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余承东说「一亿像素的效果不如大底大像素传感器」?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这个问题上,余大嘴跟王腾都是在强调对自己有利的一方面,单纯说谁对谁错其实没有意义。

在摄影这一方面,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高像素+大底,但是在二者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就必然要选择其中一个作为发展方向。高像素的优势是解析力强、能保留更多细节,代价是单像素的尺寸小、感光稍弱,大底的优势是单像素尺寸大、感光强,弱点是保留细节的能力稍差。

如果你玩过单反的话,就会发现二者的区别所在。一般来说,商业摄影更偏向于使用高像素的单反,这是因为商业摄影大多是时候都是在影棚里,完全不必考虑光线的问题,而且高像素带来的解析力优势可以让照片放的更大。而体育摄影、动物摄影等则更偏向于使用大底相机,因为很多时候这些摄影要捕捉的是转瞬即逝的画面,很多时候还要在弱光条件下拍摄,大底的优势就很明显。

搞清楚了这一点,再来看看两个人说的话。余大嘴说“一亿像素实际拍照效果不如大底大像素的Sensor”,这肯定是不对的。且不说从技术上而言,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高像素的解析力高于低像素,就拿华为自己来说,他们的手机像素数量也是越来越高的。而王腾说的是“一亿像素最大优势是高解析力,而这一点是友商一直无视的”,这也是拿自己高像素的解析力来强行掩盖华为大底的优势。

我前段时间做了一期评测,正好我放几张照片出来,你一看就明白二者的区别到底在哪儿了。

这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场景同一角度下采用默认拍照模式拍出来的照片,第一张是小米的某款6400W主摄手机的照片,第二张是华为某5000W主摄的照片,第三者是iPhone11的照片。很显然,小米虽然有更高的像素,但夜景和暗光的表现力确实不如华为。

再比如这张照片,华为5000W的表现力依然不错。

当然在白天,几部手机的实际拍摄效果相差并不大。在这里我再贴几张其他人评测的样张(相机型号见水印)。

在放大之后,的确可以看到高像素带来的解析力优势。对此,华为采取的应对策略是搭载潜望式长焦,通过光学放大的方式让你直接去拍更远的场景。这也算是华为的一种弯道超车。从实际体验来说,华为的潜望式长焦的拍照效果,也是很不错的。

至于王腾说小米10系列的销量超过P40系列,这种话就是自我安慰的。的确,从京东等渠道上看,小米10系列的销量的确超过了P40,但小米的主战场在线上,而华为的在线下。这几年华为通过线下渠道的建设,已经基本做到了跟OV一样的线下覆盖率,P系列和Mate系列的线下出货量是线上的数倍不止。而小米至今仍然是以线上为主要渠道,并且也更注重性价比,线上销量高也是正常的。

如果从销量来看,之前华为的P系列和Mate系列在其生命周期内都实现了千万级的销量,而根据小米的财报数据显示,小米2000元以上手机的总销量也只有1000多万。小米再碰瓷这个,就真的没意思了。

总的来说,余大嘴的这句话说的是对的,“拍照的效果并不是与像素数简单相关的,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我之前用iPhone的时候,小米常常用主摄几千万像素作为宣传,说自己吊打同代iPhone。但每次体验完小米的新机之后,我的反应就是“几千万像素,就拍出个这”?而这几年华为靠着拍照慢慢地逆袭,也并不只是靠堆像素堆出来的。

不过厂商掐架是厂商的事情,对于消费者来说,在购买产品时首先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其次最好是到线下去体验一下,这样才能知道厂商宣传的到底靠不靠谱。你看到的、摸到的手机,才是真正的手机。


user avatar   guo-jing-61-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微博中,余承东说了几段话,这几段话是不能割裂去看的,这个问题下的大多数回答,都没有理解余承东的意图。

首先:余承东的意图是正本清源,单纯的一亿像素抵不过大底大像素,抵不过多方协同。

从IMX600开始,华为开启了影像系统的引领,成为了手机相机的领导者。

今年的IMX700,除了超高像素之外,其余各方面均已几乎登临绝顶。

然而,华为凭借P20 Pro的横空出世,在影像上站上顶峰,让领先的苹果三星如芒在背。

苹果有独一无二的系统、芯片和生态,加之傲慢无比,感受到的威胁要小的多,所以反应不大。

而同为安卓阵营的三星,却是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威胁,个人认为,一亿像素很可能就是三星对IMX600的应对之作。

当前的实际情况是:IMX700依旧领先,三星一亿像素与IMX600Y难分伯仲。

三星S20U的DXO分数低于小米10 Pro,但仔细看主摄评分会发现,三星的一亿像素并不次于小米的,甚至还要好点。

理论上说,三星“正版一亿像素”确实应该好于小米的“青春版一亿像素”。

但是,现在舆论上出现了一股与当前实际情况相反的现象,那就是以一亿像素为名制造噱头,让人们以为像素高就是拍照好。

这明显与实际不符。

第一,一亿像素目前尚存在很多问题。

第二,影像系统是一个多方协同的结果,单纯一个超高像素不可能获得最好的效果,有的时候还是负作用。

余承东作为历经时间和实践验证的“余诚实”,此时出来表态,目的在于正本清源,把“高像素等于拍照好”这一误解进行澄清,拉回实际。

华为是影像系统的引领者,IMX700是No. 1,这没有疑问。

三星一亿像素与华为走了不同的方向,一亿像素也确实对拍照效果有明显的提升,且超高像素很可能是未来的方向,这也没有疑问。

个人认为,未来华为与三星两种方向的合流很可能不可避免。

华为大概率会提高像素,三星也大概率会在一亿像素基础上探索大像素、对焦等。

但软硬协同方面,未来恐怕没有任何一家及得上华为。

一些相机爱好者老是站在相机的角度,死板地去考虑,甚至指导手机影像系统,净不顾实际瞎指挥。

相机像素至今不高,未必手机也一样,等到技术大突破,软件算法大突破,手机影像系统超高像素未必不可能。

其次:战略忽悠。

虽然,余承东被誉为“余诚实”,过去这些年,常常能说出一些“诚实之语”。

但是,如果有人据此就觉得,“余承东说什么,我们就信什么”,那真是没救了。

想当年,任正非还说过:“华为不做手机”。

到头来,还不是真香。

当初华为内部对电视还存在巨大争议的时候,对外的口径也大致是,华为不做电视,要做也要做能带来创新和变革的电视,以此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包括歼20,在2012年突然出现,此前消息极少,连是否存在都是个疑问。

战略忽悠就是如此,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如梦似幻,让所有人摸不着头脑。

你要信了余承东,华为不做超高像素,现在一亿像素这么多问题,以后的发展空间在哪里?是不是还要坚持?如果华为忽然搞了个超高像素出来怎么办?

你要不信余承东,华为目前没有做超高像素的迹象,而且IMX700确实强,加之一亿像素兼容对焦、大像素、RYYB、大底等是非常难的。

我们大可去看,到底是华为从IMX700兼容超高像素容易,还是三星从一亿像素兼容其他诸多方面容易。

除此之外,还有软硬协同,芯片协同。

到底谁才是最终的胜利者,让我们拭目以待。

最后:猜测余承东微博内容透露出来的讯息。

余诚实,作为一个历经时间和实际检验的称号,在他发了微博的时候,我们更应当关心的的是:他是否又说出了多年后才被验证的诚实之语。

开头一句:

“最近进行手机相机方案的产品分析,发现一亿像素实际拍照效果不如大底大像素的Sensor,即便一亿像素通过多个小像素合成大像素,效果也还是有折扣与差距。”

首先,手机相机方案的产品分析,我个人认为,和Mate40系列有关,估计正在敲定Mate40系列的影像系统,产品分析里应该是iPhone 12系列和三星Note20系列。

其次,一亿像素的衰减问题,无疑指的是三星了,一亿像素这东西就是三星的。

上面提到手机相机方案,三星除了在S20系列上搭载,也必然会在Note20系列上搭载,而Note20系列作为Mate40系列的对手,我认为余承东指的手机相机产品分析就是这个。

同时,在分析的过程中,会综合考量P40系列与S20系列的竞争态势,以及二者相机的相关分析,结论就是大底大像素胜过高像素,Mate40系列会坚持这一路线,且有信心胜过Note20系列。

在手机相机的发展方向上,华为与三星走了不同的方向,P40系列先胜一局,Mate40系列面对三星在S20系列上积累经验下塑造的Note20系列时,胜负尚未可知。

在Note20系列上,三星会如何运用一亿像素?虽然挽回不了三星衰落的大势,但也值得期待。

第二句话:

“拍照的效果并不是与像素数简单相关的,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包括像素数、像素大小、处理器原件、软件算法以及芯片能力共同协同的结果,需要大量的投入和持续的技术积累。”

我对这句话深以为然,我的多个回答中,说到过类似的观点多次。

其实这句话的精髓在最后一句:

“需要大量的投入和持续的技术积累。”这是一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非常艰难的话。

华为影像的成功,就蕴含在这句话里,有如此清醒和有格局的掌舵人,华为的影像必将继续领先。

最后一句话:

相当于是承认了余诚实的称号。

参数是一个基础,而参数之外还有诸多因素,还有更具决定性的消费者真实体验。


user avatar   lovejy-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泻……

原来没人邀请我啊,那就不请自来吧(狗头)

今天大嘴好像拿回了自己的微博账号密码?调侃一波。

曾经余承东被网友们笑称余大嘴,说话满嘴跑火车,但是到了现在,回过头来,不得不佩服余承东强大洞察能力。大嘴曾经说过的话,真的在一件一件的实现。这次,余承东罕见的又重出江湖。不知道是出于什么考量。但是在这个问题下,我们只来分析分析大嘴说的这段话。不去八卦其他的。也不吃瓜。

首先:

一亿像素实际拍照效果不如大底大像素的Sensor。即便一亿像素通过多个小像素合成大像素,效果也还是有折扣与差距。

关于像素高是否拍照好是一个亘古流传的疑问。

对于此,我一直的观点都是:手机像素高,不代表照相素质高。

像素只能说是手机拍照好的一个重要条件,然而不是唯一甚至最重要的条件。

但同时,传感器一定越大越好吗?

对于相机来说,可能是的,毕竟底大一级压死人不是随口说说的。但是对于手机,这个说法似乎也不完全成立。具体原因我后文会说。

为什么苹果手机像素不高,成像素质依旧稳居前列?为什么苹果CMOS底不大,成像素质依旧稳居前列?为什么苹果手机像素既不高,CMOS底又不大,成像素质依旧稳居前列?

如果说在相机领域,大底+高像素+高素质镜头就可以成就一款优秀的相机的话

到了手机的领域,想成为一款拍照优秀的手机除了相机模组的优秀外,还需要良好的算法以及强大isp甚至有一颗npu。

说回上边那个问题,为什么苹果手机拍照好?因为苹果调教多年的强大算法,因为苹果A系列芯片中的那强悍的ISP,同时加上良好的镜头模组和有点相对拉胯的CMOS。

表中IMX600应该是IMX600Y,IMX600是P20系列使用的那款RGGB的

2020年,截止目前主流的CMOS里,除了苹果那个还是个小底,其他的大多都是大底。只是,比的是谁更大。

在今年搭载HMX的小米10系列以及搭载HM1的三星S20U和OPPOIFindX2Pro定制的IMX689没有登场前,手机CMOS领域,只有华为在深耕大底。例如,2018年上半年P20Pro发布,带来了40MP的IMX600,1/1.73英寸的大底,而当时甚至后来主流使用的48MP的1/2英寸的IMX586都还没面世。那个时代,直到一年以后的P30Pro。很多厂商是一直不遗余力宣传4800万像素的,因为大多数消费者觉得像素越高越好。实际上呢?IMX586很不错,但终究是差在了小底上。

但时间来到2020年,事情变得不一样

小米带来了搭载支持4合1技术的HMX的小米10系列,三星带来了支持9合1技术的HM1的S20U。像素均为1亿800万,均是1/1.33英寸的底。这个底,在华为P40系列发布之前,一直是手机里边的最大的CMOS,所以需要明白一件事:今年HMX和HM1的1亿像素绝对不是噱头,他们都很强。至少参数上是顶级水准。

至于大嘴说的“一亿像素实际拍照效果不如大底大像素的Sensor”

还是需要分情况看待

大像素最大优点在于什么?在于解析力。在光线充足的时候,超高像素带来的解析力我相信没有厂商不会羡慕。同时,超高像素,为裁切带来了更多的可能。现在的手机长焦只配备等效5X左右的潜望式,那么在等效3X附近,就会出现焦段缺失。而实际上,很多时候,拍人像,2X到3X才是更好用的一个焦段。

大底的最大优点是什么?在于感光面积的增大。

我们知道,拍照时照片会出现噪点,而噪点说白了就像是听音乐时的杂音。而图像上的噪点产自很多方面,比如 CMOS 的读取噪声、电噪声、热噪声、复位噪声等等。但其实最重要的来源是光的散粒噪声。简单理解就是光子的运动是随机的,光强越高,散粒噪声强度也越高,但是这个过程不是线性关系,根据泊松分布原理,是一个开方的关系。所以,当白天光线充足时,小底大底的信噪比都很高,噪点都不明显,这时候像素高的解析力更高。但是到了晚上,光线不充足,小底的感光能力更弱,信噪比就会更低,噪点就会更多。

同时,每一个CMOS都是由一个个的像素感光单元构成,那么同样的底,感光单元越多,单个感光单元就会变小。这时候想要提高单个像素的感光能力怎么办呢?通过四合一或者更高的多合一,提升“单个”像素的面积。但是这种技术并不是完美的,简单的理解就是会空间精度上和色彩精度上损失“巨大”。

所以现阶段,是选择超高像素加大底还是超大底加大像素,就好像是两种选择

底更大,当然好

但毕竟手机不是相机,要想底大,就得增大镜头模组,在寸土寸金的的手机内部,底的极限是多少?一英寸?至少越大越困难。同时底大,就势必造成边缘画质‘感人’。

同样的,底不大,只提高像素也没用。

像素高了,进光量不够,解析力的优点也发挥不出来。

所以回归之前的问题,大嘴说的:

“一亿像素实际拍照效果不如大底大像素的Sensor。即便一亿像素通过多个小像素合成大像素,效果也还是有折扣与差距。”

只能说是,为了夸自己的产品而选择性的话说一半。

在白天,一亿像素直出的三星小米拍出来的照片解析力,是真滴强,这种强,很难靠算法找平,而且,三星和小米算法也是在不断地优化进步。

在夜景上,华为的旗舰即便抛去RYYB带来的感光量提升,也会因为超大底加尽量高像素的方案带来硬件上的信噪比较高的优势。这种天然优势,同样是其他厂商依靠算法很难找平的。更不要说,现在华为好像就真的想RYYB滤光阵列一条道走到黑。华为夜视仪可真不是吹出来的。

所以,要是你,你选择哪种解决方案?

某一刻的超强解析力,细节一览无余?还是黑不溜秋的夜晚拍到漂亮的小姐姐?

此外,大嘴说的后半句,关于手机拍照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绝对是正确的。手机拍照,CMOS仅是其中一环。硬件上还有镜头的素质,还有不同焦段的镜头覆盖,还有ISP的处理能力,甚至还有NPUAI的参与。软件上,各家的算法能力也各不相同,侧重点也是各不一样。

总体来说,一部优秀的拍照手机,既要拥有强大的相机模组,还要拥有良好的算法,以及能够会使用者带来良好的使用感受。

一部真正优秀的拍照好的手机,不应该看它的上限是多少。而更应该关注的是它的下限哪里。

手机真正使用更多的场景还是以随手拍,诚然专业的人员能够使得手机摄影展现相当高的高度,但那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在短时间内能掌握的。或者说,那种专业的拍摄,并不是手机拍摄的最终目的。消费者,真的想拥有的是,拿出手机,按下快门,就展现的是一张或令人满是惊喜的照片。

至于照片背后,是XD Fusion的功劳还是Deep Fusion的功劳,是RAW域AI处理,还是到JPG再处理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随手拍,在正确地点,正确的时间,刚好获得想要获得的正确的照片。

成文仅以思考

~


user avatar   lee-lee-19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再再再再再再再再再谈一亿像素和手机圈怪现象

手机圈这种口水仗已经打了很久了,我也已经写了很多相关的回答,今天就把之前写的做个总结,希望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

我希望大家耐心地看完我写的这七千字,然后你也就能真正理性的,从一个更高的层次来看。

简答:手机影像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最终成像结果不仅取决于 CMOS、也取决于 ISP、镜组、算法等一系列因素。高像素对于 CMOS 来说是永恒的进步方向,但在手机摄影的领域里,取决于厂商的技术选型,少至 1200 万像素,高到即将到来的 1.2、1.4、甚至 1.96 亿像素,都有它的理由。消费者需要关心的是最终的成像成果,而非具体的技术选型,更没有必要去为这些利益相关的真 · 股东们辩护。

相机的优秀都是相似的,但在手机界里却各有各的菜法。

目录

从 CMOS 发展的角度,为什么高像素就是正义

  • 高像素就是正义:从解析力的角度
  • 高像素就是正义:从信噪比的角度
  • 高像素就是正义:从动态范围的角度

从手机厂商的角度,为什么它们一会儿吹高像素一会儿吹大像素

  • 哪条道路是正确的?大像素还是高像素?
  • QuadBayer EnneaBayer HexadecaBayer,真的有必要吗?
  • 双重标准:引火烧身的故事

小米方案需要解决的问题

华为方案需要解决的问题

  • 解决别人并不存在的问题:RYYB
  • 另类 CFA(Exotic CFA)的意义

从 CMOS 发展的角度,为什么高像素就是正义

随着像素工艺的进步,手机/紧凑型相机的像素尺寸是越来越小的,单位面积里的像素也是越来越高的。

不仅是手机,相机也是,全画幅相机从最开始的 1000 万像素到现在的 6000 万像素,同样也是向着小像素的方向高速发展着。

这个时候突然有人跳出来喊着要开倒车,这不是很搞笑么?

高像素就是正义,这是时代的必然,这是整个 CMOS 产业链的发展方向,它不以个人的意志或者某家公司的意志改变。

高像素就是正义:从解析力的角度

一个成像系统的最终解析力可以被视为系统里各个部分的 MTF 函数相乘之积,同样一个镜头,后端 CMOS 解析力越高,总体的解析力也会更高。

镜头喂不饱 CMOS 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就算是很一般的镜头,也会从后端更强的采样能力中获益,尤其对于手机这种光学系统普遍欠采样的设备来说,当后端解析力高到一定程度之后,获得的收益会变少,不过这是后话。

而且,高像素给予了裁切的空间,配合 interpolation 传统的说法叫“数码变焦”,用手机圈的高(广)级(告)话(词)说叫“混合光学变焦”,一颗高像素的 CMOS 相当于给镜头带了增距镜。

现在手机内部空间寸土寸金,一枚底较大的、高像素的 CMOS 意味着可以省下一枚中焦镜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优势——但为什么小米 10 Pro 还有一枚独立的 2x 等效 50mm 左右的人像镜头呢?这里先留个悬念,等会儿我们再分析。

目前 Bayer 滤镜 CMOS 的理论极限是 0.7μm 级像素,因为小于这个像素就会遇到红光的亚波长问题,而为了进一步突破这个极限实现更高的空间解析力,三星甚至提出了异型像素方案。

不管手机厂商出于什么目的去否定高像素,业界都不会停下发展的脚步。

高像素就是正义:从信噪比的角度

超高像素会导致信噪比低么?其实并不会。

图像的噪声来源多种多样,比如 CMOS 的热噪声、复位噪声、读取噪声、电噪声等等,但成像里最主要的噪声源是光的散粒噪声(Shot Noise)——它由量子的随机运动引起,与拍摄环境有关,和 CMOS 性能无关。CMOS 所做的,只不过是把环境噪声忠实地记录下来而已。

散粒噪声有个非常有趣的特点,即它的强度是信号强度的开根,信号越强,噪声也越强,但是信噪比(SNR,Signal Noise Ratio)也在提高。对于摄影来说,信噪比就是画质,信噪比越高,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画质越好。

在其它条件保持一致时,CMOS 尺寸越大,信噪比就越高——注意,这和单像素尺寸完全没关系

觉得单像素尺寸越高画质越好?那都是因为信号学姿势水平不够或者被忽悠导致的错觉。

像素越高高感越差这一说法集中出现在 2010 年代,那时无缝微透镜尚未实装,小像素的确会有这些方面的问题,但 2020 年 Stacked BSI CMOS 早都遍地跑了,现在还拿这个说事儿的,也该更新一下观念了。

同样尺寸、类似技术水平的 CMOS,其弱光 SNR 是不会有太大差别的,无论像素多少。

进可攻、退可守正是所有高像素机型的优势——一方面提供更高的解析力给予裁切的余量,而必要时可以退而合并像素获取更高的信噪比,而低像素的机型则无法做到前一点。

同时,这也是为什么 100% 看图对比信噪比是错误的——高像素机型 100% 放大对应的传感器实际面积是比较小的,那么它的信噪比也就相应比较低,因此,对比信噪比时应缩图到同等水平比较。

高像素就是正义:从 FWC 的角度

准确来说,应该是使得高像素成为可能的先进工艺是正义。

这个时候我要援引当时某华为系 KOL 扯淡所谓《一亿像素方向错了》的一张图:

之前某位华为系 KOL 声称:FWC 是由单个像素的光电二极管面积大小决定的,像素越大,FWC 就越大,图像的动态范围也越大,并且给出了一张表。

首先这里有个错误:FWC 不仅是由面积决定的,还由这个像素的工艺决定,宽容度和动态范围也不是一回事,能直接用 FWC 和本底噪声算的是动态范围,不是宽容度。

CMOS 制造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每单位面积的 FWC,这个数字越大,则该 CMOS 工艺越先进。

另一个特别搞笑的事情是,请大家仔细看这张图:

1.4um 的像素,每 1.0um^2 面积的 FWC 是 5000e- 左右(10000/1.4/1.4)
1.0um 的像素,每 1.0um^2 面积的 FWC 是 5000e- 左右,和 1.4um 技术持平。
而 0.9um 的像素,每 1.0um^2 面积的 FWC 是 6200e- 左右(5000/0.9/0.9),0.8um 同样在 6200e- 左右(4000/0.8/0.8)。

同样的面积不仅塞进去了更多的像素,还能吃更多的光子,这不叫先进工艺是什么?

动态范围的定义是:系统最大不失真输出与系统本底噪声的比值,在 CMOS 上就是全片满阱/零输入输出。

只要底噪控制在一个水平,单个像素 FWC 小一点有关系吗?只要像素足够多,一样能给打爆,什么叫暴力美学啊?这就叫暴力美学。

理论上你也可以用先进工艺去造 1.2μm 1.4μm 的大像素 CMOS,但是因为像素数看起来是 1200 万消费者它不买账。

从手机厂商的角度:为什么它们一会儿吹大像素一会儿吹高像素

如果你没有被手机厂商们铺天盖地的宣传篡改记忆,你一定会记得前几年手机厂商的口风是完全不同的。

下面有几个值得大家想一想的问题:

iPhone 6 的时候,苹果宣称更大的像素能提供更好的图像,当时他们用的是 800 万像素,但随后就在 iPhone 6s 系列上使用了像素更小的 1200 万传感器,为什么?

如果大像素是正确的道路,为什么使用单像素 2.0μm 的 HTC One 却失败了?

所以大像素一定是对的吗,显然不是?

为什么 IMX600 和 IMX586 可以取代 IMX362/363?像素尺寸可是缩小到了 1.0μm 和 0.8μm 啊。

要多想想内在的逻辑联系,才不会被厂商的宣传糊弄。

哪条道路是正确的?大像素还是高像素?

答案是,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大底才是正义。

为什么我们需要至少 1200 万像素?因为手机厂商想要提供 4K 拍摄功能。

4K 标准有两个:DCI 4K 和 4K UHD,DCI 4K 是 4096 x 2160,885 万像素左右,17:9,4K UHD 是 3840 x 2160,829 万像素左右,16:9。

因此为了满足 4K 拍摄,一般来说 4:3 的传感器需要 4000 x 3000 也就是 1200 万左右的像素。

所以,主流的手机 CMOS 至少需要 1200 万像素

类似地,如果要提供 8K 视频拍摄,那么 16:9 需要有 3300 万像素,整片 CMOS 4:3 比例的话也就是大概 4500 万像素,不过我觉得在手机上提供 8K 视频拍摄就是噱头,有是可以的,没有也是没问题的。

再往上,我们需要的是大底带来的信噪比提高的画质。

QuadBayer EnneaBayer HexadecaBayer,真的有必要吗?

QuadBayer、Ennea Bayer、HexadecaBayer 其实都是手机界为了宣传噱头搞出来的扭曲产物,因为它们既要宣传大像素,又要宣传高像素。

这类 CFA 本来是为了提供 HDR 成像能力,比如说为对角线像素给予不同的增益或者不同的读出时间,然后直接单帧合并成为一张高动态范围图片,但现在手机上一般用的是时域合成,也就是多帧不同曝光然后合成。这意味着这个 CFA 的功能性并没有被利用。

而且因为 CMOS 读出速度、功耗、ISP 性能的限制,我们并无法为全像素模式的 4000 万-1 亿像素图像应用计算摄影(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因此那个模式下的图像观感一般是比应用了大量算法加成的合并像素(4in1,9in1,9in1)模式要低的。

那既然最后出图都是 1000-1200 万,为什么要搞一个 99.9999999% 的时间没有用,只是为了做一个所谓的高像素模式的东西呢?如果说高像素是噱头,那么所有高于 1200 万像素的都可以叫噱头。

由于这类 CFA 的存在,高像素并不能带来线性的解析力提升,最终解析力只能稍微高一点点,并不会出现 4x 分辨率就带来 4x 解析力的情况。

也就是说你以为它是 4000 万像素——其实它平时工作在 1000 万像素模式下。

这个说的是 IMX600/600Y。

你以为它是 4800 万像素——其实它平时工作在 1200 万像素模式下。

这个说的是 IMX689 和 IMX586。

你以为它是 5000 万像素——其实它平时工作在 1250 万像素模式下,哦不,其实它是 23mm 裁切到 27mm 所以只有大概 800 万像素的信息。

这个说的是 IMX700Y。

你以为它是 1 亿像素,其实它平时工作在 2700 万模式下,哦再裁一点可能剩下 2500 万像素。

这个说的是 HMX。

所以你看,其实这些所谓的高像素 CMOS,大部分时间上最后消费者用到的还是那么 1200 万。

至于 EnneaBayer 就更离谱了,九合一,等效解析力能把 1 亿像素干到 1200 万的水平,这个说的是 HM1。

Hexadeca Bayer 是十六合一,用在华为 P40 Pro/Pro+ 那颗超广角上,4000 万的 CMOS 其等效 Bayer 分辨率直逼 250 万像素,平时出 1000 万像素的图都要插,锯齿严重得不得了。

双重标准:引火烧身的故事

那这个既要大像素,又要高像素的宣传是谁起的头呢?

华为

当年大家都在用 1200 万像素的 IMX362/363,这个时候 IMX600 横空出世。

IMX600 凭借其独步市场的 1/1.7" 尺寸,4000 万像素,1.0μm 像素尺寸在弱光画质下比起 IMX362/363 产品确实有着比较大的优势。

可以说 IMX600 就是十足的暴力美学的代表,1.0um 工艺比起同时代的 IMX362/363 的 1.4um 难道单像素 FWC 有任何优势可言吗?只能勉强摸到后者一半,但是没关系啊,它像素多啊,总的 FWC 大啊。

这是大底带来的优势,不是什么其它东西带来的优势。

同样的道理,怎么轮到 IMX600/700 和 HMX 比的时候,就假装不懂了呢?

明明 IMX600 99.99999% 的情况只能输出 1000 万像素,甚至比 1200 万像素的 IMX362/363 还低,到 IMX700 的时候才用 5000 万像素追回到竞品水平能输出 1250 万像素。

当年既要吹高像素又要吹大像素,要把 4000 万像素拿出来吹成为卖点,结果现在友商选型看起来宣传效果更好,不就很尴尬了吗?

做人也好,做产品也好,不能双标。比如我觉得 eMMC 垃圾,那不管你是华为 MatePad 还是 Surface Go 2 最低配,在我这都是垃圾,像某些厂商 KOL 今天东风吹明天西风拂,最强摄影手机两星期换一次,我真写不出来。

不能说自己用高像素 + 像素合并的大底就业界领先,别人用更高像素 + 像素合并的大底就徒增功耗。

要不就得把自己之前的说辞全部推翻,大家一起老老实实做没有花活的、用上先进工艺造一个 1/1.3" 的 1200 万 Bayer CMOS 出来,把 ADC 和 DRAM 堆上去,这玩意儿要是造出来我觉得比市面上任何一片手机 CMOS 都要更有利于计算摄影。

虽然宣传起来不如 4000 万啊 5000 万啊 1 亿像素啊,但是是能带来真正性能的提升——什么?你说没有噱头消费者不想买?那又是谁开始弄这些奇怪的东西的呢?要不然就得这样继续打口水仗,无解。自己营销几年前放的火烧到自己身上,又能怪谁?

小米方案需要解决的问题

小米的选型有问题吗?有,当然有缺点,一个是用了 1.3" CMOS 然后受制于空间镜组素质没跟上,另一个就是因为 HMX 这个东西用的不是 DPAF 而是 PDAF,对焦性能会弱一点。

因为是普通的 PDAF 所以不能产生深度图,因此人像模式需要一颗专门的 2x IMX362/363 来补足,尽管它和裁切模式的画质会差不多,但凭借着更好的镜组和 DPAF,能提供更好的人像模式。

华为方案需要解决的问题

华为这边呢,首先是宣传口径处于下风。

IMX700 其实也有一亿个光电二极管,如果学习当年某两家把 1200 万像素 DPAF 写成 2400 万那个说法倒也不是不能叫 1 亿像素,手机圈为了宣传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没写过?(笑

因为是 5000 万像素 QuadBayer 再加上 DPAF,每个像素要有两个子像素,这样子就组成了华为所谓的 OctaCore AF,其实就是双核对焦,理论上对焦性能会好一点,但是同样是因为体积限制和镜组缺陷,实际上默认 1x 视角的 27mm 模式用到的 CMOS 面积只有 70%,也就是说大概 1/1.5" 左右。

但华为的问题远不止于此,在我看来这些高像素大像素无非就是日经贴互相骂罢了。

但我对华为的一个技术选型是真的喜欢不起来:

解决别人并不存在的问题:RYYB

CMOS 传感器上的光电二极管(photodiode)只能感知光线的强弱,它是无法感知颜色的,所以它只能输出黑白的照片。在上个世纪的时候呢,有一位在柯达工作的工程师——拜尔,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在每一个光电二极管前加上一块有颜色的滤镜,然后根据每个光电二极管输出的信号强度,以及其前面那块滤镜的颜色特征,结合周围的像素信息,来“猜”出这个像素应该有的颜色。

他尝试过各种各样的滤镜组合,红、黄、蓝、绿、品红、青、白……最后他发现每四个像素为一组的话,R、G、G、B 这个组合是最合适的,也就是一个红、两个绿呈对角线排列,还有一个蓝,这一个经典的组合被广泛采用,也是目前绝大多数设备所使用的方案,而这个方案以其发明者拜尔的名字命名,被称为拜尔滤镜(Bayer Color Filter Array)。

P30 系列开始,华为主摄的色彩滤镜与常规的拜尔滤镜 RGGB(Red Green Green Blue 红绿绿蓝)不同,换成了 RYYB(Red Yellow Yellow Blue,红黄黄蓝)。

黄色=红色+绿色,这意味着原本只能响应绿色的像素现在能同时响应绿色和红色,提高了对光线的利用率,也就是华为所称的 40% 效率提升的原因。

但是 RGGB 这个阵列活了四十多年一直经久不衰不是没有原因的——还记得我们刚刚提到的吗?色彩是靠猜出来的。换句话说,滤色片滤色性能越差,对光的利用率就越高,但猜色准确率越低。

最极端的情况就是纯黑白的 CMOS——对光线利用率可以说是最高的,来者不拒,但你能从纯明度信息里还原色彩吗?没有办法。

RYYB 比 RGGB 提升了至多 40% 的响应效率——但如果换用摄影上更常用的对数标定,其实也就提高了 1/2EV 不到,大多数时候的提升还小于这个数,而带来的色彩问题却不是能轻易解决的,丢掉的信息就是丢掉了。

由于 Y 像素能带来更高的效率,也就意味着它们更容易饱和,而 R 和 B 像素需要去迁就 Y 像素的曝光以免整张照片的高光炸掉,最终反而导致日常拍摄整体信噪比更低,华为在自己的手机上甚至没做通道增益均衡,结果就是拍个标准色卡那个色彩飞的跟鬼一样。

或许普通消费者根本不需要去在意这些,反正宣传一下所谓的徕卡色彩就能糊弄过去。但这起了一个坏头——对于如此之少的进步,完全可以通过更强大的 ISP 堆多两张解决,为什么要从上古 CFA 的垃圾堆里面捡这种方案?我实在是完全不能支持。

CYYM 这种全补色系统拥有比 RGGB 高很多的灵敏度,比 RYYB 也高得多,因为青色=蓝色+绿色,洋红=红色+蓝色,黄色=红色+绿色,那对光的利用率是非常高的。

如果真的没有任何不足的话,如果真的和评论区的某些人说的一样可以轻松减法反算原色色值的话,如果真的能用什么算法去解决的话,那 RGGB 早就被淘汰了——但是,并没有。因为 CFA 对光线的吸收不是理想化的,导致这导致了对亮度响应越好的系统,其色彩准确度越差。

上面这些理论上对光线利用率更高的 CFA,早就都被应用在相机中过——比如用了 CYYM 的柯达 DCS 620x/720x,用了 CYGM 的尼康 Coolpix 和佳能 PowerShot 的许多机型,用过 RGBE 的索尼 CyberShot 系列,但是最后大家都还是换回了 Bayer。

我非常不喜欢这个方案,我希望华为早日换回 Bayer CFA,不要坚持屎上雕花。

另类 CFA(Exotic CFA)的意义

退一万步,如果要牺牲色彩精度,但是依旧使用 RGB 滤镜的话,其实是有潜在的选型的。

而且我觉得比现在这个奇怪的 QuadBayer 要更合适一点,一个是 RGBW,之前有手机用过,另一个是最近 BMD 提出的 R6G6B6W18(RGB3W in 6x6 matrix) 方案,这个方案只牺牲了一半左右的色彩精度,配合高分辨率 CMOS 会有一些不错的应用,同时因为是 RGB base 的,不用考虑 Y 通道引入的问题。

同时可以利用 RGB Plane 和 W Plane 做类似 HDR 的合成。


user avatar   maomaobe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的技术,在镜头合格的情况下,像素就是越高越好。一分像素一分画质。


6400万压5000万

华为自己的5000万,压自己的1250万和1200万

6400万和5000万,都轻松压苹果的1200万。

但是1250万即使大底,也压不倒1200万。


像素高一级压死人,除非镜头有问题。

什么镜头有问题呢?

大底但是镜头弱有问题,p40的边缘比p20弱很多,这就是镜头品质不能满足大底。

目前几个大底都不好。

华为,小米,三星的镜头的边缘成像,都不如2012年的诺基亚808。华为严重一些。

大底如果镜头弱,那么边缘反而不如小底低像素。譬如上图的1和2对比。

如果镜头正常, 大底高像素稳赢,譬如2和3对比。

所以1亿像素不但有意义的,而且像素还不够

最好是1.92亿像素1寸底,可以四合一成4800万,可以16合1成1200万,而且包含Rgb信息。四合一还能拍真8k的视频。镜头部分大约20mm厚


华为也好,小米也好,苹果也好,三星也好,要更高画质,只能走高像素大底厚镜头的方向。

诺基亚808至今,边缘画质在大底总排名第一,因为它最厚,画质不妥协。


user avatar   lihuaw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句话,应该是在手机摄影的语境下,要不然比较就没有任何的意义了。
难道我飞思的一亿像素的底不大?

说回正文,
我们先来看看,决定一张照片的效果有哪些。


一项项说。

硬件部分:传感器+镜头。
感光元器件的核心为-感光二极管(photodiode),感光二极管是一个P-N结,当光子照射时,会形成一个电子空穴对,由于电子和空穴的移动,就会产生光电流,读取这些电流,就可以获得光信号。
简单来说,就是感光二极管能够在光线照射之后产生电流,并且电流的强度和光照强度对应。

物理原理是很简单的,但是在工程实现上,就会产生很多问题:

  • 二极管的尺寸设计成多大?
  • 设计成什么形状?
  • 怎么在硅基上摆放这些二极管?
  • ……


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一次次实验,找到最优效果的方式,即使至今,这些问题也没有确切的答案,相关的争议也比较多:



镜头对于解析力还有色彩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但是手机上的镜头由于体积和重要的限制,现在手机镜头的镜片大多还是以塑料材质为主,塑料镜头相比玻璃镜头,在光学指标上表现的很差,表现在透光率,色散,折射率上,会带来两个问题,

一个是边缘画质差:


另一个是眩光和鬼影,比如前一阵闹得特别激烈的iPhone11 眩光事件


再好的sensor配上一个垃圾镜头也是白搭。
各厂商并没有公开的镜头解析力,MTF曲线等参数,就不展开讲了,不过就目前来说,各家旗舰手机上的镜头不会有太多差异,或者说,都是一样的差。

软件部分:ISP+其它图像算法。

也就是我们经常所示的图像算法。
ISP(Image Signal Processor) 是图像信号处理器,主要是对图像传感器(Image Sensor)输出的信号,做AEC(自动曝光控制)、AGC(自动增益控制)、AWB(自动白平衡)、色彩校正、Lens Shading、Gamma 校正、祛除坏点、Auto Black Level、Auto White Level等等功能的处理。


拍摄到一个画面,用什么样的曝光参数,使用多少K的白平衡,那些部分需要提亮,那些部分需要降暗,都是ISP处理的。

可以说,ISP是一个手机成像的灵魂,这也就是即使是相同的图像传感器(Image Sensor),各家的成像质量也会出现差异。

而对于成像效果,大概有下列几个指标:


解析力。
我们这里说到的一亿像素,就是解析力。那么是否像素越高,解析力就越好?
但是由于手机受限于体积,传感器面积无法做到很大,一个像素已经1um级别,由于排布的特别紧密,就会带来串扰的问题。
可以这么说,在工艺相同,面积相同的情况下,有可能出现高像素成像质量不如低质量的情况,比如很多年前,号称1300万像素的国产手机打不过同时代苹果800万像素。
当像素总量是成倍的差异,再加上工艺的进步,这个问题就要画上问号了。
如果我总面积比你大,再加上多合一的像素合成技术,高像素带来的效果提升会掩盖掉串扰所带来的问题。

说实话,我是比较看重解析力的,因为拍得到永远是拍的好的前提,
举个例子,我比较喜欢墓志书法,去博物馆拍摄书法作品的时候,我会使用一亿像素的手机,而不是我手头2000万像素的全画幅相机,原因很简单,小楷,我得放大来看。才不关心你有几个噪点,我要的是能够看清楚。

信噪比:
信噪比指的是,一个电子设备中,信号与噪声的比值。
产生噪声的原因大概有这么几种:
感光面积,感光面积越大,光点转换的效率就越高,噪声也就越小,这也就是我们常说“底大一级压死人”的原因了。
温度,温度会导致热噪声的出现,这也就是为什么长曝光也会产生噪点的原因,就是感光元器件长时间工作导致问题上升,从而出现了噪点,可以这么说,要是手机散热做的不好,不仅是烫手或者影响续航,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了照片的质量。

动态范围:
是指设备能够测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范围,对应到拍照上来说,就是能够拍到多白的白,和多黑的黑,具体表现在,拍摄亮光环境和黑暗的环境,是否一片死百还是保有一些细节。

噪声大,动态范围低这些问题,在手机上,得益于手机的强大的处理器,其实都有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多帧合成。

如果你注意过手机传感器的技术参数,会发现手机的连拍速率在成倍的上升,几乎是同时期单反微单的2-3倍。
但是厂商在手机摄影上的宣传,几乎不说我们的连拍是多少张每秒,因为对于消费者来说,连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张好看的照片,所以手机厂商们将这个功能,稍加利用,就实现了多帧降噪,动态范围合成,甚至防抖等功能。

多帧降噪的原理其实比较好理解,噪点是无规律的,比如拍了三张照片,如果上一张的(x,y)处出现了一个红噪点,而此时剩余两张此处是没有红噪点的,可以很轻易地将这个红噪点去除,再加上猜色和插值的处理,很容易得到一张噪点较少的照片。
动态范围合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HDR,就是拍摄多张曝光不同的照片,然后进行合成,算法不难,但是各家的调校也很不同。

要是相机处理器能有865或者A13的运算能力的话,想想就很刺激。


对于手机摄影来说,算法带来的效果十分巨大,他的影响有可能会超过所谓的像素和传感器面积。

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你自动曝光控制不准,再大的单像素面积,也无济于事;
如果你的色彩还原不准,白平衡乱飘,拍出的蓝天都是绿的,那么即使你八亿像素,又能怎么样呢?

这才是各手机厂商的最终战场,谁能调出更好的ISP,谁的算法更好,谁就是胜者。
这里的更好的,有可能不是指更好的画质,而是更讨好眼球,以及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图像需求。

最后说说我心目中理想摄影的最终形态:
全景+无限像素。

要做的就只是选择和缩放了。

以上。


>>更多关于『摄影』的回答/文章<<


user avatar   xiang-yu-qing-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直接说结论:这个说法没有意义,就是纯粹的嘴炮,我认为一个公司的高层说出这种话真是太无聊了。

文字部分说像素合成不好,你这配图就是16合一像素融合,我搞不懂这是怎么想的?



然后我们来具体聊聊这件事

其他参数保证不变的情况下

传感器越大越好

像素越高越好

算法处理器越先进越好

但实际情况下,不可能存在这种结果,因为不同厂家的算法处理器是不一样的、不同厂家的传感器技术也是不一样的。



传感器技术

印象中前几年索尼和三星都推出了给手机用的6400万像素传感器,但索尼版的比三星的好,这属于半导体技术上的差距。

佳能和索尼当年都做了全画幅尺寸的2000多万像素的传感器,但摄影爱好者都知道索尼的传感器要比佳能的强,这就属于技术上的差距。

小米用的三星传感器我认为和索尼还是有一定差距,但这里有个问题,索尼真的把最先进的技术给华为做传感器了吗?

余大嘴还不如说三星的传感器没索尼的好,这样可能还更有说服力一些。



传感器尺寸

的确,P40的1/1.28要比小米10的1/1.33大,理论上来说尺寸越大的传感器画质越好,但你不能因为比小米的大就说高像素没大底好用啊!这属于玩文字游戏。

我给大家盘下这个逻辑,我们假设提高手机拍照画质有A和B两个因素,A比B重要一些,华为在A上做到了第一,小米在A上做到了第二。但是小米在B上比华为强了很多,然后华为跳出来说:手机厂商盲目提升B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提升A。

拜托,人家小米不知道首先要提升A吗?人家在A因素上都做到了第二,仅次于P40,你这算得了便宜还卖乖?



像素

回过头来说小米的1.08亿,我用过小米CC9pro,拍的RAW其实只有2000多万像素,但输出的JPG可以是一亿像素。那么你说这是一亿还是2700万?其实都可以。只不过这几年手机厂商喜欢吹高像素,吹的消费者都认为像素高=画质好,你敢说小米拍的照片不到3000万像素吗?不敢,随便一个中低端手机都有4000、4800、6400万像素,小米只能说这是1.08亿像素。

华为也是一样,你如果不开启所谓的高像素模式,那么拍的照片就是个1000万像素出头。我的mate20X是IMX600,日常拍照就是个1000万像素,你说这手机像素是4000万还是1000万?都行,但对外宣称必然是4000万像素, 如果说1000万你怎么给消费者解释像素低了不代表画质不好?

像素高就不好吗?那只是你技术水平落后,有人说像素越高高感不好,那是旧时代的问题,不适合如今新的传感器。6100万像素的A7R4高感方面完全碾压了5100万像素的5DS,这是技术的差距,不是高像素带来的问题。

另外,不要扯用户需不需要一亿像素这个问题,在我看来毫无意义。在如今的传感器技术面前,像素越高肯定越好,阻碍高像素的唯一因素是手机的算法、速度、功耗、ISP 性能。用不起高像素只能说明这手机的处理器带不动高像素,这不是高像素的错,是你手机性能的错。

也不要关心能不能喂饱镜头这样的问题,很多年前就有人做过类似的比较了,2400万像素和3600万像素的相机用同一个镜头拍照,3600万像素拍完后缩图到2400万,画质要比2400万像素相机拍出来的更清晰,这就是高像素的优势。



算法处理器

假如小米10也用的P40那块传感器,也不能代表这两个手机拍照性能一样。

哪怕都是索尼的相机,用的是同一个传感器,这跑分差距也不小呢!

手机的ISP、功耗、读取速度都在影响这块传感器的上限,我听说P40的主摄有裁切?据说23mm裁切成27mm,这理论上来讲就是裁切传感器尺寸,裁完还不如小米10?



华为的问题

我始终不看好RYYB传感器,理由很简单,如果这玩意真好用为啥不给微单用?为了夜拍损失色彩真的有意义吗?我不认为损失的色彩可以通过处理来弥补,无中生有不是目前手机能做到的。

等什么时候索尼的A7系列微单用上了RYYB,我才收回这句话。



最后

更大尺寸的传感器

更高的像素

可以完全发挥这块传感器性能的ISP

足够快的读取速度

高解析力的镜头(尤其是边缘高解析力)

这些因素相辅相成才是唯一解,踩一捧一说传感器尺寸更重要、追求高像素是不对的,这种言论千万别信!


user avatar   yiwan-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余承东这个人在网络上的信誉早就破产了,被称为余大嘴,特点就是胡说达到,牛逼吹完了后面就不管了。

真的我不反对吹牛逼,但是希望厂商在吹完牛逼后能用点心兑现自己吹的牛逼。

余承东说什么话,都和技术毫无关系,只和商业有关,搞两个凡是,凡是华为用上的技术要么一定都是最好的技术,凡是华为没有用上的技术那么一定都是最差的技术。

看有人举例说余承东的2k无用论,这个话在当时真的是为华为量身定做的话,因为当年的麒麟芯片差的恼火,2k想都不敢想,所以2k必须无用。

再举例一个华为的必须有用的技术,tof摄像头,这一块华为是出的较早的,而且在tof出来一开始就拼命鼓吹,核心刚需。在tof摄像头最开始产生争论的时候,我当时评论说这个技术华为吹得太早了,但是当时也不反对,需要一点时间来给华为适配更多的tof应用。

结果到了现在,tof摄像头的硬件仍然是孤零零的摆着,华为有关tof的软件适配跟上了吗?牛逼吹完了就不管了?

从华为推出第一款tof机型,一直到现在仍然是一个孤零零的ar测距,这就让我太无语了。


user avatar   pinglao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回答算是先挖个坑,以后来用实例填。我需要用1亿像素手机和1亿像素中画幅照片对比一下。

从理论上说,一亿像素级别,现在看最好的摄影设备是飞思IQ4 150MP,也就是中画幅,飞思1.5亿像素级别的相机。

拍出来的照片,放大到1人多高、几米宽。

然后你逐渐走近看是这样的。青岛的朋友能在国内航班区域,看到青岛摄影家法磊用这个设备拍摄的照片。

顺便说一句,而我们在街头可以看到这样的照片,就是在网络上偷的几百像素的照片,强行放大的恶果:

都能看到马赛克。


话题再拉回来,刚才说的飞思中画幅相机用的镜头是什么呢?很多朋友没见过,但是有一种操作,就是把TS-E 17mm f/4L这个镜头割去后腚改装到飞思上。

TS-E 17mm f/4L这支镜头我是2009年花了15800元买的,10年过去,同时期的EF 24-105mm f/4L IS USM镜头已经从6000元跌到了3000元,而TS-E 17mm f/4L现在还卖16000元。

这只镜头为啥这么贵?因为它材料用的好,设计的好,为移轴设计的球头有更好的边缘画质,一直有中画幅用户转接它!

为啥中画幅相机用户那么傻,不用7百元的EF 50mm f/1.8 STM这支小痰盂转接呢?因为这支50mm狗头材质差啊。

那么,1亿像素的手机,它们在用什么镜头呢?我敢说,手机镜头是塑料的,而且造价一定不会比EF 50mm f/1.8 STM更贵。

所以我觉着如果1亿像素的感光元件在手机上要发挥威力,至少要更大、至少要玻璃。

那就成为卡片机的结构,不是手机了……

以上都是揣测和推断,我期待有某位1亿像素的朋友,拍一张照片放大了让我们拜读一下。

至今我在小米店里也没有见到过一张一亿像素放大到极致的照片。

我自己尝试用苹果手机拍的全景照片放大到一米七

我个人认为,如果不是为了裁剪放大获得“长焦”,手机感光元件2000万就太足够了。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学会制造工具远比进化出一个器官来得快。

制造长矛的技巧可能只需要几年就能发明。而进化出长矛型的器官恐怕需要几万年。等这些年过去,世界早就被造工具的物种统治了。

玄幻小说往往会强调修炼自身,这是反科学的。真实情况就是靠自身进化出有用的复杂器官需要百万千万年,远远比不上外部工具。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 2019 年 9 月 10 日发布的 OPPO Reno 2 手机?有什么亮点和槽点? 
  如何看待小米预热 MIX 新机搭载液态镜头,什么是液态镜头,原理如何实现? 
  三星究竟怎么做才能回到几年前的霸主地位? 
  如何看待小米取消 MIX4 防丢失模式的无卡联网功能?这背后是否是出于安全考虑还是另有原因? 
  如何看待罗永浩把 T 系列的失败归咎于国情? 
  如何看待华为放出的DXO榜中有华为、iPhone,没有小米手机? 
  一台商务手机什么特点最重要? 
  小米10为什么在这个节骨眼时候发布? 
  qq邮箱只能通过手机qq登录,是否侵权? 
  说实话,华为到底好不好用? 

前一个讨论
类似于《百年孤独》这样的好书,自己没有耐心阅读下去,是因为自己缺乏文学素养么?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日本人可大方穿和服,中国人穿汉服就会受到诟病与嘲笑?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