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留学主要看什么成绩? 第1页

  

user avatar   xiao-bi-kuang-s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讲【美国金融硕士MSF MFE申请】之前,我先和大家一起来看看MSF和MFE。

  • Master of Science in Finance

MSF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开设在商学院且属于商科专业的金融硕士。

该课程主要包括了风险管理、企业并购、金融衍生证券、财务报表,企业决策管理以及投资分析等,研究课题主要偏向于分析和研究资本市场运作和企业财务两大部分。

  • Master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

MFE项目基本上都下设在多数学校的数学或者工程学院,仅少数在商学院,在数学下设的该项目叫mathematic finance/quantitative finance(金融工程/金融数学)。

该课程主要包括偏微分方程,实变函数、随机过程,数据挖掘等。

可能有同学觉得知识看定义难以下决定究竟申请什么,关于这点我想给大家一些实质性的建议:

1、审视自己—你擅长什么
2、询问内心—你喜欢什么

问完上述两个问题之后,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很棒且比较有创新精神,那么我建议你考虑MSF专业;

如果你觉得自己并不是这样,但还是想选择MSF专业,那么我建议你多多参与学校的课外活动(如各类比赛、志愿者···),这些需要与人沟通交流的活动能够提升你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也可以参悟出与人交往之道,提升自己的沟通水准。

如果你觉得自己擅长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编程等等之类的方面,那么选择MFE准没错;

如果你觉得自己想选择MFE但是数学和计算机并不太好,那么建议你多在数学和计算机相关课程上努力。


好了,上面说了这么多理论相关的知识,想必大家对【申请】更感兴趣。

我在申请季申请10所学校拿到7个offer。包括 UCSD, Maryland, CaseWestern,Fordha,Tulane等7所学校金融硕士offer,并且多数学校承诺了奖学金,最后选择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

说出来很多同学可能不信,我目前在全球排名第四的债券评级公司工作,但在申请留学之前,我的本科就读于国内的一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211财经院校,GMAT和TOFEL成绩也并无太大出彩,只有700分和102分,以这样的成绩,我却拿到了美国7所高校MSF项目的offer,想必有不少同学都会好奇我是如何做到的?

今天在这个问题下,我就和大家详细分享一下,我是如何进行留学前的准备,如何确定规划目标,并成功申请的真实个人经历。谨以此文分享给正沉浸在题海里、或者正准备踏上这条留学路,但是内心还很迷茫的各位。


规划阶段

这个阶段,从我刚进入大学时开始。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刚高考的魔爪中脱离出来的时候,一心追寻着所谓的“自由”。那时我们迷茫地站在充满迷雾的人生十字路口,看不清远方路的尽头。

一部分同学选择了短期能看清的路,给自己做了规划:大学四年要进入学生会,做到干部级别,混迹于各个社团,或者选择去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开始计划自己的志愿生涯等等。

而我开始想,我想要什么?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也会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可能这样的一瞬,就能改变我的一生。

那时候懵懂的我,心里却一直渴望着出国留学,我想探寻不同的人文世界,尝试不一样的百媚人生,正是这样一种明确坚定的信念,成为了我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驱散了前方恼人的雾,不止着眼于短期的目标,真正建立起了我的人生宏图。

大三大四,我已经了解了很多关于留学方面的碎片知识,开始系统的准备自己的英语学习时,很多当初只制定了短期规划的同学才回过神来,也开始想规划长期目标,想准备留学,但无数个事实证明,大三大四开始准备已经太晚太晚了,很多我身边的同级同学们都因没有早点准备而悔恨不已,与梦想的学校失之交臂。

说回正题,除了英语这项必要的语言学习之外,我们应该怎么确定自己想攻读的专业呢?

以我本身为例,我在本科学校攻读的是经济学专业,在上完经济学专业的一系列基础课程之后,我及时发现了这门课并不适合我,首先这门课理论大于实用,其次我对这门课本身并不兴趣高涨。因此我选择了及时止损——研究生转专业,那么转什么专业呢?

这在一段时间是困扰我的一个难题,首先我考虑到自己并不想很大幅度的跨专业,希望能够用上自己所学的基础知识,比如从商转文或者从商转工科等等就不考虑了,其次我希望毕业之后能够有好的工作,这就涉及到就业面的问题。

综上考量之后,我筛掉了很多专业,最后决定的是和经济专业有很大相关性的金融专业,再结合如今美国最热门的两门金融专业——MSF(Master of Science in Finance)和MFE(Master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咨询相关机构的专业意见之后,我最终选择的是申请美国的MSF项目。

那时的我就知道成功是奖励给有准备的人的,于是立马给自己画了时间计划表,例如:在选课时尽量选择金融类的课程、尽量多去旁听各类金融相关课程补充自己的金融知识背景、本科学习的每一门考试我都要重视并拿到高分、争取在大三考完托福考试、争取在大三到大四这段时间考完GMAT等等。

在这之后,我又规划了许多具体的留学蓝图,比如积极准备英语的语言考试,同时兼修其他学院的相关专业课程,比如修一门其他学院的公司金融课程。这样不仅能够扩大我的认知水平,还能在我的成绩单上添一抹亮色,让招生官看到我跨选金融的诚意。

前面也说过,到了大三大四之后,身边的很多同学才开始准备留学申请,但这个时候时间已经非常紧迫了,他们常常都是一边备考重刷着分,一边慌乱忙着申请,或者直接把申请的步骤交给中介,自己当甩手掌柜,丧失了掌握权,这样是很没有保障的,把自己的命运全部交在他人的手上。

所以在这里我推荐给大家的方式是半DIY方式,这种方式由导师和自己共同参与,既能听取导师的专业意见,又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展现自己的长处。而这种新兴方式我比较推荐的是Admitwrite平台,他们的半DIY服务是“4V1”模式,通常由四名导师一名学生组成,四个钻研于各自不同领域的精尖导师各司其职,发挥自身最大的价值,来帮助你通过申请的难关,可以一试。

还有我想告诫同学们的是,虽然有句名言说过,不论什么时候努力都不算晚,但是如果想要保证自己拿到百分百的成功,就要拿出一万分的努力,提前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

只有心中有了计划,才能有条不紊的应对一切变化,有充足的时间弥补自己的短处,同时也给后面留下足够的空间,做进一步努力。(比如我自身而言,我一般都在第一轮进行申请,而如果有学校waiting我的话,我就可以用后面充沛的时间来重刷我的托福分数或者GMAT分数,丰富我的文书等等。)


托福/GMAT备考阶段

我其实并不擅长考托福和GMAT,实话说我是算基础比较差的那类人,后来是通过不断刷分,考上去的。

最初我是去报了培训机构,从托福的强化班开始,机构的强化班教会了我一些做题的方法和技巧,至于下课之后怎么刷题努力就是我自己的事情了。对自律要求还是比较高。

我记得在我上完一轮强化班并复习了一段时间之后,我的托福成绩只有80多分,那时候我觉得已经到了瓶颈点,我知道做题的方法和技巧,我刷过很多题,背了很多很多单词,但是就是不知道该如何把成绩进一步往上提升了,于是后来我找了个假期,花了一整个假期的时间报了培训机构的一对一服务,这样老师会带着我一道题一道题的讲解和审查,把每道题的多样方法都告诉我,并且掌握,我认为这种类型的服务最主要的帮助是在阅读和写作上,且是提升最快的一种方式,只要掌握了方法,心细一点检查,那么阅读满分都不是太大问题,唯一不足的就是价格昂贵。

写作方面如果你自己的写作基础比较好,已经达到了不用套用模板就能洋洋洒洒的写出一大堆文字,那么不用再听下面的了,但是如果和我类似的情况,一样基础都不大好,那么我总结出来的经验是,平时就要多积累句型、特殊字词,多读好文章,一般写作是字数写的越多分越高,所以提升自己的打字速度和准确度也能帮助你拿到高分。

关于托福和GMAT的听力和口语部分,我想说的是,这部分大多得靠自己多加练习,熟能生巧,因为口语常见的题型就那么多,为了避免自己在考场上尬住,唯有多练才是王道,而听力听得越多,耳朵会越被训练得越灵敏,若是很长时间不练习听力,那么会退步也说不定。

我在口语考试之前,先给自己准备了五十道常见的口语考试题型,然后每道题都先让自己写下来,再把自己积累的故事和素材套用进题目里面,最后利用自己的碎片课余时间,将其背的滚瓜烂熟。

PS阶段

该阶段需要思考的问题很简单——如何把自身的出彩全面立体地体现在PS里。

在开始写PS前,你应该知道一点:只要PS写的出彩,那么就可以弥补你自身背景的缺陷。

所以你不能只想着怎么好好写简历,而松懈地对待PS。尤其是本科背景不好的同学们,这一点最需要警惕。

这里也有很多能举出的案例,很多双非本科的同学(背景上有缺陷)仍拿到了某名校offer,其最主要的点,就在于PS上。至于为什么?据我观察的多例成功案例,总结出来一点:ps能够展现同学们的软实力(一般商科学校的ps包括了同学们的创造能力、领导能力、决策能力等各种软实力),这种软实力不同于卷面上的分数一般说一不二,而是有周圜的余地,美国的各大高校也不会很死板的盯着白纸黑字的成绩不放,他们也更看重申请者的软实力,一般ps的形式要么就是让你展现自身,要么就是问你为什么选择该校。

我在申请的时候,一是因为自己经验不足,二是为了避免踩到坑,直接将申请全权交给了我信任的中介机构代写。当然我知道中介写出来的成品都有同一个特点,那就是模板化——他们几乎都是按照一个模板写的东西,且强调的多是一些活动描述(比如某社团的领导者、某活动的负责人等等)。

而当时我咨询了一些在美国上学的我的前辈们,他们告诉我ps只有故事化和具体细节才能打动考核官,而若只是中介写的ps那样叙述简单的活动过程,并不会出彩。

因此为了更加立体的展现自我形象,我决意自己起草底稿,着重强调了自身的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写了很多细节,最后让中介帮忙修改润色即可。

但其实那时候的我,并没什么经历可以称得上是能够写进ps的素材。

论领导能力,我既不是学生会主席,也不是某社团负责人,仅仅只有一次班级的比赛活动由我组织过。说这些是想告诉大家经历少、头衔小并不要紧,最重要的是你要真正能够通过描述这些细节(如何组织活动、怎样鼓舞同学的积极性、活动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难题,你是如何解决的等等)让人身临其境来感受到你的各方面的软实力,但是这里并不是强调参与课外活动不重要,如果大家有参加各项活动的机会,就尽可能的去参加,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另外一种PS的问题是问你为什么选择该校,对于这类问题,我看过几篇中介发给我的文章,我感觉这类文章都千篇一律,基本上都在夸赞该校(例如:该校排名很高,地理位置很好等等),但其实在我看来,如果你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我最推荐的方法是去实地参观该校,了解该校的具体课程设置、就业率、校友资源等等,这些都能够写进答案里,这种方法也仅仅适用于美国的学校,因为在国内很少有学校会开放校园,让申请者去参观,更别提会设置专门的工作人员了。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帮助你写好这一课题的ps,还能够让你近距离接触到该校的师兄师姐,询问该校偏好的招生情况等等(举个例子:如果这所学校着重体育项目,那么你在ps里写你会什么运动,得过什么奖项,都能使你在众多申请者里出彩;而对于我来说,UCSD的金融项目其实来说比较偏量化,我就在PS理强调自己修过《经济预测与决策》课程,会运用R语言,给自己多加分。)就像一段感情里的追求者,只有投其所好,才能增加好感,把人追到手。

当你有了初稿之后,一定不要认为已经足够而放任不管。要知道一块良玉,是需要经过不断的雕琢和沉心静气的打磨才能变成绝世美玉。在有了初稿之后,常常一个人在寝室里不厌其烦的修改,一遍遍的回忆那时珍贵的细节,不断的磨平文章的棱角,使其避去锋芒,展露出光滑鲜活的一面。我改了至少不下十遍,还是不能到完美的境界,于是我又去找到了中介老师,征讨如何才能使自己的ps更加接近美国人习惯的美式风格,趋近于圆满。

所以在各种选择之间,我也建议有充足时、力的同学们选用和我相同的方法——先自己起草,再找中介机构修改。我比较推荐的Admitwrite,这个平台相较于其他市面上的各类平台的导师更加的专业,且导师都是非常有经验的在国外留过学的学长学姐们,你们把初稿给他们之后,他们会结合你自身的特点和经验,帮你改出最贴近于你自身,并且能够立体展现自己特长的文书。在定终稿的时候,平台会有专门的外籍导师负责指点你的文本语言逻辑,顺便替你的语言进行润色,经过一整套的服务下来,你的文书会逐渐趋近于完美。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英语写作能力不尽如人意,那么还有一条捷径可以选择,就是直接请Admitwrite的导师帮你代写文书,而之前所说的普通传统平台的雷区都不会在Admitwrite平台出现,大家可以绝对放心。


简历阶段

如果说有很多同学会忽视ps,那么绝对没有同学会忽视简历。从此处可以看出简历的重要性。

如果你问我,如何让你的简历从一片空白变成丰富的文书,我想告诉你的是,并没有短期内能提升的捷径,只有一条漫漫积累的远道。

简历一般主要概括了四种材料,包括了本科学历、在校成绩、实习经历、研究项目等。

一项一项来说,首先学历当然越高越好,但是这已经不能够再改变了,所以这里不多说了。

其次是在校成绩,在校成绩是最重要的两项之一,当然也是高越好,这个是大家努努力就能拿到的东西。如何保持高GPA,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此我也不多累述,当时我记得自己的GPA是保持在3.5左右,仅供大家参考一下。

接下来说实习经历,在简历的描写里,实习经历是除了在校成绩之外最重要的因素了,而实习不是数量越多越好,而是质量越高越好,一般我们在简历上写的实习经历描述的是你具体做了什么事情,而不仅限于你在什么公司实习。

如果你是去大银行做柜员之类的这类实习,虽然看上去在名气很大的银行实习,但能够收获到的有意义的东西却很少,能够写进简历的东西亦很少,所以在实习的过程中要时时刻刻保持学习的心态,学习技能也学习方法,我以前是在J.P Morgan和国内的一个券商合资的一个券商实习,相比于地道的国内企业,我实习的这种中外合资企业具备了更高的国外认可和知名度,而同时我又拿到了部门经理的推荐信,可以说在这一方面比较加分。

如果要说名气,我比较推荐商科的同学们去外企、四大或者世界500强的企业实习,这些企业在国外的知名度和认可度更高,得到的效果更好。

最后是研究项目,同学们可以在这个期间做一些优秀的项目,同时把自己的论文也写进简历里,但需要注意的是简历的页数不能超过一页。

除了上面主要四点之外,说一些其他并不重要但是仍然可以加分的点,比如各类证书,商科比较推荐考取加分的证书是CFA、FRM、ACCA等。


推荐信阶段

就我亲身经历总结出来的经验而言,申请学校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必胜点,做到了你就比其他学生胜率高出一半——坚持,坚持在各项环节里谨慎,坚持把各个步骤都做到完美,坚定自己的必胜的信念和决心。

在写推荐信这个阶段,要选择合适的人选,在校的选择老师,实习的选择经理等等,如果他们实在没空,那么也可以由自己代笔根据他们的意愿写好推荐信,最后请他们签字就可以了。不要轻言放弃,畏惧一次失败。

本人自身的经历也比较坎坷,虽然结局是令人高兴的。到了接近写推荐信的这个阶段,我才开始考虑人选,对我而言,选择一门金融相关课程的老师是最合适的,我心中的人选是大二上学期开讲投资课的老师,因为在我心里一直很钦佩敬重这个老师,这门课又是非常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然而时间太久远,我不得不翻遍所有的书查找老师的联系方式,尽管后来找到了,但是又碰上一个难题,联系方式根本联系不上老师,于是我只能每天跑几趟老师办公室,但是不凑巧的是,每次我去找老师的时候他都不在,就这样持续过了一周多,终于在办公室蹲到了老师。

但由于大二的时候,我并没有怎么和老师有过多的交流,导致了老师婉拒了我。

但是这并不能使我放弃,如果能拿到这门课老师的推荐信,对于我的申请而言,会有很大帮助。

所以我思考了各种方法,最后选择了到他的另外一门课参加旁听,这次主动积极的和老师交流,一起探讨问题等等,终于得到了老师的赏识,同意了帮忙写推荐信。

我看到很多同学,在被期望学校waiting的阶段,不会做努力,仅仅只是等待,这些人不会积极的去创造条件,那么很有可能就会被pass掉。

说一个我身边的真实故事,我的一个朋友在申请他的期望学校时,也被waiting了,但是他并没有很被动的去等待,而是一方面主动积极与学校进行沟通,展现自己的能力,表达对该校的喜爱。另一方面,他努力地去刷新自己的各项成绩,化被动为主动,成功上位转正,拿到了offer。

说这个事情只是想告诉同学们,如果你遇到了挫折,遇到了人生的红灯,它让你等一等,你不能就仅仅停下了,就真的去等,不要放弃主动的机会,你要自己创造机会,这样成功的大门才会为你多打开一分。


面试阶段

如果你的口语不错,或者你在美国读了本科,那么为了不浪费你的时间,可以选择性地跳过这一部分。

那么接下来就给那些来自于国内本科,并且自认为口语不是太好的同学讲一下,如何提前准备面试这个阶段。

面试这个阶段说简单也不简单,说难也不难。有的面试只是为了考察你的材料是否有舞弊,但有的面试真的会决定你是否会被pass,因而说面试这个阶段,还是需要好好把握的。

美国研究生的面试一般分为两种类型的问题,一是行为面、二是专业面。

行为面简而言之就是关注你的行为、性格等方面提出的问题;
专业面也是字面意思,会询问一些相关专业上的问题。

不同的专业一般学校在面试问问题时,有不同偏向。

举个例子,我申请的多半都是金融专业,因而学校提出的问题大都属于行为面的问题。

(ps.UCSD出的问题可能会涉及技术面,当然有的同学会抽到技术面,这种一般是不需要特意去考虑的,因为该类型的问题考察的是一些有关计量的知识,靠平时学习和积累完全足够了。)

美国研究生的面试方式也分为两种,一是面对机器、二是面对真人面试官。

一般机考,会随机地给你出考题,再给你几分钟的时间来叙述问题,这里比较像托福的口语形式。
一般面试官面试,是与其约定时间 ,进行远程面试。

举个机考的例子,当时我申请的几所高校中,有一所东北大学(约翰霍普金斯)是机考。

在我面试之前,我就去论坛搜索了很多题目,因为机考有一个很死板的特征就是大都会有一些固定的题库,因而只要你上网多花心思查询,那么就能得到很多帮助。一些面经也是在机考起的作用比较大,也可以多看看。

如果是面对面试官的面试,那么首先你得给面试官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虽然美国招生官没有中国的那么严肃,你可以为了让招生官眼前一亮穿亮色的裙子、戴吸睛的耳环、画漂亮的妆容,但你还是需要做到仪表整洁、端庄大方。

面试官面试最忌讳的就是死板、模板化的回答,你不能去死记硬背,这样出来的东西是很不流畅和自然的,前面也讲过了,虽然面经在机考的作用中更大,但是在面试官面试时,你也可以适当参考一下。

比如我自己当时申请的时候也有部分学校是和面试官的面试,我自己的一个小方法是准备一些看上去很常用的小片段,要包括很多细节上的东西,这样才能够生动的打动他人。比如我准备的片段中随便提几个“我遇到的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我为什么选这个专业”“我的爱好”“我父母的职业”等等,然后千万不要上网搜寻模板死记硬背,灵活地使用自己的话把它说出来是很加分的。


申请之后等待

我现在还能深刻的记得,在申请学校等待offer的那段时间,每天睡不着觉,神经高度紧绷,只要有邮件来就会很紧张地去看,那段时间我每天都花很多时间去看留学论坛里的各种大神的帖子。

不得不说这对我的帮助很大,跟着那些留学论坛的大神的思维脚步,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了解到了很多具体项目,看过了别人申请的经验,我现在所悟出的给大家讲的这些道理,都是在这个阶段摸索出来的,因此我很感谢那时候的自己。

在看论坛之前我还挺担心GT背景的,直到看到一些大神分享的经验之后,我才发现GT背景并不能决定一切,只有在申请过程中你努力了,才能开出花来。

虽然那段时间焦虑得头发都快掉光了,但是我仍然顶着压力坚持了下来,果然最后所有的付出都有了回报。当我拿到我期望学校的offer时,我觉得以前那些辛苦都不算什么,所有的努力都被肯定,这是非常值得的。


总结

本人刚开始准备考托福的/GMAT时候心里压力特别大,而且考试真的特别不顺利,后来刷分考的次数应该算比较多的——前几次刷GMAT,我刷分刷到了700分,但是后几次就完全突破不了这个分数了,给我的自信心造成巨大的打击,所以我申请的时候也是非常没底的,以致于最后我思量再三选择的策略是保3冲3,就是选3所保底的学校,3所冲刺的学校,再选择3所有信心能考上的学校。

这三所冲刺的学校包括了UCSD(当时UCSD的均分在105+/710+),其实我当时一点信心都没有,认为这三所其中的任何一所学校的offer我都拿不到,但是因为希望心中无憾,我还是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争取了。

因而在拿到UCSD的offer时,我的内心不仅是惊喜,更多的是想流泪,自己的辛苦和努力真的没有白费。

其实总的看来,我自己的申请经历不是一帆风顺的,且还有些坎坷,但最后结果是好的,就够了。

结合我自身的经历,我想要给各位学弟学妹们建议的是:

GMAT和托福准备时间越早,刷分的时间就越充足,取胜的几率就越大。

如果最后的成绩还是不尽如人意,也请不要气馁,只要在ps和简历上多花点功夫,依然可以改变局势,扳回一局。

留学申请其实并不是简单的比背景、比成绩的绝对赛场,更是一场比谁更自律、比谁更努力、比谁心态更好的一场拉锯战,只要能让招生官看到你的诚意,那么一切都不是毫无可能。

要知道不管选择什么样的路,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只有提前规划好自己的人生,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人生。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民国粉女留学生在澳洲因对台湾同学发出死亡威胁,被勒令退学关精神病院后遣返,并表示不想回中国? 
  俞敏洪称「外国留学生不应有超本国学生待遇,应一视同仁」,你支持吗?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可从哪些方面改变? 
  美国疫情在如此情况下,新加坡留学学习游戏设计是否有更好选择? 
  12 月 9 日 22 岁中国留学生在美遇车祸身亡,同伴 4 人受伤,目前受伤人员情况如何? 
  如何看待部分海外名牌大学留学生在毕业后不回国效力? 
  出国留学真的比在国内读书好吗? 
  如何申请海外名校? 
  为什么许多人会认为日本留学费用便宜? 
  【求学路上】我计划申请香港前三所金融相关的taught,可能性有多大? 
  为什么很多在国外留学生活的中国人,圈子里还都是中国人? 

前一个讨论
申请加拿大院校的流程有哪些?
下一个讨论
如果就读于一个普通211大学,将来想考国外知名大学(如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生,可以吗?容易吗?





© 2024-05-0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