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你能接受分期式结婚吗? 第1页

  

user avatar   li-jian-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一下描述,是周先生的妻子在置办婚礼的时候,在淘宝使用花呗进行分期付款买了更多的东西,消费了更多的产品,引发了质疑。主要矛盾点还是在于在淘宝上用花呗分期付款的缘故,核心其实是分期付款。

分期付款可以买到更多的东西,增加消费,核心问题在于:这是不是一个健康的消费观?

分期付款是舶来品,知乎上随便一搜就是大把大把的反对分期付款,反对超前消费,保持节俭,这个其实在我看起来有点奇怪,因为分期付款在国外算得上极其正常的一种付款方式,国外年轻人买IPHONE之类的,几乎全是分期付款,反而中国这种算是异类。

中国有较强的节俭文化,但是这绝对不是说是中国特色,实际上早在18,19世纪,节俭也是在美国消费文化的核心地位,不过和中国不一样的是,美国在早先的节俭文化主要是受清教徒文化影响,反对过分享受,要求信徒终身忏悔,强调通过跟人勤俭致富来拯救灵魂,接近上帝,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很多老人的消费观是相当清教徒的。

最近几年大家可能也看到了,分期付款逐渐普及,很多年轻人也用分期付款,知乎不少人有点“惊诧”的感觉,不少人呼吁要重拾过去的节俭文化,重新重视储蓄,其实这个想法和时代是比较背离的。

以美国为例,美国消费观大幅度改动,实际上是20世纪初的事情,当时享乐主义开始在美国流行,汽车,洗衣机,电视机,电冰箱之类的“奢侈品”,由于消费文化的转型,迅速被大众化,变成了必需品,这种转变是有很深刻的社会原因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基本上完成工业化,在现代发展,社会财富空前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改善了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这给美国此后的消费文化打下了物质基础,同时新中产阶级的崛起,包括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大量的白领成为消费的中坚力量,这些人抛弃了过去清教徒式的消费观。

由于工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向城镇,1900年仅有40%的美国人口在城市,到1930年就变成了56%,农村居民进入城市后,被城市同化,加速了城市消费文化的转型。

从大的时代背景下,中美在消费文化上并没有根本性的差异,甚至可以说一模一样,我们回头看看中国的大时代的背景,在中国加入WTO后,工业化进程被猛然推进,到2006年达到顶峰,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06年是贸易占据GDP比重的最高年份,之后逐渐下滑。


从世界银行的统计来看,消费在中国GDP的比重只会越来越高,而贸易越来越低,直到和国外差不多的水平。

最近有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就是股市,就借着股市分析一下。

这几年大家从股市也可以明显看出来。从行业涨跌幅来看,除了因为疫情影响导致医药生物之类的板块大涨外,科技类,消费类的板块也非常不错,计算机,电气设备,休闲服务,传媒也还算可以,但是反而是低估值的一些板块,包括采掘服务类的反而很差,这是有内在原因的。

自2000年以来,中国的经济以及股市的表现非常明显:

  • 2001因为亚洲金融危机以及纳斯达克科技股破灭形成的第一轮萧条过去后,自此以后中国的纺织,交通运输一路往上,
  • 2002年中国经济强势复苏,钢铁汽车猛涨,
  • 2003年经济过热,货币政策收紧,钢铁汽车石油金融石化大幅度上涨,
  • 2004年急刹车,全国出现了断电和运力问题,
  • 2005年经济过热得到控制,银行和消费板块开始向上,

于是顺利成长的在2006--2007年,中国出现了极端的大牛市,银行,周期性消费以及后来经常被大家津津乐道的“煤飞色舞”,

然后2008年,美国出现经济危机,股市出现大幅度下跌,也是在这个时候,有了第一轮的防御性板块,也就是医药之类的。

以上实际上如果对于中国证券历史稍加了解的人都应该清楚,但是到2009年,最迟不过2012年,一切都不一样了,消费类的板块开始逆周期生长,卖醋的,卖家电的,卖牛奶的,卖酒的,卖火腿肠的,卖调味品的,甚至卖榨菜的,都经历了气势磅礴的上涨,10倍是基础,20倍也不奇怪,30倍也不是没有,有些极端的甚至还有70倍的,这比房价不知道高到哪去了。

一个事实发生一天是偶然,从2009年到2020年,已经11年了,这不是偶然的。

实际上在1966年之前,美国的经济和2009年以前的中国经济一样,以周期性为主,但事从1966年以后,消费的力量明显大于其他力量,尤其是在1980年以后这种趋势大大加强了,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92年美国出现新经济(科技革命)为止,巴菲特,彼得林奇就是在此期间大赚特赚。

古人曰,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2009年之前,中国的经济波动大部分是因为周期性的力量决定的,而2009年以后的中国经济逐渐走向成熟,早先的中国股市是“五朵金花”:煤炭、汽车、电力、银行与钢铁,而当年的美国股市也差不多,美国钢铁,美国国际纸业之类的,此后美国的消费占GDP比重一路飙升,且服务型消费占消费的比重也是一路飙升,消费类的发展始终高于国民经济的平均水平,在如此长的时间内保持,说明已经是趋势,而非是周期性波动。

从2012年到2020年,中国经济从高增长高波动,转向为低增长低波动,这是经济趋近成熟的一个标志,从依赖外贸,转变为依赖内需,这次中美关系的问题把这种趋势大大加强了,依照之前所有发达国家的经验,这种趋势一旦形成,会持续极长的时间,美国从1966年到1992年,持续了26年。

也是因为如此,类似于分期消费,以及对消费有利的工具性东西,会在整个消费进行一个颠覆,上一次颠覆是网购,2008年之前,说起网购很多人就觉得“没有真的去亲手摸过,所以不靠谱”,现在反过来了,网购变得越来越安全了,线下变得不安全了。

不信的话,回想上一次你去线下电脑城是在几几年?为什么不去电脑城买电脑了呢?

分期付款在将来会替代一次性支付,成为中国主流的消费方式。

这也不稀奇,在国外买iphone的时候,有谁见过外国人是一次性付清iphone费用的?

知乎上有一些很耸人听闻的标题,比如说


这类标题很吸引眼球,不过如果是“自杀的人生从分期付款开始”,那美国自杀率可能高到无法接受的地步------绝大部分美国人或多或少的都用过分期付款。

这里面有一个误区就是:忽视了分期付款的工具属性。要知道,分期付款它仅仅是一个工具,和意识形态之类的毫无关系,和菜刀的性质没什么两样,切菜的时候会切到手指,我也没见因为切到手指所以就不用菜刀了,反而是熟练使用了菜刀之后人们才能更好的进行烹饪,不是吗?分期付款也是一个可以被掌握甚至驯化的工具,掌握使用的场景和力度,驯化自己的使用观念。

这种情况又和当年的美国比较相似,其实刚推行分期付款的时候,美国国内的乱象不比中国少,是后来又开始逐渐适应了分期付款,调整了自己的消费观,使得消费观和社会发展同步。

有很多分期付款带来的问题,不是分期付款本身的问题,而是消费观扭曲的问题,有没有分期付款都会出问题,只是分期付款当了替罪羊。

且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是世界工厂,最近几年外贸情况只会糟糕不会变好,需求实际上是靠内需,你不消费我不消费,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咋个办?

钱存在银行肯定都是会贬值,武汉热干面已经5块钱一碗了,20年前是1块钱1碗。

分期付款的核心还是在于如何理性的用好这个工具,养成一个健康的理财观和消费观,消费的同时不至于出现过大的额外负担。

我们还是以结婚为例,如果用好分期这个工具,通过分期在备婚过程中做到精打细算、效果最优,用好了不仅能按揭买房、婚庆分期、戒指分期、婚鞋分期...这省下来的钱,放余额宝,能褥个羊毛也好啊,苍蝇也是肉,至少也给你加个鸡腿,我没见过有人嫌钱多的。


user avatar   liquangao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明显是营销。中国人结婚其他东西就算了,如果连五金礼服被褥这些公婆都没准备好,怕是要被骂到爪洼去啊。

我比较命苦,没人替我准备这些。等我同学结婚的时候,我问他要不要置办什么我来帮忙。毕竟我住在宇宙采购中心。

结果他说他妈早就准备好了。

我才意识到我是命苦的人。


user avatar   wang-jia-48-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曾经看到过一句话,说的是:2.6亿老年人,至今没能进入互联网时代,而2021年上半年,我朋友圈子里议论最凶的不是明星八卦,而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何时出炉。到了5月11日,靴子落地了。

千百条数据中,一行字尤为瞩目: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

与中国发展速度一同狂飙猛进的,是人口年龄。60岁及以上人口26402万人,这个群体在网络和纸媒没有太多声量。低调,安稳,是老年人平安度过余生的底色。

信息化和老龄化,长期并存交织。《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20年3月,网民数量发展至9.0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4.5%,然而,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却只有6.7%。

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甚至不懂得怎么用手机扫码买下一块豆腐。

几个关键词可以概括,脱节,失速,加剧。互联网世界是割裂再缝合的。在虚拟的一侧,我们已经在月球上规划城市天际线;在现实的一端,我们仍需要在流动摊点排队购买煎饼果子。一定程度上说,当今社会早已步入文明和繁华,而在暮色四合之际,回望身后,也有一些人被数字的洪流裹挟着踽踽前行。

生活中并不鲜见这些场景:老人站在公交的投币口,颤巍巍地数着手中的硬币;站在地铁口的自动售票机前,圆瞪双眼辨识密密麻麻的站点信息;向收银员递过去几张边缘磨得发毛的票子,却被一句彬彬有礼而拒人千里的“对不起,不设找零”将现金挡了回来;要去大城市探望儿孙,却不懂得如何用智能地图导航……

似乎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电子设备和软件是专门设计给80后、90后甚至00后的。任何新生事物,只要他们会使,就等于所有人都会使了。

这个“规定”对于老年人来说,有点像是站在一台倾角在25°以上、时速10公里的跑步机。他们虽然已经在努力前行,然而自己还在不断后退。

有时候,我们也会畅想未来,二十年后,是否就能实现人机交互的大发展?水银泻地一般的VR、AR和脑机接口,哪怕是走在旷野和荒漠里,也像是在小区中散步一般,处处可以歇坐休息,时时都有清凉饮料供应,永远不会担心迷路,一个彻底消除电量焦虑的梦境。

然而,真有那么一天,你我还能跟得上趟吗?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政府牵头,更需要科技厂商们参与。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学习能力显然无法应付科技的迅猛更迭。为了少犯错,少损失,他们宁可一成不变。

2020年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公开发布。

工信部印发《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方案决定自2021年1月起,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

助老、适老这件事,不能再拖了。

而想让老年人一同分享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援手由科技厂商伸出,是解题的关键。

工信部公布的首批“适老化”和“无障碍”名单中,就网罗了115家热力值极高的主流网站和43个高频使用的app,涉及媒体、交通、社交通讯、电商购物、搜索引擎、金融、医疗等领域,堪称网络时代的“引水入户”工程。

互联网出行平台火速响应,上线“一键叫车”、“老年人电话叫车”功能,针对视力障碍人群推出的“无障碍出行”则覆盖主要城市74座,使携带导盲犬的乘客不再有被拒载的苦楚。

到了医院开门的时间节点,也正是早高峰期间,老年人去医院取药,也能靠网约车顺心直达医院药房。

而各大通讯交互平台,也都推出“屏幕共享”和“远程协助”功能,将老年人与子女千里连携。子女只需要抽空和父母连线,就能通过手指轻触直连老人的电脑,消除“病灶”,避免了叫人上门维修的不必要花销。

国产智能手机品牌随之跟进,在手机中搭载“简易模式”、“屏幕共享”和“远程守护”功能,大大降低了老年人掌握新机核心用法的学习成本。

适老化与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春蕾初绽,却已满山红遍。

对于老年人来说,行走在互联网时代,也如同在冰窖中前行,处处是黑暗和冰冷。在这黑暗与冰冷中的微弱光辉,是由智能手机照亮的。离开家门后,地铁长廊里、医院药房外、银行柜台门口、郊野公园候车处,它可能是唯一的、指引回家方向的光。

学会用智能手机,就等于学会上网。

除了在产品层面做适老化改造,大公司中,贝壳找房还在公益层面做了许多工作。

贝壳找房从2019年起开始发力“我来教您用手机”公益行动,通过定期开展的培训和实操课程,逐个社区地扫除盲点。培训课堂和到店咨询双管齐下,帮助老年人掌握手机基础用法——尤其是与生活相关的功能。公益教学持续开展,已遍及全国14个城市的352个社区,累计开展手机学习课程超过3500节,参与量多达11万人次。

贝壳教给老年人的操作方法是更为本源的模式与套路,是一种标准制式,而非专门与特例。大量的重复教学,对贝壳员工的耐心提出严苛的挑战。这场教学,既是泛读,也是精讲。

可以想象,在未来,一键报警、亲友代支付、老年人健康档案管理等更多适老化服务的提供和接入,也将逐步建立。科技绝不仅是算法与机械,它还是进步的思维与心怀弱者的温情。有人说,技术的进步是在黑暗中踩在坚冰上前行。正因如此,才要向黑暗和冰冷回敬以冷冰冰的代码。然而科技的内在应该是温暖的,因为不讲人情的科技是速朽的。

现在,真正通向科技新纪元的道路,也许正在搭建中了。




  

相关话题

  想和男朋友买对情侣戒指,男朋友说直接买个金戒指,算在以后结婚的三金里,正常吗? 
  女朋友花钱大手大脚,快结婚了,感觉不太靠谱怎么办,如何劝她少花点? 
  男朋友跟异性讨论我的彩礼可能收不回来,正常吗? 
  结婚一定要有钻戒和三金吗? 
  如何看待“两头婚”在微博掀起的热浪? 
  如何看待重庆「 30 日离婚冷静期」实施一周年,离婚率下降 44% ,5 万余对夫妻撤回离婚? 
  自 2013 年中国初婚人数连续 7 年下降近半,创近 17 年新低,年轻人为何不愿意结婚了? 
  男朋友觉得6.8的彩礼多? 
  男朋友是回族,我是汉族,他想跟我结婚,可是他父母现在是不同意的,有办法说服他父母么? 
  大S和韩国男星具俊晔结婚,你怎么看? 

前一个讨论
2021 年校招,最值得加入的互联网公司有哪些?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世界一流游戏不请专业中文配音?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