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是什么?《说文解字》说是割草。
- 《左傳·昭公六年》:“禁芻牧採樵,不入田,不樵樹,不采蓺。”
- 《漢書·趙充國傳》:“令軍毋燔聚落芻牧田中。”
- 《北史·吐谷渾傳》:“(長孫)觀等軍入拾寅境,芻其秋稼。”
由「割草」引申为「割下来的草」,可用喂牲口,也可以用来扎草狗。
- 《國語·周語中》:“廪人獻餼,司馬陳芻。”
- 《莊子·列禦寇》:“衣以文繡,食以芻叔。”
- 《宋史·岳飛傳》:“卒有取民麻一縷以束芻者,立斬以徇。”
- 《老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由「喂牲口的草」引申为「喂牲口」。
- 《周禮·地官·牛人》:“凡祭祀,共其享牛,求牛,以授職人而芻之。”孫詒讓正義:“凡以草及禾稾飤牲並謂之芻,正字當作犓。”
甚至引申到「吃草的牲口」。
- 《莊子·齊物論》:“民食芻豢。”陸德明釋文引司馬(彪)云:“牛羊曰芻,犬豕曰豢,以所食得名也。”
- 《淮南子·時則》:“乃命宰祝行犧牲,案芻豢。”高誘注:“草養曰芻,穀養曰豢。”
由「割草」还可以引申为「割草的人」。
- 《詩·大雅·板》:“先民有言,詢于芻蕘。”毛傳:“芻蕘,薪采者。”
继而引申为「草野之人」,经常用为谦辞。
- 《舊唐書·李絳傳》:“陛下不廢芻言,則端士賢者必當自效。”
此外还有:
- 《小爾雅·廣物》:“稾謂之稈,稈謂之芻。”
- 《禮記·祭統》:“及迎牲,君執紖,卿大夫從,士執芻。”鄭玄注:“芻謂藁也,殺牲時用薦之。”
总之,「刍」字的意思虽然很多,但词义引申的脉络还是比较清晰的。那么这些刍怎么读呢?好在经典作品历代不乏注音。上文提到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刍」,《经典释文》注为「楚俱反」,今音chú。更多例子,详见下图。
可以说,读chú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不是刍在什么情况都不能读成zōu呢?也不尽然,在《集韵》中有这样一则:
甾尤切折合为普通话是可以读zōu的,但《集韵》限制此音只用在「草名」中,所谓草名,是一种草的名字,而不是说只要表示草就要读成zōu,但这个草是什么草呢?《集韵》也没说,谁也不知道,可以说是非常冷僻的义项,一般词典都不收词条。有些字典给这个音找到一个用例:
- 唐 韩愈《驽骥》诗:「力小若易制,價微良易酬。渴飲一斗水,飢食一束芻。」
单看「酬」与「刍」押韵是挺奇怪的,但此诗下面紧接着就是「嘶鳴當大路,志氣若有餘」,「餘」也押韻。此诗是古风,本也不押常规的韵,具体的就需要精通音韵学的朋友解释了。
我记得当年《诛仙》很火的时候,一个班上好多人都在读,动不动就「天地不仁,以万物为zōu狗」。如果没人纠正,也就这么过下去了。今天忽然看到知乎上说这字念「chú」,怎么可能,过去我们都念「zōu」!一定是被改了。
另外一个就是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当时也有不少人读成「zōu议」。我记得很清楚,有一次老师专门纠正这个字念chú,反刍的chú。但毕竟只是一本书的名字,老师不会留作业让你带着拼音抄三行。一溜号的功夫就过去了。而且有些老师未必是科班出身,我的中学由于缺少生物老师,让一个管行政的老师去代课,把细胞分裂的顺序都能讲反,第二天说昨天讲错了,重讲一遍。遇到读错字的老师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除此之外应该很少接触这个字了,我相信那些声称改了读音的人之前一定没查过字典。不是说查字典是什么高级的举动,对于不常用的字可能也确实没有这个需求。
当然还是有人会相信某些神秘势力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篡改了读音,然後动用一切手段把它存在过的证据全部抹去。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至于一看到刍就想读成zōu,可能是由于从刍的常用字大部分读成zou或zhou吧。
附录
2008-老子译注与解析-张辉松
2021-老子古本探赜正解-张觉
2018-老子道德经-任犀然
1973-新译老子读本-余喜林-三民书局
2007-老子(注音版)-王世平-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8-道德经(图文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2012-傅佩荣译解老子-东方出版社
少年读国学道德经
2007-道德经-李一冉-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更多《老子》相关内容,参见:
生死状是民事行为
生命权,健康权是宪法保障,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力。
宪法看到生死状,他就会一巴掌打在民法脸上,说你连你爹的话都不听啦???
民法通则就会哭着说,爹啊,你错怪我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