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在文学创作中,怎样将词语运用得更好更准确? 第1页

  

user avatar   bai-lu-6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羊驼和

@徐是愚

两位讲的都很好,我补充两句吧。

分类摘抄是扩充词汇量的好办法,但,它只扩充漂亮词。

一篇文,你抄下来的一定是醒目漂亮的词。但是写作的根基不在掌握多少漂亮词,而是会用普通词。

看字典能掌握普通词,并规范用词习惯。

看字典,你会意识到原来写美女不一定要用瑰姿艳逸、姿貌玉洁这么高端的词,普通词比如清纯、妩媚、可爱、阳光、成熟、英气等等词,也能勾勒出美女风貌。

看字典,还能纠正对漂亮词的错误用法。

有的作者一味华丽,用词不求甚解,我们摘抄时可能连他的错误一起抄下来。

比如,我以前爱用一个词,烟视媚行,专门形容娇媚狐狸精。看字典才知道这个词是说害羞不自然的样子,烟视是悄悄看,媚行是慢慢走。它能形容日向雏田,不能形容范冰冰。

还喜欢一个词,天籁。好听的声音通通叫天籁,美女娇笑是天籁,琵琶咚咚是天籁,小猫喵喵叫都“不啻天籁”。看字典才知道,天籁指风吹过天空的声音,那种大自然极清极静的声音才叫天籁。世俗的、娇媚的声音用悦耳用动听都好,用天籁不合适。

类似的词语还有殇、齑粉、绮丽等等词,不看字典很容易用不精确。

所以,看字典是必须的,不用天天看,看一遍心里有数就够了。

其次,摘抄的词尽快用一回。用了才算掌握。我当年抄了厚厚两本,昨天抄下今天必然在写作中用一次。总共只作了三个月摘抄吧,再也没有词不达意的情况了。

我还记得当年抄下来的一些词: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澄江如练、铿金戛玉、天虚鸣籁、响遏行云

这些词太扎眼,现在都不用了。不过那段摘抄经历让我领略了汉字之美。

我不写“澄江如练”,但是我会写“河水像一条白绸布”;我不写“落日熔金”,但是我会写“夕阳像融化的金子,流得天上地下都是”。

摘抄,看字典是做加法,词汇量够后就要做减法。少用漂亮词,少用虚词副词形容词,试着只用动词名词写东西。

推、拉、移、挪、拿、按,都可以写一个人给另一个人递茶杯,但画面与感情截然不同。

看、盯、瞪、瞥、觑、望,都可以写一个人注视另一人,而感情差别极大。

名词比动词更难掌握。都是女朋友,叫“马子”的是小混混,叫“爱人”的是语文老师,叫“丫头”的是邻家哥哥,叫“女王陛下”的是抖M,叫“宝贝”的是热恋男青年。名词透露出作者的观察力,也决定了文章的质感。

名词动词也练好,就是第三步,徐老师提到的平仄、对白。到这个时候,作者的文字已经返璞归真,跟大白话一样。人人看得懂,人人觉得美。

这就是很不错的境界了。

总之,文笔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不用太在意这个事,写着写着就进步了。


user avatar   xushiyuzhi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1、确保你所写之书是你想读之书。你写成的文章一定要是你肯花钱、肯从书店买的文章。为此你可以代入崇敬之人的身份来写,久而久之,自得其妙。

2、写完多朗诵,以求节奏平稳,音韵和谐,长短句错落有致。

3、不写未深知之物:既然尚未深知,用词必然疏漏低俗。好比叫你马上写篇讨论海洋生物的文章,你必然在鱼虾蟹蛤鲸豚鲨里打转,写不出更精准、更贴切的名称。

4、定稿拿去给专业人士看,虚心接受教训从改正中进步。不可妄自尊大,亦不可自哀自怜。

5、等到专业人士也改不动你的文章,就可胆子放大些儿去同名家作品较量了。描写同一事物,屡败屡战,慢慢进步。

--

附:

既然有个“编剧”的标签,那就写个第六条好了。

6、随身佩戴录音设备。每逢别人在路上谈笑,你就凑旁偷录。回家后的笔记,应该是这个样子:

标题:
偷听内容:
偷听地点:
偷听人物:
备注:

推荐一个不错的网站:
偷听纽约:Overheard In New York

应能快速了解当地人的准确用词,更利于塑造人物。

例子:
July 28, 2015, 偷听自火车站
偷听人:Sarah Jane
欧洲游客对亚裔儿童:“Do you sell fake bags?”
(你卖水货吗?)

July 29, 2015, 偷听自咖啡屋
偷听人:Big Larry
可爱少女打电话:“Hello mom. I'm just calling to tell you I got a tattoo, and I'm telling you on your voicemail so I don't have to hear any shit from you about it. Call me after you calm down. Bye.”
(嘿,妈。我要告诉你,我弄了个刺青。为了避免你发飙,这是一则语音留言。等你冷静下来,记得打给我。再见。)

July 21, 2015, 偷听自 加拿大,渥太华
男讲电话:“My girfriend doesn't know it yet, but I'm going to get her pregnant.”
(我女朋友还不知道。我决心把她的肚子搞大。)

July 18, 2015, 偷听自某海滩
少女对朋友:“If you don't stop, I will punch you in the tits.”
(你要是不住手,我就打你的咪咪。)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user avatar   yang-tuo-81-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好问题。答案是有。

分三步:【分类摘抄】、【堆叠词汇应用】、【融会贯通】

(大长篇有图慎入)

========================2017年3月15日修订版========================

注:这是个套路,主要针对对这方面有疑惑且想适度提高自己写作水平的知友。不针对各位已经自成一派出书立传写的大手。

化境的写作水平的提升不存在固定套路,但一般写作水平的提升有迹可循。你问我咋写成莎翁那样我真爱莫能助啊!那真是天赋问题啊!

以下是当初审题不清被喷以后的道歉部分,来看方法的知友可直接跳到第二部分。 在我第一次回答这个问题以后陆陆续续接到广大知友或明或暗的反对。我就是再反应迟钝也知道自己可能写的有点问题了。


问了群里几个朋友吧算是…发现是我回答的太基础了。不如说—跑题了。题目所问是“如何用词更准确?”之后更补充了“想要更精准的描述。”


重点不在我论述的该不该看词典积累上,而在积累完了怎么用。


题主也不是没有什么词汇积累不知道怎么把文章写长长的小白。


而是一个有一定水准的写手想知道怎么从单纯的词语叠加—过度描写,升级为“用词精准,字字珠玑”的写文达人。


我在这儿,先给被我“轻视”的题主道个歉。我看到时候,题目这样儿,潜意识的觉得让看词典的前辈不太靠谱儿,看词典积累的也都是词意和词汇数量。很难在实质上有提高。



于是我就把矛头指向了积累方法。并且非常一意孤行的认为连积累方法都错误的人是停留在第一阶段【分类摘抄】的。

但其实是因为想要在由机械堆叠词汇进步到融汇贯通的写作是很困难的,所以题主有些“急病乱投医”这才犯了初学者的基础错误。

所以再次道歉。小觑题主错在我。

==============================道歉部分完===========================

于是咱们从新开始答题:


现在题主的问题核心是“词汇准确性”问题。我们就针对这个问题来谈。

先说下我觉得背词典不太靠谱儿…

知道这个词什么意思不难,知道他怎么写也不难,问题…

哪个词最恰当,才是根源。


作家认识的词一定比语言学家多吗?不然。


那么他们写作水平一定比词典作者低吗?也不然。

由此,词汇总量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积累“常用词汇,可用词汇”就如打游戏手速固然重要,但有效操作才是决胜的法宝。


常用词汇和可用词汇是文章构成的基础。第一阶段中要有先做到从“不知从何说起”到“知道从何说起”;


第二阶段是“用典堆叠,使用词汇和典故,模仿名家风格。”


第三阶段是“浑然天成,完美的把积累和自己的经历结合在一起进行创作。—自成一派”


(但貌似题主已经越过了第一阶段,再次道歉)


这个阶段就是我早先提的【分类摘抄】,这是准备工作。(为了让我们知道有啥可说) 下面我们来具体说下【分类摘抄】怎么施行。


【具体步骤】

1.准备10个本子(或10个电脑文档)

2.标上号(1-10)

3.分别为:

1号本:人物五官描写(该本(文档)分为5个部分…眼口耳鼻眉。分别用于积累看过的书中对人物的五官描写。

效果:可有效避免反复使用眼睛(眼球)、鼻子(鼻梁),嘴唇(嘴巴),耳朵,眉毛,这类基础词汇。使得人物描写不再干巴巴的像是医生诊断书。

举例来说:如形容眼睛好看嘴也好看的有“明眸皓齿”、眼睛好看可说“美目含情”等。

这类描写多见于小说,诗词中,言情作品,传奇演义中都有。可借鉴一二。

(剧本中表情动作语言偏多,具体相貌描写反而相对少,不建议从剧本中找)

积累过后也要练习,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找一个人进行外貌描写然后让人看你写的外貌,

看他能不能勾勒出你本来想描写的那个人来。一般误差越小水平越高。

(误差缩小则是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度的过程)

信手拈来是第三阶段。




2号本(文档)用来积累人物身形,动作神态。分两部分。身形一部分,动作神态一部分。

身形很好理解…就是身材相关的(手啊,腿儿啊,胸啊腹部啊后背啊)…动作神态就是人物的表情动作构成的一种状态…这个概念比较抽象我举例说一下为啥要积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上图为连续表情变化,若无神态表情类积累,一般人会写成“他忍了好久,终于忍不住哭了出来,想想还是算了,他掏出手机回了个短信—祝你幸福。五张图就一句话…因为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写了。

如果没给图,“终于忍不住哭了出来”就像“终于吃完了。”一样苍白无力。

第一阶段“无话可写—有话可写”,勉力一试:

他面上强撑着“无所谓”,嘴角却已经弯了下来,眼底发潮,混着爱恨,五味陈杂,脑子乱成一团。


过了一阵儿难以置信的感觉去了,又生出闷气来。


“老子才不…”心里“在乎”两个字一出,酸气就往上涌。悲伤就开了闸。


砂子迷眼了!对,老子…眼睛不舒服,他上手揉了揉,手指点了点左边眼角,边咽泪边“着痕迹”的把手移向右边眼眶。


艹!什么事儿啊!心里暗咒了一句,眉头紧锁,一颗头就像垂杨柳那么低,后脊也弯了,“砂子”又TM进眼了。


什么事儿啊!深吸了一口气,他又暗骂了句,扬起头,上下牙像是有不共戴天之仇恨般紧锁在一起。仿佛一张嘴便要痛得喊出来。


艹就骂丫的!算了,毕竟夫妻一场…这俩句交错着在脑中盘旋不定。终于在泪倒流回肚里以后定了心。

他默默地掏出手机,回了句—祝你幸福。

(不要在意原剧情ˊ_>ˋ我很早看的了具体情节不记得了这里就图论图)

就图论图,看图写话,即便不算剧本和小说这段描写依旧不能算上乘,因为这是基础操作。

也就是答案里周远先生(小姐)说的—过度描写。这是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跨越的一个中继点。(我再次表示歉意…因为我误以为题主想问的就是怎样从“无话可说”变成一个“能说些什么的”状态)

跨越了这个状态以后,到达了用典堆叠和模仿他人风格的状态。

这时候套路是某个名家的套路,用词是之前积累的一些词语。

不一定多复杂。

(反而没啥生僻词汇…名家多倾向于留白和白描,含混着心理描写,

很少有长篇累牍去大量实体描述的,而且多用一些固定手法,虚实相间(武侠类竞技类动作类小说除外)

(因为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主要特征动作写了,剩下是读者想象空间)

(昨天一个知友说我前面那段过度描写是经典的网络小说凑字法…深以为然,

之前是网络小说修文的,来的顾客大多有“请抻长我的小说”的要求,后遗症。让大家见笑了)


主要是句式和结构,一些经典的表示和某人常用词汇的混搭,效果是这样的:

呵。他想笑,自嘲一下,却笑出泪来。其实了解一个人并不代表什么,人是会变的,一分零二十八秒前的夫妻,一个电话就成了陌路。

他抬头,水雾里的天花板很脏,真脏。他低头,雾散了,地板倒干净。他回了句—祝你幸福。

第三个阶段…浑然天成融会贯通自成一派。看好了啊,上大招儿了啊!

我也不会。


(不闹了,我虽然不会但群里有知友提供了一篇很好的文章,大家可以看下:360doc11.net/articlenew


大概这种感觉。我个人以为前两本儿的积累上,外貌身形是皮囊的话,动作神态就是灵魂。没有皮囊则人无貌,没有灵魂则为傀儡。都不可取。因此要多积累才能把人写活。

(这点我做的也不怎么好,共勉QAQ)

第三本儿(文档)是语言。(分为对话和旁白)(含人物心理活动)

先说对话: 第一阶段就是摘抄积累(不多说了)…语言的话相对于其他部分比较大的一个特点是口语化。

第二阶段…词汇怎么运用得当呢?怎么合理模仿某人说话风格呢?—符合日常说话,像是这个角色该说的话。

前者好理解。平日里说话应该都有注意过,口语相对短小精悍,个别时候伴有语气词。会省略一些具体描述,表达人物观点。与其说是积累词汇不如说是在积累观点。

然而…根据人物的不同,说话方式也不同,积累时候注意分类,不要张冠李戴试举例:

窃书不能算偷…窃…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孔乙己》

这段很典型。积累的时候在我的文档里是【落魄(文人)(或其他外强中干的文化人)强词夺理结构】:

“Xxx不能算sss…xxx…(读书人)的事,能算sss么?” XXX和SSS部分就是词汇积累。

在这个句子结构下再积累:(其实是利用了狡辩人和听狡辩人对事物看法的不同构成一个经典的狡辩句子)

窃—偷。 借鉴—抄袭/多情—负心/热爱—沉迷/…

然后组合:“借鉴不能算抄袭…借鉴…艺术家的事…英雄所见略同…能算抄袭么?”

其实口语类的词汇积累主要是要弄清每类人说话的特点每类人在每种情况下说话的特点。然后弄清句子结构,在里面挖空,填词。

置于什么词合适。要看原本是哪类词。鲁迅大师一个“窃”字深得妙处…这点其实就是第三境界大成之境了。

不但构成了偷和窃两个词的对立,还突出了孔乙己的人物特征—文人酸腐之气尽现。

偷窃本为同义复合词,拆开造就了这个为人津津乐道的典故…我模仿的之所以没有原作有内涵是因为没能利用构词法进行进一步模仿。

至于你说咋弄…比如“采摘”

“采…不能叫摘…采…文人的事…能叫摘么?”

这段看着也是型似神不似…经家中长辈指点,认为此例不恰当之处在于没有突出狡辩。

长辈举例:“雕刻”(说名胜古迹抓包“有文化”游客刻字)

“雕…不能叫刻…雕…这…这是艺术,能叫刻么?”

强辩意味更重。似乎更为适合。

这么看来是构词法起了决定性作用。但这个句式同样也值得我们学习。“…”的连用显得底气不足外强中干。

两次重复使用“吊书袋”的词汇也增加了强辩的色彩。不能叫…能叫X?否定与疑问连用结构也很巧妙…

所以脱离书本直接看词典可能多少会有点问题。会忽略词语用在这里好不是单纯的词性还要涉及句子构成。

另:积累要注意什么人说什么话,孔乙己是强撑着辩,而有些“文人”理直气壮的可能就完全是另一番模样了。

昨天有个朋友也看了这个答案。问我为什么第二阶段看起来像仿写多于像创作?

我坦言…这种先仿后创的模式是“不少”文人的“必经之路”,因为通过分析和模仿,你才真知道文章“好在哪?”知道怎么把人家好的部分融到你的答案里。

融得得当叫集大成者。不得当叫一鳞半爪东拼西凑。宋代有词人以杜甫为宗创立了“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前两者为创立者)之后还有陈与义)学习杜甫心怀天下的忧国忧民。

虽然黄庭坚也模仿杜诗“无一字无来处”“平淡而山高水深”“忧心时政”的内核,但总体来说这是一种题材和写作风格,写作手法的融合的模仿。而不是字字照抄。

有些人看到一些成名作家的作品。每一句都闪耀着“真理”的光辉,每一句都想抄来用。又认准一个人可劲儿抄。

抄袭就出现了。的确有些作品在某个特定的细节上包括某方面的描写上很突出很优秀

(如《水浒传》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但不能因此就觉得我抄着水浒传写一本儿,我就自成一家了。照着写一本那叫抄袭。

好了我又扯远了扯回来…上回书说到鲁迅大师的《孔乙己》,鲁迅大师小说中比较多的是在封建社会和时局动荡下受到迫害的底层劳动人民。(人物类型)

(小人物,苦难之人)

内核属于“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叹他人漠视感世态炎凉”在同情他人的同时又气他们愚昧无知的。

这种题材在现在社会属于敏感题材…因为鲁迅大师讽刺的是封建残留。

封建的是和我们核心价值观不符的。那时候也需要有人高声疾呼,不让我们成为亡国奴。批判是受欢迎的。

现在这个时代四海升平河蟹社会…你再说人民愚昧无知被咳咳咳忽悠…那真是作死呢。

但也不是说鲁迅大师的文章放在现在就没有意义。

在某些特定的领域我们还是可以疾呼的…比如文艺圈抄袭成风,比如拜金主义露点博出位,比如封建残余资本主义剥削,比如已经被抓的一些贪腐告诉我们反腐应引起注意等…

但鲁迅大师在世多半要斥一句“御用文人”了。那也无奈。写作也要按照基本法。不然,我那进了拘留所的耽美小说写手朋友何辜?

又扯远了,我本意是底层劳动人民还是有的。也不是不能写的,只是时代在变。批判对象要找好,各位自重。

旁白/心理活动部分

小说的话会直接写成一段叙述,来表达该角色此刻的心境(也有一部分作者是用动作神态语言来替代这部分的,并无大段的想法)

旁白则是为了补充影视作品中人物不能“说出”心理活动的不足加上的画外音,和对目前情况的一个解释。

电影电视剧小说中都比较常见。积累部分就不论述了…

应用部分:想太多和啥不想是两大弊端。想太多体现在长段的心理活动和回忆杀上,用词方面体现在“车轱辘话来回说,和很多成语用典的堆砌。”

想太少则相反,明明情绪已经到了爆发点。却啥也没想或者草草丢下一句“他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就过去了。

(总结性无差别词汇,同理还有此刻五味陈杂,像打翻了五味瓶)

两种现象共同的解决方法。句子方面要短。词汇方面要达到炼字,能少说就少说,因为人的终极感悟往往没那么多话,思维过程不必细揪但结果要放出来。

如时未寒老师在《碎空刀》一文末尾所写“这一场无涯的生啊。”8个字。我看了他很多书,最喜欢的还是这句,到现在都忘不了。

人想东西都有个倾向性,当然有没有人真的五味陈杂?

有,大多数都是。可仔细看大家作品,不少都是某一时刻某种情绪占上峰。单一情绪好描写,双情绪组合(正反义词组合较常见)也还好,过于含混的情绪成分,不容易让人引起共鸣。(除结尾)

积累可按照:情绪种类进行整理。像是“犹豫---热血”出现频次比较高,“怒极反笑”也常见,注意整理归类。(和神态部分相互记忆)

还有一类特殊的情绪是“感叹”一般出现在文章末尾或某人临死前。这部分就是总结性的话了。然而也是难点。

以碎空刀为例。“无涯”无边无际没有尽头的意思。就这个词而言是在说“长”但结合文章来看“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无奈啊,漫长啊。”——一心求死易苟且偷生难

所以这里不是说“无涯”这俩字多高大上,只是放在这个情景下让你联想到的要远超出这个词的本意。

同理试举例:

一个女人临死前看到自己丈夫回来暗想:“罢了,还恨什么呢?”也属于一种明悟。

表面说恨其实说不恨,这是一种由爱及恨再爱,到释怀(无奈)的转变过程而不是单纯的

“我不恨你了。我要死了。恨也没用了。我不想原谅你的,我原本爱你的,你伤害了我还一笑而过,我很想好好爱你的,可你一次次让我失望,我不爱你了。也不恨你了。”

其他类型叙述(旁白)电影电视剧里居多,多看多记就能找到些规律。根据类型不同规律也不同就不过于展开说了。(毕竟我自己看的电影电视剧也有限不好以偏概全)

第四本儿(文档)是场景描写

出门之前续写一部分,发现我还真是给自己挖了个大坑→_→.....仔细观察的话场景描写的作用在西方19、20世纪小说里还挺突出的,我国现代小说创作似乎本来就对环境描写不是特别重视。加上现在文学又视觉化了。(就是大部分小说写了是为了拍成电影电视剧的),读者也越来越没有心情阅读环境描写而是只在乎剧情进展了。

这里提供两个研究方向,一个是想写古典文学、纯文学(就是写以前那种正统文学,典型人物典型环境那类的,如巴尔扎克的《高老头》那类的作品)的,那么建议去看看西方文学大家的作品,西方文学相对于我国还是要在环境描写上更细化的,我国除了古代的一些游记类散文以外...环境描写方面...可能还是要稍逊一筹。

另一种是想要写网络文学,或者流行文学,最好是能转化成电影电视剧剧本的....那么环境描写确实就没有那么重要了....只需在特定场景用一些常规的词汇对场景进行简单说明即可。这个积累完全是看需求,和小说题材也有关系,有的题材,如前阵子火得不行这阵子又炒热的盗墓类,就很需要环境来衬托当时的气氛,《鬼吹灯》这方面做得真的不错;再比如武侠小说,也需要一些背景才能烘托,也可以作为积累素材。

积累重点方向:西方古典、经典小说,中国古代散文游记(主要是自然风景和聚会时候的场景),以及现代的,盗墓类,武侠类,历史类等等.....

第五本儿(文档)是转场描写(即从A点到B点场景移动,A时间到B时间跳跃,等过度段)

这类积累看似很困难其实很容易,因为大部分小说里都有转场描写(不排除个别小说从头到尾就在一个场合进行的)。好的转场在一篇文章里就好比链接齿轮的轴承,写得漂亮,别人读着也顺畅,写得不怎么样,别的人看着就觉得有跳跃感,所以,我的建议是大家见仁见智,先找到一本自己觉得读着特别顺的文章。然后关注一下它从一个场景道另一个场景中间那段是怎么写的。

像我的话会用圈这个标志来框住不同场景;方框是不同事件;爆炸符号(就那个长得和刺猬似的漫画里总用来标志炸了的)来表达人物视角的转换或者主线支线的切换等等。

好消息是不需要看特别多,一个觉得不错的作者虽然可能有多种转场方式,但是总有自然和最自然,挑个你觉得最舒服的记下来就行了,不同一直标记把书画成花猫。

第六本儿(文档)是好的诗词歌赋(如不写古风可适当放弃这部分)

啊,说到这个了啊。说到这个就不得不说说——我实在已经看烦了男频一喝酒就《将进酒》一唱歌就“精忠报国”;女频一言情就“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一唱歌就《水调歌头》了。我估计大部分读者也看腻了。好的诗词有的是,弄本诗经弄本楚辞,再来个唐诗三百首,宋词如果懒得看,起码写东西时,搜搜除了苏轼的作品,死不了人的。

在这里我强烈建议,没有文学专业功底的童鞋们不要强努自己写原创诗词,不排除有人写的不错....但是大部分都各种有问题。你得这么想啊,文儿不火也就罢了,火了人家说起来你这玩意不合格律韵押得不对多跌份啊,是不是。

第七本儿(文档)为好的修辞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这个是从古代就有的《诗经》里讲求“赋比兴”,说白了赋就是平铺直叙,比就是打比方,兴就是在说一个事儿之前先来段别得抒发下感情,烘托下气氛。虽然是古老的方法了,我们现在依然可以用。巧妙的比喻有很多,我得说比喻这方面老祖宗们真是神了。诗经的国风里面就有很多比喻,恰当的让你拍案叫绝,如《硕鼠》之中用大老鼠比喻让人民苦不堪言的贪官。是不是很形象?(感兴趣的童鞋可以自己去搜索下)

拟人的话我建议大家有空去看看动物类的寓言故事,柳宗元的《三戒》,伊索寓言,各种童话故事,还有日本的一些拟人化的各种娘→_→(别闹!!!)真的别小瞧这些童话和寓言,里面的想象力是很多写手缺乏的。

夸张这类我推荐一些中国古典名著或者西方的一些经典名著。如《三国演义》、《红楼梦》、《悲惨世界》等,倒不是说他们用了多么多的夸张,而是在我个人看来,好的夸张是更加突出人物性格。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个简单的文学概念,早些时候有篇论文说文学人物分两种,一种叫圆形人物,一种叫扁形人物。

圆形就是像咱们日常里见到的人一样的那种具有不同性格侧面的,在不同场景里有不同性格的,如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扁形人物就是《三国演义》里关羽那样的,特别突出了他性格里的某部分——傲气;特别突出了他品质上的某部分——忠义。这种感觉的人物。我认

为夸张的最佳用途就在凸显人物个性上。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要注意尺度,就和游戏里给队员加buff似的,时机和度要掌握好,好比强调关羽忠义,再过火了就会变成不识好歹不领情,再好比强调关羽傲气。再过度一点就会变成情商低抗打击。所以差不多就好了,你觉得这人物都能感动你我了,就够了。感动中国啥的就算了。

第八本儿(文档)为好的文章结构(即插叙,倒叙,预叙,设伏笔等好的叙述方法)

这个也不算难,大部分的作品在正式集结成册之前,都是在某杂志某报刊某网站等进行连载的,好的伏笔就在于能吸引读者一直看下去,看了一章还想往后看。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可以问问自己,我接着最好奇的是什么?我最期待看到的是什么?然后看看作者是怎么给你营造出这种感觉的。


一般来说好的作品或是细水长流的感动或是跌宕起伏的热血,反正隔一段就要有一个刺激点,而且大部分都【不会】把事情100%的上来就和读者交代清楚。


而很多新人的通病就是上来第一章恨不得把男女主角祖宗八辈都介绍一遍,生怕人家不知道主角狂霸帅酷屌炸天的身世和过往,还有光明到刺眼的未来。非常不利于循序渐进的打出回忆杀,也不利于调动读者情绪,让读者期待下一章。


看和自己所写类型相似的文章很重要,好比你写言情非套竞技的路子,效果估计不会太好。找自己觉得好的,和自己创作风格类型相似的文章学习事半功倍^_^

第九本儿(文档)好的哲理性句子或者书中让你比较有感觉的句子(可适当涵盖部分名人名言)


纯摘抄,这个我就不多说了。用一两句做序和题记和可有效提高文章的格调。

第十本儿(文档)自己的、他人的、灵感和好的题材…

多出去走走听听看看,多看书看些影视作品,多活多体验,养成随手记录的好习惯。


【highlight:已经回来了,坑已填完,知友说的逻辑混乱问题我也会慢慢改进(大概是里面掺杂了好多题外话的原因,那就删了吧XD,反正不过是一时愤慨...感谢各位支持!】

【我是还有别的问题先戳后面链接再邀请的分割线 无需提问,也能回答 - 知乎专栏




  

相关话题

  如何写出烧脑的故事? 
  为什么写作总是很吃力? 
  请问有没有一款这样的应用或软件程序,能发布的时候同步我的文章到不同的博客? 
  有没有适合五一发的文案? 
  小说作者如何成长? 
  学生时代为了写作文编过哪些可笑的素材? 
  新人第一次写议论文,求指点? 
  古龙和金庸的武侠小说里有哪些惊艳绝伦的描写? 
  如果李白来到你的城市旅行,他会写出什么样的诗? 
  新手如何入编剧行,专业编剧平时的课业和日常是怎样的? 

前一个讨论
写小说有必要把小说里无关紧要的人名写出来吗?
下一个讨论
动漫里面有哪些大长腿男性角色?





© 2024-05-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