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怎样看待一线城市让大龄剩女成堆存在,而大龄剩男却几乎不存在?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不是一线城市大龄剩女扎堆存在,即便是二三线城市甚至于县城,大龄剩女也越来越多。这个问题甚至已经有很多研究结果发表在了专业的期刊上:

然而,从概率上讲,中国的男性人口是多于女性的,并且男性的出生性别比也一直都比女性高。

很多人会拿100个女性和100个男性的婚恋关系来建立模型说明问题,不过现实情况是,大多数情况下100个女性对应的是110~120个男性。这意味着,即便所有女性全都结婚,也会有男性是单身,何况还有剩女?但当代社会能被剩下的男性,除了一部分人条件的确不错,对婚姻没什么兴趣外,绝大多数都是被忽略的底层,或者说他们就没有被当成人看。

要是不信的话,你敢不敢去统计一下一个县有多少光棍?看看到底是剩女多还是光棍多?

这几天徐州的拐卖妇女案,很多人应该都知道了。不谈拐卖妇女的法律问题,仅仅从拐卖这个行为本身来讲,现实中拐卖受害者中最多的就是女性,还有很多精神有问题、身体有残疾的女性,也会被一些农村地区的人强行拉到家里来当老婆。在这个角度上说,一个女性哪怕是痴傻呆,也会有人要。

而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大龄剩男哪儿去了,以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大龄剩女,就很明显了。毕竟在一个女权当道的时代,没本钱结婚的男人,可能也不是人吧。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身边有个大龄剩男最近结婚了,发了结婚照,妻子长相一般,不过看起来挺温和的

因为他是突然结婚,一个多月前还是单身,这才一个月就决定结婚真的挺快的,问他怎么会决定结婚,之前追那个女孩怎么不追了

他说,结婚过日子嘛,跟谁不是过,那个太漂亮了,脾气大,真结婚了,自己不得跟个孙子似的供着,现在这个听他的话,挺好的,照顾他也挺好,家里催着,就结吧

然后我身边的单身女青年,几乎都是一个想法,想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有真感情的,说真的,没有说考虑物质方面的,有很多条件也不错,可是对于对象,就想要个双方都有感觉的,如果非要凑合,她们也不是没有,可能对于感情没有男生那么豁得出去

我觉得就是男女思考的不一样,男的不管是谁都能过的下去,就像之前我身边有个男生说的一句很俗的话,关了灯,他谁都能上船,可是女生,就我身边的朋友,没有感情,她甚至连手都不想让人家碰

这都是我身边朋友经历,仅个人观点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虽然不在一线城市,但也是在一个经济不错的二三线城市。身高185+,长相中上,经常单位活动主持(可能也只是自我感觉良好)。父母体制内,90年代下海经商,12.13年金融危机,资产膝盖斩,至今一蹶不振。但是资产经济实力依然接近小目标,现金2000+,家中独子。30多的年纪,也是被喷大龄剩男,挑三拣四。但是我并不如女生焦虑,总有人说男的可以向下兼容女生,但是真正结婚我也会找一个身高长相家境接近的女孩子。老实讲,身边不乏只有漂亮,或者只有单位好的女孩子,作为人生合伙人,综合性价比并不高,但是有张不错的底牌后都很高傲,我猜猜可能都想找个高富帅,人生翻盘。但是这样的女生连我都看不上,甚至连玩玩都有感情纠缠,是非太多的顾虑,更何况那种条件远胜于我的人呢。大城市剩女多,多在部分女生渴望高富帅瞎了眼看中她们,让她们人生逆袭。但实际上,地主家的傻儿子有几个呢,哎。


user avatar   wang-mou-94-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早就回答过,剩男和剩女在资本面前都是燃料,但是在择偶竞争完全是两码事。先上干货。

剩女只是燃料,甚至某种程度上这种燃料不比剩男差,还挺好用。

首先我们非常清楚,燃料是不分男女的,对于燃料而言只看它便不便宜,好不好用。在女性接受高等教育超过男性的今天,不存在剩女劳动力差的问题,只存在阶级差距。

我曾在一个回答下讨论过剩男和剩女是存量市场和增量市场两种模式:
剩女往往习惯排位赛规则,她们常常用“颜值8分”“身高165+”等标准介绍自己,但是这本质都是在排位,按照条件从好到坏排队。比如排在8分前的还有9分,排在165前的还有168。这就会制造一种错觉,就是我早晚会排到的,也许人家颜值高身材好的妹子早早排到了,我也不差啊,我不想随意降低我的标准。也许午夜梦回会考虑过迁就,但也非常清楚,迁就是一种逼逼赖赖,我还不如自己过,再说万一遇到合适的呢?
对于剩男而言,是赤裸裸的淘汰赛,完全就是“我只想搞钱”的游戏。一个剩男有三环婚房,直接碾压那些没有房的剩男,而且这些剩男根本连排位的资格都没有,他们只能老老实实攒首付,卖卖青春回老家。你会在朋友圈看到无数这样的情况——一个你的同事,同学,到了该结婚的年龄,看到了他在老家办的婚礼照片。他非常清楚,在一线操办婚礼的钱可能回老家能缓解不少首付。所以剩男根本不会去排位,他们在996的间隙喝着啤酒撸着串,数算着再干几年,老子就不干了。
我生活中接触到的剩男剩女,往往存在一种阶级错觉。
比如都是公务员,但是人家是有本地公务员父母,有房有车,而你是农村老家还有上学的弟弟妹妹,父母没有养老金。尽管你们都是成功的做题家,成为了同事,但并不能因为你们都是公务员,你们就是一样的标准,一样的择偶空间。
同理,尽管都待在北京等一线,做着同样的工作拿着同样的收入,并不等于你们都是一样的。
剩男有一个较明显的标志,叫有婚房。这使得剩男更容易打破错觉,谁更是这座城市的燃料。比起租鸡青一,更多的剩男如上描述,选择35岁滚蛋回老家。
剩女并没有这个困扰,她们只需要把其他条件搞好,如985本硕,如年薪20w,如165+45kg,买买衣服做做脸,最后在相亲条件里写上一个希望男方有婚房乃至无贷款。所以她们非常容易把剩下的原因归因为“大龄”,而忽略燃料问题。
北京高昂的房价,三环以内早就无新增住宅用地,注定早就赶跑了剩男。说白了,房子只有这么多,一个城市的容纳量是有限的,北京注定是要整治大城市病,注定是控制人口规模的。大家都想嫁有房的男人,房子有限意味着这个群体一定是数量有限的。
每年都有年轻的妹子毕业,工作,加入到择偶大军。也就是比起能在北京结婚的男人有限而言,女人却越来越多。女人不会像房地产一样被锁住,有人老去就有人出生。那么一个能在北京买上房的男人,他为什么不选一个更年轻的呢?一个在北京买不上房的男人,他为什么不回老家结婚呢?
为什么说剩女不比剩男差呢?因为剩男的购房压力,不会有很大的消费动力。女性天然消费力就更强,马云说阿里巴巴的崛起离不开女性是有道理的。
剩女和剩男同样接受高等教育,同样付出劳动力,又不用歇婚假产假,又能消费相当于又带动了城市的经济,来了个涡轮增压,比撅着屁股光知道攒房贷的剩男强多了,为什么不用这样的好燃料呢?当然要留在城市里好好燃烧了。鼓吹独立女性人设,如同鼓吹中产阶级阶层一般,本质上是费尽心机从不掌握生产资料的你身上尽可能的剥削罢了。
我觉得以上我说的尽可能非常客气了。你说燃料是不是弱势群体,当然是。但我反对剩女更弱势。你说你年华易逝头顶渐秃,我也很清楚并不是你使用了劣质的洗发水,但我反对剩女更有压力。你玻璃心也好,掉头发也罢,很抱歉还是那句话,燃料是不分性别的。
简单地说,都是燃料,剩女更好用。剩男成天当工贼内卷攒钱,剩女人家该买包买包该消费消费,城市的资本当然欢迎剩女了。剩男混到35就回老家娶媳妇了。所以城市中大龄剩男几乎没有,剩女比比皆是。

什么,你说快递外卖小哥。这些都清除男权了,对剩女而言,好人卡就是太监卡。

自从我提出剩女排位赛和剩男淘汰赛,有许多人觉得不相信,我们看一条新闻:

58同城、安居客发布《2019-2020年返乡置业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有68.6%倾向于选择回乡置业(包含家乡城市及家乡所在的省会城市),想在工作城市(非家乡城市及家乡省会城市)的人群占比为29.8%。
《报告》显示,持返乡置业观点的人群中有47.7%表示“大城市教育资源紧张”,除了教育问题,房价、工作机会、照顾家人等也是人们决定是否返乡置业的重要因素。值得一提的是,回乡买房,房价是绕不开的话题。调研显示,在外打拼的人群中,有61.7%的人表示家乡的房价能够接受,价格相对较低,相对来讲,回乡买房的压力会更小些。

还是那句话,在资本面前,一个人的烟火只是满天花团锦簇里小小的尘埃罢了。


user avatar   lyc-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龄剩男和大龄剩女一样多。

但男女优秀标准不同。

大龄剩男90%是loser,没人权,不说话,没人关注,你当他们不存在。

你只能看到10%的优秀大龄剩男。

而大龄剩女,90%自认为是优秀剩女,天天喊,月月喊,各处喊,存在感爆棚。

所以你能看到90%的大龄剩女在四处活动。

才给你这种偏差的错觉。


如果你愿意静下心,去和快递小哥,早点小哥,搬砖小哥,保安小哥,中介小哥,码农小哥,社畜小哥……各种生活中的小哥聊聊天。

你会发现,他们大部分也是单身。

而且不比所谓优秀大龄剩女,赚钱少。


user avatar   shi-du-qiang-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吧,就太敏感了,毕竟说实话要被喷

大龄男女两边的要求一样吗?

我承认是有很多优秀的姑娘,小康工资,生活自主,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可这种姑娘百分之99剩不到大龄

剩到大龄的都是什么样的?

工资就不说了,毕竟你挣多少你也不可能上交给老公,就当没有。

做饭吧,她不会。家吧,不收拾。快销品牌的衣服按箱买,没房没车,每天幻想着别墅大平层,还得照顾她爱护她什么也不用她干。

这就尴尬了,为啥呢?男的呢,分三种

第一种,富二代,凤毛麟角,每个城市有那么几十个吧,具体择偶标准咱就别细说了,一般家里女孩子根本过不了他们父母那一关.

第二种,家庭殷实,有房有车有存款,这种的说实话,多吗?本身数量并不多,而且就这条件,除非自己不着调,要不能给你剩到大龄?

第三种,那就是芸芸众生,数量基数大,挣着普通的工资,巨大的车贷房贷压力,甚至于巨大的首付压力,还要经受大龄剩女一遍一遍的精神侮辱。八十多平的房子能叫房子吗?十万以内的车能叫车?这样的男人,在这些大龄剩女眼里都不能叫人了,有人关心吗?

所以,问题到底出在哪呢?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上海。认识一些有户口,又有房子的大龄剩男。如果说共同的缺点吧,就是收入也就自己过过还宽裕,养家的话,比较吃力。不同点么:

  1. 生于浙江,很早拿到上海户口。房子也买得早,贷款早就还清。大病一场,女友离开。病愈后再也没找女朋友。
  2. 生于上海,原来住在父母单位分的第二套房子里。自己单位搬到郊区以后,又分了一套房子(分房政策已取消,所以未必有产权)。自己学历不高,却希望找个重点大学毕业的。奇怪的要求。
  3. 生于上海,中年离异,女儿已婚,有慢性病。他爸家里旧区改造,他得了一套动迁。跟离异女谈谈又分手了。

user avatar   min2sama 网友的相关建议: 
      

长篇大论别人都分析的差不多了。
简单点说就是对自身条件认识不清,过分高估自己竞争力。
对于婚姻需求过于苛刻和理想化,什么都想要一个都不能差,和自己实力不匹配。
对男女婚姻需求有误解,核心需求不达标。
一些别人不在意的点反而成为了她们标榜自己抬高标价的门槛。

只有理解了竞争对手永远是同龄或者比自己年轻的人才有可能正确审视自己。
你核心条件能战胜大多数竞争对手,那才有挑选和被挑的资本。

男性一出学校大门甚至在大学期间就饱受社会毒打。
一般更早的认识自己,学会取舍和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
接受了现实也就不会有太多的抱怨的声音。
网上存在感低,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为什么剩下。
真在一线留不下就回老家

而大部分女性在人到30差不多消耗完了所有年龄红利后才意识到这点。
于是年龄到了,思想还没转过来,甚至不愿意面对现实。
感受过了繁华想留又没有能力只能寄希望于婚姻。
于是各种剩女问题就出现在了个大社交平台上。

其实如果靠自己没有能力留在一线城市,那说明你真不属于这里


user avatar   Mahadev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她们不是大龄剩女

她们是性资源

一线城市作为各种资源都倾斜的大城市

性资源就是比二三线城市多

这很合理

男性当不了性资源

只能当劳动力

一线城市主要是资本集中

并不缺劳动力


user avatar   yu-ye-71-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线打大龄剩女,基本都是外来打工的,本地的大龄剩女没几个。外来打工的想找本地男,想得挺美的。




     

相关话题

  你认为“老光棍”配得上“大龄剩女”吗? 
  体制剩女太多怎么解决? 
  为什么现在的大龄女看不清自己的处境? 
  大龄剩女都受到哪些不公平的待遇? 
  如何看待现代社会结婚女方收取彩礼? 
  为什么有些男人不喜欢大龄剩女? 
  33岁剩女为啥还不如快30岁的离异女好找对象?? 
  哪些女性会很早结婚,哪些女性会成为剩女?如何分辨? 
  是不是大部分女性到了 40 岁,活着特没意思? 
  大龄剩女特别焦虑,怎么办? 

前一个讨论
上海大学和哈工大怎么选?
下一个讨论
《长津湖》和《能文能武李延年》真的可以相比吗?





© 2024-06-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