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的姑娘们,丈母娘们,真的对不起了,这个实在没办法认同!
哟哟哟,我这才说了这一句,就准备捶我了?先别动手,好歹也让俺说两句。
俺也不多说,就四点。
我们姑且认为,彩礼就是男方的一个态度。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态度达不达标,或者说有多少钱才算达标,这个标准谁说了算?
显然,标准掌握在女方手里,男方没有丝毫的主动权。
这就像法庭上没有法官,原告和被告处于自由模式的互相攻诘。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原告的气势始终比被告高出一个档次,于是原告判定被告败诉。
试问,这公平吗?
处于彩礼两端的男女双方,与上面的原告和被告有什么不同?女方做为有争执的一方,凭什么拥有裁决权?这是不是对男方的不公?
现在的年轻人结婚,好多都要求有房子、车子等等,然而这还不够,还要求有高额的彩礼,还美其名曰「要的是一个态度」。
这些杂七杂八的费用加起来动辄几十万,上百万,这会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可以负担得起的吗?
说到底,这些东西不还是得依靠男方父母的扶植吗?而这样的扶植可能会让他们用尽毕生的积蓄,甚至负债累累。
原来真正付出所有的是你未来的公婆,那这样看来,你要的更像是你公婆的态度。
那我就忍不住想问一句,你究竟是要和谁结婚?你男朋友,还是你的公婆?要是以付出金钱多少的标准来看,你的公婆比你男友更有态度。
假如,有人年入1000万,他出100万彩礼,彩礼占他年收入的10% 。
同时还有一个人,他年入10万,出9万彩礼,彩礼占他年收入的90% 。
请问,这两个人谁更有态度?
如果以彩礼金额为标准的话,显然第一个人有态度。
如果以支出占比为标准的话,那第二个人更有态度。
在巨大的数额差下,你真的会舍弃100万而就9万吗?
什么?你说女方能嫁过去就是最好的态度?
要这么说,男方能娶你不也是最好的态度吗?那还用彩礼说事做什么?
什么?你说父母养活你这么多年,不能让人白白娶走吧?
是的,父母养育你的确辛苦,未来女婿孝敬一点钱也很应该,但是狮子大开口就不太好了吧?
另外,什么叫「白白娶走」?这听起来很像在交易呀,说好的「态度」呢?
我知道,还会有一部分人说,女方的态度就是嫁妆呀,那么请问,你的嫁妆能有多少?你觉得多少嫁妆可以代表你的态度?
我承认有一些地方,确实女方给的嫁妆比彩礼还要多。但是这种地方毕竟是少数,要不然网上也不会兴起讨伐天价彩礼的浪潮。
另外,即使你所在的地方,流行嫁妆高过彩礼,那也不建议将彩礼看作是男方的态度。
你想,假如你男友觉得给你100万彩礼才能代表他的态度,而你家年收入只有10万,你跟得起吗?最终为难的不还是父母?
综上,所以我不能认同彩礼即态度的观点。
那些把天价彩礼冠冕堂皇地说成态度的人,真的是丑陋到了极点。
你一面大行攀比捞钱之能事,一面又要抢占道德制高点。服!袁某人拜服!!!
我们不提倡零彩礼,同样也不提倡天价彩礼!彩礼在一个合理范围内最好。
什么是合理范围?就是双方家庭都能负担得起,而又不会影响正常生活的范畴。
不少人信奉「彩礼可以让你在公婆家树立地位」,别再鼓吹这种想法了。为什么婚姻来临时,就一定先把自己跟公婆搞成对立关系呢?
因彩礼而酿出的人间悲剧已是屡见不鲜了,因彩礼闹到不欢而散的情侣更是数不胜数。
在某度上输入“彩礼 悲剧”,结果高达463万条。输入“彩礼 分手”,结果更是高达1290万条。
两个志趣相投的人走到一起很不容易,如果因为彩礼导致两人闹矛盾,甚至分手,这绝不是大家喜闻乐见的。
有网友说,天价彩礼的实质是买卖,它割裂的是感情,消耗的是余生60年。
袁某人深以为然!
1.
“我要的不是钱,要的只是一个态度”,
这句话之所以让人不舒服,是因为它的逻辑类似于:
有没有钱无所谓,我就想找个我喜欢的。
你喜欢什么样的?
我喜欢有钱的。
我不想要彩礼,我只是想要对方的一个态度。
怎么才算表现态度。
给我彩礼。
还不如打开天窗说亮话,说需要你用金钱的付出来表现对我的重视,
其实彩礼本质的逻辑,是一种“服从性测试”,
女孩子面对莫测的婚姻,觉得自己是更弱势的一方,因为女人对于年龄的焦虑感更重,离婚之后的道路更窄,
换言之,在现代社会的观念下,女性面对婚姻付出的机会成本更高,
为了弥补这种机会成本的差值,才有了一系列服从性测试,看你愿不愿意预先付出,也就是“一个态度”,来满足我的“安全感”,包括彩礼,包括钻戒,都是这个逻辑。
内心的声音是:这钱你都不愿意为我承担,我怎么知道你以后会不会对我好。
但是,真的不建议以剥夺对方安全感为代价来满足自身的安全感,因为现代社会,对于婚姻没有安全感并不是女人的专利。
如果彩礼是男方父母给到女方父母,女方父母用女儿的彩礼给儿子娶媳妇儿的,那这个彩礼有点像女儿的卖身契,是不合理也不合法的。
如果彩礼是男方父母给到小家庭的启动资金,只要你跟他说“你父母给的钱我会存在共同账户里,以后还房贷/买车子/当作教育基金用”,相信完全可以商量着来。
2.
关于该不该要彩礼,取决于两种文化模式的冲撞。
一种叫做“结婚”,一种叫做“嫁娶”。
中国传统的嫁娶,讲求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女强于吾家”,
在这种逻辑下,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嫁娶后女儿隶属于婆家,要住在婆家侍奉公婆,作为一次性买断补偿男方要向女方支付大额彩礼作为过门费用。
而结婚的逻辑更现代化一点,两个年轻人两情相悦组建家庭,
当然也需要双方父母的祝福,但法律层面上即便父母不同意也无法阻止婚姻的成立,
结婚后夫妻双方作为独立小家庭存在,双方共担家庭经济压力,虽然也跟各自原生家庭互动来往,但是小家庭的各项事宜会夫妻双方协商独自做主,也不会跟父母住在同一屋檐下,拥有更多自由。
而现在很多人的矛盾在于双标,
在彩礼问题上,想要遵从古法,在婚后责任上,又觉得自己是现代独立女性。
3.
很多家庭对于婚姻的逻辑是落后现代社会的,是“嫁娶”模式,
包括但不限于:
觉得嫁女儿该收彩礼,
觉得固定产应该给儿子不给女儿,
过年儿子一定要回家,女儿去夫家初三回娘家即可,
养老责任主要在儿子而不在女儿。
我一直觉得,中国的婚姻观跟不上目前的时代了,
都2020年了,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平均收入基本上不弱于男性,
可是很多家庭仍然觉得“女孩子应该找个安稳工作,嫁人才是最重要的”,身在北京的宏桑也见过很多身边很独立的女孩子被冠以“大龄剩女”的名号被指指点点和逼婚。
或许我们应该接受,现在社会的最小单位是个人,而不是家庭,
在这个离婚率逐年提高的时代,我们对结婚应该抱持更加谨慎的态度。
4.
彩礼矛盾的本质不是男女对立,而是高额的房价。
我见过多数的婚姻经济矛盾,都跟房子有关系。
中国的房价虚高,所以仅凭年轻人无法独立承担高额房价,往往需要双方父母的支持。
所以往往中国的年轻人无法独立决策自己的婚姻,需要得到家人的支持,因为对于绝大多数年轻人,失去父母的经济支持,靠自己购买固定产是不切实际的。
大家的默认逻辑又是觉得男方有义务更多承担,所以就形成了一种死循环:
假设一个家庭有一儿一女,社会默认男方买房,这个家庭的最优策略就是嫁女儿收彩礼然后给儿子娶媳妇儿用。
宏桑不是经济学家,不知道这个死结如何打开,我想仅凭两个年轻人的达成共识,也无法解决父母那一层的问题。
期待社会观念越来越进步,男女不再分阵营纷争对立,年轻人也不要在进入婚姻初始就面临那么高的经济压力,这样婚姻来的更加轻快而不是附带一堆经济难题。
以上,希望能帮到你。
我是宏桑,一个心理咨询师。
同名公众号:宏桑(hongsang1989),欢迎关注。
别拿态度说事儿,这兩字就是个玄学,没个标准。
泻药。
什么是“要的是对方一个态度”呢?
比方说,我点了一份外卖,外卖小哥送餐过程中打翻了其中一道菜,比如番茄鸡蛋汤吧。
我可以要求赔偿,
但如果外卖小哥非常诚挚的跟我道歉,并且主动提出要给予我赔偿。
那么我很乐意接受他的道歉,并且不需要他赔偿我
因为“我想要的是他的态度”。
但前提是,你真正想要的是他会主动赔偿的态度,而不是他真的赔偿你。
因为你接了他的赔偿款,就没资格再说什么“我想要的是他的态度”了。
明白了没?
如果你结婚前提出彩礼,男朋友说“好的,就按你们家乡的规矩,该多少给多少。”
然后你很开心得到了男朋友的“态度”,于是说“你真好,要不我和家里谈谈,就象征性的给一点吧。”
或者说“我只是想确定你真的愿意照顾我和家人的面子,彩礼就不用了。”
你才有资格说“我要的是他的态度”。
钱你按“原价”收了,还要说要的不是钱,而是态度。
合着你收的钱,不是钱啊?
这怎么认同?这很搞笑好嘛!
什么态度?跟前男友开房的时候怎么不要一个态度?
我结婚的时候,女方要彩礼不多。8.8万元,我们也同意了。但是我要求用我的存款支付这8.8万元彩礼。结果女方很不满意。质问我。为什么要我付彩礼。而不是父母付彩礼,我说,甭管谁付钱。钱到位就行呗。大不了我去贷款也能把钱凑齐了。而且我还是全款买房。全款买车,手里还有10万存款。大学毕业工作了5年就这点东西。一年8万左右,当时房价很便宜的。县城两千多一平米。23万的房,10万的车。7万存款。等结完婚了。就变成穷光蛋了。
对于条件好的男方,可以这么说。
对于条件不好的男方,那是以后过日子的钱or万一翻脸离婚的押金。
表态度?我姐姐13年出嫁,我们这边彩礼8.8-12.8万,已经不低了,我姐夫家只肯给4.8,我姐愿意嫁,我妈纵然不太高兴,跟我爸爸抱怨过俩句,但还是圆圆满满把我姐嫁出去了,没要房子没要车,就和公婆一起住在宅基地自建房,陪嫁添到18.8带回去了,我姐孩子满月我们这边女方普遍给1,我家给了3,我姐是我舅舅的女儿,我们从小一起长大,舅舅舅妈都去世了,以前回答里提过这事儿,就不细说了。我姐嫁过去没受过一点气,公公婆婆对她很好。我姐夫是个很厚道的人,有双方父母帮衬,日子过得还不错。
轮到今年6月我结婚的时候,彩礼已经涨到12.8-15.8了,我老婆那个村更高,16.8以上,然后我老婆跟我岳母提能不能少点,各种撒娇让我岳父岳母多给一点陪嫁,我岳父岳母都答应了,直说你给多少我都接着,不会跟你要多的,我爸妈很喜欢我老婆这个人,说就按人家那边给吧,最后彩礼给了17.6,我岳父岳母添到30陪嫁,结婚前已经有房车了,我岳父岳母从未提过要求加名字的事情,反倒是我妈跟我讲去把你媳妇名字加上,我老婆还有几天就生了,全家现在喜滋滋的准备迎接新生命到来。
彩礼从来都不是一个家庭对另一个家庭的剥削,是两个家庭扶持一个新家庭走上正轨。光提彩礼不提陪嫁这不是耍流氓嘛……光想要陪嫁不想给彩礼也是耍流氓。
彩礼、男方买房、男方买房增加女方为共有产权人、男方买车、男方出钱操办婚礼、婚后女方要求管理家庭收支等等现象存在的原因是:
女少男多,女性择偶更愿意找经济条件优于自己的家庭:
离婚率高,女性离婚或离婚带娃的择偶标准远低于未婚(相对于同龄离婚男性)。
彩礼等现象出现,是必然的结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彩礼,前提是中国男多女少。
看过一个数据,中国的男婴比例明显高于女婴。原因和重男轻女的习俗应该不无关系。
有人会说剩女现象,剩女现象多出现在学历收入较高的女性,比例不高。
女性择偶一般会向上看,找比自己强的。在门当户对的逻辑里,就是要找比自己家有钱有势的。男性则相反。
这使得彩礼成为考察男方金钱能力的一个指标。
另外一个影响因素是,女性结婚后,一旦离婚,在二次婚姻里选择更少。
有人会说某地二婚女根本不愁有男人。这一方面证明了上面说的男多女少,一方面要承认如果女性未婚,其择偶标准一般高于二婚。
如果女性结婚后带孩子,尤其是带女孩,择偶难度更大。
总结来说就是,本来女性就少,而且婚姻的机会成本高。彩礼对于部分女性来说,是一种防御性自我保护措施。
各位道德帝千万不要据此以为我支持彩礼,但我支持不支持和彩礼现象存在不存在是两回事。望各位明鉴。
现在回到现实,假如:
那么,在婚姻越来越考虑门当户对的情况下,彩礼不失为一种快速考察男方财务能力,以及获得婚姻物质担保的有效方式。
同理,女方家庭会要求男方买房并添加自己为共有人,买车、出钱操办婚礼等。也包括了为什么女方会在婚后要求管理家庭收入。
也就是说,女方完全不要任何财物上的担保,一旦离婚(很多年轻人不知道现在离婚率-40%左右,离婚不是小概率事件)女方的利益损失相对于男方而言,更大。
这才是彩礼、男方要买房、买房要写两个人名字之类的问题存在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有的地区,女方不要或者很少要彩礼呢?
完全不要彩礼的地方其实很少。
男方一般都要支付一些费用给女方,比如10001,表示万里挑一,或者几万元等。
不能因为钱少,就觉得和彩礼毫无关系。10001是钱,20w还是钱。
其次,女性的社会地位越高的地方(也就是男女比例均衡)彩礼相对越少。
有的地方房价很高,男方同意把几百万上千万的房子,增加女方为共有权益人,实际上相当于让渡了一半房屋价值的所有权(新民法有改变,也导致男方买房后再加女方变得对女方不利),女方这时候放弃现金,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完全认同。
所以我一直建议男方,既然女方说就是要你个态度,你就给个态度就行了。她要10w,你就说给100w,她说要100w,你就说给1000w。让女方心满意足就行了。
什么?女方真要你兑现给这么多钱了?不是只要个态度?
那反正你是拿不出来,让女方给点时间总没问题吧。要不然怎么去凑这么多钱?是1年还是2年,当然是男方说了算。这1-2年你再好好考虑考虑是不是还愿意和女方在一起。反正攒彩礼期间你可以用这个为借口少给女方买礼物,少约会花钱,不是也挺好?说不定又突然出现一个你喜欢的还不会要你态度的女孩出现呢。
我还是那句话:你一个男人,长相不是你的错,不会赚钱没关系,但总要学会说话吧。要不然你谈啥恋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