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大概什么时候 Windows 笔记本 CPU 才能达到 M1 这个级别? 第1页

  

user avatar   gygyk200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答案:如果只看能效比,确实业界第一。如果看IPC,确实业界第一。H265编码和解码,业界高水准。如果看综合为一个系统的,M1就是一个主打有限运用的低功耗处理器。

标准答案:intel大约在9代酷睿移动端有了对等的多核心性能(2-3年前),单核性能跑分上和当下11代移动端酷睿,10代桌面酷睿,Zen3桌面,Zen3移动端略有超越。总结,多核下-2年,单核下0年。

M1有部分性能确实厉害,但是这不等同于他是六边形战士。M1很强,这不错。但是前提是他是低压,强调续航的。没有这个前提,M1真的竞争力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大。当然,M1现在占有市场0.7%,成绩确实很不错。希望再接再厉,锤爆X86霸权。让上世纪的指令集大战继续来三百回合。


“主观臆断无法理性反驳”

“你愿意为了一坨金属改变自己的工作流,我挺你;但是我对于工具的态度就是不适合我就直接不用。”

超低功耗来自大小核设计的天然优势。intel和amd不走大小核心的本质在于他们既可以刷贴吧也可以做高精度运算,而且设计之初就是为了后者。所以功耗这事情,如果不说运用、制程以及微架构,那么真的就是王婆卖瓜。

超高能效来自台积电5nm的制程优势以及微架构,2060 80w和Pro 5600M 50w的传统浮点性能几乎相同,请问这30w是不是2060成电热丝了?ha很简单呀,这就是台积电16nm和台积电7nm的制程差距加上不同微架构之间的效能差距。两者缺一不可。

此外,以我手上的i9 9980H这颗8核心的cpu来看,在全核心2.3ghz,也就是intel官方所谓的默认频率下,cpu pakage功耗是23w(远低于TDP的45w)如果我们以每一瓦为单位,对照这一瓦cpu pakage对应评论:我们可以获得下图(由于MBP16的散热设计是45w,所以之后的真男人时间不记录):

如果单纯让MacOS分配资源,这枚i9在上述负载中可以在60w左右跑在3.3ghz(用我随手测的线性回归是3.0Ghz,甚至还比实际差一些)。我认为这充分说明了四个问题:

  1. intel的频率和能耗曲线在限定功耗和散热下,是一条相对平滑的直线。
  2. intel的所谓tdp,基本没有参考价值。这是intel的宣传问题。
  3. MacBook的设计上,没有因为intel的特性而做出特别的设计。
  4. 在常见笔记本模具,intel的cpu没有明显的甜点。

所以这就是M1的优势。苹果知道自己的散热极限是25w,所以芯片必须在25w就是强性能(甜点位置)。但是对于intel而言,他面对的厂家基本没有一款模具是统一的。A厂说我主打轻薄性能,那么散热设计就在25w,T厂说我主打静音,那么散热设计就在12w,D厂说我主打全能,那么散热设计在18w。这一下子就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模具极限散热。此时intel的两个解决方案:一对一定制;或者让自己的性能对应功耗曲线尽可能回归直线。

而且intel是注意到这一点的。现在的所谓低压的tdp是10-28w,而且intel还推出来基于低压的H35以及未来作为标压的H45。你说intel是脑子抽了还是股东会压力?我认为是因为这就是intel的CPU的特性,高度依赖大功耗带来高性能。

intel选择的后者,很大意义上从一开始就不能和M1做控制变量的比较。我们既不知道45w或125w的M1的性能有多好,也不知道有多差。单纯因为功耗就说谁性能好,真的是一种无逻辑的臆想。


m1最强的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效利用大小核心设计、5nm工艺以及自己技术积累让“特定”的“有限”运用场景有了极高的能效比(不知道是不是我自己的bug,ffmpeg压av1比intel的还垃圾,当然ffmpeg对av1支持很烂)。

这个道理很简单,最近亚马逊也有自己的AI芯片了,待机从Sonos用的ARM芯片功耗低一个数量级,直接让识别功耗从三位数降低到两位数。你看索尼也有自己的QN1,待机功耗也是个位数毫瓦的。对比1000XM1上面的芯片,省电了两个数量级。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你可能认为这些都是毫瓦级的,谷歌自己也有百瓦级别AI芯片。在相同功率下,对比“大而全”的英伟达的GPU要强不少,可以用代差来描述。

但是这一点也不影响英伟达买AI工作站,也一点也不影响谷歌租售自己的AI云计算服务。这是市场的选择,有时候这种看似“大人味“的感性背后也是一套精密计算的”理性“。换一个例子,市面上有一种产品叫厨师机,你可以和面也可以打肉。但是厨师机的方便程度既不适合“只是”和面或者“只是打肉”。但是厨师机的特色就是大而且全。厨师可以有专门和面/打肉的,也可以买一个厨师机解决自己的需求。这不是矛盾的。

这就是定制的目的,丢掉自己不需要的部分,留下自己需要的部分并且加以发展。“好钢用在刀刃上”


省电以及高性能是实打实的,是我我也吹。但是这就是问题的起点了: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轻薄本,不是所有人都是自媒体或网络写手。他们的“特化”需求,苹果就算没有M1也是满足不了的。此时,如果你压着别人耳朵吼“M1天下第一”,部分耐不住性子的自然不舒服了。

这个矛盾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user avatar   pansz 网友的相关建议: 
      

功率与性能不是线性关系啊。

125W的CPU,功耗是65WCPU的2倍,但实际性能也就10~20%差距而已。现实就是我们为了最后那一点点性能差距确实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功耗代价。M1功耗15W并不是说真的只能65W的四分之一性能。所以也别以为M1的功耗是什么天大的优势,一般来说只有在性能比不过的时候才会去比功耗

M1 它运行多数常规应用的实际性能就只有勉强接近 R5 3600X 这样的 6C12T 的 cpu 水平。

目前这款 8 核的 M1,能真正全面碾压的其实只有 4C8T 的那种 intel 低压 U,而这,是非常显然的结果。因为小核的性能远大于超线程,4大核4小核在平等对比情况下肯定超过 4 核加 4 个超线程。可是你看,M1啥时候敢碰瓷amd的低压U?

Windows 笔记本只要全面普及 6C12T 或者8C16T,实质上已经超过了M1,当然,果粉现实扭曲立场会根据被精选的那些特挑测试项目认为 M1 能用 15W 功耗原地起飞战 i9,对于那种宣传,我觉得大家笑笑就算了。何必认真的争论呢?

所以结论:事实上目前除了intel低压U被碾压以外,intel标压平台跟amd家全系都是可以超过M1的,由于苹果在轻薄本领域一直只用intel低压平台,所以换用M1确实是提升。

但16寸pro就没换M1,为什么原因呢大家心里清楚。简单答案就是pro搭载的那款cpu依然还是比M1强。别看苹果说什么,要看苹果是怎么做的。苹果没有在pro型号搭载M1,就说明M1没有超过pro的处理器性能。


user avatar   maomaobear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M1的工艺优势领先。

台积电的5nm相比第一代7nm,英特尔的10nm有很大优势。

苹果又用了更大的面积,更大的缓存,更多的晶体管。

很难说,双方公平竞争,都用台积电5nm,都用同样的晶体管,同样的功耗,一个追求宽解码低频,一个追求多核心高频,最后谁的总性能更高。

苹果M1的IPC是高,但是频率上去功耗就不知道多少了。而且同样的晶体管,比核心数就不行了。

M1是由手机SOC发展而来的。

其实M1大核心的性能功耗比,还远不如A RM的公版大核。

M1的小核心才有极高的性能功耗比。苹果的低功耗更多收益于它可以开小核日常使用。大核全开,功耗优势就不明显了。

而要比性能功耗比,放弃兼容性。

RISC V的新闻是用69mv达到苹果M1四分之一的性能。性能功耗比比M1高十多倍。还是用14nm或者12nm工艺。

苹果的优势是软硬一体。

其实ARM公版,如果有好用的桌面操作系统。A76和A55就可以用了,但是微软不给力。

而苹果自己能解决问题。

可以自己解决兼容性,就可以有更好的性能功耗比,还不丢兼容性。

X86平台带着兼容性的包袱,会在性能功耗比上吃点亏。但是通用性是苹果无法相比的。

用户买电脑是用的,不是跑分测功耗的。

如果为了跑分测功耗,重新设计一个新指令集,新操作系统,能跑高分,英特尔已经用IA64证明过此路不通。


user avatar   mykingdomforahors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怎么感觉教主是在暗度陈仓,开始在汽车领域布局?

未来华为做智能汽车的软硬件,长城做整车?然后扩大到其他车企?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很关注国家政治,也不希望披上政治色彩。只是单纯的想从历史的角度了解这段历史,得到客观有价值的回答 THS
user avatar   chen-xian-sheng-78-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很关注国家政治,也不希望披上政治色彩。只是单纯的想从历史的角度了解这段历史,得到客观有价值的回答 THS


  

相关话题

  服务器用虚拟机还是物理机好? 
  家境一般的人该不该买MacBook Pro? 
  笔记本电脑的a面为何不增加一块薄的电池? 
  为什么大多数 PC 笔记本要配很笨重的电源适配器而不采用 Mac 或是 Surface 的方式? 
  如何评价戴尔最新上市的灵越16 Plus,搭载11代处理器和 RTX30系显卡,是否值得入手? 
  如何评价微软正式推出 Windows 365 云电脑服务? 
  臭打游戏的,想用3080ti显卡 ,cpu是5800x还是升级12700k啊,有啥体验差别么? 
  如何评价锐龙处理器(AMD Ryzen)?对 AMD 的市场前景会有何影响? 
  为什么现代CPU每秒数亿次计算,但是程序仍旧很卡? 
  为什么 Windows 笔记本很少有光线传感器? 

前一个讨论
距离1967年第一个冰冻人解冻期限已过去2年,科技复活无望,将来能实现冰冻复活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三国群英传8》武将立绘的「欧美脸」?





© 2025-05-0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5-0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