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是不是人越长大越自私? 第1页

  

user avatar   asura-3-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题货不对版了。

先按题目走流程:人不是越大越自私,任何生物的自私是生存本能跟年龄没关系。

你打一落生就知道哇哇哭找你妈要奶喝,几岁就哇哇哭找你爸要玩具,二十来岁哇哇哭跟对面姑娘说你就从了我吧我对你好还不行么,三十几岁跟老板哇哇哭说给涨点薪吧日子过不下去了宁是我亲爹……

人在各种年龄段不同的场合,通过包括但不限于哇哇哭的手段,向自然界索取资源,向社会索取资本,向同类或者异类索取精神慰藉的行为,都是汲取天物滋养自己的生存本能,可归为广义自私。

一旦这个行为尺度,超越道德尺度,就会被评价为狭义的,外人口中的自私。

但这个真是本能,用自私这词不好听,因为咱都提倡大公无私么对吧?所以我认为,公里公道中性的看应该说:

人类都倾向自利。

有人驳我,说不对,各种年代都有层出不穷的英雄人物,捐款,舍房弃地,抛妻别子的……给世界做贡献,这不是反例么?

此非返例也。

人跟人追求不一样,当一个人被时代的风向标改变了追求的方向,精神获利重要程度大于物质价值的时候,他们确实会这么干。

而他们这种行为的目的,是精神的满足,是表彰和荣耀,是铜版纸奖状和作为劳模返乡时候,敲锣打鼓的迎接队伍,是驴车头上挂的大红花。

这也是一种自利行为,只不过是从物质世界跨越到精神世界的,近乎于宗教式虔诚的虚拟自利而已。

形式变了,本质不变。

好,上边把自私简单说了一下,望诸君客观看待人性这一面。不逆天枉法的前提下,这种自私行为有时候是人进步的动力之一,你有了攫取更多资源的欲望,才更有开拓世界的动力,就这么回事。

下边说题主描述的具体案例。

这不是自私,是人与人距离的界限感。

一个人走到另一个人心底,距离有多远?

大概有你从海平面,潜水到深海海底这么远。

你越往人心里潜,海面上阳光反射的浮光掠影越少,黑色暗幕越浓。同时,海水带来的压强,越大。

因此,人与人贴到很近的距离,就如同在海底给你建了个屋子住,你看到他的黑暗多过光明,甚至他给你带来的压力是无处不在的。

然后你就开始反思,心说这人本来好好的,咋了解深入了这老坏呢?

抱歉,其实对方看你,也是一个德行的。

无人内心不是布满荆棘。自毁与伤人并驾齐驱,压制与受制海天一色。

你看你说的例子,就贼拉明显:

父母关系,恋爱关系这种社会距离感非常近的,你难受的不要不要的。朋友关系这种相对远一点的,你觉得舒坦。

这便是因为,朋友关系你走进了他心海的浅海区域,而父母恋人,则是你们彼此潜入了对方的马里亚纳大海沟。

于是便导致,你和家人横眉冷对,和爱人拔刀生死,却和路人笑颜如花礼数有加。逻辑看起来不正常,仔细想想真正常。

因此,古人说君子交,淡如水。这个理儿我们通常理解为友人社交,事实上,应用到亲密关系里,往往淡如水的距离感,能给关系特别近的人带来舒适感。

父母子女之间不必使用辈分伦理压制,恋人爱人之间不必完全西子捧心,接受对方有一些秘密,才是全权接受对方的表现。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舒服的距离就想放风筝,你逼近我一步,眼瞅就要踩我红线警报拉响了,那我就自觉退一步,咱俩保持安全距离。

这不是光为了我自己好,也是为了你好。

嗐!落笔千言,回头一看,知易行难。

哪怕你真的认可这种安全距离,但当你特别在乎一个人时候,还是忍不住想扒开了拿着显微镜使劲往里边瞅几眼。

自利是天性,距离感难把握就不是天性了?

so……听说过很多大道理,却鲜有人真的过好这一生。

悟道容易,修道难呐……


user avatar   libiub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MOO的老VIP用户路过...

MOO可能是国内唯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音乐APP",它和其他音乐APP最大的不同在于,当你打开MOO之后,更像是在探索了一个包罗万象的音乐世界。

时至今日,数字音乐发展到百家争鸣的今天,我们除了听歌,似乎并没有通过其他方式了解过这个世界最前沿的音乐是什么、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音乐资讯是怎样流通的、除了各大榜单和短视频火爆的口水歌我们还有没有别的选择、作为一个普通音乐爱好者该如何进一步探索音乐世界?这些问题几乎是每个人喜欢音乐的人都将面对的问题。

如果不去面对,很可能你将会被算法牢笼培育成一个习惯于被动吸收流量音乐的傀儡,机械式地收听流水线的作品,惯性地透过热门评论解决惰性的思考,最终,你好像听了很多音乐,又好像什么也没听。

因此,MOO的出现或许会通过这些因素破除信息茧房:

1、透过产品设计来弱化播放器属性,提炼呈现有效可读的音乐资讯内容;

2、淡化明星流量的制霸效应,原来脱离娱乐属性的音乐也可以异常丰富多彩;

3、淡化商业影响,不设音乐打榜功能,强调多元个性引发的音乐思考。

那么,究竟能否使国内用户的流行音乐审美习惯和单一刻板的惯性思维得到改善?

说一下我的感受(仅供参考)~

先说视觉设计:

它剥离了传统音乐APP的固有形态,用“可听”、“可读”、“可感”、“可思考”概念触碰用户。UI设计更加沉浸化,使用中性色调更易于用户专注于音乐内容本身;同时将内容栏目、电台节目、音乐人交互的部分进行封面图突出,不同属性的模块会通过不同样式的封面进行呈现区分,基本上省略了文字注释,用图形化解决和用户之间的默契。这就像你看到被咬了一口的苹果,就立即明白它是苹果公司的logo,而不是还得在图标底下写一串名称。

MOO给我最大的视觉感受就是"沉浸感"很强,它可以使你更容易将注意力停留在音乐内容本身,甚至你极有可能和我一样忽略掉底下的音乐播放条...

除此之外,功能交互更加简洁明了,每个可播放的模块均有播放按钮,这种设计的好处是让你清晰地知道哪些内容可以"听",哪些内容可以"看",而不是像有些APP为了诱导用户点击不提供内容可视化预览,导致你必须点进去才知道是什么。

上述的设计逻辑更具通用性,更易于广泛跨语言流通,简单来说就是MOO的界面连不懂中文的人都能看得懂,今后如果开放国际版,我丝毫不会感到意外。

最后说说MOO专栏

一周音乐简报

还真就是一周音乐简报...每周一期,国内外的音乐资讯、音乐版历史上的今天、音乐剧/影视配乐的信息、老外是怎么用音乐玩社交的等等。有一说一,过去我个人会在国外rss订阅相关的音乐新闻,但是,必须由自己整理筛查真伪,很费时间精力,这玩意儿现在就给我省了巨大的时间成本,给MOO一个好评~

和女孩聊音乐

很酷的栏目,唯一缺点是"不定期"... 它侧重挖掘年轻个性的女性音乐人的心声,她们并不知名主流,有的是乐手,有的是幕后创作人,有的是音乐教培从业者。

比如最近一期的雷雨心,她是音乐圈子里常见的女孩,但又是日常生活中很少见的女孩,你很难想象雷雨心上午会去菜市场和一群老头老太太买菜抢鸡蛋,下午她又在和朋友聊天文地理量子力学...

这种刻板场景的反差,加上采访中聊到雷雨心职业身份、社会身份、家庭身份的交错,你能深刻感受到一个从事音乐的年轻女孩是怎样工作生活的,同时,她又是如何应对主流社会对自身的评价和对未来事物的探索。

对我来说,和女孩聊音乐更多提供了深入了解年轻音乐从业群体渠道,相比主流靓丽的美幻封面,我更喜欢这种真实邻家接地气又有真本事的女孩,她们才更值得主流社会的推崇与肯定。

不失眠电台

关于失眠,我经历过"郭德纲陪我睡",也经历过"周杰伦陪我睡"和"读小说陪我睡",MOO在此又给出了另一种答案:不失眠电台陪你睡。

失眠痛苦吗?或许吧,与其对抗失眠带来的困扰,与其一个人面对孤独漆黑的夜,不如在电台里倾听来自大自然的白噪音或者治愈心灵的音乐,每个孤独的灵魂都应被音乐温暖问候。

然而不失眠电台的缺点也很明显,节目时长太短,平均20分钟的节目就想把小可爱们哄睡着?作为一个前音乐电台制作人,建议MOO的电台制作团队能深度研究一下中国年轻群体的睡眠时长、入睡所需时间、失眠的原因,可能会让电台更好。

写在最后

内敛却丰富,极简却精致,小众却走心。

如果你是发自内心地热爱最纯粹的音乐,想探索最前沿的音乐,了解音乐人和这个行业在发生的事情,MOO可能还不够好,但不得不承认它的品质在国内音乐APP中领先,希望它能一直保持初心下去。




  

相关话题

  民族劣根性是否真的存在? 
  是不是人越长大越自私? 
  人在什么情况下成长最快? 
  随心所欲的活是不是很自私和不负责呢? 
  孩子正常成长过程中,表扬鼓励与批评惩罚哪个作用更大? 
  为什么最重要,最珍贵的东西往往会被人们视而不见? 
  我对任何事物都没有兴趣了,我是不是长大了? 
  滥交是人类天性的一部分吗? 
  #帮助青少年对抗抑郁在地智慧征集#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曾如何被陪伴温暖过? 
  滥交是人类天性的一部分吗? 

前一个讨论
会计、金融、经济、管理就业已经差到如此程度了,相关专业招生为何还未崩盘?
下一个讨论
和我妈约着逛超市,她私自还拉了两个我不熟的阿姨,我生气不去了,是我的问题吗?





© 2024-07-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7-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