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福建泉州欣佳酒店倒塌事故暴露了哪些问题? 第1页

  

user avatar   bobo-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地方,17年还是个停车场,18年就变成酒店了。



目前消息是70人在埋,34人救出(有现场救援视频,涉密我就不发了)


目前看来,很可能是违章改建引发的事故


原来停车场的构造上图可以看,改造成酒店无疑墙会变多,装修多了承重会增加


停车场层高也不一样,原来可能计算的是这么多车也很重,住人也没问题,但是停车场的重心和住宅楼的重心可是不一样的


现在隔离期间全住满了,楼体结构承受不住就该塌了


唯一该庆幸的是这种改装应该不会堆太多料(不然承重更要超),所以掩埋人员不会有太大危险吧


user avatar   duan-yu-ling-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个安全工程师,我感觉这样的事故可能真的只是更多问题集中爆发的开始

以前看过一部国外的讲安全管理未来的著作。我先跑个题做个预测,现在的一些事故现状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会有更多的安全隐患会爆发。

国内还处于“Safety-1”的时代,用的思维模型和对安全的态度还是和西方百年前工业革命时的一样。而眼下国内集中的基建工程、地铁、高铁、房地产····等等建设情况刚刚过去,预示着未来,这些东西的故障出现将会有一个近似澡盆的曲线,由于建造期集中,它们的故障点大概率会集中爆发,如同计划生育到现在发现使中国人口青年劳动力出现了断崖式下跌。这才是最可怕的。这一观点最初也是在上海交大刘西拉教授的公开课里受到启发的。

而改革开放至今也就40年,在基建方面发展的速度太快了,住房商品化的推行历史也并不长,其间监管制度力度跟不上,小工程层层分包,到现在责任人估计都难以找到。很大一段时间中间偷工减料、私改私建、不按图施工、材料不达标等等不良行为太多了,我想只要从事过建筑施工行业的人都很清楚。

我也在英标体系国家工作过,但是人家在把关和安全冗余的设置上就是比国内要求高,而且很多情况是高到离谱,高到中方工程师认为那是不可能事件,没有必要考虑在设计和施工中,但是人家就是要强制执行。这种态度虽然成本高了,但安全性确实也上去了。很难说人家就蠢、死板。这是一种思维观念的问题,安全无价。

我们的发展速度太快了,建筑的寿命又都是以几十年上百年计算的,所以很多隐患建好了还来不及爆发。甚至有些大楼虽然质量差,但好在规划更改,十几年内就拆毁重建了。但这种快速发展期已经过去,总有一批集中建设期的建筑在随着时间慢慢暴露隐患。其实近年来稍微关注的话,会发现其实房屋坍塌、倾倒的新闻越来越多,光是我记得的就有上海、武汉等好几个城市有过这种新闻案例,但后续调查和最终却鲜有被关注。须提前引起重视了!

现在需要考虑未来如何应对故障集中期爆发后的预测、安全评估、预警、监控、补救等相关人才、技术队伍的培养,我注意到清华大学的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就有一个城市生命线工程,主要就致力于城市基础设施的监控预警,我觉得未来这方面还是需要一些专业化企业的。客观需要是存在的,关键是打开老百姓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让被动的无意识的状态变成人人主动要安全,变成每个人对自己生命权利的保护和主张,唯有如此,才能把这种需要变成安全需求,变成一种可以驱动更多人投资这个行业的动力。进而让每个人的居住的环境更安全。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力资源会越来越紧缺,机器取代人的时代短期内还无法到来,人的价值将在关键领域得到凸显,事故造成的社会危害将进一步显化,不仅是造成劳动力的丧失,也加剧了孤寡老人的赡养负担,对于企业自身而言,危害也会加剧。安全要求的提高也是必然要求。

我们目前在安全管理上虽然说的是预防为主,但执行时还是突出被动管理,即应急救援。因为应急救援是立功,事前预防成功却无人知晓,出了问题反而他们要背锅。所以劣币驱逐良币,优秀的专业从业者并不会愿意从事事前预防、监督管理的工作。运气好的可能会转而做事后的应急救援,更多的可能是跳槽离开这个行业。自然最后灾难还是倾向于频繁发生,但应急救援的水平将会提高很快。但关键核心还是普通大众的安全素养和安全常识,只有安全观念的群众基础有了,后续的工作才能逐渐扭转局面,否则很多事情很难由小部分从业者做出改变。


一些题外话

大学的时候曾经和一位老师谈起这个话题,当时我问,我们国家的安全行业的环境还需要多久才能改变?

他说,可能还要二十年吧,很难说······

我工作后,经历了很多事,我开始希望能通过我自己在这个行业的努力缩短这个时间。人活着,能够让这个世界因自己而变好,就是最大的财富和收获,这是我当下的发自内心的感受。我放弃了海外高薪,我也放下了大学时读书考证只为了好工作赚钱的那种功利的初心。

因为道德力,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关于众生共业,简单说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工作以前我的确没有如此深刻的体会,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里面说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统一体”我仅仅停留在书本的文字上,停留在我和张三是同学则我和张三的爸爸也能扯上关系这种理解上。但现在我的认识不是这样,每个人、人与社会、自然的联系的紧密程度远远超出了我们所能认知和感知的,息息相关四个字,一点不是夸张。你的每一次有意无意的恶,要么会成为你成长进步路上的阻碍甚至成为颠覆你一切的源头。而某些个人的恶,也会让全世界一起承担,这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没有人可以真的独善其身,尤其是在灾难面前。这次的疫情就是最好的体现了。我也真正发现,安全学科的哲学本质上还可以用于自我反省和指导自己行为修正,能够发现自己行为里的“隐患”进而消除不良的因,使自己获得“心想事成”的果。

如何远离灾难?趋吉避凶?这其实是自古以来人们从未停止思考的问题,中国古人甚至研究出各种占卜算卦、八字算命、风水堪舆的学问,并且形成了磅礴深厚的体系。其中的很多还形成了传统的文化习俗,以节日或其他文化形式流传了下来。其根本上还是人们自古以来对于“安全”的基本需要。古代算命、起名字、看看阳宅地理、给阴宅选址,归根到底还是一种“安全文化产品”,它简单直接,直接售卖“安全概念”(尽管很多可能属于江湖骗子给予心理安慰,也可能不乏真的有术数高手能够真的趋吉避凶)。但是在当代,可能相信这种玄学的人在国内已经不多了,那么有没有更现代、科学的“安全”产品可以取代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安全需求”呢?为什么一些强制性科学“安全评价”工作却不如“风水”更能打动企业主呢?是风水比科学精准?还是企业主的认知误区?还是我们的“安全产品”没有能够满足人们的“安全需求”?还是真正的安全产品投入比“风水”高,而产出来得却很缥缈?人们未来的安全应往何处去呢?当你遇到灾难电影里的隧道坍塌、建筑坍塌、高层建筑火灾、爆炸事故、马路地陷、从天而降的脱落建筑材料或是其他高空抛物时,你又该如何保护自己呢?

这是我的疑问,也应该是你的疑问。


2020.4.10更新:最近发现国家已经开始行动了,针对桥隧、建筑的安全监控,公众的安全举报等都纳入了国家安全示范城市的考评要求中,这也是政府主导的“安全审计”工作的新开端,希望未来有所改变。




  

相关话题

  福建泉州欣佳酒店倒塌事故暴露了哪些问题? 
  真正踏踏实实抄过几百个大师建筑平面的建筑学子或建筑师都从中收获到了什么? 
  古人盖房子如何找平? 
  大学学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干嘛的,以后就业能干嘛? 
  为何有人居住的瓦房/窑洞,即便没有修缮,也比无人居住的瓦房寿命长? 
  熊本城的易守难攻具体体现在哪里? 
  有的河并不过船,桥为什么那么高? 
  全球有哪些优秀的建筑摄影作品? 
  如何看待网传波音 737 MAX 的两次事故是由印度程序员写的不严谨的代码造成的? 
  美国大楼倒塌事故已致 11 死 150 失踪,四天未发现一名幸存者,被质疑救援缓慢,暴露了哪些问题?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华为多屏协同被破解?
下一个讨论
《神奇动物在哪里》和《哈利·波特》的完整时间线是怎样的?





© 2024-11-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