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2021 年校招,最值得加入的互联网公司有哪些? 第1页

  

user avatar   li-jian-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年疫情影响,大多数公司就业非常有问题,所以才有了“六稳”“六保”,在GDP和就业问题上,优先选择了就业,而且对于很多互联网公司也提出了要求,平心而论,可以说2020年这一届应届生的就业压力还是比较大的,我记得我上大学的那会,是在九十年代末,刚好也是中国就业压力最大的那会,20多年过去了,物是人非,但是同样也面临就业的问题。


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至关重要,不管你是在这个公司长久的待下去,成为这个公司的老员工,抑或者跳槽,你的第一份工作都将会成为你的资历,直接影响到你后续的工作,我个人还是希望一个人至少在本行业里面可以长久的做下去,能不换行尽量不要换行,每一次换行等于就是重新来过,这样的话,你之前的经历都将成为你日后宝贵的资产,在面对未来职场竞争中取得一个优势的地位。


在换行的问题上,其实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未来你行业的发展,当然这个标题是互联网公司,但问题是现在的互联网公司的业务日益复杂,不见得每一个进互联网公司的都是程序员,都在搞开发,互联网公司未来的服务也趋于复杂,有的倾向于游戏,有的倾向于技术,有的倾向于金融,我个人判断,未来的中国经济趋势是倾向于消费,而且倾向于内需性消费,而不是外销性消费,今天的中国外贸对于经济的提振微乎其微,可能更大的作用是在于提供就业。


有了这次疫情的经验,首先找工作还是以大的互联网公司为主,原因也很简单,大互联网公司抗风险能力强,不会因为一场疫情就倒闭了,今年倒闭的公司可是比比皆是,房贷要还,老婆孩子要养,这对于一个成年人压力还是很大的,我当然知道现在很多小公司喜欢画大饼,搞许诺,但是不管这些大饼能不能实现,这些公司能不能活过这一波都很难讲,拿到手里的才是钱。


中国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就那么几家,腾讯,阿里,美团,百度之类的,这些都是上市公司了,估值是很容易看得到,由于大量的公司已经在港股上市,我们以港元来计

从阵营上看比较明显,万亿港币的有三家,腾讯,阿里,美团,7000多亿的两家,京东、拼多多,三四千亿的三家,网易,小米,百度,由于字节跳动尚未上市,且变动比较大,所以还不能给准确的估值。

这样形成一二三个梯队,当然高梯队的不一定就强,低梯队的不一定就弱,因为彼此的领域都不太一样,只不过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经很难说它是:“新兴产业”,互联网是马太效应非常严重的行业,也不止是中国,全世界都是如此,一般本行业有领导性优势的公司会继续巩固本行业的优势。

这几大公司里面公司业务有重复的地方,比如说在网购领域,阿里,京东,拼多多形成网购的竞争关系,腾讯和网易形成游戏竞争关系,小米的手机业务面临一大堆的公司竞争,包括华为,OPPO之类的,百度和美团的竞争对手较弱,饿了么尽管这几年依靠阿里拼命想竞争,阿里集团直接把饿了么内置在支付宝,但是依然处于下风,这几年阿里的业务明显偏向聚划算和金融,同时还要防备拼多多和京东来抢地盘,对于饿了么支持度还有多少,个人比较怀疑。


有志于从事游戏业务和社交业务的,腾讯依然是第一人选,腾讯在这两块依然是一骑绝尘。网易现在和腾讯在游戏业务差距依然比较大,且依然没有拉近的可能性。


而有志于从事网购事业的,则要面临较为激烈的竞争,不管是阿里系的下沉,还是拼多多的上浮,都会直接冲击到彼此的行业,以目前中国网购市场来说,增量不存在了,都是存量博弈,存量博弈做的很辛苦,且不一定有成效。


百度转型一直不太成功,过去是BAT,眼下百度的市值和腾讯阿里已经不是一个等级了,甚至被后来的一大堆公司所超越,百度是最不被看好的。


最后说一下美团,这家公司比较特殊,万亿级别的公司里面,腾讯和阿里属于老牌互联网公司,是最早吃到互联网红利的一批,他们的成功其实不算意外,但是美团的成立已经非常晚了,美团2010年成立,同期成立的公司还有微博,小米等等,美团目前市值是最高的。


一个公司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市值高,尤其是这种万亿级别的公司,必然是做对了什么,或者站在了什么风口上,才会顺风顺水,美团一季报出来后,股价又开始蹭蹭往上升,我觉得很大的原因可能是在美团的天花板还远远没见。

美团踏准了两个节奏,一个是消费,一个是服务性消费。

大家可以看看国信证券首席研究员燕翔最近出的一系列的报告,其中最出名的报告是《2020中期策略:后小康时代,从周期到趋势》,燕翔虽然说的是投资问题,燕翔分析员最有分量的一句话是

“我们正进入一个新的大消费时代。当前我国已经走过了重工业时代,地产周期正在下行,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消费在经济中占比抬升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性方向。告别了名义增速的高增长高波动,经济发展的趋势性力量也将逐渐大于周期性力量”

从消费的ETF也可以看出来,自2013年有消费ETF开始后,一直到今天,从1到了4.42,涨了4.42倍,这个增速完全可以媲美房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实际上中国的股市依然是不阴不阳,不死不活的运转着,中国经济的未来到底是靠什么,是靠外贸,金融还是投资,还是消费,这就非常的明显了。

跟着中国经济的主线脉搏走,顺势而为,踩对节奏,这甚至比你的努力更重要,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但是逆风呢?。

举个例子,格力电器这么多年为什么能够年年分红,而且股价年年上升?其实也没什么,就是赶上了中国基建的大潮,从一开始的中国房地产经济的崛起,到2009年的棚改政策,一波又一波的换房子让格力获得了机会。


包括金山公司,西山居做游戏的历史比后来的很多公司都早得多,但是没有能享受最早的蛋糕,早起的蛋糕被盛大公司一锅烩了,是盛大的游戏制作比西山居强吗?断然不是,其实就是站在了网络游戏的风口。所以雷军说,风口上的猪都能飞起来,这是他多年的经验总结。所以我感觉未来的增长驱动应该是在消费上,而且是内需性消费上,即便是找互联网公司,最好也是消费性互联网公司,增量博弈总比存量博弈过的舒服。


在消费这歌大板块下,我认为在未来服务性消费是要远大于物质性消费的,而且比例会越拉越大,餐饮服务,其实就是服务性消费,还有什么家庭服务、医疗服务、交通通信服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服务等等,这些消费未来是主导中国经济的决定性力量。


目前的互联网公司对于整个这一块整合力度还不够,主要原因是过去中国互联网一直是粗放式发展,对于这些线下的精细活,一个看不上,一个认为不值得,因为非常琐碎,它牵扯到的可不止是找几个程序员做个App上线了事的问题,甚至说程序员在这种业务上所起到的作用可能并不大,更多的是在线下的精耕细作,且不说类似于家政,教育之类的琐碎东西,就是家里搞个装修,涉及到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金额的交易,都是一趟一趟的跑建材市场,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岂非咄咄怪事。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资本市场流传的美团没有天花板,可能主要值得就是线下的服务复杂度比线上高得多了,甚至不同的城市都不一样,无法给一个标准化的模板,物质性消费日渐进入存量博弈,而服务性消费方兴未艾,我想这也是为什么阿里集团还要砸钱支持饿了么和美团对抗的重要原因。


当然这是公司的大方针问题,直接关系到员工利益,尤其是新员工来说,可能就是新业务板块了,大型互联网公司一个萝卜一个坑,但是新的业务下来就意味着有更多的坑,就需要更多的人,对于公司员工来说,这也是一个增量博弈而非存量博弈,增量博弈得到晋升的机会远比存量博弈多的多。




  

相关话题

  什么是「大公司病」,在你看来有哪些互联网公司已经出现了大公司病的现象? 
  计算机专业真的如此完美吗? 
  第一个公司给了offer,最想去的公司才到终面怎么办? 
  初八了有没有还没有找工作的,还不知道干什么的? 
  你的2021年秋招进展怎么样了? 
  你的2022春招进展如何? 
  为什么国家允许个人开网站,却不允许个人开报社杂志社电视台广播电台?? 
  阿里开启 2023 届校园招聘,面向全球校招顶尖人才,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怎么看待小米公司创新部总监秦涛(原中华万年历创始人)郑州大学校招歧视日语专业? 
  珠海剑心互动娱乐公司怎么样?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不丹没有跟中国建交?
下一个讨论
你能接受分期式结婚吗?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