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有哪些让你浑身颤抖、无法自拔,庆幸读到的好书? 第1页

        

user avatar   li-zhi-lun-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原问题:有哪些让人浑身颤抖无法自拔的书?

令人浑身颤抖,无法自拔的书,通常是情节性非常强的长篇小说。

因为更有深度,对人生裨益颇大的书,往往是大部头的百科全书,或是晦涩难懂的教材之类的,道理总是静水流深,钻研起来很费劲,甚至觉得特别枯燥。等读通了,消化了,才会有打通经脉般的极致快乐,但那要在很久很久以后了。

边读边浑身颤抖,有极致阅读体验的,立马能在嘴边想起来的,一是《亮剑》、二是《三体》。


那时候正是我初中,电视剧《亮剑》热播,火的程度几乎等于周杰伦。什么意思呢?

就是周杰伦的歌,没有谁真的去买CD,一首一首唱熟了再出门,往往都是理发的时候,坐车的时候,在KTV里,或者班级合唱的时候,反正自己根本记不清是啥时候学的了,就是张嘴就来,首首会唱。

电视剧《亮剑》也是,不经意间,自己竟然台词都会背了,剧情的起承转合,背景音乐什么时候响起,李云龙什么时候骂街,简直就像打印在脑子里一样,随时随地看任何一集《亮剑》都能接的上。

“意大利炮”的梗之所以人人都能接得顺溜,怕是跟那时候《亮剑》的洗脑循环播放分不开。


电视剧热播,自然书店里《亮剑》也摆在最醒目的位置,我拿起来翻翻,以为是以往那种电视剧剧本加以润色的小说,基本等于“同人”性质,但掂掂厚度又不太像。试着翻了几页,知道非得买回家不可了。当天后半夜才看完,一个姿势一直读书,最后一定会到手脚冰冷,到最关键处,也差不多真的浑身颤抖了。


开始读《亮剑》,第一章——“血战李家坡”,就让人不明就里。难道小说不应该比电视剧更加篇幅长,从电视剧更前面的地方讲起吗?当时就有这个疑虑,然后现在我们都知道了,小说确实比亮剑篇幅长,但不是开头,而是“老鼠拉木锨,大头全在后面。”


关于小说《亮剑》的内容我就不再赘述,浑身颤抖,无法自拔也仅仅是初中时刚买到那本书的当天晚上。晚饭后一气看到后半夜,当最后一页翻开的时候,心中的感情是极为复杂的,像潮涌鸣钟,咣当咣当响个不停,但又瞬间尘封久远,不会再去思考什么细枝末节。也许是从来没有过类似的阅读体验吧,直到遇到一个叫刘慈欣和阿西莫夫的。


现在想来,这本小说确有独到之处。

首先是前三分之一,也就是李云龙负伤之前。是电视剧里最出彩和最主要的部分。在小说中的表现,则逊色多了,基本是片段式的短打,一个个极富戏剧冲突的情节串联,从问题的发现到解决,再到新的问题产生。可以说,前十三章的内容,基本是《林海雪原》式的高潮迭起,令人欲罢不能。

然而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情节反推人物,怎么爽怎么带感就怎么来,李云龙这个人,此时基本等同于“穿上军装就是中郎将,脱下军装立马成山大王。”前三分之一的《亮剑》绝不能算是好小说,之所以阅读体验不低,真要感谢李幼斌这个塑造人物的天才。

李云龙听到和尚牺牲的消息时正在喝酒,他怔了足足有二十分钟,一声不吭,脸色变得煞白,“哗啦”一声,手里的酒盅被捏得粉碎,鲜红的血顺着指头流下来,众人惊呼着要掰开他的手,刚要动手,李云龙“噗”地喷出一口鲜血,喷了别人一身,大家都吓坏了。
独立团死了谁都行,惟独不能死了和尚,他一身的武功,抡开拳脚四五个人近不得身,双手使枪,百发百中,除了一身的本事,还有极稳定的心理素质,多次和李云龙深入敌穴,多险恶的情况下都面不改色,要不是李云龙舍不得放,他现在早当连长了。
李云龙顾不上面子了,他扯开嗓子就嚎哭起来,他记不得自己什么时候这么哭过,大概是第一次,眼泪成串地滚落在胸前,哭得惊天动地,哭得团部所有的人都跟着掉泪,这一哭足足哭了一个小时,吓得旁人都以为他要哭死过去。
突然,哭声戛然而止,李云龙拍案而起,他低吼道:“和尚呀和尚,多少大风大浪你都闯过来了,怎么在几个小土匪手里翻了船?我要给你报仇,传我的命令,一营全体集合。”
……
这是李云龙第四次被降级了,他不大在乎,只要能给和尚报了仇,就是降成战士也值了。


和尚报仇这一段,要是电视剧里,李云龙先是吐血,然后全团部再一起哭上一小时,那就是电视评书加撒狗血了。


看看李幼斌是怎么塑造李云龙的。

李云龙一脚端倒和尚,两眼冒火,大吼道:“听我命令,预备——开炮!”六门山炮同时开火了,炮弹径直飞进据点的窗户里,数发迫击炮弹,在空中划出几条弧线,落进据点里,一阵集火射击,守军的建筑物在剧烈的爆炸中坍塌了。
李云龙无力地坐下去……他脑子里出现一片空白,浑身乏力。
警卫员和尚满脸泪痕跑来报告:“团长,据点里的敌人全部消灭,山本的脑袋被弹片削去半个,我从他身上搜出你给秀芹的手枪,团长,秀芹嫂子她……。”李云龙挥挥手:“别说了……。”他仔细端详着手里的勃朗宁手枪,枪身上的烤蓝在阳光下闪着蓝色的光芒。

脑补一下李云龙颓然坐倒的镜头,再对比原文,简直小说粗得没法看。

难怪有一条关于新亮剑电视剧的评价广为流传——“李幼斌是演李云龙,黄志忠是演李幼斌。”可见李云龙这个角色,在李幼斌演员生涯里的分量之重。

小说《亮剑》因为有了李幼斌的珠玉在前,前十三章其实是可以当剧本梗概来看的,但小说自中段之后,开始发力,并且真正开始了价值观层面的激荡,产生出一种迥异的气质。


李云龙固执地堵住门口说:你不能走。为什么?田雨问。
因为……我刚才好像犯了点儿错误,迷迷糊糊地不知说了些什么,我说错话了吗?我好像记不清了。
没有,你没说错话,只不过是让我滚,这不算错话,我这不是准备滚吗?

不对,肯定是你记错了,我没说过,我怎么能说这种混账话呢?张妈,我说过吗?你看她老人家都没听见,肯定是你记错了。来来来,你先坐下,听我说,要走也不在乎这一会儿工夫,听我说完了再走,我绝不拦你,好吗?
可以,我洗耳恭听,请讲。田雨坐下了。
李云龙正襟危坐,面色显得很疲惫,很沉重,他直截了当地说:我刚才说了错话,我收回,现在向你道歉,请你原谅。

在一个屋子里过日子,马勺碰锅沿,难免磕磕碰碰,一时的气话不能当真,如果你的气还没消,一会儿你可以骂我一顿,我不会回嘴,现在我要和你谈的是另外一件事。最近我常常回忆过去,以前的很多事情都想起来了,大事小事,陈芝麻烂谷子,想呀想,一想过去不要紧,这心里就受不了,揪得慌,连觉都睡不着。我想起淮海战役,当时的仗是怎么打的,行军路线是怎么走,每场战斗是怎么指挥的,哪仗打在前哪仗在后,嗨,都记不清啦,只记得当时仗打得凶,可伙食特别好,嗬,大米白面、猪肉炖粉条子,随便吃,想着想着就流口水呀。再想想又觉得不对,好像有什么印象特别深的东西还没想起来,晤,当时吃得咋这么好?华野和中野加起来有60万大军,一天要吃掉多少猪肉炖粉条子?这就是说当时后勤保障工作做得很好,淮海平原上黄泛区很多,黄泥汤子没膝盖,别说种庄稼,走路都成问题,黄泛区的老百姓可苦了,哪儿供得起这么多军队呀,那么这么多大米白面、猪肉是从哪儿来的呢?是从河南、山东、河北这些老解放区运来的,是一百多万支前民工用独轮车推来的,这下我想起来啦,我当年印象最深的,就是这百万支前民工,当时我站在陇海线的路基上四处一看,好家伙,铁路两侧的大路小路上、田野上,漫山遍野,一眼望不到头的支前队伍,卷起的漫天尘土硬是把日头都遮住了,成千上万辆吱嘎吱嘎的独轮车发出的声音就像海啸似的,那场面一辈子也忘不了呀,推车的好像是以家庭为单位,有丈夫推车,媳妇在前边拉的,有老汉掌车把,大闺女在一边推的,饿了啃口硬馍,渴了喝口路边沟里的水,一抹嘴又接着往前走,一袋袋的粮食,一捆捆的军鞋,一箱箱的弹药就这样用小车推到前线的。我看着那场面,心里发堵啊。

敌机飞过来投弹扫射,民工们只能就地卧倒,光秃秃的大平原,一点儿遮挡都没有,你往哪儿躲?打着谁算谁,敌机走了,人流又接着向前走,我亲眼看见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子被子弹打掉半个脑袋,一个老汉抱着孩子哭呀,嚎呀,还从头上摘下脏得看不出颜色的手巾拼命给孩子擦血,手巾都染红了,周围的乡亲说,这老汉就这么棵独苗,是三代单传。我一听鼻子就发酸了,当时也不知说什么好,我一边叫战士们掩埋尸体,一边扶着老汉说:老人家,老百姓对我们队伍的恩情,我们这辈子是还不清的,我们无以为报呀,我们能做的就是狠狠地打,打垮国民党的统治,建立一个新中国。让咱老百姓都能吃得饱穿得暖,都能过上好日子。老汉擦擦眼泪说:首长,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俺老百姓为咱队伍,咱队伍又为了谁?这是咱自己的队伍呀,咱不管谁管?首长,你让弟兄们给俺娃堆个坟头,俺送完军粮回来,再把俺娃带回家。首长啊,俺不多呆啦,前边急等粮食用,俺得赶紧迫上队伍呀。老汉说完抄起车把要走,听完老汉的话,我就再也忍不住了,眼泪刷地就流下来了。当时我们师三团正排着行军纵队从旁边大路上过,我传令部队停止前进,我拉着老汉的手向战士们喊,同志们,这位老人家的独生子刚刚牺牲了,他是从咱老区来,走了上千里地呀,独生子牺牲了,老人家还坚持要把军粮送到前线。同志们,这就是我们的人民呀,咱们的队伍欠人民的情是还不完的:同志们,不管将来你们走到哪里,不管将来你们当了多大的官,你们要记住今天,记住这位老人家,要记住向人民报恩呀!同志们,咱们的队伍是铁打的队伍,咱们的战士是铁打的汉子,天不怕,地不怕,上不敬天地,下不敬鬼神,咱们的膝盖没打过软,可咱们上敬人民下敬父母,要跪就给人民跪,给父母跪。现在听我口令,全团下跪,请老人家受我们三团全体指战员一拜。说完就先跪下了,三团当时是加强团有五千多人,五千人哪,五尺高的汉子站着黑鸦鸦的像森林一样。口令一下,五千多条汉子推金山倒玉柱哗啦啦跪倒一片,那场面呀,一辈子也忘不了……李云龙说得动情,他感到浑身燥热,多日的郁闷淤结在胸中,想一吐为快,他狠狠地扯开军便服的领子,努力使自己的情绪镇定下来。嗨,最近我失眠了,想呀想,想得头疼,我李云龙没文化,这个主义那个理论我都不懂,也没兴趣搞明白,但我只认一条理,就是不管什么主义,你都得让老百姓吃饱穿暖过上好日子,不然就狗屁不值,你说破大天我也不信。当年红军的根据地有哪些?井冈山、瑞金、鄂豫皖、川陕。为什么要在这些地区建根据地?干吗不在上海、北平?就因为这些几省交界的地区穷,敌人的统治相对薄弱,人要穷就容易革命,就容易造反,你要人家革命和造反总要有个理由,总要让人有个盼头,不然人家凭什么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跟你干?其实当时党对不识字的农民从来不讲什么主义和高深的理论,建立中央苏区时发动农民的口号很简单,叫‘打倒土豪劣绅,吃红番薯‘。你看,多简单,能吃上红番薯就行了。解放战争时,动员农民参军理由也很简单,土改刚分完土地,国民党要把你的土地抢走,怎么办?参军,保卫胜利果实。说一千道一万,老百姓的盼头就是能耕种自己的土地,过上好日子,要求不高嘛。问题是人民做出了重大的牺牲,帮我们取得了政权,我们当初的承诺兑现了没有?人民是否过上了好日子呢?这就是我烦躁、睡不着觉的原因。

我心里有愧呀,愧得脸发烧,娘的,胡折腾呀,好端端的日子不过,非要折腾呀,大跃进、炼钢铁,十五年超过英国,一亩地打个几十万斤粮食,粮食多得发愁啊,愁得没地方打发,狗屁,见鬼去吧。有能耐折腾就要有能耐负责,自己的屁股自己擦。丁伟说得没错,早知这样,老子当年就不该当红军。打了这么多年仗,老百姓付出这么多,好容易解放了,还不该好好报答老百姓?这几天我到下面各团走了走,干部一个不见,只见战士,和战士们聊天,这一聊不要紧,听得我头皮发麻,浑身哆嗦,哪朝哪代也没有饿死过这么多人。哪里死人最多?老区呀,当年养过我们帮过我们的老区呀。解放十一年了,老区人民不但没过上好日子,反而大批的被饿死呀……。李云龙哽咽了,大滴的眼泪滚落下来,他狠狠地擦去泪水,但泪水不停地流下来。田雨受到极大震撼,李云龙的眼泪金贵,轻易不流,一旦流出往往使人肝肠寸断。在巨大的震撼中,田雨突然感到,她不可能离开这个男人,连想都不要想,一旦失去他,自己的半个生命也会随之而去的,和这个男人一起生活十多年了,自己对他了解的究竟有多少?她紧紧抓住丈夫的手,泪如泉涌:请原谅我,我不该和你吵架,你的压力太大了,请你痛痛快快地把心里的话都说出来,我在听着,我是你的妻子呀……她终于哭出了声。惨哪,太惨了,河南信阳地区,有的村成了死村,整村的人被饿死。有的村支书带着全村人集体外出讨饭,省里派人封锁路口,不准外出讨饭,说是给社会主义脸上抹黑,结果全村被饿死。是谁下的命令?真该好好追查追查,这种人的良心已经黑透了,怎么能当上官呢?要是我当时在场,老子豁出去偿命,先掏出枪毙了他狗娘养的。梁山分队的一个战士,全家除了他,十几口人全部被饿死,他也不想活了,掏枪要自杀,我去禁闭室把他放出来说,干吗往自己脑袋上打?你该打我才是,国家搞成这样,我们这些当官的人人有份,谁也别想逃脱责任。我李云龙就该杀,谁让我胆子小不敢说话?谁让我怕摘乌纱帽?我是他娘的软骨头、孬种,就因为我这样软骨头官太多了,才把国家搞成这样。我把手枪顶上子弹拍在桌上说,你要有气就照我脑袋来一下,谁让我是这支部队的最高指挥官呢?我对不起人民对不起老百姓,脑袋上吃颗花生米是活该,罪有应得。冤有头债有主嘛,往自己脑袋上打就不对了,死了也是冤死鬼。现在我要说的是,请你原谅我一次,或者说饶我一次,让我以后长点儿记性,多为老百姓做点儿好事,立功赎罪呀,如果你说要原谅我,对我以观后效,可我一出门你又要往自己头上打,这就没意思了,首先是说话不算话,不是条汉子。第二,有仇不报非君子,对我有气就该打我,不敢打仇人反打自己,这也不是条汉子,我会看不起你。就这样,他答应不死了,保证说话算话。我这才敢走。唉,我越想越没脸呀,我李云龙在战场上没当过孬种,咋越活越胆小了呢?以前总以为自己好歹还算条汉子,现在一想,狗屁,软蛋一个。谁是英雄?谁是硬汉?是彭老总、丁伟,还有你父亲田先生,我李云龙是粗人,脑子开窍晚,得罪过田先生,可我不傻,以前错了,以后不能再错了,我要凭良心活着,老百姓的大恩大德,别人忘了,我没忘,别人不报,我报。田雨用双臂环抱住丈夫,轻轻地把脸颊贴6在丈夫胸前,那颗健康有力的心脏响若擂鼓,充满了生命力,她默默地想,这颗心脏还能跳动多久?但愿长一些,什么时候它不再跳了,那我的心脏还有必要跳下去吗?


这段文字是描写三年困难时期,李家因为粮食,夫妻爆发了最激烈的一次争吵,开头老李两句嬉皮笑脸,颇有李幼斌嘿嘿嘿的气质。但之后李云龙的风格迥然一变,你很难想象电视剧里的李云龙,会说一段这么大的独白。要知道前十三章的篇幅之精简,即便是电视剧里最浓墨重彩的炮轰平安县、荡平黑云寨,在书中也不过半章文字,但李云龙这段独白,就顶上半章。

电视观众心目中的李云龙,是李幼斌演绎出的那种粗粝、鲁莽,没有文化大老粗的形象。李幼斌那么多经典角色,刚介的例如朱开山,阴鸷如张灵甫,然而唯独爆火了一个李云龙,说明老百姓最乐意看的,还是张飞程咬金之类的草莽人物,沾点喜气,看着图个痛快。我相信,以李幼斌老师的功力,假如拿到的是《亮剑》全部的剧本(那也得让拍才行),恐怕我们看到的李云龙,绝对是另一番景象。


回到《亮剑》小说,其实这本书最大的违和感在于,双引号里面的文字根本就不是对白,不信试着读读,没有一段能顺溜地像口语一样念出来的。

但这也并非缺点,《亮剑》的文字之所以扣人心弦,不仅是情节吸引人,更是情境代入的功夫:写的其实是一个战争中的英雄,走向和平,走向爱情,走向离别,走向人性丧乱,走向未知之境时的种种洪流激荡。李云龙嘴里的话,不是人物的“言语”,而是作者外化的价值取向。

李云龙是个天生的战争玩家,但他也在不断成长,从楚云飞到田墨轩,再到马天生,他愈发明白自己的坚持是什么。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铸剑,到建国后藏剑,最后到时不我待,剑刃出鞘。不仅仅是敢于和小日本拼刺刀的匹夫之勇,而更伟大的是,找到了一个人的尊严。

《霸王别姬》里有句话正合适——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这是《亮剑》主人公李云龙,最终践行的道义。



小说《亮剑》完美地贯彻了“凤头、猪肚、豹尾”这样一个万古不变的文字法则。那么多编故事的好文笔,看到中段往往了无生趣,唯独《亮剑》的煞尾是最得我心,最光芒万丈,可以说读一遍就永生难忘,这点要比什么现当代大作家的长篇巨著,某盾文学奖的得奖作品,要厉害得多,这里就不多比较了。让我们重温一遍最后一章,当然,没看过这本书的,捂上眼睛先去买书吧。




他环视着这熟悉的客厅,在这里他和妻子共同生活了十几年,客厅里的空气中似乎还留着田雨特有的芬芳气味,这沙发上好像还留着田雨的体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温馨,眼前幻化出炮火连天的淮海战场,那小小的野战医院,那穿着白色护士服的美丽少女。他忘不了妻子和他分手时说的最后一句话:云龙啊,你是龙,我是云,龙和云是分不开的。他想象着,一条浑身闪动着金色鳞片的苍龙在一片云蒸霞蔚中翩翩起舞,云中龙啊。他不由轻轻笑了。妻子也太高抬他了,不过,妻子能这么看重他,还是挺使他感到欣慰的。唉,人要是能重新活一遍,大概就会比第一次活得仔细些,有滋味些,会多享受些欢乐,少存些遗憾。唉,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好好读读书,活得稀里糊涂,不明不白的。他记得赵刚劝过他多次,还手书了一副条幅送他: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据说这是曾国藩写给其弟曾国荃的。赵刚对这位不好学习的老战友很是恨铁不成钢,而喜欢以大老粗自居的李云龙很不以为然,这条幅早就不知扔到哪里去了。
想到这里,李云龙轻轻笑了起来,每个人回首一生,谁能没有遗憾呢?当初要不是参加了红军,他李云龙守着家里的两亩薄地,还不是腚朝天地在土里刨食?也许到老死也不会走出大别山一步,那时他不知道自己是住在一个圆型的地球上,还以为大地像块揉面用的案板平平的一块,而遥远的省城便是大地的中央。真傻得可以。他第一次见到飞机是反围剿时,国民党那老掉牙的双翼飞机,在飞机的俯冲扫射中,他傻呆呆地站在那里问:“班长,这大鸟儿上咋有人呢?”
如今回首往事,他突然发现自己这一辈子净碰上文化人了,要没这些有学问的人,他还不定傻成什么样呢。他碰上的第一个文化人是他当营长时的营教导员朱玉成。李云龙和他相处了很短一段时间,朱玉成就牺牲了。李云龙清楚地记得他是翻越夹金山时滑下山涧牺牲的。那天天气很晴朗,映入眼帘的色彩也很绚丽,蓝色的天空,白色的雪山,漫山遍野的红军部队,宣传队的女兵们站在没膝深的雪里打着快板鼓动着士气,山上山下红旗翻卷,朱玉成在李云龙身边随口吟出几句古诗,让李云龙至今记忆犹新: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此时雪满天山路。
朱玉成话音没落,脚下一滑,人就像断线的风筝一样向深涧飘落下去……唉,打下这个江山可真不容易,死了多少人哪,这个朱玉成要是能活下来,1955年至少授个中将。他也是从大别山深处走出来的。大别山啊,当初黄麻暴动,几十万大别山子弟参加红军,如今还有多少?1955年授衔,来自大别山的将军有293名。这些幸存者成了将军,可谁能忘了那倒在战场上的几十万大别山子弟?落叶归根,该回去啦。
一别家乡四十年,故乡的一切恍如昨日,远远地他好像看见黑紫色的大别山主峰金刚台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勾画出险峻的侧影,上面矗立着古堡,显出一圈雄壮而粗犷的轮廓,故乡的山野渐渐漫起蓝色的雾气,高大的松柏、杨槐、栗树把枝杈刺向苍穹,村落、寺庙、水车、关隘都被虚虚幻幻的雾岚所笼罩……魂归故土,应该是最美丽的人生终极,高官和厚禄,甚至轰轰烈烈的事业,都不如大自然的赐与来得温馨。魂归故土,是他晚年梦寐以求的梦境。几十万大别山子弟都回去了,他当然也要回去,那是故乡啊。有多少次,他在《中国古代地名大辞典》上寻找着故乡……北岭之在湖北河南间者,曰大别山脉。
为江淮间一大分水岭。即周秦之冥也。今凿山通道七十余里。平汉铁路通过之。
西起湖北应山县。东至河南商城,罗田至安徽霍却,霍山诸县之间。旧于关上设关隘十三……自古南北战争,恒以此为重险。
沧海横流,血肉横飞,方显出英雄本色,当年万源保卫战,敌军在不到30华里的地面上,使用兵力竞达九十个团,数量十倍于红军,谁能记清当时打了多少次恶仗?每天要牺牲多少人?他却是不多的幸存者之一。而眼前,一切都沉寂了,流逝了。那惊心动魄的枪声,那撕肝裂肺的呐喊,那悲痛欲绝的咒骂和呻吟,那狼藉遍野的残肢断骨和头颅,那千疮百孔仍迎风飘扬的军旗;都沉寂了,流逝了,无影无踪了,犹如做了一场梦……


李云龙斜倚在沙发上,双眼睁着,似乎还在沉思,勃朗宁手枪掉在地板上,空气中迷漫着浓浓的火药味儿,一缕鲜血从他左面颊上流下来,像一条红色的小溪汨汨流淌,染红了他肩章上那颗金色的将星……
马天生几乎没有犹豫,他一个箭步冲到那面墙前,迅速地挖出了那颗弹头,仔细地端详着,李云龙说得没错,那弹头的确变了形,他的颅骨还真硬…
马天生默默地把弹头放进自己的上衣兜里,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客厅。一个细心的战士发现,马政委的脸色惨白,在他转身的一刹那,他的眼中竞闪出了一丝泪光。
两天以后的一个深夜,田雨在狱中割腕自尽。看守人员为此受到严厉的训斥,他们始终没搞清楚,那块小小的保险刀片是怎样躲过严密的搜查带入狱中的。看守人员私下里议论说,这女人是做好赴死的准备来到监狱的,她根本没打算活着出去。
看她手腕上的那个伤口,割得像个孩子嘴,喷喷,这女人,真下得去手……看守人员从田雨的遗物中发现一张信纸,这是狱方发给她写交待材料的。这张信纸马上被送到马天生的办公桌上,那上面很潦草地写着南宋词人陈与义的一首《临江仙》:

忆昔午桥桥上饮,座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马天生默默看了很久,始终没说一句话。
同日,负责看守李云龙遗体的两个战士,突然遭到几个不明身份的人袭击,使他们昏迷了整整四十八小时。事后检查,除了少了军礼服肩章上的将星和那三枚勋章,别的什么也没动。
郑波因为立场问题,去海防团当政委的任命被取消,他被发配到部队农场劳动改造。那天他正在围海造田工地上背石头,对面敌占岛上那功率强大的广播站又开始广播了。一股宏大的铺天盖地的音乐声像飓风一样掠过海峡,郑波的心脏猛然收缩起来,这是贝多芬英雄交响乐的第二乐章,那首著名的《葬礼进行曲》,肃穆、悲哀的音乐过后,往常那娇滴滴的女人声音没有出现,一个声音浑厚的男广播员缓慢的声音传来:“……驻岛全体国军将士对李云龙将军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民国三十一年冬,李将军率部与倭敌激战于野狼峪,白刃战中手刃侯寇数百余,日军闻风丧胆。民国三十三年,李将军于晋西北全歼装备精良之日军山本一木特种部队,凭血肉之躯及劣势装备与敌浴血奋战,实乃中国军人之楷模。……现在广播在抗战中曾与李云龙将军协同作战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原‘国军’第二战区上校团长、现役‘国军’陆军中将楚云飞的悼念文章,楚将军引用南宋词人刘克庄《满江红》词作为开始: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极……”郑波把背上的石头狠狠地扔进海里,禁不住泪如泉涌……
李云龙去世几个月后,中苏边境战争在珍宝岛地区爆发,整个世界的目光都投向这个位于黑龙江虎林县境内,在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面积仅为0。74平方公里的小岛上,两个曾经亲密无间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在这一地区进行了一场有限的边境战争。双方的军人在战斗中都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畏牺牲的决死姿态。孔捷将军指挥的重炮群与苏军炮群激战数日。是役,苏军比金边防总站战时总指挥列昂诺夫上校,总站长扬辛中校饮弹身亡。战斗结束后,孔捷将军在作战室里独自坐了很久,他想起十几年前南京军事学院丁伟将军的论文,他的重组战略大格局的构想,他的战略预见性。继而想到老战友李云龙早逝,孔捷将军不禁热泪纵横,难以自抑……
李云龙的野战军也奉命调防,作为战略预备队调往可能爆发战事的地区。而马天生到底没当上这个军的1号首长,李云龙死后,他的精神似乎也垮了,变得沉默寡言起来,后来他主动要求调走,被调往北京的一所军事学院。据说,还是干他的老本行搞政治工作,再往后,就不清楚了……
这年的7月,在美国佛罗里达洲东部的卡纳维拉尔角的宇航中心发射场上,一枚巨大的运载火箭喷出耀眼的火光冲天而起,以第二宇宙速度飞向远方。这艘名为“阿波罗ll号”的载人宇宙飞船载着人类的希望穿过黑暗的茫茫太空,第一次将人类送上月球,从这一天起,人类向宇宙进军的新纪元开始了。在这个躁动的、喧嚣的,充满暴力、鲜血和争斗的地球上,各种不同肤色、不同政治信仰的人群都暂时停止了争吵和厮杀,全人类都怀着庄严肃穆的情感迎接这伟大的新纪元,这是人类的骄傲,人类的希望。
伟大的、举世无双的贝多芬,他把自己博大精深的思想和对人类的无限爱恋和希望溶进了一曲响彻天宇的颂歌。在这伟大的时刻,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响起了贝多芬《第九交响乐》中那辉煌的第四乐章。
那规模宏大、气势磅碍的大合唱《欢乐颂》,把全人类的情感都推向了极致。
拥抱起来,亿万人民。
让全世界接着吻!
此时,在这个喧闹、杂乱无章的地球上,只有少数人类的智者能够以窖智的眼光透过重重迷雾,预见到在不远的将来,一场全新的工业革命将席卷全球。人类和社会、政治和经济力量的结构将随之而引起巨变。这场在量子电子学、信息论、分子生物论、海洋工程、核子学、生态学和太空科学的综合科学理论上发展起来的新工业浪潮将要使人类从此步入辉煌的时代。不仅如此,还要深刻改变人们赖以行动与处世的信息结构。改变人类对思考问题、综合情况、预测行动后果的方法,改变识字在生活中的作用,甚至改变自己大脑的物质组成和化学性质。
这一年,与中国毗邻的日本及后人称为“亚洲四小龙”的香港、台湾、新加坡和韩国都展动起日渐丰满的羽冀,开始了后来令世人瞩目的经济起飞。……
时间又匆匆过了十年,公元1978年。在李云龙将军恢复名誉、平反昭雪的大会上,在大会将要结束人们即将散去时,从门外匆匆赶来三个头发已经花白的老者,他们都穿着便衣,腰板挺直,动作敏捷,与会的人们一眼就能看出,他们曾是职业军人。这三位老者刚刚走进会场,猛地看见李云龙将军的遗像。他们突然像遭到雷击般地僵住了,顷刻间三人跌跌撞撞地扑倒在遗像前,为首的老者发出一声凄厉的喊声:“老首长,我的老首长啊,我们来看你啦……”说罢泪飞如雨,三人都发出一阵撕心裂肺的号陶,久久的、不间断的痛哭声使在场的人们无不为之动容……
他们离去时留下一束鲜花,在花束的红丝带上没有任何署名,只别着一颗金星,由于年深日久,金星的镀金层已经氧化褪色,变得暗淡无光。与会的大部分人都不识此为何物。只有几个退役离休的老军人一睹此物,都不禁老泪纵横,烯嘘不已,老人们告诉年轻人,这是1955年解放军授衔时代表将军军衔的将星……
又过了二十年,这个城市有了很大的变化。在临海滨的一座哥特式小楼前,来了一群中年男女军人,他们按响了门铃。小楼的主人是个来大陆投资的台湾商人,他曾在军中服役过,认得军衔,他发现这些军人的军衔都不低,其中有一个少将,其余都是大校、上校。军人们很有礼貌地提出请求说,他们曾经在这座小楼里度过了童年;今天是特地从四面八方赶来故地重游,不知主人能否满足他们的请求。
商人是个好客的人,既然是此楼的前住户,当然有权利参观一下故居,这和他也是一种缘分,更何况这些人都是一些有身份的高级军官。
主人热情地领着军人们参观了楼上楼下所有的房间。军人们又提出能否去后院看看。主人说当然可以,他把客人领到后院时,客厅里的电话铃响了,主人抱歉地请客人随意参观,自己匆匆去接电话。电话是有关合资项目的事,主人谈的时间稍稍长了些,当他放下电话匆匆赶到后院时,不由被眼前情景惊呆了,这些穿着笔挺的毛料军服的军官竟齐崭崭地跪在院墙前,抚摸着墙面的点点斑痕,正哭得像一群孩子……
商人静静地站在那里,没有打扰这些正在痛哭的军官。他知道军人一般是不喜欢流泪的,看来这座小楼里可能发生过一些令人辛酸的故事……


《亮剑》和《三体》,都带有某种“新纪元”的宏大主旨,这种气息经常在刘慈欣的短篇和中篇里嗅到,一个“主流”的当代作家,是不会写着写着历史人物,一竿子支到宇宙飞船的。但是刘慈欣会,余华也会,郑渊洁也会,《亮剑》里面阿波罗飞船的描述,实则在试着把读者们的目光由“大别山”引向“外太空”。

最近故宫正在展《千里江山图》,千年古卷迤逦展开,颇似一曲中华人民的内心之歌。那首陈与义的《临江仙》,当时看得我心如刀绞。人情二字万古不变,只是我们未曾见过青绿山水长卷的结尾,画神舟飞船和长征火箭。《亮剑》本可以或含蓄或淡然地结尾,但偏偏最后一章裹挟着大时代的波澜壮阔,一下子就把人从悲恸中一脚蹬上半空,茫然不知自己身在何处。作者敢于做这样的尝试,即使这样的尝试是与“文学传统”相悖的。但在我看来,这种尝试的本身就带有诗意。

李云龙来自山村,来自一个农业国家根植土地的本真质朴,但他走往一条极盛的道路,与他的战友、敌人、爱人一起,最终凝固在自己的时空。

“唉,人要是能重新活一遍,大概就会比第一次活得仔细些,有滋味些,会多享受些欢乐,少存些遗憾。”

谁不是呢?


user avatar   JoJo-WangQ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卡尔马克思的《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资本论》。


不,我知道你觉得我在开玩笑。但我却是认真的。

我不会讲什么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这种老掉牙的东西。

我要讲一个,关于【异化论】的观点。

前方高能。很大可能会直接击毁你的三观,而且会再也回不来了。

————————

……

……

……

……

……

……

————————


所谓【异化】,即是事物主体客体的分裂。

人类的历史,就是由于自己的盲目愚痴,而形成的一部异化史。


人们创造了【考试】(客体),用来作为衡量【知识】(主体)的标志。

——但人们渐渐忘了知识,却为了考试而去考试。

人们创造了【宗教】,用来规范自我的【道德】。

——但人们渐渐忘了道德,却为了盲信而盲信。

人们创造了领导,给予他必要的【权力】,以便于让他更好的进行【指挥】。

——但人们渐渐忘了指挥的艺术,却发展出官僚系统以侍奉领导的权力。

人们创造了【会议】,以便于团队中的每个人能够及时发言,能够得到良好的【沟通】。

——但人们渐渐忘了沟通,反而去执着于僵化了的会议。

但,以上的这些,都不算什么。


我们来说说【】。这个人类史上最重要的东西。

很多人都知道,政治教科书上有着万年不变的一句话: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那么,最可怕的东西。呼之欲出了。

【钱】这个东西。本身就是为了【交换】而存在的。

如果不进行交换的话,钱就没有任何的意义。

这世界上的大富豪们,占据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钱。

但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生物。一生能花费的钱是有限的。

花不完的钱,只是一堆数字而已,没有任何实际作用。

钱。穷人不够花,富人花不完。


——花不完的部分,是没有意义的,只是一堆数字。


盲目愚痴的人类正在前赴后继地跃向填满废纸的游泳池里,折腾的越来越贫苦。

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来审视命题吧。


“不劳动者不得食。”

——错了。是“不【能转化成金钱的】劳动者不得食”。

没有一个劳动者,能比得上孕妇的劳动伟大。但资本家们却禁止女性怀孕。为了压榨工人的价值,除了延长劳动时间外,也严禁工人们谈恋爱。美其名曰管理。


“私人财产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错了。是“【供个人使用的】私人财产,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倘若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房屋,自然而然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但譬如北京的房东,一人霸占了八九套房子,收取房租。那么除了钱的归属之外,这多余的房子,是否在他的手里,是完全不必要的:因为他不能一夜间同时睡在七八张床上。


“工作是枯燥的,游戏是有趣的。”

——错了。是“【枯燥的】工作是枯燥的,【有趣的】游戏是有趣的。”

我们从来不去审视那些流水线上的工作为何变的枯燥,而又嘲笑上个世纪工人自觉去工作是洗脑教育。而后我们浑浑噩噩地按动着鼠标和键盘,盲目的就像是一只只小白鼠一样,在虚拟的游戏世界里,得到仅有的可怜的被人需要的一点点感觉。


“资本主义对科技有极大的推进作用。”

——错了。是“资本主义对【能转化成金钱的】科技,有极大的推进作用。”

我们上个世纪就被承诺,要再去一次月球,接着扬帆前往火星。

但我们只获得了毫无用途的Facebook和Twitter。

……………………


颤抖吧整个世界,虚伪的面庞瞬间分崩离析。

——而其他仍处于蒙昧之中,那些个所谓“正常”的人们称呼我们为:

疯狂的马克思主义者。


啊、最后的私货时间。既然要推荐书籍的话,那就不免要一份书单了:

如何为马克思主义的初学者开一份入门到进阶的书单? - 知乎


user avatar   guo-yu-min-3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毛主席批注的容斋随笔。


具体内容记不住太多了,说个印象最深的
夷陵之战那段,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评说了夷陵之战,说刘备不该用木垒扎寨,应用土石,青年chairman毛说土垒也易破,还分析了时机什么的,提出还是以战养战的运动战(速决战)比较好。。。中年的批注是要抓主要矛盾,不要进攻吴国。。。


前后几次批注,仔细读下来很吓人的,岂止是题主所说的那些,有几段简直毛骨悚然,令人不寒而栗,读了此版本几遍后,绝对会对做批注的这个人感到无敌崇拜的同时有种深深的恐惧。。。


这容斋随笔这本书很好找,但是带批注的挺不好找的,似乎网上没有,我手中也没有,只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下读过。容斋书中也有不少迷信思想,毛的批注也很有意思。


user avatar   jupingxiaowang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毛选

英雄志

诡秘之主

少有人走的路

明朝那些事儿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穷爸爸和富爸爸

金庸和古龙系列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user avatar   wen-xue-xiao-gong-j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重要论述摘要》《马克思主义思想观》《毛主席语录》《思想品德》《政治与经济哲学理论》


这些书籍改变了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我在20岁的青春年纪里追逐理想的道路上不怕荆棘,勇往直行,直到梦想的彼岸。

梁启超说,少年强,则中国强!

我文学小公举亦要做那女中豪杰,巾帼不让须眉!


user avatar   luxizhi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接下来推荐的这本书,早在三年前我就要“墙裂”推荐了!!可惜当初只有书稿,书还没有正式出版(当初作者在付梓之际,送书稿邀我品读,拿起就舍不得放下)。在此后三年,作者反反复复增补删改,逐字逐句雕琢,几经折腾,终于完卷。就在前几天,我终于拿到了这本书——《西方政治思想史》(陈伟著)!


这本书耗尽作者十几年的日日夜夜,可谓披肝沥胆、呕心沥血!!在目前的中国乃至世界,用十几年的时间来完成一本书的人,可能凤毛麟角!

全书约140万字,注释索引书目上千本,作者从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开始写起,中经罗马共和国与帝国,中世纪、近代,一直写到当代。由于涵盖内容与写作时长的“量级”很大,让我不知不觉就想把它与《史记》、《资治通鉴》、《希腊罗马英雄传》之类的书放在一起比较。

也许有人看到“政治”、“思想”、“史”这样的词就可能望而却步,猜想这一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书,那就错了。相反,它非常有趣有料!!这本书名为《西方政治思想史》,实际上是对西方社会更替、思想流变的一个全景式的大考察。其中,作者以人物为核心,以思想为主线,用高超的写作手法推演了西方文明的历程,探索人类存在之奥秘,寻求政治与社会之章法,追问良善生活之可能,展望自由秩序之前景。

好书是值得反反复复阅读的,自三年前拿到书稿,我就将它作为枕头书来读,常读常新。至今已反复翻阅了数遍,但仍觉不过瘾!因为每次翻阅,我都能从那些逝去的贤哲那里获得教益!!



三年前的书稿(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三册,请忽略封面上的丑陋的印子,实际上是因为我管理不善,被咖啡玷污了!)

下面简单摘录一些书中的段落供读者评鉴。

讲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性情温和,具有幽默感,对辩论情有独钟。因为他在辩论中非常激烈,不免惹恼对方,于是人们就对他拳打脚踢,甚至扯他的头发,撕他的衣服;在很大程度上他总是受俗人的嘲弄,然而他耐心地承受着这些虐待。一位朋友对他被踢却平静承受感到惊讶,苏格拉底说:“难道我应当遵守驴子的法律吗,假如它踢了我的话?”苏格拉底的妻子克珊西帕据说是个泼妇。有一次克珊西帕骂他,并把水泼到他身上,他回答说:“难道我没说过,克珊西帕的雷声将会在雨中结束吗?”对于苏格拉底妻子对他喋喋不休的责骂,阿基比亚德表示难以容忍。苏格拉底说:“我已经习惯了,就好像已经习惯了绞盘断断续续的卡嗒声一样。而你也不会介意鹅嘎嘎地叫。”阿基比亚德反驳说:“不,鹅带给我鹅蛋和小鹅。”苏格拉底回答:“克珊西帕也是我孩子的母亲。”他还说和泼妇生活在一起,“能使我学会调整自己,以适应世界上的其他人。”

讲亚历山大帝:

传说在进兵印度的时候,有一天,亚历山大大帝来到恒河前。他想要跨越恒河继续征战。“这条神奇河流的东方是什么?”亚历山大问他的部下。“只是蔓藤缠绕的森林,”部下回答道,“一里又一里,一里又一里,一直延伸到世界的最远方,其他什么也没有。”于是,亚历山大下令造船,船载着他的军队顺流驶向大海。“更远的地方是什么呢?”他问道。“只是没有人迹的水域,”部下回答道。“一里又一里,一里又一里,一直延伸到世界的最远方,除了浩瀚的大海,其他什么也没有。”“真的,”亚历山大说道,“世界上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是我的领土。西方、北方、东方、南方,再没有可以征服的地方了。但是,这个王国还是太小了!”说罢,亚历山大大帝坐下,哭了起来,因为世界上已经没有地方可以让他征服了。

讲第欧根尼:

犬儒学派由第欧根尼创立。柏拉图曾说第欧根尼是“发了疯的苏格拉底”。 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说,亚历山大大帝曾来到他跟前,问他想要什么恩赐,他回答说:“只要你别挡住我的阳光。”犬儒学派以讽刺、幽默、唱歌、说笑的方式与当时严肃的哲学(如柏拉图的哲学)进行论辩,虽然他们不提倡写作,但他们仍然写下了若干哲思随笔、剧作、小品文,其形式十分贴近底层民众。并且,自第欧根尼始,犬儒主义者即以他们大胆出格乃至荒诞的生活方式来宣扬其哲学,堪称最早的行为艺术家。第欧根尼即在广场上公然自慰,他的弟子克拉特斯与妻子希帕基娅竟然在广场上行男女之事,旁若无人。

讲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著作等身,他的勤奋超乎人的想象。人称他是鹅的天敌,因为他用了无数的鹅毛笔。他为后人留下独立著作百部,近千卷。据说如果将他的作品译成中文,大概能有 1500 万字。奥古斯丁的著作,洋溢着奔放的热情,这种激情,源于他虔诚的信仰。同时,奥古斯丁又十分擅长思辨,尽管他的思辨最终服务于其基督教事业。雅斯贝尔斯曾将奥古斯丁视为“思辨的集大成者”(其余两位是柏拉图与康德)。他的著作除《忏悔录》之外,还有《论自由意志》、《论三位一体》、《上帝之城》等等。《上帝之城》(旧译为《神都论》、《天城论》)一书为奥古斯丁历时十三年(413—426年)完成的巨著,是奥古斯丁作品中最具影响的一部。

讲马基雅维里:

马基雅维里在乡间耕读的隐退时光中做了些什么?在一封给友人的书信中,他如此描述了他的生活:“我早上日出时分起床,然后到我的树林中去伐木;在那里我花一段时间检查前些日子所干的工作,有时和伐木工一起消磨时间。……离开树林,我去一处山泉,在那里我悬挂好鸟网。我腋下会夹着一本书:但丁、彼得拉克或者一个不太重要的诗人如提布鲁斯、奥维德诸如此类的书。我读着他们在书中表达出的爱的激情和他们的所爱,又想想自己,这些沉思使我得到片刻的欢愉。然后我沿着熟悉的小路去小酒馆,还与路人聊聊,打听一些他们那里的新闻,了解各种各样的事情。我还研究人本身:他们有各种趣味,有各种想象。”

“黄昏时分,我回到家里,进了书房。在门口,我脱下了白天穿的沾满灰尘的劳动装,换上朝服,整束仪表,然后随书籍进入远古的宫廷。在那里我受到了古人热情的迎接,我享受着只属于我并且是为我而准备的‘佳肴’,在那里我可以随心所欲地谈古论今;询问古人的为人处世,他们也乐意作答。常常一坐就是四个钟头,我一点也不感到劳累,烦恼皆抛,全然忘记了穷困和潦倒,我完全被古人迷住了。”

讲拿破仑:

拿破仑对人宽和,不记仇,对事不对人。对于谄媚的人,他是看不起的,对于有思想的人,他则乐于结交。拿破仑好安静,爱慕虚荣的人则好热闹。他论及法国人好虚荣,说“我们几时能够拿一点傲骨,换他们的虚荣。”拿破仑喜好洁静,他说“水和空气是我最好的药方”,他最喜欢的事情,是夜晚躺在地上,看着星空,任凉风拂面。他自信而有主见,自不必说。他深入俄国草原时,有人问他,此时敌人如果攻法国,谁去保卫?他回答说:“我的威名。”拿破仑爱权力,他说:“我之爱权力,如同一位音乐家之爱他的提琴。我爱权力,因为我能以权力发生声音、音调及谐和。”关于“皇帝”,他说:“现实的皇帝的宝座,不过是几块木头,蒙上天鹅绒罢了。但是真实的宝座是一个人,这个人是我,随革命我的意志力、我的品格、我的威名。”拿破仑追求的是名垂青史。他说:“人生在世若不能留名,反不如不生在世间为妙。”

讲路易十六被处死:

国民公会投票表决,721票中,主张死刑的387票,反对死刑或主张有条件死刑的334票。律师马尔泽布先生把结果告诉坐在阴暗角落里的国王。国王说:“我已经考虑了两个多小时,考虑我在位时期,是否作过应当受到我的百姓最小的谴责的事。唉!马尔泽布先生,我本着良心向你发誓,我以一个就要去见上帝的人向你发誓,我一贯想的是人民的幸福,我从来没有起过与人民为敌的念头。”国王被判死刑,缓期执行的请求被驳回。路易十六请求多给3天,他要做受刑的预备。1月20日,国王最后一次与家人见面,他给两个孩子以祝福,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希望全家人在一起度过最后一个夜晚,国王却叫他们离开,他说明天早上会去看望他们,这当然是一个谎言。1793年1月21日,路易十六平静地受刑。国王死前说:“人民!我死得无辜!诸位!我并无犯过他们控告我的罪,我希望我所流的血,能巩固法国全国人民的快乐!”但法场上的鼓声太大了,国王的讲话只有身边的人可以听见。

讲斯巴达:

斯巴达的儿童是城邦的公有财产,由保姆抚养,他们从小就要锻炼身体,在恶劣的环境中锻炼生存能力。每年要受一次棒打,这种活动在神坛面前举行,目的是锻炼他们的意志。据说儿童有忍痛至死仍不哭喊者。七岁后他们被编入连队,在那里接受统一的训练。斯巴达少年的生活严肃有余而没有欢笑,但他们并不感到痛苦。在斯巴达,城邦注重培养公民的美德。斯巴达既以战争中的勇敢来训练公民,那些在艰苦的军事训练中不能达标的人处境就非常不妙了。他们会被迫身着彩色补丁衣服,剃掉一半胡须,以标示他们是懦弱之人,在公共场合,他们便成为众人耻笑的对象。女人们不愿意嫁给他们,他们的姐妹也因此而嫁不出去。斯巴达母亲在儿子出征前,会亲手送他一枚盾牌,然后对他说,要么将它带回,要么躺在上面回来(指牺牲)。一位年青战士从战场上失败而归,他母亲问,你的战友呢?儿子告诉她牺牲在战场上了。这位母亲羞于面对这个懦弱的儿子,竟搬起大石头,当场将他砸死。

讲古罗马:

罗马人忠诚,他们忠于祖国。据说一个罗马小孩被敌人抓住,要他说出他知道的罗马人的作战计划,不然就烧他的手,这个小孩竟毫无畏惧地将他的小手伸向火堆。罗马人有纪律,懂得什么是服从。他们种地,学会了与天合作;他们打仗,学会了与人合作。罗马人勇敢,他们鄙视懦夫,认为“美德”总意味着男子气概,他们的娱乐包括观看人与人、人与兽的搏斗,这在今人看来血腥、野蛮而不人道,但罗马人以此作为公民教育的一种形式,旨在激发尚武的精神。罗马人质朴,他们不喜欢矫揉造作,也不迷恋哲思,他们会让自己的子女去希腊学知识,但他们并不欣赏希腊人的许多做法。西塞罗就曾对他在希腊学习的儿子告诫说,你在希腊,要学好文化,但切勿沾染希腊人那种机巧好辩、夸夸其谈的习气。加图则曾主张要驱赶在罗马的希腊哲学家。《论语·雍也》上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如果说雅典人太“文”,斯巴达人太“质”,罗马人则算得上“文质彬彬”。

讲纳粹和集中营:

纳粹打着“向东方移民”的旗号,把犹太人一火车一火车地装起来,骗进了集中营。集中营由海因里希·希姆莱领导的党卫队及秘密警察控制,它们除了折磨人,并无经济上的意义。集中营是一个封闭的场所,外围是铁丝网。进了集中营,人便与社会失去了联系。德国人建了上万集中营,主要分布在东欧,在波兰就有5800个,德国本土也有大批集中营。奥斯维辛集中营的铁门上写着:“通过工作获得自由。”它建造于1940年,是波兰南部奥斯维辛市附近40多个集中营的总称。“二战”期间,约有110万人在那里被杀害。仅1944年夏,那里就处死了40万匈牙利犹太人。从集中营犹太人身上扒下的衣服、眼镜、包、鞋、假肢、女人假发都被纳粹拿到德国做“慈善”,分发给居民。德国居民知道其来历,却照样使用。犹太人尸体上的金牙、戒指都被拿走,他们的油被拿去做肥皂,骨头被拿去生产磷肥。犹太人被送到集中营后,不论男女老幼,皆被要求脱光身体,按身体状况分类,老弱病残、身材太瘦太胖的、身上有疤痕的,直接进毒气室。他们被骗说去“淋浴”,为了不让受害者起疑心,每人还先发一块肥皂,但“浴室”莲蓬头放出的不是水,而是毒气。毒气室旁边便是焚尸炉,尸体便在那里烧掉。毒气室和焚尸炉里的工作人员,也是投靠纳粹的犹太人。

……

书中精彩的地方实在太多,不胜枚举!!但你可以看到,书中的语言精粹、内容凝练,几乎没有废话,寥寥数笔就传神地勾勒了一个人物和事件。在写作方法上,内藏诸多春秋笔法,含而不露,引而不发,让人有一种余音绕梁、回响不绝之感。

但是,这部书最精华、也是最难啃的部分,是书中思想家所持的思想,以及思想与思想之间的联系与传承。作者用深厚的功力将思想家的思想精准提取、多视角解读,并适时提出精辟见解,褒贬好恶,爱恨亲疏,亦跃然纸上。

这本书的写作介于通俗读物与学术著作之间,它既为普通大众开了一道通往人类思想深处的门,也为学术研究者铺砌了登堂入室的路!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大格局、大视野,透析国家社会和人类命运的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啃下这一本,相当于读了几百本好书。再次“墙裂”推荐!!



——————分割线——————



有人觉得还不过瘾,我再摘录几段思想论述类的:

曼德维尔论述妓女存在的合理性:

曼德维尔说,他并不是要鼓励恶德。他说,如果人间真能杜绝那些不道德、不洁净之事,倒也不错,但事实是根本做不到。故而明智的政府总是容忍轻微的不便,以防止重大的不便。例如妓女卖淫,曼德维尔说,如对之制定严厉的法律,良家妻子女儿,反而得不到保护。因为那样会导致强奸案的高发。曼德维尔说:“无论何处,若有六七千名水手达到一个地方(这种情况时常发生在阿姆斯特丹),而在许多个月里,这些人除了男性之外谁都见不到,在这种情况之下,倘若该地没有收费合理的妓女,我们又如何能想象忠实女人走在街上而不受骚扰呢?”曼德维尔认为,城市允许一定数量的妓院,是一项精明、节俭的政策,提供性服务的妓女,如同用于出租的公共马车。历史上威尼斯的政治家还专门引进妓女,以保护良家女子不受侵犯。曼德维尔分析说,实际上,这种宽松的政策,对城市官员也有好处。城市官员对妓院老板处以罚金,可以增加自己的收入,故而他们绝不会把所有的妓院都关闭,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断地去处罚他们,以显示他们致力于维护社会风气,只是无法根除而已。曼德维尔说,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贞洁可以通过放荡得到维护,最佳的美德也离不开恶德的帮助。曼德维尔暗示了古典自由主义最基本的信条: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可以带来公共福祉。他的道德哲学,是对之前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禁欲主义旧道德学说的否定。

卡莱尔论述英雄崇拜:

卡莱尔的历史观,是英雄史观。他宣称:“世界的历史,人类在这个世界上已完成的历史,归根结底是世界上耕耘过的伟人们的历史。伟人是人类的领袖,是传奇式的人物,是芸芸众生踵武先贤、竭力仿效的典范和楷模。甚至不妨说,他们是创世主。我们在世界上耳闻目睹的这一切实现了的东西,不过是上天派给这个世界的伟人们的思想的外部物质结果、现实的表现和体现。”“世界的历史就是伟人们的传记。”他对伟人的论述,让人想起韦伯所说的“卡里斯玛式领袖”。这些领袖,能够在关键时刻带领人民渡过难关。卡莱尔说,伟人,是我们有益的伙伴。“伟人是自身有生命力的光源,我们能挨近他,便是幸福和快乐。这光源灿烂夺目,照亮了黑暗的世界。他不是一支被点燃的蜡烛,而是上天恩赐我们的天然阳光。……沐浴在这光辉中,所有的灵魂都会感到畅快。总之,如果你有这样的邻居,你甚至一刻也不愿离开他。”

约翰·密尔论述自由与社会进步:

在《论自由》中,密尔还特别强调了个性(individuality)对于个人与社会具有的重要意义。密尔认为,自由意味着个性自由发挥的可能。他指出:“生活应当有多种不同的试验;对于各式各样的性格只要对他人没有损害,就应当给以自由发展的余地;不同生活方式的价值应当予以实践的证明,只要有人认为宜于一试。”“人类要成为思考中高贵而美丽的对象,不能靠着把自身中一切个人性的东西都磨成一律,而要靠在他人权利和利益所许的限度之内把它培养起来和发扬出来。”密尔把发扬个性与天才的产生联系起来,他说:“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地呼吸。……没有一件事不是由某一个人第一个做出来的;现有的一切美好事物都是首创性所结的果实。”密尔所说的“个性”并不是指汉语中常说的“标新立异”、“风格特别”,性格上的古怪乖张,它指的是一种自主性(autonomy)和本真性(authenticity)。保持个性意味着人大胆地追求自己内心认定的幸福,不必按他人的眼光委曲求全。大有“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之意。它意味着人类生活方式的丰富多彩。显然,密尔的学说能够支持各种非主流生活方式。密尔表示,他之重视个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德国自由派思想家威廉·冯·洪堡的阅读。

……

精彩的内容实在太多了,大家还是自己去看吧!!


user avatar   shen-peng-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部书,净说大实话,还通篇吐槽文风。

有时候还有很多雷人的句子:“狗屎可以肥田,人屎可以喂狗,教条呢?既不能肥田,也不能喂狗”。

“读死书,就不如杀猪,因为猪会跑,会叫,会反抗,书只会躺在那里等你读,又不会反抗。”

如果你真的读了这本书,你会怀疑自己曾经接受的某些知识和先入为主的观念,包括历史、文学、哲学等方面,你会发现:“啊,原来他当年是这个意思?”“卧槽,骂的真刻薄!”“牛逼,这事儿非得这么干才能成功!”“这人是个说段子的,哪里像个领袖”。

有时候你觉得他有理有据、思想深刻、雄辩惊人,仿佛是伟大的思想家,有时候又觉得他憨厚可爱、狡猾灵活、大智若愚,仿佛一个抽着旱烟的老农民;有时候刻薄刁钻、吐槽嘲讽、火力全开,似乎是个闲的没事干专门损人的知乎网友;更多的时候,你会觉得他眼空万古、脚踏实地、大公无私,实实在在是一个令人心生敬畏的大英雄。

真的读懂这本书,你就会发现,他是中华三千年以来的第一老实人,文章中从不作伪,从不说违心的话,他想什么,懂什么,知道什么,悟透了什么,都会掰开了揉碎了用最朴实最浅显的语言讲给所有人听。比如说“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反动派,你不打他就不会倒;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马克思主义就一条,造反有理;阶级斗争,一抓就灵;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拳头缩回来,打出去才有力量;人要有个屁股......”,你现在拿到农村里和一个不识字的老大爷讲,他也立马就能听懂,而且能从中悟到更多的东西,从而理论联系实践,做出不错的成果。

你读透了这部书,所有高高在上的成功学、所有名满天下的高头讲章,在你面前,都变成了故弄玄虚、装腔作势的把戏,你可以轻易揭穿许多社会名流的假面具,打碎那些神坛上的泥塑木偶,让装逼犯无处遁形,让投机者悲观者汗颜无地,让假慈悲露出血腥的獠牙。让你认清这个世界的真相,搞清楚社会的运行规律,并且勇敢、客观、科学地去面对。

这本书专治天下所有的中二病、幼稚病、文青癌,让那些不接地气的小资废柴、空喊口号的机会主义者、自怜自怨伤春悲秋的病秧子都得到治疗,变成脚踏实地的唯物主义者。

他的语言不是民国大师中最美的,虽然他能写一手出色的古文和古诗词,他宁可用最下里巴人的语言讲道理,无论什么他的朋友还是敌人,看了他的文章,都会心悦诚服,怒而指责自己的同事:“你看,人家写的文章”。

作为一个普通人,读到他这本书中的某些文章时,甚至会汗流浃背,因为句句如刀,锥心刺骨,每一条都戳中了你脆弱虚伪的灵魂,打碎了你那颗自私自卑傲慢的玻璃心。

感觉那个身材高大的长衫青年,那个头发乱蓬蓬、穿着老棉袄大档裤、走路摇摇摆摆的农民、那个额头宽阔、身躯厚重像一只海象的老人,那个像一大袋土豆随意扔在椅子上的老人,正在对你笑。

他说:“我劝同志们读一点书,免得受知识分子的骗。


user avatar   hai-mao-j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让我浑身颤抖、无法自拔,庆幸读到的好书,

不是教会我各种套路技巧,

居高临下、不由分说的告诉我:

应该怎么怎么做,才能达到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而是能反映世界的本质和运行逻辑,

让我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一个生命鲜活充实、拥有独立人格、值得自尊自爱的人。

让我懂得大巧不工,守拙方远。

推荐10本我心目中符合这标准的书:

1. 「占有还是存在」

本书是著名精神分析学家、人本主义哲学家弗洛姆最后一部著作。

他指出:

「占有」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反而导致人的物化和生命力丧失。

而「存在」的方式才能让人创造性地用自己力量,

不断去创造和爱,超越自我,得到真正的幸福。

「快乐不是极度兴奋,不是瞬时即熄的火焰,而是生存本身所具有的持久炽热。」

看完本书,更加笃定了我的人生态度:

活成一个有灵魂的人,而不是一个只占有物品的将死对象。

2.「被讨厌的勇气」

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共同创作。

本书一针见血提出,

真正的自由是不怕被别人讨厌。

如今,很多人活在社交网络里,

追逐别人对自己的“赞”,

长久下去,就迷失在别人的价值中,

对自己更加迷茫。

不怕被别人讨厌,不是说去得罪别人,

行为尖酸刻薄而惹人讨厌。

说你不用刻意讨好别人,

不要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对你的评价上。

3.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

人类历史长河中,群星闪耀。

一代新人胜旧人,有的被后人赶超,有的被时光蒙尘。

但也有极少数人,以卓越成就光泽万代,比如列奥纳多 • 达芬奇。

今年是达芬奇逝世500周年,他一直被乔布斯视为偶像,曾言:

「达芬奇在艺术和工程中看到美,正是这种将二者融会贯通的能力,让他成为天才」。

虽身处不同时代,但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具有超越知识门类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作为文艺复兴最杰出的全才,达芬奇不仅绘画技艺在艺术史上数一数二。

他一生研究过的知识,包括了光学、力学、生物学、解剖学、建筑学、机械等等。

而且每个领域都达到极高水准,有很多甚至足以改变世界。

读过本书感受到的不是天才,而是一种求知的渴望,对这个世界的强烈好奇。

一种轻松的与世界互动的心态,对生活的热爱。

500年后,我们所处的时代和达芬奇的文艺复兴何其相似,都是充满不确定、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

我们可以从达芬奇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无论我们自己还是我们的孩子,都应不止于吸收知识,更要去质疑,充满想象力,永葆好奇心,

并匹配相应的行动。当面对世界的未知时,不要逃避和害怕,而要不断创造,追求卓越。

这些东西,才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与众不同。

4.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本书讲述父子二人骑摩托车穿越美国大陆,

旅行过程与青年研修科学技术与西方经典,

探寻生命的意义的过程。

初看这个书名,你会奇怪:

"禅"和"摩托车"有什么关系?

读完才知道,"禅"象征一个人内心探索,

"摩托车"象征科学技术,是客观外部存在。

作者借用这两种东西,

阐述当代人如何将主观和客观统一,

正确认识自我和外部世界,

得到内心宁静,获得生活的幸福。

5. 「事实」

比尔·盖茨推荐书。

如今,大多数人感到世界变得越来越糟,本书告诉我们为什么有这种错觉

并指出10个会阻碍我们对世界准确判断的直觉。

本书分三大部分:

1. 用数据证明世界是越来越好,而不是更糟。

2. 告诉你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世界越来越糟。

3. 说明是哪些思维在误导我们,我们该如何应对。

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乐观派著作,让人对世界未来的希望死灰复燃。

同时让我明白,谦虚与好奇是对待别人和看待世界应有方式。

6. 「自私的基因」

一本刷新世界观的书。

万物的本性都是自私的,

因为现今存在地球上任何物种的基因,

都是因为自私才存活下来。

新人结婚时,不应该手搭着圣经说不论贫穷富贵健康疾病至死陪伴,应该把手放在这本书上宣誓:我将违背我的天性,忤逆我的本能,永远爱你。

7.「叔本华思想随笔」

一本让我热泪盈眶的书。

叔本华是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主义开创者。

本书全面论述了天才、命运、

美学、性爱、伦理道德等人生思想,

通俗有力地回答了人类一直求解的问题。

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告诉我们怎样看待人生的财富、

人格、名誉、地位等命题。

身外的所谓财富地位,

只有内心空虚的人才能从中得到暂时的满足感。

一旦这些消失,他们会陷入无尽的寂寞。

只有内心丰富善思,

才能发现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让自己生命发光。

如果你看了叔本华变得悲观,那你还没有读懂他,

你看完后豁然开朗,就真正读懂了叔本华。

8.「人类简史」

如果只能挑一本书看,我选这本。

本书不仅写了人类演化过程,

它会颠覆你对人类文明的看法,

用你没想过的角度去解释一些现象。

我认为最牛的核心观点:

人类文明最独特的地方,就是强大的虚构能力。

我们司空见惯的概念,如:国家、法律、公司、神灵,

本质都是虚构的产物。

虽然很厚,但建议细读,绝对醍醐灌顶之作。

9.「爱的艺术」

弗洛姆的另一部经典之作。

他认为,现代人对「爱」的误解是:

我们认为「爱」不是一个艺术问题,而是一个对象问题。

就是认为,如果找到一个完美对象,有关爱情和生活的所有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书中有一个比喻:

「想象一下你想学画画,有人告诉你完全不用学习绘画技巧,也不用反复磨练实践,只需找到一个合适的被画对象,你就能掌握画画。」

这听起来很荒谬吧。

本质上爱跟画画是一个道理。

人需要有对爱的认知和实践的执着,

一种像小孩学走路般的不断试错的体验,

才能慢慢获得弥足珍贵的爱情或亲情。

10.「个人形成论」

如果只读一本心理学书籍,我推荐这本。

作者罗杰斯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人本心理学创始人。

他认为人性本善,有自我实现的发展潜力。

本书超出心理学专业意义,不仅在探讨心理学。

作者代表在心理学道路探索的人,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罗杰斯观点很简单,三点原则:

真诚透明、共情理解、无条件接纳。

作者发现,当自己越能接纳自己真实面貌时,自己也愈发趋向转变。

当他越能听他人真诚的表达时,也越能尊重与接纳他人真实面貌。

人格的成长意味着对自己更好的接纳,

找到自己独特的路是人生最根本的事,

没有任何人可以教给你,只能自己探索。

以上。


希望这10本书能让你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在这个即时满足的东西唾手可得的时代。

“无知即极乐,认知即痛苦”

这种论调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读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我想分享一句法国诗人勒内·夏尔的话,

这句话完美的诠释了读书的意义。

“理解得越多,就越痛苦。知道得越多,就越撕裂。但是,他有着与痛苦相对称的清澈,与绝望相均衡的坚韧。”


收藏的同时点个赞哈,万分感谢(#^.^#)


user avatar   zou-yu-tong-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我们唯英美法系马首是瞻,力推照搬所谓英美“法治”经验,照抄对抗式司法制度的时候。

这本书《对抗式刑事审判的起源》成为了一位勇敢的逆行者。

该书的作者是 曾任教于芝加哥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兰博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英美法系的权威学者之一。

直接地说: 这是一本英美法系中的权威学者写作的,反驳英美法系的学术著作。

更粗暴点:洋人自己写书反对自己的法律体系了。

如果说另一位类似学者:达玛什卡(《司法和国家权力的多种面孔》的作者)还有着在所谓极权的前南斯拉夫国家学习、生活经历,会被某些对人不对事的学者诟病的话。

兰博约则是地道的剑桥、哈佛、耶鲁毕业,这样成长经历使得反对派难以反驳。



全书内容庞杂, 为了照顾读者阅读,我尽可能精简其内容:

先来介绍两个名词对抗式 和 职权式, 本书才用的区别方式“对抗式”:律师主导& “职权式”:法官主导, 我国目前属于“职权式”,英美为“对抗式”。


而律师主导的“对抗式”审判存在两项原罪:

1, “对抗式”审判中,双方的目标在于驳倒对方而不是探索案件事实真相本身。 (敌对效应)

2,“对抗式”审判由律师主导,不同的律师往往决定了不同的判决结果。 如果是富豪能够请到最好的律师,就可轻易脱罪。 如果穷人请不到好律师,入狱就在所难免。(财富效应)



这两项原罪贯穿了“对抗式”审判的历史。

典型的如辛普森案。


如果辛普森是个拿不出上亿美元聘请,梦幻律师团的穷人, 他是否还能免罪呢???


再者如我们平时经常用的某个表情:



这幕剧的完整对话是:

  • 麦永希:我一定找到证据送你去坐牢。
  • 梁永泰:好,我是一等良民就不说,即使一定要冤枉我,我也有钱聘请大律师帮我,我想我别指望坐牢了。
  • 麦永希:你别以为有钱就能为所欲为。
  • 梁永泰:抱歉,有钱是真的能为所欲为的,但我看他领会不到这种意境。

(反正就是如此直白地点出财富效应)



这本书让我浑身颤抖的原因是,我曾经写过反驳这本书的书评:诚然它确实存在不足之处。

但是我在某一天突然想到:“对抗式”审判的实质几乎就是资本审判(谁有钱谁的律师NB 谁就主宰法庭)。

一个具有如此明显短板的审判制度,为什么却被现在某些法律人百般推崇,争相借鉴,以至于很难见到对于“对抗式”审判的批驳。


这种现象的背后,真的仅仅只是因为 这是英美的主流审判方式吗?

这种现象的背后,真的仅仅只是因为 这是英美的主流审判方式吗?

这种现象的背后,真的仅仅只是因为 这是英美的主流审判方式吗?





user avatar   sunshine-39-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下一段转自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7.11—1972.2.15)的《毛泽东自传》

我的职位如此之低,以致人们都不屑和我来往。我的工作之一就是登记来馆读报的人名,不过这般人大半都不把我放在眼里。在这许多人名之中,我记得有几个是新文化运动著名的领袖,是我十分景仰的人。我很想和他们讨论关于政治和文化的事情,不过他们都是极忙的人,没有时间来倾听一个南边口音的图书佐理员所讲的话。但是我不因此而丧气,我仍然参加哲学研究会和新闻学研究会,想藉此能听大学里的课程。
我自己在北平的生活是十分困苦的。我住在一个叫三眼井的地方,和另外七个人合住一个小房间,我们全体挤在炕上,连呼吸都地方都没有。每逢我翻身都得预先警告身旁的人。不过在公园和故宫的宫址我看到了北国的早春,在坚冰还盖着北海的时候,我看到了怒放的梅花。北京的树木引起了我无穷的欣赏。”

偶有妄自菲薄时,他的文字总能带给我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




        

相关话题

  有哪些思维透彻的历史书籍推荐? 
  哪些畅销书后来被证明是扯淡? 
  整天买书,不看书,囤了好多书,陷入了恶性循环,如何改善呀? 
  你是如何通过每天的学习成为一名杂家的? 
  如何提高看书品味? 
  如何看待作家方方的《武汉日记》英文版已在亚马逊网站预售?帝吧官微和方方开撕,你支持哪边? 
  有哪些看一眼就想拿来发说说的句子? 
  有哪些文学名著是在特定背景的催化下产生的? 
  有哪些你第一眼看到就爱上的句子? 
  为什么语文一直作为主要学科,却总是不被学生和家长重视?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西南政法大学未入选“双一流”大学名单?
下一个讨论
晒出你最喜欢的一件首饰,还有它的故事?





© 2024-05-1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