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电影《中国女排》临时改名《夺冠》,和徐峥《祖国》里的片段重名?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xiao-yuan-51-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我也喜欢阴谋论,但是不影响我回答问题只说客观的、可见的原因。阴谋不是不存在,但我更喜欢按规则说话、按条陈办事,谁在作死的边缘试探以获得最大利益,谁死的时候就别怪人家按规矩办。

我很奇怪这个问题,是不是很多人将对巩俐、黄渤、吴刚等优秀演员的感情代入太多?

本质上,电影制片方也是商人,第一步都是考虑利益的,怎样赚更多钱,怎样钻空子,为什么大家的关注点第一反应是站到国家机构的对立面去——我也阴谋论的话,这些商人真的是纯洁的小白兔??

以及,陈可辛为了达到西方审美式的“人性”而抛弃中国人的审美需求,“丑化”主角,给原型造成难堪,是第一次吗?

上一部佳作《亲爱的》,女主角的原型是怎么在农村被人指指点点的,你们不知道?

以下原来的回答。

(晚上回头看一下答案,原来我跑题了,好难。知乎不是应该问“怎么看待改名这事”嘛,怎么后面还有……我瞟一眼就答了。算了,当我行为艺术吧。不过好歹也相关话题,感谢阅读。)


【犯规3条,《中国女排》无奈更名《夺冠》,制片、导演们该反思】

突发:《中国女排》,更名《夺冠》

1月17日22:37,电影《中国女排》的官方微博账号发布此更名信息,并表示原定18日零点开启的预售照常。

预热半年,售前一小时改名,为何?



直接原因,便是为过审。

《中国女排》成片已久,宣传都半年了,但一直压着17日才排次号。17日下午,6部新片发行通知陆续放出,但《中国女排》迟迟不见动作。

一直以来,该片都未被预售许可,最后,允许到18日零点预售。

可见,该片改名,是为过审做的最后一次尝试。



难不成是总局对本片有意见?

当然不是!

《中国女排》这部电影,更多的是自身存在的客观问题。

这部电影,影片未映,争议已然很大。

大到什么程度——人民网都发声了:该电影不该在争议中上映!

所以,预售前解决争议,体现了主管部门的重视和负责。



争议点主要在哪?

争议一:原名帽子太大

这部电影聚焦中国女排在80年代和当代的两次崛起,大量笔墨花在了1984年和2004年两次奥运会夺冠经历和郎平这个角色上,所以被网友调侃,早就该改名《夺冠》或者《郎平传》了。

中国女排,代表的是一种传承精神,《中国女排》改名《夺冠》,无疑格局上变小了。

但是,用“中国女排”,于本片内容而言,有帽子太大、其实不符的嫌疑——首先应该质疑的就是,难道被忽略的90年代女排,就不是中国女排了?只有夺冠了的才有资格叫中国女排?

而改作“夺冠”,是更符合影片主要内容的!



争议二:艺术创作与原型出入

陈忠和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女排功勋教练,他儒雅谦逊、平易近人,在国人心中的形象非常正面。

但是,《中国女排》这部电影,让陈忠和非常不满;陈忠和公开抗议,并表示自己不会去观看此片!

第一,黄渤作为中国影坛演技最出类拔萃的演员之一,肯定是有能力饰演陈忠和的,但问题是,在形象、气质上,两人相距甚远,这么选角,真的合适吗?

第二,电影里,为了刻画当年条件的艰苦,以及丰富人物形象,刻意安排了陈忠和在食堂抢鸡腿吃的一幕,被很多网友评论为“丑化”陈忠和。

黄渤出演陈忠和木已成舟,但伴随着这次改名,据传“抢鸡腿”一幕戏已经被删。



回顾预售前的种种,陈可辛此部新作,颇为“坎坷”。

先是网上质疑,黄渤是否是出演陈忠和的合适人选;再是大家对“题文不符”、建议改名《郎平传》的吐槽。

往后,陈忠和本人炮轰电影;紧接着,中国排球协会发声明,表示有市场主体未经充分授权使用女排肖像权。

最后,人民网发声:该电影不该在争议中上映!



很不容易。

但是,陈可辛的不容易,锅该谁背?

是主管部门背吗,是他们诚心不让人好?

还是网民背锅,大家不应该对争议内容指指点点?

显然都不是。

这口锅,制片方和陈可辛导演,自己背最合适。

为什么?



我们要深入认识一下改名这种事。

无论电影、电视剧还是综艺节目,如今改名都是热潮。究其改名原因,无非三类:

第一类,原题不够准确、传神;

第二类,蹭热度被审核敲警钟;

第三类,原题市场反馈不行,不改会影响市场表现。



第一类,比如甄子丹主演的《破军》,改名为《导火线》,即是因为《导火线》更贴切电影主旨:甄子丹角色的性格和做的事,正是剧情的“导火线”。

第二类,比如原名蹭“龙门客栈”的《新龙门客栈》,后改名为《龙门飞甲》;比如《捉妖记》火了后,马上有电影拍《捉妖大仙》,被敲打后改名《逍遥大仙》。

第三类,比如电影《歌曲改变人生》,试映时,观众一致反感这个片名。



电影《中国女排》,上面3条全犯了!

首先,“中国女排”题目太大,不是这部电影内容撑得起来的,改作“夺冠”理所应当。

其次,“中字头”是每一部电影都梦寐以求的热度,“中字头”在国人眼中的分量,是不言而喻的!蹭“中字头”之前,不应该想好最坏的结果是反噬吗?

最后,电影未映,从陈忠和本尊到中国排球协会,从普通网友到人民网,人们的关注点都开始“走偏”了,对影片本身肯定是不利的。



大片会议室总结一下:

制片方和陈可辛导演,应该是想借着这么好的一个题材,好好蹭一蹭主管部门喜好、调一调中国影迷的民族情绪的。

熟知,马屁拍到马腿上,香港导演还是低估了女排在内地人心中的深刻印象和地位;大家对他们作品的争议点,无法接受。

所以,网友们笑侃《中国女排》改名《夺冠》,是陈可辛导演蹭《我和我的祖国》中徐峥的《夺冠》那部分的热度——其实,改名这事,真的只是自己作啦,跟蹭徐峥无关。



所以,既然自己犯规太多,制片方和陈可辛导演,就把锅背好,不要妄想侥幸过关!

电影行业的制片和导演们,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作品于题文本身契合度、于主管单位的规范要求、于观影的人民群众,是不是早就“犯规”了?

希望以后不要再有,放映前一小时才改正,这种滑稽现象啦!

(END.)




  

相关话题

  不懂就问,王梦洁到底什么背景? 
  不懂就问,王梦洁到底什么背景? 
  女排世界杯中国队 3:1 击败荷兰队取得 9 连胜,你有什么想说的? 
  2020 东京奥运会女排分组出炉,中国女排进死亡之组,女排的前景如何? 
  如何评价中国女排3-1塞尔维亚获得里约奥运会冠军? 
  如何评价里约奥运会女排比赛中郎平教练的表现? 
  如何评价郎平在中国女排 8 年的执教生涯? 
  如何评价中国女排登顶里约奥运会冠军? 
  为什么奥运会女排打意大利和之前的表现判若两队?是状态或者心理原因吗? 
  如何看待中国女排奥运冠军成员杨方旭服药被禁赛四年? 

前一个讨论
济水、大清河和现在的黄河下游三者是什么关系?
下一个讨论
黄河结束夺淮河历史,从山东入海,是啥意思和有啥意义?





© 2024-06-2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