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现在手机的参数越来越变态了,到底能有多少人真正需要这样的性能?手机发展陷入怪圈了吗? 第1页

  

user avatar   tang-ji-ke-de-54-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理解题主的问题,因为我的需求和题主是一样的,相信题主所说的满足一天使用不是有些答主理解的亮屏一整天。

本人是轻度手机使用者,下载的APP不超过十个,日常需要打开只有微信支付宝,对手机唯一的性能要求就是拍照好一点。

但从2019年以来,各家手机厂商都在追求性能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导致新品手机越来越重,价格也越来越贵。

导致像我和题主这样的手机用户,想要购买新款手机就必须忍受过剩的重量和过剩的功能导致的溢价。

尤其是5G手机上市之后,价格普遍上调了一千元,重量也动辄200g以上,很大的打消了我们的购买热情。

未来如果想购买5G手机只能在OPPORENO3PRO,魅族17,华为P40基础版,三星S20这屈指可数的几种机型中做选择


user avatar   Ryanask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怪圈,是不仅手机进入。

只要是没能飞跃发展,或者是迭代的进步不够快的行业,都会陷进去。

我们称之为“内卷”

内卷化

内卷化,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因为没法质的飞跃,一有快充,大家一窝蜂的上去;一有90hz,大家一窝蜂的上去;一有无线充电,大家一窝蜂的上去;一有安卓10,大家一窝蜂的上去;一有5G,大家一窝蜂的上去。

然而,

电池容量万年没变化,手机发热万年没变化。


我给你贴一张手机CPU性能的天梯图

有没有成指数级变化?没有。

摩尔定律很快就会失效。

摩尔定律

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来的。其内容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尽管这种趋势已经持续了超过半个世纪,摩尔定律仍应该被认为是观测或推测,而不是一个物理或自然法。


user avatar   lulueh 网友的相关建议: 
      

确实如此,性能增加带来的体验提升边际效应愈发明显。

除了游戏和生产力这种可以对性能需求无限的应用,PC在Sandy Bridge(二代酷睿i系列)普及4核的年代基本解决了日常流畅,手机这边则是大量开始使用A73(骁龙835同代)。特别是前两年i5开始普及六核,手机这边普遍A76(骁龙855同代),基础性能已经基本甩开非游戏需求了。

PC这边上一次普世般提升体验的技术是SSD的普及,但是现在的问题是PCIE4.0 SSD性能吊打SATA SSD十倍,一般使用下却基本感觉不到差异的程度。手机这边能普世提升体验的技术是这两年开始兴起的高刷屏,之后还能提升体验的普世技术,讲真看不见。

手机疯狂堆拍照在我看来跟PC这边兴起RGB是没什么区别的,都是在生造卖点以维持行业活力。区别在于PC你可以不要RGB,手机你想不要凑数镜头换电池容量却真没有。

我们马上就要进入一个技术仍在发展,但体验提升进入边际效应的时代了。


user avatar   maomaobe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手机有个很大的问题是APP厂商。

本来,我用手机买个东西,有2013年的淘宝版本,我能看图就能买东西了。

后来有视频,2016年的淘宝就够用了。

现在最节省的CPU,有个3G内存就能跑的很流畅了.

但是阿里不支持老版本,逼你用2019年的淘宝,这个就得有个大核才能跑了。

本地储存听歌的,2010年的版本,我听起来就很好用啊。

看书,2010年的就很好用,容量才多少K啊。

但是,很多APP不升级不让你用,这样你不玩游戏也得要一定性能的手机,否则就不流畅。

APP臃肿,手机性能就不能弱。

手机性能强,耗电就不能低,在加上5G的要求,金属机身天线难做, 玻璃机身厚重,手机就很难做的轻薄。

OPPO reno3 Pro做的相对轻薄的7.7mm已经很难了。

看看iPhone9发布后,热销,能不能带动一下复古潮流。


user avatar   jin-wan-da-lao-hu-27-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事实上手机的发展又到了瓶颈期了。。。

每当手机的发展遇到瓶颈期的时候,为了竞争,各家都会在现有技术还能够继续走强的方面开始拼命攀比、拼命宣传。

当年黑白屏手机到瓶颈期的时候,什么跑马灯、12色屏幕背光(你猜黑色背光怎么办?当然是黑底白字啦,当年黑底白字叫反白屏,时髦的一批,摩托罗拉V70这种顶级货才用,V998都只得绿背光)。因为技术不能突破,大家只能拼这些还能改进的末节。

结果彩屏时代来了,技术拐点到了,这些东西都没用啦!

彩屏时代,大家又开始拼屏幕,从128*128一路攀到240*320,从256色一路拼到16万色,拼不动了。。。于是开始往手机里堆各种功能,比如音乐解码芯片(md就死在这会儿了),这个大家很快也难解难分了,于是就堆相机,10万像素一路堆到千万,很快又难解难分了,于是就开始拼怪设计,比如西门子的首饰系列,比如三星滑盖加翻转摄像头,摩托罗拉的各种刀锋、贴合面部、可变键盘布局,诺基亚的扭扭腰,索爱的各种walkman,就这么拼啊拼。因为你无法从根本上颠覆手机的使用方式,就只能从这些东西上找卖点。

iPhone来了,多点触控+3G,革命啦!于是那些设计又白玩儿啦!

然后从iPhone初代到现在,技术瓶颈又到了,手机变成了移动终端,但移动终端的使用方式仍然没有新的突破,那么大家就只能拼参数了。因为目前这个时代,你想动外观很难了,这是目前的移动终端使用方式决定的。直板大屏是目前最方便使用的移动终端形态。材料也不太好打主意,因为该用的材料都被发掘完了。能拼的就在屏幕、摄影、处理器了,也就是堆参数。

什么时候能摆脱堆参数呢?什么时候技术革命又来了,移动终端使用方式被颠覆。。。但是那也不是不堆参数。是宣传的重点就变了,就像彩屏完全囊括了黑白屏的所有攀比点,现在的移动终端囊括了彩屏手机时代几乎所有攀比点(外观例外,毕竟彩屏时代那些设计放现在,十个里面八个就反人类了)。

未来的技术,会把现在的参数攀比继承进去并继续发展,只是宣传点完全不在这方面了。


user avatar   li-de-bao-99-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原来手机拼外型,翻盖,滑盖,侧翻,全键盘,百花齐放,可是现在手机是拼内在,外形都是那个样子,只能里面做文章。


user avatar   kolento-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也许因为,它们的事态看起来并没有那么糟糕,所以没能感同身受吧。

其实就算武汉封城的时候,我还天真的以为,这次的疫情只是屁大点事。

直到我发现,官方公布的武汉单城市确诊数量竟然高达几万人。。。这才意识到武汉短短一个多月确实传染了太多的人,这才意识到这个病毒比我想象的要可怕很多。

欧美现在单城市破万的根本没有,甚至全国加起来都没破万,所以它们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也挺正常。

人类,大概总会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等到它们也单城市确诊过万的时候,自然就会意识到,戴口罩一点也不好笑。


user avatar   pansz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也许因为,它们的事态看起来并没有那么糟糕,所以没能感同身受吧。

其实就算武汉封城的时候,我还天真的以为,这次的疫情只是屁大点事。

直到我发现,官方公布的武汉单城市确诊数量竟然高达几万人。。。这才意识到武汉短短一个多月确实传染了太多的人,这才意识到这个病毒比我想象的要可怕很多。

欧美现在单城市破万的根本没有,甚至全国加起来都没破万,所以它们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也挺正常。

人类,大概总会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等到它们也单城市确诊过万的时候,自然就会意识到,戴口罩一点也不好笑。




  

相关话题

  为什么现在的手机发布会越来越没有意思了? 
  为什么三星全球销量第一,在国内却被国产吊打呢? 
  如何看待荣耀 60 系列手机的外观设计,你会喜欢吗? 
  如何看待小米 9 的最终定价 2999 元起?反映了小米的什么策略? 
  如何看待华为 Mate30 系列 3999 元起的国行定价? 反映了哪些市场策略? 
  2016 年 OPPO 连续两个季度手机销量全球第四是怎么做到的? 
  如果小米9全线现货的话,现如今的(3.30)手机市场会是怎样? 
  为什么现在的手机发布会越来越没有意思了? 
  继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之后的第三波硬件科技潮流真的是可穿戴计算吗? 
  如何评价三星s10国行销量?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杨超越对#杨超越秒删#的回复?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斥资97亿美元加速回购3.7GHz-4.2GHz频谱用于5G建设?





© 2024-05-3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3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