界工厂。考虑到印度政府朝三暮四的政策,我们很难正确判断印度未来市场的走向。最好的那么就是长期保持贸易壁垒,一点点堆积自己国内的工业体系,从头走我们建国初期的工业路子,那样的话等印度崛起,差不多都是这个世纪下半叶的事情了。

3、中国制造业外迁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印度而是越南。越南将重演中国承接日韩外溢工业体系的路子完成本国的经济腾飞,前提是他在这十年的原始资本积累期不被打断。印度崛起还是个说法,越南正在崛起已经成为事实。


以下反对王威的回答

-------------------------------------------------------------------------------------------------------------

王威: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必将有如北朝鲜一般,光荣孤立,一枝独秀。

呦,离开了台湾,中国居然就变成了朝鲜?怎么?富士康的离开让你失业了不成?让你绿的血汗工厂滚蛋是中国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劳动密集时代渐渐离中国远去。你绿不反思自己的产业模式落后,反倒说中国是朝鲜,简直坐井观天

王威:当年,你们搞反日游行,日商拂袖而去。昨天,你们痛斥香港人,港商拂袖而去。今天,你们吐槽大陆让利,台商拂袖而去。
当年我们反日游行,日商拂袖而去,于是中国年年GDP萎缩1%,失去三十年经济发展机会。昨天我们痛斥香港人,于是香港商人拂袖而去,中国经济应声而倒。(话说谁告诉我香港商人在大陆有怎么资产,我就知道李嘉诚在大陆炒地皮又抛售)。今天我们死命黑台湾,于是中国变成了北朝鲜。

王威:今天大陆gdp增长率下滑,值得奇怪吗?要是当年的日商不走,昨天的李嘉诚没去英国,中国至少还能保住100万的就业岗位。

对,至少王国师就不用失业了。顺便说一句,中国每年新增的就业岗位是一千二百万。日本商人走是因为中国工人的工资高了,不是因为被喷就喷走了。要是我们喷的威力真这么大,咋不见你从知乎离开呢?(说真的,你要走,我给你充三十Q币,你可以把我说的这话截图来找我)

王威:即将减少的至少100万工作岗位,即将被破产的一大堆中国不入流的手机代工厂。失去了台湾人的先进技术,中国人真以为自己造的出一把高端手机。 一个手机屏幕、处理器、 芯片组,包含的是多少外国人的专利。一条手机生产线,背后是多么先进的管理技术。

啧啧,怎么王国师的牢骚劲儿这么大?哎哟,失去了民主台湾的先进技术光环,大陆居然造不出一部高端手机。啊,我在瑟瑟发抖啊怎么办?全球化的今天谁在技术层面上也离不开谁。难道你以为中国世界上唯二(另一个是美国)的完整工业体系大国的名号是白叫的?至于背后先进的管理技术————就留给越南人去研究吧

各种低端的工业产品、纺织品包括他们背后的血汗工厂从中国滚蛋是中国产业升级腾笼换鸟的一环,不爽不要玩~


在全球化时代,那些裹足不前的人,思想还停留在八十年代的人,必将有如北朝鲜人一般,在网络社会上光荣孤立,一枝独秀。希望你们在网络社会的欢快能弥补你们在现实社会的空虚,希望你们在网络社会的呐喊能拯救你们在现实社会的绝望,啊哈哈哈哈哈哈哈


user avatar   shanyouz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贴点数据】

过去二三十年,一些跨国公司把产业链成本最敏感的环节放到中国。随着中国自己制造、研发、品牌的崛起,以及整体社会的发展,这些成本脆弱环节的企业受到冲击是必然的,只能往成本更低的印度越南等地搬迁。把这类企业,和中国自己的中兴华为大疆迈瑞中车汇川海康格力南瑞OPPOVIVO...对比起来看很有感触。

现在中国要追赶的是高端的、高科技的制造业,衣服鞋子塑料盆之类搬迁出去也罢。

今年(2017)最迟明年,中国自己的高端OLED柔性屏产能马上研发建设完成(天马华星光电京东方等),打破三星近乎垄断的控制,这是影响下游数十亿台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的产业大事。

也是这两年,国际先进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产能也在向中国疯狂转移,这里面既有国家和民间主导的中国资本,也有跨国巨头。

如果眼睛脱离低端制造业,往中端甚至高端制造业看,中国的制造业包括外资的进入不是在衰退而是在大大加强。


=======往下说之前先回答一个问题,评论有人问低端制造业怎么办?我的理解:=======

首先,中国不是没有低端制造业,只是部分最简单的(衣服鞋子塑料盆之类)开始往外转移(但中国仍是最大国家)。但凡是稍微复杂点的东西还是只有中国能大规模低成本制造,因为中国产业链聚集非常完整。最典型如玩具,并不是很高端的东西但中国占了世界玩具90%产量,为什么?因为很多玩具可能都涉及几种材料(金属、塑料),多数还有声光电功能需要小电子元器件,模具设计都很精巧,涂料加工的工艺要求都不低。这种含有多种原材料和工艺的制造业,只有中国可以大规模低成本生产。所以你去美国逛超市,衣服鞋子塑料盆可能是越南的,但凡包含零件、工艺、模具、材料、电子稍微多样点的东西,哪怕只是个简单的电风扇,都是中国制造。

另外,高中低制造业之间也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关系。中高端制造业对全社会有很好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中国的电商快递业就养活了两三百万人(差不多是发达国家里英法德这样大国十分之一的劳动力了)。他们算是低端劳动力。他们是建立在中国发达的制造业、IT科技基础交通基础设施上的,如果没有淘宝上那么多物美价廉的产品,没有发达在线交易IT系统,没有一直修进贵州西藏的桥梁公路铁路,甚至如果没有物美价廉人手一个智能手机的普及,都没有可能解决这几百万人的就业。


===============下面就两点展开说===================

我提到了柔性OLED屏和半导体产能。下面多说两句。

首先这里说的柔性屏不是指那种可以像纸随意弯折的屏,这东西还只在实验室里。这里说的柔性屏是指下一代iPhone8要采用的、目前被三星SDI垄断(几乎垄断,还有少部分在LGD和JDI手上)的曲面OLED屏。

从二十年前CRT时代开始,屏幕这个东西向来是我们花外汇的大头,过去五六年基本上把LCD给吃下来了。下一步就是OLED屏。OLED屏比LCD屏的好处大家自己去查。这东西现在只有三星SDI能大规模量产。iphone7本来差点要上,但是因为产能满足不了只好放弃。iphone8肯定会上。这东西现在国内厂商华为、OPPO、VIVO、小米等很少拿到货。缺货时就算是余承东或雷军亲自去韩国人家也不会给,现在基本上SDI只保证兄弟厂三星手机和苹果的供应。不过这个局面马上就会改变,下面给大家贴贴我们中国人OLED的手笔,大家注意投资金额,都是几十几百亿的投资。手评论里有人说中国人只会投资房地产?我觉得这些人应该努力工作以提高自己的眼界。

手机电视机平板电脑成本最大头就是那块屏幕,如果没有这些,我们要花多少钱买?


上面只列出了中国企业。鸿海(富士康母公司)、友达、苏州三星等外资都没有列出。它们也都是几十亿上百亿的投资----鸿海正在郑州建设的6代LTPS(不是OLED,但也是很高端的)投资280亿,计划在贵州投的6代LTPS 300亿规模,它在广州增城也会投资个大厂。我实在看不出它有想跑的迹象。


我还提到了半导体产能。半导体的话题就更多了,今天时间有限,只讲两个:全世界最大的300mm晶圆厂和最先进的3D FLASH。

下图是国际最先进的Foundry在中国正在进行建设的晶圆厂。你要问当今世界什么工厂最复杂,非晶圆厂莫属。每个晶圆厂前后都是数百亿以上规模的投资,这可不是外资要跑的迹象。后面两个8寸晶圆是中国人自己的,从无到有慢慢来。下图只是Foundry类企业在中国的投资。IDM(就是intel、三星、TI之类)它们在中国的工厂还没有算进去。英特尔在大连,三星在西安,TI在成都都投资了先进的工厂。这可不是外资要跑的迹象。


下面是中国对芯片源头各类晶圆厂的投资,包含了本土资本和外资在中国的投资,注意纵坐标是百亿美金级别。没有下游发达的研发制造需求,我们源头是不需要造这么多芯片的。这可不是制造业要衰退的迹象:


说完晶圆说存储器,所有手机电脑服务器IT设备都离不开。这个东西基本上是日韩(差不多就三家:三星、海力士、东芝)垄断的,一缺货价格就翻倍。大家记得华为最近的“内存门”吧,就是不得已为之。其中最先进的3D立体结构的存储器基本只有三星能稳定量产,缺货时不是价格翻倍的问题,是花多少钱都买不到的问题----管你下游生产线在那里趴窝一天损失上百万。现在,中国正在进入这个领域,都是几百亿的大投资,当然现在谈成功还为时尚早。

上面是中国人自己的。还有外资在国内的3D存储器,也是几百亿的投资,这可不是要跑的迹象:

英特尔这两年的55亿美元:

三星的50亿美元:


下面贴贴过去几年半导体行业的主要并购案,其中蓝色的全是和中国人相关的投资,既有社会资本也有国家资本,加起来几百亿美元了。还没有包括去年的数据。可惜这些东西发达国家进出口管制很严,有些东西你有钱人家也不卖--东芝都快揭不开锅了,想卖家当,我们想买它们的存储器部门,人家说了只卖给美国人。关键的东西还是要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有评论说OLED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就是靠买设备堆出来的,我也谈一下=====

恰恰相反,和其它产品制造相比,OLED生产标准化没有那么高,很讲工艺。即使把设备买来,还是有很多“know-how(窍门)”需要摸索,也有很多差异化(尺寸、厚薄、分辨率、触控集成度、曲度等)可以做,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否则良率、吞吐率天差地别。可以说没有哪两个OLED工厂是完全一样的。你去看OLED上游设备厂商的宣传,它们经常宣传的就是“我们最终被xxxOLED企业选为某xxx环节设备的供应商。我们和客户深入合作,配合友商,联合调试攻关,解决了xxx问题”诸如此类。

其实有没有技术含量看看利润就知道了。今年一季度淡季京东方的产能还没有完全释放,单季净利润就二十多亿了。

要深入看细节。当今复杂的工业世界,上下游分工是很长也很正常的。台积电的利润率比苹果还高,它所有的设备都是买的,大到光刻机(技术含量高,最关键的核心技术EUV的台积电只能去ASML独家买)、小到测试基板(技术含量相对不高,大陆厂商供货),可是不妨碍台积电有自己的壁垒,比它的供应商赚钱多得多,台积电市值也都快ASML 3倍了。

OLED产品线也类似,只看独家垄断供应的两个环节好了:一个是Coherent的ELA设备,一个是佳能Tokki的蒸镀沉降设备。全世界除了它们没第二家卖,两家订单都排到2019年后了,应该赚大钱了吧?确实赚大钱,利润率是不错,小而精。但是利润量的大头还是在下游客户。Tokki不是上市公司不知道。按今年一季度的势头,Coherent在OLED上一年的销售额还比不上京东方一家的利润,赚到手的利润更是差远了。金字塔尖就要承受这样的寂寞:你的利润率可能是不错,技术也很高端甚至垄断,但你也只能是“尖”而已,就那么大地盘。

至于说中国只靠引进工艺、只靠砸钱、靠补贴、靠规模,说到点子上了,这条路走得不要太对。去看韩国memory产业八九十年代靠引进工艺、靠补贴、靠规模逆袭日本和美国,甚至有过之无不及。那可是所有要跳跃发展高端产业的国家/企业的教科书,产业人必修课。当年intel TI都做内存,全被干翻了。这种高端制造业竞争,如果你本来就落后了,不加大投入是不可能成功的。


更新一个日经报道里的图片:




@宁南山

@袁岚峰

@王威


user avatar   mi-ya-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题目标题党了…

一句话:要转早就转了,这都喊了多少年还在喊口号。

非洲人力成本更便宜,为什么不转移到非洲?

为什么还呆在中国不走?

中国的优势根本不是廉价劳动力!中国的优势根本不是廉价劳动力!中国的优势根本不是廉价劳动力!




重要的话说三遍!




相对三哥非洲东南亚,我们有什么?


1. 极其健全的基础设施

交通物流,电力能源,这些最关键也是最基本的设施,中国如果是第二,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一(包括灯塔)! 这些东西恰恰三哥根本没有的,富士康这样的庞大企业如果要外迁,需要带动周边供应链企业全部一起随迁,这随之会给带来大量的电力,能源,物流等等基础设施需求,想想三哥破烂的高速公路吧,想想三哥破烂低效港口吧,想想三哥夏天热死一群人的苦衷吧,想想三哥腐败无能的海关吧。对三哥来说…修好马路,建设好电力设施这只是幻想,三哥还是抓紧把厕所多修点吧…

有人会说。中国以前也是基础设施差,三哥同样可以模仿中国大搞基础建设不是吗?多给点时间不就好了么?

我只能说 图样图森破………为什么,看下面:


2. 三哥没有强力,政策持续的政府环境

这一点三哥完败,这一点全世界完败(除了金将军),三哥是个中央联邦制度的皿煮国家,联邦的体制决定了中央基本管不了地方的政策,“政策不过得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腐败又弱势的中央政府很难保证政策在地方得到落实,地方的土族势力又是极其庞大,关系错综复杂,再加上三哥及其皿煮(#手动滑稽#)的选举制度,上一任的政策下任推翻丢成烂摊子这样的事,又不是没有发生过…反观中国,一项政策能得到从上到下得到彻底又迅速的执行,更不可能因为政党轮替而发生政策变故,举个栗子:中国政府上万公里高铁修建只需三年,而三哥,给他三十年时间消除火车挂票都很困难…中国如此高的效率在于政府的政策高效又毒菜 ,而皿煮的印度呢?伟大的莫迪说劳资要学毒菜中国多修路,好的,修一条铁路先提交议案,议会审议,然后议员地方再撕逼,然后再审议,再爆出腐败招标丑闻,再审议,再撕逼,最后妥协,哦,过了5年议案终于通过了(也可能撕逼后直接毙掉了),然后再按照阿三工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效率,各种原因停工三年,开工两年,哦,15年后这条铁路终于修好了……撒花庆祝…

这不是夸张,这就是差距,对企业来说,高效稳定持续的政策环境是投资的最基本要素之一。

3.相对高素质的劳动力人口

网上印度一亿人十亿牲口的段子就不说了吧…相对于印度,我们的工人至少都是初中毕业,识字看图这些最起码不会有多大困难…阿三这个神奇的国度文盲贱民遍地,路上满地大小便的国家不想多说了…基本的纪律都难满足,企业需要多大的成本先把他们培养成人…人……?

先写到这…


user avatar   gou-zi-56-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1. 我在澳洲见过最多的手机:苹果、三星、华为

2. 英美德法,皆没有富士康的工厂

3. 在手机这一块,我们已经在慢慢告别低级的代工,开始拓展自己的品牌,我们在从下游向上游挺进——你看他好可怜,连自行车都没有——因为人家已经开始学开汽车了。

4.国师现在真是一日不如一日了


user avatar   xu-thomas-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富士康 我就呵呵了 在国内投资时 就同时跟多个城市谈判 。。。

看来国内对富士康已经不是那么看重了,估计新项目优惠不多了,

这就到印度晃晃,回头跟国内勒索点东东

-------------------------

据印度《经济时报》1月5报道,2014年12月24日,富士康宣布关闭印度工厂,随即遭到不少员工抗议。近日,情况持续恶化,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富士康员工于5日试图强行进入工厂,后被警察拘捕。

  富士康印度工厂主要生产诺基亚手机,在诺基亚将旗下手机事业出售给微软后,富士康订单量锐减,因此决定2014年12月24日起暂停生产,进行产线重整。此次抗议员工被逮捕已是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发生的第三次。

  三大工会代表抗议劳工们提出入厂、登记考勤的需求,此前工会代表拒绝了富士康提出的提供VRS协议补偿或遣散费的解决办法,并要求富士康从中国或越南工厂转移一些订单以保住印度钦奈工厂约1700名员工的工作。

  富士康印度工厂危机波及巴西工厂,预计巴西工厂将于2016年正式关闭,届时订单全部交由中国生产,

  将在安徽安庆开建新工厂

还有一个新闻

郭台铭:考虑未来3年让中国大陆业务上市

teikaei 发布于2015-06-25 16:08:38 | 2097 次阅读



北京时间6月25日消息,据《华尔街日报》网络版报道,鸿海精密董事长郭台铭周四表示,鸿海正考虑在未来3年至5年内让其中国大陆业务部门在当地交易所上市。郭台铭在台北举行的年度股东大会上称,分拆将很有可能提升庞大的大陆业务的价值。不过他不愿提供分拆计划的更多细节。




另外一个

援引金融时报报道,富士康计划未来5年在印度开设10个到12个工厂,每个工厂招聘1万多名员工,预计初步投资将达到20亿美元。而在这些工厂中,位于印度安德拉邦(Andhra Pradesh)Sri City的工厂即将启用来生产小米手机,该工厂并不是很大,日产量预计为1万台,不过在未来可能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在安庆的两个项目
(2014)富士康在大陆的投资版图又将扩大。记者近日从安徽省安庆市政府网站获悉,富士康集团成员企业之一,锂科科技将在安庆市经开区投资20.9亿元,分期建设高分子聚合物电芯及电池组生产项目。

2015年6月16日上午,富士康科技集团投资安庆系列项目签约仪式在富士康科技集团深圳总部举行,标志富士康科技集团首次进入安徽、首选安庆落户获得了阶段性成 果。本次签约两类项目:一是富士康自动化项目。富士康赐福集团在收购安庆鸿庆精机公司的基础上,生产中高端CNC产品、核心制程专用设备、加工类设备、立 卧式加工中心、钻式加工中心等自动化数控设备。二是450吨高速超薄全电注塑机、五轴数控加工中心和高精 密伺服马达等研发量产项目落户皖江高科中小企业孵化中心。

(450吨高速超薄全电注塑机和五轴数控加工中心两个项目的研发、量产布局安庆,是富士康在全球除台湾地区之外的唯一生产基地)


user avatar   wuchangyex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高考竞争之所以如此激烈,并不是因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多么优秀,而是因为中国的教育资源过于稀缺,不够千千万万的考生瓜分的。

也正因此,中国拥有一套全世界最残酷的筛选制度。

而通过高考进入清华北大,除了说明这些学生比起其他学生更加适应这场筛选,别的什么也说明不了。

也正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避开竞争最激烈的战场,用金钱换取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

见到很多像题主这样的人,想不明白为什么在国内连个像样的大学都考不上,到了国外却轻松能进名校。有的甚至产生了浓浓的优越感,陶醉于中国强大的基础教育,并觉得海龟也不过如此。


然而我感到的,却是浓浓的悲哀。国内只能读二流,到了国外却能读名校,正说明,在中国,有千千万万的学生,他们的智力,才学和付出的汗水,分明配得上世界名校的教育资源,却只能在国内接受二流的教育。的确有极少数人摆脱了环境的限制,脱颖而出。然而大多数人,却随波逐流,过着平庸的生活;而他们,或许本能够成为社会的精英,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那群人。

我就读于一所国内算一流的大学,我的一位高中同学成绩远不如我,高考末流一本水平,去了UIUC的CS,

他本科期间有大量的机会接触到学校顶尖的实验室,也通过在实验室和教授做科研,要到了牛推,拿到UCB的phd offer.

而我,大二大三曾频繁去找过我们实验室的老师,希望混点科研经历,却无奈地发现他们的生活就是接外包,接国家项目,给底下研究生做,再象征性地发给学生一点工资。学生有活的时候赶项目,没活干的时候每天划水。我真的没什么机会接触到科研相关的实质内容。

而我们那几届出国情况也都惨不忍睹,我最后也只是去了所综排很高学校名气挺大但是专业水平很差的ms ad.

我知道,清北的情况兴许会好很多,但是我的高考成绩当年距离清北只有仅仅几分只差,获得的资源却已经拉开了差距。

毕竟,在中国,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太少了啊。

(图片来源见水印)

中国能花费在高等教育上的经费是有限的,因此只能重点扶植清北交浙等少数学校。2015年,清华大学的科研经费43亿RMB,居中国首位,看起来不少了,然而跟美国排名稍微靠前的一些学校比起来,真是连零头都赶不上。

哈佛大学的校友基金超过360亿美金。

最近几年,中国大陆的高校,尤其是清华北大进步突飞猛进,论文数蹭蹭蹭地飞涨,排名水涨船高。而这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压榨一线科研人员的基础之上的。

诚然,中国的高校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取得如此成就实属不易,可喜可贺。

但是,要跻身世界一流大学,比肩哈佛耶鲁之流,依旧任重而道远。各国高校之间的比拼,拼到最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力的较量,也就是赤裸裸的经费的比拼。

高考前,如果我要准备出国,按照我们高中的历届情况,我毛估估能进个UCB吧,研究生也不至于只能读个水校ad了。要问我后不后悔,多少是有一点的吧,然而也不能说在国内读书完全没有优点

——至少,我当年给家里实打实地省下了200万。

——————

1月28日更新




一夜之间多了很多赞,答主诚惶诚恐。

也被一些人质疑答非所问。

在这里贴一张图。

图片来源:

zhihu.com/question/3189

二本学校就不是学校了吗?

简而言之:那些高考一本二本都上不了的,在参加高考人群中也处于前50%,而且中考已经分流掉一大半人了,这些考不进一本二本的学生,在中国学生中我们暂且认为处于30%,及以下。

中国没有那么多的教育资源给他们就读,国外有,而且有些学校认为人群中的前30%可以接受,何况他们愿意付出金钱。美国的教育资源当然也稀缺,但是最难进的藤校众每年录取率在将近在10%,比清北录取率高多多多多多了,换言之,国外高等教育当然也是稀缺资源,但也比国内丰富多了。

——————

1.1日更新

答主之前写答案仓促,有几处瑕疵,多谢评论区指正,在此先致个歉。

1. 的确不应该拿清北的录取率和藤校的录取率直接比较,更何况这个近10%的入学率对中国学生不适用;

然而,美国人读藤校的概率远大于中国学生上清北的概率,足以说明教育资源上的差距。

那我举另一个例子,

日本人出国留学意愿极低,日本人上东京大学的难度基本等同于中国人考上华五的难度。(数据来源

@Summer Clover

)可以说是远低于中国学生读清北的难度。而且同样是考试入学,不参考家庭背景,拿日本和中国比较可能更具有说服力。

日本的教育资源甚至可以用过剩来形容,近年来一些私立学校因招不到学生而纷纷合并整改或者倒闭。

同时日本人对本国教育的自信,也降低了他们本国人出国留学的意愿。

也许有人会不服,凭什么拿中国既和欧美比,又和日本这些发达国家比,而不和印度比,不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去比…但是我觉得,在很多国人心里,中国的对手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外国。

祝祖国越来越好。

2. 不应该直接拿哈佛校友基金直接和清北科研基金直接比较,应该拿哈佛校友基金每年科研拨款和清北科研基金作比较。

在此感谢

@Zichen Zheng

提供的更加详实的数据

operating revenues increased 5.6% to $4.78 billion, and expenses were up 5.3% to $4.70 billion

finance.harvard.edu/fil

哈佛科研经费前几名的学院,每年经费加起来就已经超过200多亿RMB了,已经远超清北。




  

相关话题

  中国目前还有多少人坐不起高铁动车? 
  20年前的中国人来到现在的话,什么会让他们感觉到天方夜谭? 
  国家统计局报道「未来一段时间保持在 14 亿人以上,三孩政策效果将逐步显现」,此举具有那些意义? 
  台湾很落后吗?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适合推行财政赤字货币化吗? 
  为什么中国总是内需不足,消费占 GDP 也一直不高? 
  你是如何从一个带路党变成自干五的? 
  中国CPI破4,代表什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有哪些领域的发展属于迟滞甚至倒退的? 
  你见过哪些令你感到震撼的流水线工作?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洪素珠辱骂外省老大爷是中国难民,让他滚回中国」?
下一个讨论
占海特无法在上海中考,三年后被普渡大学录取对于这个国家的精英认同有何影响?





© 2024-05-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