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ted talk 说据研究,学会任何东西(入门级)事实上只需要20个小时。而达到顶尖水平至少要1万小时。
这里我认为有几个前提条件:
学习的人要有最基本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我觉得我国普通大学生应该就能满足这个条件。
手上有比较权威的学习资料。自学时,选对材料其实很关键。
这是s形学习曲线,该曲线是学者对所有人学习进度观察得出的普遍规律。可以看到有三个阶段:
1 缓慢的进入状况阶段
一般来说对完全不了解的领域,有个摸索阶段。
大部分人进入未知领域时会有恐惧心理/畏难心理,这种情况下可能会打击自信心,降低动力。这个要注意克服。
作为intp,我倒是很喜欢这个阶段,算是天生好奇心重的一个优势。
这阶段也是找学习方法的阶段。每个事物每门学科和技能,学习方法都因人而异。
我一般是从总到分。
首先深刻理解重要概念,定义,意义,目的等基本信息。有了这些基本概念,我基本上就可以“以一当十”,可以自称略知一二了。同时决定是否有继续学的必要。
如果想继续学,第二步开始拆分结构。这时候我比较喜欢画个思维导图,大脑中形成全局图。
以上是第一阶段。
2.第二阶段是爬坡学习阶段,是最难也最高效的阶段。这个阶段之后可以说对这个主题达到足够了解的程度。
我这时不喜欢从头到尾学,不会从第一章看起。我会先学自己感兴趣的点(哪怕是历史这种有时间顺序的东西)。看权威材料,同时找相关文章,案例之类的东西来理解。
这样,兴趣能让我保持动力通过最初的爬坡期。对这个主题也能理解大概逻辑并调整完善学习方法。
然后触类旁通的学其他的点。或决定点到为止。
这阶段要注意学习和练习相结合。并不断调整学习策略。比如我学MBTI, 学了基本理论,特别感兴趣,就来知乎看大家讨论,参与讨论。有的初学者的问题,我觉得我组织一下知识就可以回答,这种输出也是一种“练习”。但是需要输入知识的时候,我会回去看书,权威网站和权威学者的博客。
3. 第三阶段是一个平台,投入时间精力,进步变缓。只适用于学那些值得作为事业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