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谈恋爱几乎都会有一段疲惫期吧,不然小说和电视剧里从头甜到尾的爱情为啥这么容易让人上头呢?
因为现实里根本就不存在。
或者说很难遇到。
别说是情侣了,我跟我十几年的闺蜜就算不天天见面,彼此也早就没有以前那种抱着电话一聊就是一个通宵的激情了。
但我觉得这也不是什么坏事,没有激情不代表感情淡化,这可能恰恰是两个人感情合拍的重要标志,正是因为太过熟悉彼此才会慢慢忽视掉那些所谓激情的细枝末节,不是吗?
emmmm,不太懂那些一旦没有激情就要死要活分手的情侣,他们大多都陷入了 分手→和别人重新开始→没有激情→分手→和别人重新开始→没有激情…的怪圈。
有一句话我一直觉得很有道理:
“爱情不是跟不同的人做同样的事,是要跟同一个人做不同的事。”
可能很多人并不习惯老夫老妻的生活模式,其实没有激情是可以创造激情的啊,你们得支棱起来~(羞涩)
我跟男友阿K就曾经经历过一段长达一年的平淡期。
那时候我俩从一起装修好的房子里搬出来,就跟小孩子之间赌气一样,没怎么好好沟通。
搬出来的第一天晚上我就红着眼睛坐航班回了哈尔滨,他过了几天回深圳。回到哈尔滨的时候我每天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掉眼泪,怎么也想不明白曾经那么相爱的我们怎么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刚认识的时候,我跟阿K都是沪漂,他做前端的,我是做策划的,一个理性一个感性,他喜欢讲道理,我喜欢胡思乱想,不相称的我们居然还是磕磕绊绊地走到一起,身边的朋友并不看好我们,尤其是在知道我们两是通过探探认识的时候,全都齐刷刷的摇头。
但我两一南一北两个异乡人还是在这座闹哄哄的城市谈起了轰轰烈烈的恋爱。
谈恋爱那会真的浪漫的不行,天天探探消息提示音就没停过,我工作的时候想到他都会不自觉的傻笑,我们会在外滩接吻,一起在南京路散步,一同装饰那个承载着我们美好盼望的小家……
一眨眼三年多就过去了,还没等到七年之痒,有一天他下班的时候对我说,我们之间好像出了点问题。
其实我早就感觉出来了,但是我不敢说。
三年里我们不再频繁的约会,我开始厌恶他应酬回来的酒气,而他也不再像从前一样每天上班都要我亲亲他……
当时年轻嘛,头一次碰到这种事,两个人就跟电视剧里的男女主角一样决定分开一段时间冷静一下。
等我真的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我才发现,我早已习惯了有他的生活。
在哈尔滨的日子,每天早上我迷迷糊糊的伸手却只能抱住没有温度的枕头,看剧看到好笑的场景下意识的扭头却发现身边没有人,碰到生气或开心的事,第一个想要告诉的人就是他。
手机静悄悄的,我们都在怄气,谁也不愿意先开口。
转眼间一年就过去了,哈尔滨又到冬天了。
那天我跟往常一样起床准备给自己冲杯咖啡,手机忽然响起了短信提示音。
打开一看。
“你说带我去冰雪大世界玩还算数吗?我在机场了。”
我一下就笑了。
那一整天都感觉晕乎乎的。
我在机场看到裹得严严实实的他,笑得直不起来腰,也不知道为什么,笑着笑着眼泪就出来了。
时隔一年再拥抱在一起,我们彼此都更加确信,我们是无法分开的。
那是他第一次来东北,我还带他去尝试了滑雪,他赖在家里天天吃炖骨头和酸菜饺子,一个冬天长胖了五斤。
春天的时候,我跟他一起去了深圳。
我在那里也见识了很多以前从未体验过的东西。
我们就像刚恋爱的小情侣,一路上都紧紧拉着彼此的手。
感情一直不是用来消耗的,它需要彼此维系,与其想着怎么摆脱没有激情的关系,不如想想怎么一起走出这段瓶颈。
希望年底的婚礼一切顺利啊。
现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说这个问题。
激情是会消磨的,就如同婚姻变手足一般,只不过唯一的不同是,你们的激情消磨得太快了。
社会心理学上有个经典的理论叫做爱情三元理论(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1],是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Robert J. Sternberg(1986)提出的。
此理论形象地揭示了复杂的爱情关系,它认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亲密、激情和承诺。
亲密,可以看作是大部分而非全部地来自关系中的情感性投入;
激情,可以看作是大部分而非全部地来自关系中的动机性卷入;
承诺,可以看作是大部分而非全部地来自关系中的认知性的决定与忠守。
其中,亲密是「温暖」的,激情是「热烈」的,而承诺是「冷静」的。
那应该怎么做?
激情其实就是那么一回事儿,如果要找回激情,完全可以:
但是切不可走了弯路、去寻找二人之外的激情,来满足身体或精神的需求。
为什么会有如此一提醒,因为如今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方式去寻求和满足刺激。即在一定程度上,互联网技术降低了出轨的风险,增加了成功出轨的可能和次数 (李晓敏, 2014)[2] 。
问题中提到,两个人从月初吵到下旬。
这其实不是一个小问题,吵架会影响两个人的感情,长时间的吵架会极速消磨两个人的亲密。
态度、耐心在争吵不休中变质,这样只会把两个人越推越远。
所以学会非暴力沟通很重要,这一点需要两个人的共同努力,不建议某一方去指责另一方不够包容,而是共同反思自己可能存在的问题。
说到这里,便想推荐一下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从寻找需求的角度告诉大家应该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发现和挖掘自己的需求和期望进而沟通,而不再简单地依靠下意识或者条件反射来行动。
为什么要了解非暴力沟通,拒绝暴力沟通?因为后者只能够发泄情绪,却无助于解决问题,最终逐步沦为情感(情绪)的奴隶,于亲密关系无益。
两个人需要有对彼此的承诺,对未来有着共同的期许,一起去规划、设想二人未来的生活。
这是一种憧憬,也是你们爱情能够长久走下去的原始动力。
“珍惜当下,管什么未来”都是一些不负责任的“虎狼”之词,不妨思考一下谁又是这段感情里的小绵羊呢?
当然,最直截了当的承诺就是扯证,嘴里说的不可尽信,心里想的隔着肚皮,行为上做的才是真正的承诺。
——关注 @吳长安 ,每周多篇心理学和个人成长干货(•̀ω•́)✧
我认识女朋友之前,口腔从来没有异味。
不知怎么,跟她同居一段时间以后,起床的早晨嘴里总是苦苦的。
我以为是因为睡前的吻太甜,才有了这种差别感。
所以在某一天起床后,我没刷牙就亲了女朋友,想要甜甜,结果却发现苦味更浓了。
我说,奇怪,嘴里怎么这么苦?
女朋友支支吾吾,眼神躲闪。
在我的一再追问下,她才告诉我。
都怪我长得太帅了,每晚她半夜醒来,看见我的脸,都想跟我热吻。
可她怕打扰我休息,又控制不住那种欲望,所以她在我睡着以后,总是偷偷的往我嘴里塞一颗小药片,这样,她就不想亲苦苦的我了。
我听了很感动,女朋友好关心我。
我是一个程序员,每天工作很累,加班到很晚,睡眠严重不足,喜欢黑眼圈,喜欢掉头发。
前几天回老家,一年未见的爷爷以为我眼睛被人打淤青,头发被人揪掉,非要带着我去报警。
我解释不清,可拗不过老人家,就跟着去了。
派出所民警是我小学同学大狗哥,互相寒暄后,我对他说,你们基层工作者好辛苦,黑眼圈比我这个码农都黑。
大狗哥说,你知道啥啊?我这是让我老婆摧残的。
原来,大狗哥的老婆是个精力充沛的女人,每天晚上都要跟他大战三百回合,才准睡觉。
我听了很心疼他的身体,转而想到女朋友的贴心。
我对大狗哥说,你可以在睡觉前,嘴里含一颗药片,嘴里苦苦的,这样你老婆就不会亲你了。
大狗哥点头称是。
过了几天我又看见大狗哥,我说,怎么样?那办法管用没?
他说,管用个屁啊,你可把我害惨了!
我急忙问怎么了,大狗哥掰着指头跟我数:
“就说见你第一天那晚吧,我回家找药片没找到,看见桌子上有头大蒜,心想这玩意儿味更冲吧,吃了以后我老婆肯定不敢碰我,没想到那晚她自己包了茴香大包子,她问家里最后一头大蒜去哪了,我说我吃了,她就骂我,说,她一个北方人吃茴香包子没有大蒜那还怎么吃?突然,她害羞的笑了,接着说,死鬼,没想到你还挺有情调,就想让我亲你对不对?接着,她一边吃茴香包子一边亲我,把我抱到了床上………”
我说,“好了好了,你快别说了,好恶心,那第二天呢?”
“第二天晚上,我打开衣柜换睡衣的时候灵机一动,含了一颗樟脑球在嘴里,我对她说,你别亲我,我的嘴里有樟脑球,她说你是不是有病?为什么吃樟脑球?我说我长了虫牙,用樟脑球把虫子赶跑,我老婆一听乐了,她说,她胸口长了很多痘痘,让我含着樟脑球帮她舔舔除螨……”
我说,”停停停,你这都什么玩意儿?”
“这还不是最尴尬的,第三天晚上我实在没办法了,就去厕所偷偷含了块洁厕宝在嘴里,一回头发现我老婆堵在门口,我说你别过来,今晚分床睡,我老婆说,老公,你是不是偷吃小时候那种可以染色舌头的魔鬼糖了?我也要吃。然后她就把我按在了马桶上……”
我说,“听你说了这么多,虽然有点逼良为娼的意思,但我感觉你老婆是真的爱你,才能保持激情,还是趁着年轻,跟她多生几个孩子吧。”
其实,在爱一个人这件事上,每个人的表达方式都有所不同。
大狗哥的老婆,是热情似火,是干柴烈火,是天雷勾动地火在黑灯瞎火。
而我的女朋友,是隐忍,是矜持,是默默无闻,无声无息的爱我。
回忆起她为了不打扰我休息,给我偷偷吃药,自己挨过了那么多寂寞的夜,我突然特别想她。
我赶紧定了机票,飞回去以后却发现,她不见了。
桌子上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水水,其实我早就想跟你分手了,谢谢你这最后一个月帮我实验了减肥药,我发现你吃了一个月都没瘦下来,反而更胖了,幸亏我没吃。再见,我会永远记着你的好。”
这位小妹妹,且听我进一言:
你恋爱经历怕是没超过三段,每一段没超过半年。你相公,怕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这两口子之间,如果能保证激情经久不衰,到金婚内天看见对方换个衣服自己还能腾的一下脸红了,全身血液都往一个地方涌的话……
那我问你,现在这么多不婚主义者,他们是有病吗?
一对男女在一起一辈子能保持这么刺激的话,谁还出去顶着被扫黄被艾滋的风险,打野食吃,那简直属于极限运动爱好者没跑了!
这个男女在一块久了,他是什么感觉?我给你精确形容一把。
你们谁有大夏天嚼一块口香糖超过俩小时的人生经历?
我有。
男女久处,跟这个感觉一样一样儿的。
刚入口,甜酸薄荷水果,各有各的味儿,但一定贼享受。
二十分钟后,味同嚼蜡。Q弹尚存,美味不再,你甚至怀疑舌头在跟一个杜蕾斯或者冈本之类的橡胶制品较劲。
一小时之后,估计过度运动生热,起了化学反应,嘴里开始带点苦头了。
到一个半小时后,口香糖口感全变,在嘴里变成茶叶沫子一样的渣子。
至此,恭喜你神功大成。男女大道,自此得悟。
甜,淡,苦,渣,这是一对男女失败恋爱经历的一个标准范本。
像极了佛说宇宙之成,住,坏,空。
这是自然规律。
激情保持,根源是激素分泌,激素分泌,根源是情绪涨伏。
故此,当你们从陌生人发展到恋人,随着关系的稳定,情绪必然走平。
人一旦冷静下来,就把对方好的坏的都看清楚了。
在你刚结识适龄异性的时候,他身上夏天的一丝体味;冬天胡茬上挂的霜碴;春游时大口喝水喉结的律动;她白天长发在太阳下映射的光芒;午间补妆时候抿起的嘴;晚宴礼服露出的背……
你的激素,确切说是睾丸酮和雌二醇,就会一直给你传达一个神圣的信号:
睡他!
睡过几个月,清秋大梦醒。
你就发现了:
他脚丫子真踏马臭啊,还不爱洗袜子……
她破事真杰宝多啊,一桌子化妆品半衣柜小内内,还不知道叠的……
两性战争,号角吹响。
其实呢,这才是真正的两性关系,这才是生活。互相吸引又互相排斥,互相嫌弃但缺了又怅然若失。
我说的这是二十年前。
到了今天,两性里边双方必须的点,已经有取代物了。
当你想一个姑娘柔荑玉手,或想一条汉子阔盾坚胸的时候……一局游戏或者半小时短视频,足以帮你败火。
性,不是必需品了。
退一步,抑或你今天非性不可,有多少APP里的资源互换对手陪你玩……不用我说了吧?
性,变得很廉价了。
激情保质期,短了。
所以,我们乐于享用两性关系里的糖衣,也能成功躲过两性关系里的炮弹,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分工的垂直细化,他实现了。
科技,改变生活,然后改变性生活。
因此,除非你们有强烈的婚欲,繁殖欲,或有巨量的万贯家财继承欲,则,你就忍了对方吧!
若没有,别太强求,过几年万一这些欲有了,再找个唱对手戏的不迟。
总比今天敲锣打鼓结婚,来日撕心裂肺结仇来的省成本……这些钱能充多少视频会员王者V8啊!
你看,在婚恋关系没有代替品的古代。
必须得有媒妁之言,这不但是一种中介式的契约精神,也是把两个完全不了解的人,生搓在一块儿,制造最炽的新鲜感。
为什么必须成亲那天才给睡,为什么新娘子都得有盖头蒙着脸?这是把欲望的洪水给他漫到大堤边上,把神秘感的戏法玩到赤裸相见之前一秒。
所以我一直说,盖头,其实才是最早的情趣内衣,现在什么蕾丝啊渔网啊,跟盖头一比那就是弟中弟的存在。
然后结婚了马上鼓吹多子多福,那就是把俩人这一辈子绑一块儿了。
最后一步,再把休书视为莫大耻辱,这是把后路都给破釜沉舟了。
这一套下来,你发现什么?
哪怕是在万物皆慢节奏的古代,从结婚到生子也讲个短平快。
这事慢了,古人都受不了没激情的折磨!
就这,你看看,多少才子,还念念不忘去暗门子里边寻佳人呢……
在那个没抖快,没游戏,没社交APP的年代;在那个对大众而言,造小人时候爽的那几秒属于高级娱乐的年代,结婚都是兵贵神速的买卖。
何况现如今呢?
所以,你千万别觉得你们俩这个情况是异常,这才是正常。
所以,你也千万别信什么现在分了,迟早会遇到对的人。
只要相处够久,时间能把对的人给你玩一手大变活人,变成一个错的人。
惊喜不惊喜,意外不意外?
有人问这婚是不是就没得结了?
非也。
激情退却以后,恰是好时机。
这个当口,你冷静下来且看他,要是还觉得这人品格过硬,跟你实力互补,能把婚姻这个公司经营得当,苟住后半生这几十年。
就他了!
至于激情永驻,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那一套,过时了。
情欲,不会恒久的。
但责任会。
有诗云:
从前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很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谁今天还按这个寻神仙伴侣,谁的脑子比日色车马邮件,都慢……
其实老蓬这已经是很明确了:中国学生别过来,还要回来的话,我可不能保证会发生什么。
理智的人应该想办法离开美国,而不是现在还心存幻想地考虑怎么过去。
诚然中美只要不打世界大战,最终还是会有和好的一天,也许就在大选后,也许三五年,也许等到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但这个过程必然需要付出很多的代价。
如今还试图往美国跑的学生,就有可能成为这个“代价”。
写了篇感想:
感谢你的阅读和支持,喜欢可以关注公众号“三叔看世界”,并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哦
犹记得早在3月份那会儿,当我发现欧美国家居然没有办法搞定疫情、进而开始甩锅给中国之后,脑海当中立刻写满了“第三帝国”四个字。
从那之后,我又写了不少文章警告还在美国的中国人,如果有条件就请尽量回来,最起码不要继续留在美国,否则犹太人曾经的遭遇可能就是他们未来的命运。
从那之后到今天,差不多也过去将近半年时间了。我看到很多原本计划在美国多留一阵子的人已经踏上了回国的飞机,甚至连14天隔离期都结束了。
各位,未来你们一定会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庆幸。
历史上,第三帝国对犹太人下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某篇文章里,我就相对具体地分析过希特勒上台之后,为何那些犹太人总是心存侥幸不愿意第一时间逃离,直到后来想走也走不掉的原因。
对于犹太人的种种束缚,总是乍一看好像没有特别严重,受害范围也不算大,但不知不觉之间,舆论已经形成了一种“必须消灭犹太人”的意识,犹太人注意到自己在德国成为社会另类,哪怕是街头小娃都会怒斥杀死犹太人。
历史上发生过的这些事情,如今都在美国一步步上演。
如果说之前中美之间打贸易战,还可以被理解为国家竞争的一种形式,那么从特朗普开始喊出“CHINA VIRUS”之后,就已经在强化一种中国人和美国乃至其他“自由国家”的人不是一个物种,中国就是在给世界带来灾难的意识。
大家不要觉得懂王看起来像是个小丑,但是当他利用自己强大的舆论工具来推广这个词之后,受众们就会逐渐接受这个设定,下意识地认定中国要对疫情负全责。
所以,特朗普顺理成章地将“中国负责论”写进了下一个任期的章程,毕竟铺垫完毕了嘛。
之后就是对“中国群体”的一种妖魔化宣传,方式大概可以有:
1.中国破坏美国安全(tiktok跟华为);
2.中国正在阴谋颠覆美国政权(拜登亲中论);
3.很多中国人都是来美国窃取情报的。
当网内网络上有不少人还在自满“哎呀,原来我们厉害到能够左右美国啦”的时候,站在普通美国人的立场上,会如何看待我们呢?
恶魔,一个似乎无处不在、无恶不作、无所不能的恶魔。
恰似从中世纪就被称之为撒旦伙伴,千百年来各种阴谋论层出不穷的犹太人。
可想而知,这些美国人走在街头,看见实实在在的“中国人”(可能只是亚洲人)时,心中将产生怎样的恐惧。
所以,当美国高层开始一步步将“中国人”从正常秩序中剔除时,遭遇到的阻力就会非常非常小,最终有了蓬佩奥的这段发言:
也有了美国部分高校赤裸裸驱逐中国公派留学生的现象:
你瞧,这两招乍一看温情脉脉,仅仅只是“考虑限制入境”,亦或者是仅仅只针对“公派留学生”,大多数在美中国人的利益似乎没什么影响。
巧合的是,历史上希特勒也曾经这么干过:
1933年,纳粹政府颁布法律恢复了对公职人员资格的限制。该法律试图将纳粹的反对者排除在外,这些反对者包括犹太人和政治反对派。公职人员必须提供关于其父辈和祖父辈宗教信仰的文件,证明他们属于“雅利安”血统。如果不能证明,就会被开除。
很多犹太人想了想,好像也只是公职人员才受到限制,他们做生意或者当个公司职员啥的又不受影响,怕个球?
等怕了,也晚了。
当前,疫情、经济萧条、大选等多重因素,导致了中美关系短期内不可能稳定。
甚至不排除在某些意外的状况下,发生擦枪走火,毕竟光看最近湾湾跟南海的局势,明天打起来都不奇怪。
乐观主义者可以认为,只要熬过今年困难期,明年一切就要恢复正常了。
但谁又能给未来一个明确的保障呢?
只要两国紧张关系骤然升级,普通人在大国对抗面前,必然是脆弱无力的。
今天也许还能想办法买到去中国的机票,明天所有持中国护照的人就有可能失去自由。
以中国当前实力,保障大陆范围(甚至第一岛链内)国人的安全,问题不会很大。
但距离能够将航母开到珍珠港甚至洛杉矶港的那一天,估计还有很长很长时间。
只是真有这一天,也就不存在中美关系紧张了。
可为了这一天的到来,需要我们做出很多努力,甚至于很多的牺牲与代价。
而目前依然在美国的每个中国人,都有可能成为“代价”。
所以,哪怕是今天刚下飞机的人,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幸运儿,都可以为自己的选择而庆幸。
就算未来中美摩擦进一步升级,我们还是可以坐在空调房间里敲键盘,当个吃瓜群众。
当然了,那些想要继续留在美国的群体,也纯属个人自由。
毕竟1美元的炸鸡特别好吃,美国政府不管对自己做什么,“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嘛。
其他的随口答:
总体还是不错的,作为高一的学生来说。
但是有些不少笔画不到位,下面我圈了一些出来
这些明显是练习不够的缘故
可以多对照字帖进行一些练习,楷书练好打好基础,可以有效的提升行书的书写速度,保证在字写得快的情况下也不难看。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