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Serendipity 。
猫应该不会「恨」饲主,
但可能会对饲主形成「恐惧性条件反射」。
若想解决问题,就要先准确定义问题[1]。
恨,怨也。从心。[2]——《说文解字》
「恨」与心有关,指向内心。
我们能直接问出猫的内心想法吗?
若非读心术,恐怕做不到。
虽然我们很难探查猫的「想法」,
但我们却可以分析猫的「行为」。
而「行为」正是动物行为学所研究的对象[3]。
正如我们很难去问动物「怎么想」,
但我们至少能看到动物「怎样做」。
那么当饲主认为猫在「恨」自己时,
猫通常表现出了哪些行为呢?
1.不理饲主、不让摸=躲避、逃跑
2.以挠人咬人回应饲主的亲近举动=反击
3.攻击饲主物品(气味)=反击行为的延伸
以上行为,
本质上均属动物的「防御行为」[4][3][5][6][7]。
所谓的「恨」更有可能是「恐惧」。
恐惧能激发动物的防御机制[8][9][10][11][12],如果失去了恐惧,当动物面临威胁时便更难生存[13];有时还没等捕食者现身,当动物一发现与捕食者有关的信号(如气味),就可能采取躲避行为[14]。
在自然界中,猫既是猎人也是猎物,身为捕食者的同时,也是被捕食者。
对被捕食的恐惧,深植于它们的天性之中。
那猫又是为什么会在术后,开始变得「害怕」饲主、进而对饲主表现出防御行为(躲避甚至反击)呢?
这其实是动物的一种学习能力,
即「经典条件反射」。
例如,提到知乎你也许就会联想起蓝色。
虽然你从未刻意学习过「蓝色代表知乎」这个概念,但当你一次次打开蓝色的知乎图标、点击蓝色的赞同按钮时,你也许就逐渐形成了这种反应:一提到知乎,脑海中就浮现出蓝色。
对猫来说也是如此,在猫的小脑袋瓜中,很可能并不存在「你很坏」这样的意识。
而只是将「你」与某种危险因素建立了关联。
那么,究竟是什么危险因素,
又是在什么时候联系到你身上的呢?
相比于需要复杂认知才能理解的「手术」这一概念本身,更显而易见让猫恐惧的原因,往往出现在术前环节,例如:
1.术前验血 [15] :
①抽血前的保定(制动动物)过程,可能引起某些猫的恐惧;
②抽血过程,可能引起某些猫的疼痛和恐惧。
①注射前的保定(制动动物)过程,可能引起某些猫的恐惧;
②注射诱导麻醉剂的过程,可能引起某些猫的疼痛和恐惧。
类似以上的术前准备过程,往往才是让某些猫「恐惧」的真正原因,这通过猫的「嚎叫」、「挣扎抵抗」、「试图逃脱」等典型的恐惧反应和防御行为就可以看出。至于猫是否会恐惧以及恐惧的程度,则因医护水平和猫的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验血和麻醉依然是手术前不可略过的重要环节),比如有的猫在出门时就已经非常害怕了。
而手术时,猫处于麻醉状态,是不太可能会感到恐惧的。
在上述的术前环节中,猫饲主往往出于对猫的担忧,会始终注视着猫咪;而相比于紧靠在猫身边的动物医护人员,由于距离和站位的缘故,猫饲主往往会更频繁地出现在猫的视线中。
于是当猫感到疼痛和恐惧时,看到最多的形象就是饲主的脸(还可能包括身形、气味、声音等识别特征),进而就可能会对饲主形成「恐惧性条件反射(fear conditioning)」。
在巴甫洛夫的狗的实验中,狗吃到「食物」就「流口水」是不用学、天生就会的本能。而送餐前的「铃声」,对狗来说原本是一个无意义的刺激(「铃声」也许会让狗好奇,但本来是并不会让狗「流口水」的)[18][19][20]。
狗通过经典条件反射的学习过程,把喂食之前出现的「铃声」与「食物」建立起联系,于是便形成了听到「铃声」就「流口水」的条件反射[18][19][20]。
手术那天,当猫看着你时,很多相伴而至的「刺激」都令猫感到恐惧或疼痛:
1.猫被动物医护人员逮住了!(动物保定)
2.猫被扎了一下,然后抽了血!(验血)
3.猫又被扎了一下!(诱导麻醉)
从始至终,猫看到的都是你!
也许你会觉得,你那时的眼神中充满了怜爱与关切,但是这都什么时候了!猫哪有心思去解读你那细腻的感情呀!
于是,猫就将「你(猫饲主)」与「被伤害」建立起了联系,进而形成「恐惧性条件反射」。
此后,「你」对猫来说很可能就等同于「危险信号」,猫自然也就以防御行为,来应对即将到来的危险——也就是与「你」建立起联系的,那些「恐惧」与「疼痛」。
例如,一见到你就联想起打针和抽血。
(当然,猫很可能也害怕兽医,但回家后,自然也就远离了兽医)
而这,也许就是所谓「恨」的本质。
因此,如果想让猫在术后不那么「恨」你,记得在医院时,与猫保持距离或调整站位;尽量不要让猫在又怕又疼时,面对的都是你。
更不建议「演戏」、搞一出「抢猫大战」的动作场面来,这大概率只会加重猫的恐惧和应激。
做题的话就是抠字眼。
蛇菊苷是天然的,但不是天然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