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天才啊哈邀。
灌鸡汤前先说说自己。高中文理分科的时候被班主任叫去谈话。因为分科之前学校举行了一次摸底考试,对所有科目都集中进行了测试,我的文科成绩在全校名列前茅,而理科成绩却处在中下游的位置。班主任说,你要是考虑学文,就是北大人大也有机会去;但要是坚持学理,可能连一本都上不了。
虽然觉得班主任的话有些危言耸听,但并不能说当时自己没有动心。因为一直以来受母亲的影响,想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能够就读北京师范大学的心理学专业是我当时所追求的理想,而我对于枯燥的数学和物理公式也的确没什么兴趣。我的父母都是文科生,但他们对于我的分科并没有干预,把决定权放在了我的手里。
但我最后还是学了理科,原因很简单,喜欢了六年的姑娘也学的理,为了和心爱的女神继续一个班,我毅然决然地走上了不归路。
我的结局和现状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同志可以在我之前的答案里找到些端倪。像我这种当然属于特例,我通常将对于文理乃至于艺术生的选择分为三种情况:受自身兴趣主导(自己想学什么)、受家庭主导(父母想让你学什么)和受优势属性主导(学什么靠谱)。
但我今天想说的是第四种情况,而这点也是因为我自己的亲身经历而感受到的。当自己走上了一条陌生的路、更加困乏的路、让自己更加不爽的路时,心里所体会到的,却不仅仅是恐慌、寂寞、疲倦那么简单,更多的是对于自身逻辑和思维的拓展和对自己的再认知。
从心理学范畴上说,理科人才所代表的人群是感觉和逻辑人群,而文科人才代表的是直觉和情感人群。他们之间的差异在于,每当对问题和新事物进行认知和判断时,前者会用逻辑和所积累的知识去分析定义,而后者则更喜欢用感知的方式归纳和定性。
用逻辑思维的方式学习理科课程必然比感知归纳更为系统,也更为精深。但在工作当中,学习理科的文科型人才所表现出的差异远不止分数上的差异那么简单。你会发现一个同时拥有感知能力和逻辑思维的人可以以更多的视角看待问题,相比感知更加理性,相比逻辑更加跳跃,这无疑会为你的工作增添不少思路和机遇。
作为一个文科思维的理科男的另外一点好处,就是身边几乎所有人的文学功底和对情感思想的感知都远不如你。这点对我的帮助也是莫大的,工作上,无论是工作总结还是汇报材料,领导都会考虑让我去写;遇到人事组织方面的工作,也会首先交给我去做。这也在无形中促进了我的成长和进步。
如果你是一个理科思维的人,却学了文科,你所能够见识到的思维导图,想必又是另外一幅景象了,所做出的业绩也不是普通文科生能够达到的。心理学上的“木桶效应”也正是那么一回事,决定你能取得多大成就的,不在于你的精深,却恰恰在于你的局限。
所以我所提供的这一种可能,也希望能够帮到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的一生,不看你能得到什么,而看你想要得到什么。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