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刘德华、倪妮、刘青云主演的电影《拆弹专家 2》? 第1页

  

user avatar   dsfyswei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温馨提示:本文有剧透,介意请在观影后阅读


2020年的尾巴,终究还是让一部港片点燃了。

戏里,《拆弹专家2》在爆炸。戏外,人们郁结了一年的心情也炸了。



正如影片最后的巨浪席卷了陆地上的居民区那样,影片中那股愤怒随着青马大桥的炸毁,蔓延至每个在电影院正襟危坐的观众。

人们感叹,邱礼涛做到了。

他居然站着把钱挣了。


他在同行人逐渐圆滑,刻意麻痹自我的同时,让刘德华直白地控诉“我不是疯,我是痛”。

无论银幕那头的观众感受到的是哪种痛,这种长驱直入都足以让大家感到痛快。

痛快到很多人忘记了电影的结局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于香港,切尔诺贝利的灾难再次上演;

于潘乘风(刘德华 饰)个人,失忆后的记忆始终由他人建构,真正的自我始终处于失落中。



加上影片中各种有意无意的细节,都表明邱礼涛试图用商业类型片的外壳讲述一则现代都市寓言。

你关心什么,就能从中得出什么样的寓意。

不论如何,邱礼涛关心的一点始终没变——

一个有精神缺陷的人,一个被社会抛弃的人,一个游离于体制边缘的人。

有着文化研究学习背景的邱礼涛从未掩饰过他对反社会人格、无政府主义者等一系列社会边缘群体的关注。

即使在一众“过火”的香港电影导演中,邱礼涛的“反骨”都是独树一帜的。

在他的很多电影中,主人公往往因为自身的某一缺陷被主流社会所排挤,或者天降横祸打破内心平衡,最终不再坚守社会秩序,决心用私刑回报一切罪恶。(参见著名的《的士判官》《伊波拉病毒》)


这种题材中的人文性显而易见,但你又不得不承认,粗糙的、快餐式的制作手段使他过去的作品看上去都差点火候。

但这次不同。

邱礼涛罕见地流露出叙事上的耐心。


以往他的人物一旦被压迫至某个极点,就会极其猛烈地触底反弹,在“黑化”的道路上几乎没有任何内部阻力。人性的复杂完全为类型片的情节服务。

然而在《拆弹专家2》里,人物向毁灭狂奔的途中,邱礼涛巧妙地按下一个暂停键,然后一切格式化,再把人物放回曾经的处境中,故事便意味深长起来。



所以说,这次邱礼涛的“反骨”升级了——

一开始你以为这是个英雄故事,结果主角反社会了;

后来你以为主角们在玩无间道,结果发现这个卧底是假的……

在这种反类型的深处,其核心是潘乘风的四次心理/身份转变。而这些转变又与围绕在他身边的四个人——代表爱情的庞玲(倪妮 饰)、代表友情的董卓文(刘青云 饰)、代表理想的马世军(谢君豪 饰)息息相关。


这三个人与潘乘风的关系也超出了一般类型片的处理。他们对潘乘风的态度一直不断打破我们对港产类型片的期许。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潘乘风由痛转疯的五年时间,在片中虽然一带而过,却是理解人物的重要线索。我们完全是通过其他三个人之口来了解这五年间发生了什么。

换句话说,潘乘风最最重要的人生转折,是由他人的不可靠叙事来建构的,而他自己的第一人称视角却始终被排除在外。


因此,忠良被逼上梁山的背后,不仅有对警队内部体制乃至整体社会不公的愤恨,更处处流露出丧失主体性的隐痛。

而在后来的剧情中,潘乘风又一再被误解,被注入虚假记忆,后又被招安。

正如潘乘风个人所言:“人人都说我袭警,没人在乎我说什么。”

真正属于潘乘风这个人的自我,属于他的昨天、今天、明天,仿佛一缕游魂,有人抓不住,有人不关心。

今天,我们就了却潘乘风一个心愿,通过影片中的蛛丝马迹来还原真相的一种可能性——

潘乘风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导演究竟想借潘乘风这个正邪难辨的人说些什么?

01 定时炸弹

潘乘风是一颗定时炸弹。

这句话是女友庞玲在劝潘乘风放弃与警队对抗时脱口而出的。

对一个“正常”警员来说,此时的潘乘风显然已经是一个因身体残疾导致精神偏激的危险人物。

他打出的黑色横幅“警队忘恩负义,用完即弃”触目惊心。


但对观众而言,此时有个疑问在心头盘旋:

警队为何坚持对潘乘风“用完即弃”,没有丝毫回旋余地?

我的答案是,也许潘乘风从加入警队的那天起,就注定是一颗“定时炸弹”。

如果我们采用马世军的说法,二人相识于幼时,那么,潘乘风从小就是一位嫉世愤俗、热爱打抱不平的少年。

这个特点在他加入警队后,又演化成了另一种特质——为救人连自己的命都不顾。


影片开场,潘乘风解救手握手榴弹的女孩时就充分说明了两点。

首先,他做事大胆,常常出其不意,对个人生死看得较淡。这从他为了安抚女孩情绪,脱下自己防弹衣披在女孩身上可以看出来。

其次,他的能力应该在刘青云之上,同时,他对自己的业务水平有十足的自信,自信到在拆弹期间脱下防弹衣都毫无畏惧。

这场救援行动结束后,潘乘风和董卓文围绕“救人应不应该搭上自己的命”展开一番讨论。董卓文认为救人的前提是首先保证自己的安全,但潘乘风不以为然。

这里在两人的性格中埋下伏笔,暗示两人今后不同的人生走向。



潘乘风十分仰仗自己的技术,在紧急关头可以将目的置于规则之上。

反观董卓文,体制和规则是必须遵守的底线。

对于警队高层来说,谁是更适合晋升管理者位置的人选,一目了然。

然而每次棘手任务皆由潘乘风主导及善后,又显示出他在拆弹队伍中当之无愧的技术骨干地位。

一个拥有个人英雄主义情绪的骨干精英,意味着难以约束,意味着随时可能脱离掌控。

尤其是面临竞争上岗的当口,领导层如何抉择成为一个棘手的难题。

这时,潘乘风突然断了一条腿,为面临这个难题的领导们找到了合适的台阶。


其实,警员因公致残后继续留在香港警队一线在现实中并非没有先例。

董卓文右手受伤后也依旧可以留在爆炸品处理课(这里注意,潘乘风多次强调,拆弹用的是手不是腿,而腿受伤的人被调离岗位,手受伤的人不仅可以保留职位,还能不断晋升)。


结合潘乘风的个性,警队坚决调他做文职的初衷的确值得玩味。

除此之外,潘乘风与同事的关系亦有蹊跷之处。

首先是影片中几乎没有出现过潘乘风与下属其乐融融的同框场景。

他炸断了腿躺在医院里,身边是女友和死党,当提到早点归队的时候,镜头给到的是一张照片。

真人既没到场,也没有视频通话,仅仅是一张照片,上面写几个字。很难想象,如果是一个深受下属拥护的leader,大家会用如此冰冷的、毫无互动的方式来安慰和祝福他。

尤其是与片中其他交代细致的细节相比,此处的敷衍更像是导演的刻意为之。

其次,当潘乘风在表彰大会上公然抗议警队时,台下的下属表情并非震惊,而是尴尬。

在一番撕扯之时,有警员喊道:“董sir,小心啊。”

但并没有下属上前维护潘乘风。


其他几个场景,如董卓文母亲葬礼,又如董卓文来修车行找潘乘风告诉他下属的近况并声称大家都很想他。


在这些场景中,我们非但没有看到温情脉脉的战友情深,反而更从他们的站位(葬礼上,导演刻意用一个镜头说明老同事与潘刻意保持距离,且全程无交流)与存在方式(董卓文提起同事,拿出来的依旧是照片)中看到一种疏离感。

我们不妨大胆推测,潘乘风与同事的关系,根本就没有台词中表现的那么好。

相反,台词与镜头呈现出的矛盾可能恰恰展示了潘乘风的真实处境,即使在巅峰期,他也并不那么受到大家欢迎。

待他出事后,大家更是纷纷与他划清界限。

而那条被炸断的腿,不仅意味着他失去了健全的肢体,从此被打上“残障人士”的标签,更意味着他失去了留在体制,参与主流话语权的“入场券”。

于是,这颗定时炸弹爆炸了。

02 压力炸弹

如果说,2014年的潘乘风是一颗“定时炸弹”的话,那么,2019年的潘乘风就是一颗压力炸弹。

一旦你踩到他,就免不了一场爆炸。


换言之,所有与之相关的人,都在往五年后的潘乘风身上投掷压力(不同的记忆叙述)。


每一次述说,都在为潘乘风的杀伤力蓄值。

潘乘风失忆后从医院逃亡,与他关系最紧密的人悉数登场,向他讲述他失去记忆的五年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但,无论是爱情还是友情,导演传递出的情感都让人觉得不似过去港产类型片那么简单纯粹。

此时的潘乘风就如同一个任人打扮的娃娃,画上红脸就是红脸,画上黑脸就是黑脸。


消失了五年的女友庞玲回来了,她的目的是帮潘乘风接上那只断腿,重新给予他进入体制的“入场券”。

在警察精心布置的家中,庞玲贴心地为潘乘风换上“从前他最喜欢的”假肢,这时潘乘风又经历了一层心理转变,他决心抛下过去,暂时放下对过去的追问,相信眼前的爱人。

但庞玲接下来对潘乘风说的话:

你信我,你就是警察。(抓住这个机会,你就是我们的人)

你不信我,你就是恐怖分子。(要是抓不住,你就是我们的对立面)

既揭露了潘乘风的尴尬处境,也让庞玲此次前来的目的变得暧昧不清。

庞玲对潘乘风,真的仅仅是救赎吗?

本次活动的危险性,是用一句将来在法庭上好求情就可以抵消的吗?

潘乘风有那个命站到法庭上吗?

庞玲有资格替潘乘风决定将功赎罪吗?


从庞玲对上级说“我有一个建议”开始,一切行动计划就由她实际操控。

一个反恐特勤队总督察拥有如此高的权力,本身就是令人疑惑的事情。


各种行为都让观众对她与潘乘风之间的真实感情打上一个问号——

至少看上去,潘乘风更像是她实现反恐计划的一枚棋子。

怎么看,都像是片中出现过的两个字——招安。


虽然“潘乘风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这句话全片中就属庞玲说得最多,但从她的表现来看,她又似乎是最不在意潘乘风真实自我的那个人。

她所有表现都在表达一句话——

你是谁不重要,你相信谁很重要。


爱情线如此反常,兄弟情也十分反套路。

之前我们就说过,潘乘风和董卓文性格迥异,一个激进,一个求稳。

没出事前可以互补,出事之后就要面临站队问题。

你是站这个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体制的死党呢,还是站这个凭规章做事的集体呢?

董卓文在片中的升职说明了一切。

但巧的是,电影对这一点的展示很是轻描淡写。导演并未像以往的港片那样,把兄弟决裂拍得天崩地裂、悲情无比。

只是简单地吵了几架。

两人第一次正面冲突,是在潘乘风要求复职被拒之后。

董卓文仿佛意料之中地问道,和他们谈崩了?

潘乘风很激动地反问,你有没有跟他们说我为了回来付出了很多努力?

董卓文回答,我有。

潘乘风更加激动,你没有!你根本就不想我回去。


这场对话中,两人的状态对比很鲜明。一个是被激怒的猎豹,一个是无奈、疲惫又略带愧疚的沙皮狗。

显然,后者是一个深谙游戏规则,早已接受现实的务实之人(潘乘风要求董卓文在请愿书上签字,董卓文说,他们不会因为有一个董卓文就改变制度)。

我们尚且可以相信他对潘乘风有真情的存在(毕竟在庞玲提出救赎计划时,他的第一反应是强烈反对),但在残酷的生死关头,他选择明哲保身。

所以最后关头,他说了句“谢谢,兄弟”,然后离开。

影片中关于这段友谊的描写,放在香港电影讲述兄弟情谊的传统语境来看,显得极为特殊。

它完全摒弃了很多导演企图为旧时代的兄弟情谊招魂的那套煽情做法(参见陈木胜2013年的影片《扫毒》),但又和杜琪峰后期作品中展现的全然颠覆截然不同。


这段友谊中藏着一点揶揄和讽刺,但是又比爱情线更加真情实感,很难说这不是对香港当下现状的观照。

从电影本身的剧情来看,这条友情线也很现实主义。

伴随着潘乘风一步步下坠的,是董卓文的一步步高升。

从潘乘风大喊“你根本不想我回来”,到表彰大会上先表彰董卓文后表彰潘乘风,再到董卓文升职,潘乘风说如果我还在爆炸品处理课,你猜请客的是你还是我……两人微妙的关系不断凸显。

各位设想一下,电影结束,核弹危机告一段落,升职的不还是董卓文吗?

潘乘风是谁,他在这五年间究竟做了恐怖分子还是卧底,似乎都不重要了。

只要他最终做出的事能将伤亡降到最低。

至于他是否想起真实的自己,除了他自己,其实没有人真的在乎。


03 核弹

因此,自始至终,潘乘风面临的敌人只有一个,就是自己。

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个反社会组织的缔造者要亲自解开这个谜团。

然而,连他自己究竟是不是“复生日”的始作俑者这点也并不能确定。

毕竟,这又是从马世军那里得知的“真相”。


在庞玲、董卓文和马世军三人的合力之下,五年之后,几个由不同的记忆碎片拼凑而成的“潘乘风”逐渐现形。


失忆的潘乘风要从中选择一个潘乘风,将“潘乘风”这个角色继续扮演下去。


但毋庸置疑,此时的潘乘风已经是一颗威力巨大的核弹,一触即发。


选择什么身份,意味着潘乘风将被定义为怎样的人。



无论潘乘风选择相信任何一个人,他的选择都是靠近某个集体,是某种意义上的“投诚”。


意味着他必须按照某个集体的意志行事,毁灭或者阻止毁灭,都不是自我意识。


而当他看着自己的前同事被一枪一枪打死时,强烈的情感记忆涌上心头,那是一种遏制不住的悲痛。


他的记忆里并没有这个人的存在,但他却感受到了痛。


而上一次他说自己痛,是在车里和庞玲吵架。他痛恨警队对他用完即弃,他痛恨每一个误解自己的人,他痛恨自己最爱的人也站在了对立面。


他怒吼道:


我不是疯,我是痛。


而此时,这种强烈的痛感又回来了。


这是影片巧妙之处。


偏偏,一个和他的关系远不如其他几位主角的同事在临死前的痛苦让他感受到了痛。


这种痛是最朴素的情感,它不属于任何一个集体,它仅仅指向每一个普通人可能遭受到的任何一种痛苦。


在生命最后一刻,潘乘风不知道自己是谁,但他却为自己是谁写下了最后一笔。


让他写下这一笔的,是自己的情感记忆,与庞玲、董卓文和马世军都没有直接关联。


更妙的是,此时此刻这个为自己盖棺定论的潘乘风,是自己生命的旁观者。



最后一刻,怒海滔天。


我们觉得痛快,觉得释然,因为邱礼涛给了我们一个现阶段能做到的最为震撼的结局。


当所有人都企图一层一层包裹住潘乘风,当所有人都在自己的世界里拼凑出一个潘乘风并强加于他的时候,邱礼涛选择扔掉了所有身份桎梏,把潘乘风还给潘乘风。


他信了自己,成全了自己。


这几乎是一个奇迹。


但又是这个反骨导演面对乱世,最终的温柔与希冀。



- END -


user avatar   yang-tuo-81-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说结论,好看。

大制作大场面,剧情存在反转,角色转变逻辑无明显硬伤,就是受众群讨好得有点累。

男女观众都能从中获得一定的满足感,建议影院观影。

p.s.没看过《拆弹专家1》不影响理解本作。

以下内容存在剧透,请观影后阅读:

看了一天的书决定晚上看部电影放松一下,想了想选择了这部听题目感觉比较"爆米花”的港片。看完觉得——物超所值。预期走肾的电影一旦走心,我就不想走肾了。成功坚持到了影片结束听完片尾曲才起立去厕所,成为本场最后一只离场的生物。

先说好的部分,刘德华演技点赞,刘青云也是没话说(可惜角色太薄了),倪妮可以说是惊艳了,谢君豪我以前不认识,但看完这个我觉得这反派相当可以了,我很喜欢,疯狂打call(老实说是为数不多白发不傻B而是有范儿的真人角色)。大场面秉承了港片一贯的高水准,如果不是爆米花那个档口因为疫情关了,我能一人就着这电影干掉一个铁桶的。

某驼没看过前作,就是个吃瓜群众,所以本文应该不涉及和前作的接续性评价,不过也很好的证明了没看过第一部不影响这一部的理解。

说说让我惊讶的点吧!我在海报看到刘德华、刘青云和倪妮的时候以为倪妮在本作中饰演的又是那种港式经典的前女友或者刻骨铭心却痛失丈夫的女性,然后影片会主打刘青云和刘德华的对手戏,就像《无间道》或者《江湖》那种质感_(:з」∠)_

没想到倪妮居然挑大梁承担了一半潘乘风行动逻辑的反转职责(另一半是谢君豪饰演的反派男一马世军)!

我坐在那儿看到电影后半前面一对情侣,男的在打哈欠,女的眼含泪花,频频拍向身边男友的肩膀(注:我看电影选的七点四十那场后半已经将近九点)就想:

终于女性观众的购买力已经辐射到最“直男”的警匪港片了吗?

我看有评论说倪妮这个角色戏份重是为了讨好大陆观众,我感觉比起讨好大陆观众,更像是为了在女性观众市场分一杯羹而做的调整。毕竟作为一只母驼,我也得承认虽然打刘青云的兄弟牌我可能也会感动,逻辑上也更通顺,但总感觉差了那么一点,而为了爱情改变自己,甚至牺牲自己生命是任何时候都让女性感动的“万金油”。

可是我还是感觉到了导演身为男性题材创作者最后的倔强,也感受到了刘德华可以把戏份给倪妮(转变原因)但是反转的任务还是要在自己身上的美好心愿,更感受到了刘青云就是海报上印得大,其实他就起个误导作用,人物做得比纸片还薄的无奈。

影片还是花了一定篇幅介绍刘青云和潘乘风(刘德华饰)两人的警队战友情的,还把另外一半反转设在了潘乘风童年挚友马世军身上。

这开头看着是要让潘乘风在做一个有良知有担当的拆弹警察和一个满足个人愤怒宣泄的反社会通缉犯之间做抉择,其实男主内心的对决的诱因却在后半摇身一变成了爱情和社会主义兄弟情之间做抉择。好在爱情(良知)赢了,不然女观众得多失望啊!

但是,这个讨好女性观众做的不够彻底啊!

女性想要的警匪片应该长这样:

香港警队拆弹专家潘乘风(刘德华饰)虽然行事不羁,但因为拆弹屡立战功眼看就要晋升,拥有理解他又美又飒的警队之花庞玲(倪妮饰)的他是警队每一个人羡慕的对象。一直暗恋庞玲的警队同事刘青云偶然得知了潘乘风要晋升的事实,在一次任务中,他本来能救潘乘风,却选择了离开,导致潘乘风炸断腿。事后,潘乘风在颁奖仪式上大骂警队无情无义后离队,刘青云上位,不但升职加薪拿奖章,还趁虚而入得到了庞玲。潘乘风事业爱情双双陨落,开始反社会,找到发小马世军开始搞事情,然而庞玲表面向刘青云妥协其实却一直想办法让潘乘风官复原职,她找到陈sir提议让潘乘风去卧底,并趁一次爆炸潘乘风失忆的档口篡改了他的记忆。得知此事的刘青云当然坚决反对,他表示潘乘风以前当警察时候就行事偏激,谁也不知道真的让他融入恐怖组织以后他是会跟着他们混,还是会选择回头是岸,不能把宝压在一个已经“疯”了的人身上。庞玲陷入纠结,她确实也不能保证潘乘风会按照她的想法成为卧底,若潘乘风立场出现问题,她无疑是放虎归山,还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强援。马世军看到发小归来自然是很高兴,但随即发现他和以前不一样,他察觉到是庞玲“搞的鬼”,他找人对潘乘风进行了催眠,制造了早在潘乘风炸断腿之前庞玲就和刘青云曲径通幽的假象,并提供了刘青云知情却仍让潘乘风炸断腿的假证据。潘乘风质问刘青云是否炸断腿是他设计,刘青云因愧疚而来的不置可否的态度让潘乘风相信马世军说的才是真的,决定炸掉世贸大厦,但心中残存的一丝疑惑让他在千钧一发之际告诉庞玲提前躲避。没想到庞玲明知有爆炸还是出现在了世贸大厦,她通知警方处理炸弹同时找到了潘乘风,并在最后一刻登上了有大卫的列车。潘乘风在和庞玲的对话过程中发现马世军原来早就在怀疑他,他给他的炸药和说好的不一样,爆炸时间更短根本来不及逃离。刘青云在直升机上得知庞玲也在列车上慌得一批,下令强行救人,却被庞玲喝止,庞玲坦诚了自己操控了潘乘风的记忆,但自己爱他是真的,也从未背叛过他,并且决定和他同死。两人的手紧紧相握,列车飞驰,再来个接吻啥的。刘青云无奈在陈sir的命令下,潘乘风的反水提示下决定炸桥。他目睹两人在车上炸成一朵烟花,香港得救。刘青云想起之前任务时的自己,开始扪心自问是否如果当时断腿的是他是否一切都会不同?次日报纸表彰功臣,有英勇殉职的庞玲和带头制止大灾难的刘青云,潘乘风的名字却无人提及。与此同时,潘乘风再也不能登录的网络页面上,角落显示1friend request,刘青云再次领奖,看向远方天空眼带泪花。(The end)

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我通篇BB下来就是没有刘青云角色的名字,我是真不记得,好像是姓董?_(:з」∠)_.....倪妮的名字倒是提了N多遍,庞玲这个名字在电影中出现的频率仅次于潘乘风→_→

又及,我其实不介意看纯爷们儿的港式枪战片,或者黑帮片。如果我想看言情片我会直接选部言情片来看(虽然可能会导致对象更打哈欠,但是我没有对象→_→)。不过这次尝试从票房丰收上看可以说是很优秀了。毕竟人家拍片也不能就讲情怀,剧情反转和角色设计已经很不错了,尤其是国产影片在没有抄袭的情况下原创剧情能这样已经很好了。疫情期间都不容易,推荐大家去贡献一下。

【以上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可能是我们在共享一个大脑】

狗头保命,喝了几杯疑似不知所云,祝好。


user avatar   mu-rong-che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近五年最佳港片,和《无双》并列双璧!

首日的豆瓣8.1分、猫眼9.4分,实至名归!

邱礼涛导演职业生涯罕见的上佳发挥,刘德华这位主演兼监制的贡献当然巨大。

从头到尾的各种特效,打斗、追逐、枪战,各种大场面,十分过瘾,达到至少是接近好莱坞一流大片水准,

文戏上同样上佳,刘德华、刘青云、谢君豪几位影帝自不必说,都是很稳定地演技输出。

本片的剧情设定十分大胆,甚至别具匠心:

一个业务能力优秀的行业中坚,遭遇沉重打击后,变得极端偏激,仇恨社会,和另一个志同道合的亿万富翁,一人出钱一人出力,合作建立了一个恐怖组织,意欲消灭人类,清理地球,认为这样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并作为组织的策划者,言传身教发展了很多恐怖分子,制造了很多令人发指的反人类恶行。

然而,此人之后却因为一场意外,在亲友的感召下,幡然悔悟,重新选择了正义与人类一方,毁灭了自己一手建立的恐怖组织,阻止了一场灭世之灾,为此献出生命,获得了灵魂上的救赎。

——这不止是《三体》叶文洁,也可以是《拆弹专家2》的刘德华。

在永铭华语电影史册的《无间道》系列,《十面埋伏》《天下无贼》《投名状》《门徒》《通天帝国》这些演技已臻大成后的一流作品后,年近60岁的刘德华,终于又给广大影迷奉献了一部可以进自己职业生涯前十名的优秀作品。

因疫情缘故,明年金像奖推迟至后年一起举办,但凭借这部展现了自己全方位演技的“大男主”电影,刘德华依旧毫无悬念地锁定金像影帝提名,并极有可能兑现他在今年金鸡奖典礼上的承诺,提名明年金鸡影帝(比今年双封金鸡影帝的那位,强太多……),

此前香港男星被内地奖项表彰,便是成龙获得金鸡奖影帝,刘德华获得华表奖影帝,这仅有的两例,足可见他被主流电影界的认可程度。

笔者大胆预测,刘德华甚至有希望拿下明年金鸡奖,成为历史上首位三金影帝(金鸡奖、金像奖、金马奖)全满贯得主。

女主角戏份虽不是太多,但人设非常好,有情有义、当机立断、事业为重、自我独立的女警官,近年华语片里少有的完全不拖后腿、反而成为男主角人生关键转折点的非花瓶角色。

倪妮终于拿出了《金陵13钗》出道之后、9年来最好的一次演出,影后moment高光时段有了,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她在去年金鸡奖上,表示要“带着作品来”的决心。

她绝不是“谋女郎”中拖后腿的一员,绝不是只会混时尚圈忘了本职工作,同样也是一个业务能力过硬的演员,这次倪妮的表演,就和《无双》张静初的演绎可以说各有千秋,同为内地女星在港式商业片的顶级发挥。上次张静初提名了金像奖与百花奖影后,那么,这次的倪妮,同样配得上权威奖项的影后提名。

可以说,本片比《反贪4》《扫毒2》加起来更好得多,如果说这两部各拿下8亿、13亿票房,成为近年来票房最成功的港片,是沾了2019年市场火爆、观影需求强烈、同期对手太弱的光,

那么在疫情之后、电影市场遭遇重创的2020年末,《拆弹2》的质量,完全配得上15亿以上的票房,相当于去年市场大扩容、疫情爆发之前的20亿以上票房。

联想到刘天王当年那些经典之作,如果在现今首映的话:《无间道》30-35亿,《无间道3》10-15亿,《天下无贼》15-20亿,《狄仁杰通天帝国》10-15亿,相信都没什么问题。

差一点的可能就是《十面埋伏》和《投名状》,6-10亿,不是说这两部本身质量不好,但故事本身与结局设定,降低了观影愉悦感和重刷热情。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刘德华再次证明,他的辉煌演艺生涯还远远未到终点,1个多月后,春节档他主演的又一部大片《人潮汹涌》(搭档肖央)的期待值,又提高了。

看看年近花甲的刘德华、过了50岁的郭富城、古天乐,是如何二三十年如一日的自律与敬业,努力保持颜值和身材,至今仍能得心应手地饰演三四十岁的中年人,和20~30岁的小姑娘演恋爱戏,依旧让观众们丝毫不觉反感的,

再看看最近某历史大剧,某位40岁内地男演员,去演实际年龄13岁~20岁的角色,极老态的妆容扮相,更直接把直接剧中饰演他母亲、实际年龄36岁的女演员,从“母子戏”变成了惊悚的疑似“父女戏”……

对比香港影坛这些“常青树”的敬业和自律,不得不说,同年龄段的许多内地中年男星,确实是在市场大扩容下如鱼得水,在我们广大观众对他们的厚爱下,过得太舒服了,

不掩饰了,我说的就是某山争,某月駦……对比他们年轻时的颜值,只能让人叹气,演技再好,再接地气,身材如此,能想象他们如刘德华一样,饰演《拆弹2》男主角这样的中年精英男性么?——如果想成为刘德华一样的影坛常青树,而不是趁时下的火爆捞几年快钱,还是要多节食、多运动啊……

《拆弹专家》这个系列,第二部电影比第一部更胜一筹的质量,和注定成功的票房,也标识着又一个港片系列ip成功打造了。香港电影在打造系列ip上的成熟工业流程,仍是值得内地电影虚心学习的。

本片也是国庆档之后、贺岁档前期,各类质量平平的大制作影片、《赤狐书生》《紧急救援》《神奇女侠2》,票房一个接一个惨败后,整个院线和市场最渴望的救市之作。就不知后续上映的其他影片,是并驾齐驱,实现双赢,还是让本片一枝独秀,领跑整个贺岁档了。


user avatar   mai-xiang-bao-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但凡看过尤文一场球,都不会提出这么个问题来。

也只有C罗才能在这种情况下还能稳定输出一个赛季三十个球左右。

要是给梅西这么个教练,本坦库尔皮亚尼奇这种中场,内德维德帕拉蒂奇这么个建队策略,巴萨的阿比达尔和巴托梅乌每年花几亿给梅西引援都被梅西给炮轰下台了,阿涅利内德维德帕拉蒂奇那还不被梅西和粉丝给辱骂成历史的罪人啊。

梅西这些年欧冠年年惨案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自己散步导致的。

哦对了,皮亚尼奇现在就在巴萨呢,球都踢不上。

C罗一句怨言都没有,每场比赛也都尽心尽力了。不是C罗拼的那两个进球,意大利杯也要被国际米兰给淘汰了。

除今年以外,尤文欧冠淘汰赛所有的进球都由C罗包办。今年皮尔洛为了保欧冠资格过度使用C罗,导致C罗疲惫不堪,从16-17赛季至今,C罗的出场时间竟然年年在递增!

没有C罗这29个进球,本赛季尤文连欧冠资格都没有了。


user avatar   ysrul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皇家马德里球员 @克罗斯 在(早于2020年12月的某一天)接受采访时谈到了欧洲超级联赛的话题,他表示:“球员只是FIFA和UEFA的傀儡;欧洲超级联赛不是好主意。”

@克罗斯 在采访中表示:“很遗憾,我们作为球员并不能决定什么。我们只是国际足联和欧足联的傀儡。如果有球员联盟,那我们不会踢欧国联或者去沙特阿拉伯踢西班牙超级杯。”

“这些比赛就是想着尽可能地挣钱。但是当事情是好的一方面时,我也愿意支持这样的东西。在有欧冠、世界杯和欧洲杯的情况下,这些已经是顶级的赛事了。”

“从体育角度说,欧洲超级联赛会很有趣,因为只有顶级球队,比赛评分估计会很好。但是大型俱乐部和小型俱乐部之间的差距将进一步扩大。这并不总是意味着更高、更快、更强,甚至也不能挣到更多的钱。”




  

相关话题

  《寄生虫》是否是揭韩国伤疤的迎合西方的辱韩电影? 
  《天国王朝》是一部反宗教的电影么? 
  为什么说《指环王》是一部经典之作? 
  如何评价电影《我和我的父辈》吴京执导的《乘风》单元? 
  《飞驰人生》里张弛赛前受损的车真的能一晚上修好吗? 
  人生有哪些必犯的错误? 
  2019《小丑》,为什么看完有种幼稚的感觉? 
  如何評價電影《蝙蝠俠:俠影之謎》? 
  《咒怨》讲的是什么? 
  有什么人物说了一句台词让人一下肃然起敬或突然让人同情喜欢上他了?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回形针PaperClip最新一期《麻醉医生如何让你活着醒来》的评论区出现大量麻醉医生?
下一个讨论
重庆一高层突发火灾,女子从 13 楼翻窗逃生坠亡,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正确的避难方式是什么?





© 2024-05-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