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不看的借口。
名字寓言意味很重。十几年过去,康兰二人思考得是否更多更深?明知会被虐,偏要赤脚踏雪水。
附一篇对兵团和《冬与狮》的感受,算作三部曲的前世今生吧。
入戏太深的理想主义者
有个标题叫“如何从《我的团长我的团》里走出来”,回答里有很多人走不出来,包括演这部剧的人。
2007年第一次看《士兵突击》,之后很久藏在心里喜欢,不敢重温。两年后《我的团长我的团》播出,听到好评,却不敢去看,怕它抢走《士兵突击》的白月光位置,怕原班演员不再是我固执地认定的初见模样。
2021年初在家,不知怎么点开《士兵突击》,一发不可收,一个周末刷完剧,才发现十几年前并没有看懂它,如今看懂了,也仍然中毒过深。
但《士兵突击》终究是清且浅的成长思考,人在现世,故事不沉重,对话能当段子听来放松,人物也可爱得紧,明知是理想主义的乌托邦,但也愿意乐在其中。
这样的抵抗力,是不可能从《我的团长我的团》里抽离出来的吧?
虽然我还是没有看,因为它的评分比《士兵》还要高,因为关于它如何剖析生存、人性、国民性、小人物与活着、历史与真实、存在与虚无的剧评在豆瓣那么亮眼,而后者正是多年来我关注的文学主题。仅凭《士兵》那么精致的人物对话和饱满的形象,我就能够想到编剧能把人性雕刻到怎样入骨三分的地步,还有他想要表达的更具魔力的现实与历史。
有一个回答说,看完《我的团长我的团》,再看一遍《士兵》,会感到被治愈。但如果顺序反了,会感到非常虐、抑郁,抽离不出来……所以我不敢看,只好藏着掖着想着躲着……《士兵》是刻骨铭心的初恋,《我的团长我的团》大约就是让人殉情的苦恋。
可命运弄人,他们出现的时间反了,他们的前世今生让观众慌乱不已、无所适从,以至于每个入戏的人都在劫难逃,包括编剧本人。
时间,轻轻松松同所有人开着巨大的玩笑。
然后,《冬与狮》来了。
“冬”与“狮”,这不相干的字眼、难以同时自然存活的季节和动物,是否寓言着时间带来的错乱和无常?官宣里写明是钢七连之初的战事,演员也是原班人马,我当然好奇会不会有高城的父辈或祖辈,长相相似的一家人由同一个人饰演该多有趣;会不会有高城对许三多怒吼出的灵魂七连的具体情节,编剧在十几年前的偶尔伏笔如今献世,该是极其难写的一段吧?
兰晓龙太喜欢倒叙插叙了,是看多了《百年孤独》还是《追忆逝水年华》?正确的顺序难道不是“《我的团长我的团》—《冬与狮》—《士兵》”么?从历史到现实,从残酷到治愈……尽管我也觉得这“太过天真”,尽管这不是编剧能控制的,不然在这流量化碎片化拒绝深度思考的虚浮现世,又怎会有人反复想着同一些人和同一些事?不过是妄想从看过的剧里抽离出来,却不想只能是以毒攻毒。
好在《士兵》的选角也充满象征意味,能想到的剧里主要人物后来的命运与演员在现实生活中的样子相去不远。想想这四维的人物、历史和空间,对入戏太深的理想主义者以毒攻毒终于见效了。
2021.10.18 更新
《冬与狮》尚未播出,我也没看,所以这篇算不得数,只是重温《士兵突击》的感慨。
后来看了《团长》原著和剧,非常好。这篇许久未更新,等有时间了专门写一篇。
上周看了《长津湖》,很失望。也看到有卖《冬与狮》的书,说是《长津湖》原著,没有买。不知电视剧会拍成什么样,希望不会如电影那般。
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那难怪这个上古文明衰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