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美国和苏联在科研领域尤其是在尖端科研领域学术氛围相对浓厚,并能吸引和留住大量的人才? 第1页

  

user avatar   huo-hua-de-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单纯说钱多,我是不认同的。下图是私立大学正教授的一般薪酬

美国越好的大学,教授们的薪酬就越高。给教授薪酬最高的大学是哈佛大学,他们年收入集中在230500美元。其他常春藤名校教授收入略低,但也集中在20万美元年薪以上。大多数学校教授们的收入也都集中在15万美元左右。

公立大学正教授收入稍低,下图是公立大学正教授平均薪资

美国公立大学正教授收入同样很高,其中最高的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教授们,他们的平均薪资在184500美元左右。总体分布在12万到18万之间。

副教授和助理教授收入一般是不会高于正教授的。副教授年薪大概分布在10万到15万美元左右,而助理教授的年薪大概在8万到12万美元左右。

觉得美国大学收入高,是站在中国人的角度,把美元收入乘7,感觉美国教授一年收入70-80万人民币,非常有钱。其实站在美国人的角度,收入根本不算多高,赚美元花美元,购买力根本没80万人民币那么强。很多普通学生毕业进谷歌脸书微软亚马逊,轻松就达到甚至超过教授收入了。

美国教授能力很强,跳槽去工业界,收入轻松翻倍,为什么不去呢?(去的也不少,但这些人都是在学术圈成名了,才去工业界兼职,也根本没有放弃学校的职位)为什么学校能用相对低的收入网罗住这些最优秀的人才,这才是最有趣的问题。

分享几点自己的看法吧。

  1. 薪资不敏感:大多数科研工作者对薪资并不敏感,只要收入足够买房买车,生儿育女,有良好的福利保障,高薪便不会有太高的吸引力。
  2. 去中心化的胜利:美国很多名校都在小城市(中心化程度低),房价低,高校收入让教师们足够住上大House,安居乐业。而这点在中国就比较困难,越是好学校,越在大城市(中心化程度高)。而大城市的房价并不是高校能够掌控的,高校也没办法开出能够匹配房价的高薪(少数顶尖人才通过国家的四青配套可能可以在北上深买房),这自然会使人才流出。
  3. 学术自由:越是优秀的人越不想被人管着,这是基本规律。相对宽松自由的工作和科研环境,对顶尖人才绝对是有吸引力的。对这些人,搞科研的灵感来了,加班加点干一个月都没问题;但是被人逼着996,一星期也不行。留在学校,就图个自在。
  4. 去行政化:不是说美国高校没有行政体系,但美国高校的行政官员更像是帮老师们拉钱拉项目的角色,而不是老师们的管理者。就像我上一条说的,越是优秀的人越不想被人管着。我觉得这方面,中国可以改进。完全的教授治校也不适合中国国情。学生需要管着,思想政治领域的教师需要管着,但对做基础研究的理工科教师完全可以放宽松一点,给更多自主权,毕竟为了自主创新嘛。
  5. 科研的精神享受: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搞科研是有精神享受的,作出一些独一无二的研究,成就感爆炸,精神上的奖励真是无与伦比的。这也是很多最顶尖人才热爱的科研的根本原因。这点比较复杂,例如有一群好同事,下课就能楼下找个咖啡屋,聊一聊各自领域最新的进展,聊着聊着就会心潮澎湃,回去说不定就想出一个好idea,这是非常爽的事情。总之,就是美国在营造这些创新和科研氛围方面做的很棒,这也是很能吸引人才的第一个地方。

user avatar   excalibur-11-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远的不说,美国科研人员的收入能买得起房子,安得起家;苏俄更是直接分房,古拉格里的劳改犯突破科技难关照样授勋,咋比?

顶着房贷的高压搞科研,神仙也得转行炒房去。


user avatar   cui-james-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科研从业者的一个特点是对薪资相对不敏感,只要收入相对生活成本是小康的,福利保障全面,家庭没有后顾之忧。就不会刻意追求高收入。

相对的,科研人员对时间和工作内容自由度要求很高。虽然做起实验可以3天3夜不睡觉。但是你要我每天996绝对没门。

另外一个重点是,科研人员会被最前沿的项目和最天才的头脑吸引。对喜欢科研的人来说,在Yan LeCun的手下亲自见证deep learning从概念提出到大规模工业应用的乐趣绝对比每天在IT大企业对着电脑调AI模型参数高得多。尽管后者的收入可以达到前者的3-4倍。

美国的第一个优势是从二战开始,搜罗到全世界最强的学术天才。这些大牛对全世界的年轻人才又具有虹吸效应,直接导致美国在学术领域长期的几乎不可挑战的绝对优势。很多专业最强教授和最前沿的研究都在美国。你想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只能去美国。

第二个优势是从欧洲就开始的学术氛围。教授在学校里具有绝对话语权,只要把教学任务完成,想研究什么都可以,没有人管。只不过因为现在很多研究太消耗资源,一些想法基于科研经费有限制不能推进。这个也是中国现在在学术上能进行一点追赶的最大底气。

第三个优势是美国高校的收入和生活成本。50、60年代的时候美国有意识的在远离高生活成本都市的小城镇建立了一些科研中心和高校。这样高校教授的相对生活水平是很好的,也并不需要开很高的工资。但是这个优势现在也开始有点动摇了。

反过来看我们就看出差距了。我们高端人才的积累还太少太少,只有少数几个领域我们摸到世界前沿。生活成本问题更夸张,我们的顶尖好学校都在生活压力最大的一线和准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的好学校像中科大、哈工大、兰州大学、西交大的相对实力都在下滑。这种生活成本的挤压对科研人员极不友好。就连韩国都知道把KAIST建到远离首尔的忠清南道去。不然就得学香港新加坡阿联酋,把高校教授的工资调的很高,让他们没有生活压力。


user avatar   eric3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是给足够的经费和学术自由,但是自由其实简单,难的是有了自由以后认真搞研究而不是搞些邪门歪道,压榨学生灌水捞钱。

西方文化下教士阶层(牧师,学者,律师,记者等)确实更自律一些。西方修来世的文化下,从事教士类职业的人大多是不那么在乎钱,更在乎名声和精神追求的人。

西方教士阶层以“牧羊人”自居,自视甚高。他们知道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是教士的立身之本,所以圈子里的人会互相监督,以维持圈子内的氛围和对外的形象。

不过这种制度也有缺陷,一个是社会中有这种气质的人毕竟是少数,所以西方学术圈要发展就必须从异族中招募这种人。另一个是教士的精神追求一般比较形而上学,他们喜欢的研究方向不一定符合整个社会的需要,容易跑偏。第三,这种自律氛围总是会随着时间被腐化,不过在西方文化下会慢一些,能撑个几十年。

中国照搬了西方的以同行评议、同行自治为基础的学术制度,又没有西方的教士自律文化,有自由无自律,结果就是这副德行。

想要彻底解决必须搞出一套适合自身文明的科研评价机制,以社会需要制定结果导向的评价标准,不能依赖教士自治。


user avatar   miao-miao-bu-li-n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资源多,家底厚。

我不说待遇如何,实际上科研人员对待遇没有那么敏感,在美国学术圈的待遇也并非是各行业最好的。当然有答案说了很多学校不在大城市,这样占了低物价,低房价的好处,这个我是比较赞同的。

至少2000年以前,美国的基金资助还是很宽裕的,这样就让科研人员敢于创新,因为有失败的冗余度。科学这玩意,计划不出来,往往是东边不亮西边亮,资源多家底厚,试错的余地就比较大,有钱就养的起这些人。当然现在美国也不行了,所以美国的学术氛围一定程度上不如上个世纪。

我国人口众多,需要钱的地方很多,所以学术界在以前其实一直很穷,2010年以前一个面上基金也就十几万吧。现在宽裕了一些,当然比起美国还是有较大的差距的。

另外什么文化啦,制度啦之类的当然也有影响,这方面可以建设和改进。

最后说,科研这行业非常忌讳内卷,恶性竞争,现在我国搞得具有我国特色化的预聘制度是在割韭菜。由于科学具有上述所言无法计划,东边不亮西边亮的特征,所以割韭菜割狠了,人跑了(此处不仅是跑出国,也包含跑到别的行业去),下次再想搞,人就回不来了。恶性竞争还会导致科研项目不允许失败,所以你猜结果会怎样?


user avatar   zxia-14-6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认为因素很多,因人而异,但是普遍性的因素有两个:

  1. 能获取更丰富的物质基础。目前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留在美国,意味着超低物价和相对较高的薪水。人才也会考虑投入产出比的,这么多年的苦读,都希望能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另外,由于美国高端产业发达,在大部分产业上,能给人才提供更高的职位,竞争力极强。
  2. 能站在更高的学术平台上。目前,世界500强高校美国最多,留在美国意味着起点不同,更偏向学术前沿。同时,多年累积的软硬件资源和人力资源(吸引了全世界最好的学生和博后),为取得科学成果提供了保障。此外,相关政策更加完备,产学研沟通更顺畅,为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了便利。

这两条因素都与美国的综合国力息息相关。美国之所以强大,其科研领域的强大是是关键部分;反过来,其他领域的强大,又促进科研领域的强大,相辅相成。但是,一旦其综合国力衰弱,也会反过来影响其吸引高端人才,从而走向负反馈道路。


user avatar   veritat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地球大气中的云”整体上不符合学术界现在使用的任何生物定义,但是云中有一些微生物存在。

地球微生物跟随每年升入大气层的数亿吨灰尘、大量水汽和人造污染物加入大气环流,蔓延至平流层顶到电离层中部;少数微生物长期生活在卡门线外,俄罗斯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外表面发现的海洋微生物证明有极少数地球微生物自然到达近地轨道[1]

美国科学家曾经从加勒比海、美国内陆和加利福尼亚上空一万米高度的空气里收集到来自314个物种的数万个微生物样本,计算显示一万米高的对流层里每立方米空气存在约5100个细菌细胞、数十个真菌孢子,其中60%以上的微生物是活着的。普遍发现的17种细菌包括可以代谢草酸的类型,大气细颗粒物和水滴里的草酸可能允许它们在大气里活跃地生存。

在云的高度存在比这还要多的微生物,它们可以参与天气活动。微生物的大小与结构允许水蒸气在它们周围聚集成小水滴或冰晶,进而形成云。就是说,云中不但存在微生物,有些云还是微生物造出来的

地表存在的致病微生物也能被热带气旋带到云里长距离漂流。热带气旋作为大型耗散系统可以谈一谈Lyfe之类天体生物学上的生物定义。

参考

  1. ^ 俄罗斯火箭不经过海洋上空的低层大气,基本上没有可能夹带海洋微生物到达近地轨道

user avatar   si-nei-zheng-d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分析这个问题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衡量。因为珠三角有香港的特殊关系,以及面积体量等各种方面的不同,这里我主要拿京沪来举例。

第一,周边基础

首先明确一下,北京周边只看石家庄以北的城市,上海周边只看苏南浙北。于是就能发现北京周边北有燕山,西有太行。题主所谓的“还不及中西部的大中型城市”,其中绝大部分处于这片山区(甚至北京本身就有2/3的面积处于山区),外加自古便是慷慨悲歌的兵家必争之地,故而河北经济发展水平在北京没有成为首都的时候就是落后的。而上海周边则是天堂苏杭,外加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鱼米之乡并非边疆要塞。因此,在没有上海的时候长三角便是富甲天下的地区。打个比方,北京是在贫民窟长大的,而上海是富二代。

(珠三角也是一样的,广东也是个多山的省份,于是就有了珠三与非珠的巨大差距。这样的差距在大平原省江苏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第二,两地政策

现在我们假定北京、上海发展现代经济的目标都是建成一座可以带动、反哺周边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那么北京、上海在建设核心城市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个先“吸血”(政策获益),再“反哺”(带动周边)的现象。

因此,我们来看看的“吸血”吧。人所共知,北京是49年后受到政策倾斜最大的城市,而上海则是当仁不让的老二。但如果把时间轴的原点从49年挪到辛亥革命,那上海将是中国近代受到政策优惠最多的地方。从大上海计划到后来的工农业剪刀差,从“中国的王牌“到浦东开发,无一不说明这点。因此,上海的”吸血“比北京早了几十年。所以理论上相应的”反哺“就会早几十年。我们可以拿苏州园区的建设对比唐山曹妃甸,基本上就是这个时间差。

最后还有一点很重要,如果说当下京沪两地的政策获益还可以比较的话,那江苏与河北的获益就不可同日而语了。江时期大量的政策倾斜几乎可以说是集全国之力发展长三角(发展中部三角、打造成渝经济圈、以及振兴东北这都是后来的事情了)。所以出现了很多搞笑的事情,比如作为中国科技中心的北京有大量的科研成果等待卵化。而这些叫“清华科技园”、“中关村科技园”之类的卵化机构居然不在河北或者天津,反而去了长三角的无锡苏州。这就越发加剧了两地的发展不均。

第三,产业结构

上海是中国的工业中心,而考虑到交通问题,北京则主要发展服务业。这样一来,上海在产业升级的时候更加适合给周边地区“反哺”。而北京则没有太多的东西可以外放了

第四,人文思想

江南人民的商业头脑自古就是中国翘楚,并且和经济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而河北大部分人至今没有摆脱小农经济的影响。另一方面,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奋斗精神也十分值得称道,而河北人民的生活相对闲适,更喜欢享受生活,比不上四川,但我看也差不多了。虽然,“奋斗”和“享受”这两种生活态度不能说有优劣之分,但必须承认不同的态度对地区发展有着实际且不同的影响。

综上,结果就是:基础好并且有优惠政策和商业头脑的江浙地区,更早的接受了上海更多的反哺; 基础相对差并且又没有政策优惠和商业头脑的河北地区,更晚的接受了北京较少的反哺这样一来就有了今天的局面。

最后来个私货:我认为如果北京不是首都或者只是单纯的政治中心,那么河北可能比现在还差。毕竟不论从地理位置还是资源条件来看,河北几乎都是中国大陆临海省份里最差的,甚至不如一些内陆省份。


user avatar   Aberdeen-AB24-5SX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家知不知道特斯拉每次回应说的“后台系统显示一切正常”、“后台显示踏板踩得清”里面所说的“后台系统”是什么意思?

特斯拉的意思是说,你在特斯拉上面的一举一动,从你说的每一句话,你的每一个动作,你的体重身型,你的每一次油门和刹车踩塌,你用特斯拉听的每一首歌,特斯拉车身上每个录像机的内容,全部上传到特斯拉公司,特斯拉公司可以任意调用。

我在美国大科技公司也做了一段时间,这种监视用户一举一动的烂事也被迫做了不少。我跟你保证,美国没有一个科技公司没有在做侵犯用户隐私的事情。对,一个都没有!


而特斯拉和谷歌之类的普通美国科技公司有什么区别呢?特斯拉和普通美国科技公司的区别是,特斯拉老板马斯克非常受美国统治阶级和军工系统的信任。马斯克的另外一个公司SpaceX是美国航空航天局和美国军方的承包商。马斯克可以说是美国第一大军火商。

也就是说每一个特斯拉用户的性格、习惯,都尽在美军掌握。每一台特斯拉,都可能成为美军在中国的全角度监视摄像头。你买的每一台特斯拉,可能都会变成在中国大地上的一台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抵制特斯拉,人人有责。


对了,忘记说一件事。你们知道为什么刹车踏板“踩不下去”吗?因为很可能刹车踩不踩得下去,踩下去了有没有用,甚至油门踩不踩得下去,方向怎么控制,都是特斯拉的程序决定的。到时候要是美国准备向中国突袭,直接让你们车毁人亡再撞死几个行人都可能。

什么,你说美国不会伤害平民?请问你忘了美国是唯一一个使用核武器的国家吗?请问你忘了美国用核武器一次无差别杀害几十万日本平民了吗?请问美国现在忏悔了吗?现在向原子弹受害者道歉了吗?

什么,你说日本是坏的,中国是好的?很可惜在美国统治阶层的洗脑之下,普通美国人不是这么认为的:




  

相关话题

  为什么美国人不爱存钱? 
  科学家做过哪些匪夷所思的实验? 
  欧美不是很看重契约精神吗?为什么还会允许工人罢工? 
  要在学术会议上做口头报告,但觉得自己的设计太简单,怕被怼,怎么办? 
  如何评价耿冠军死于新冠? 
  中央情报局(CIA)真的会做制造恐怖袭击、插手毒品交易之类的脏活吗? 
  历史上白种人不是被称为丑胡吗?为什么现在这么推崇白人长相? 
  美媒曝特朗普政府发布中共党员及其直系亲属赴美旅行新规,将签证有效期缩短至一个月,对此你怎么看? 
  为什么冷战时期,在美国领土上的俄罗斯间谍是由FBI管的?而不是CIA? 
  如何看待美国感染人数超150万?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尤文联赛冠军数能甩双雄那么多,而欧冠冠军数却和米兰差那么多?
下一个讨论
500元/平的鹤岗,为啥没家家户户都住上500平的别墅呢也仅仅只需要25万呀?一辆车也不过这价钱?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