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感觉就是:终于有了对抗平庸的底气。
又到一年出分时,几家欢喜几家愁。自己是二战才上岸,也经历过一战的失落,所以还是想通过述说一些自己的经历,来给大家分享欧气,或者加油鼓劲。
二战出分时的感觉依然记忆犹新。
出分当天刚好是老妈的生日,家里亲戚都在。万一没考好,想想都是一个尴尬的场景。可以查分的时候,一起考研的研友把查分链接转发给我,鬼使神差看了一眼手机,放下筷子,准备偷偷进房里查分。
老妈太懂我,她悄悄走进来,小心翼翼地问:“你出成绩了?”至今我都记得,她站在我身后,把手放在我肩上,呼吸比我还小心。我点开链接,顺着页面查找自己的考号。
第一眼看到的,是考号紧挨着自己的那位同学的成绩,分数不是很理想,心理咯噔了一下。再次确认了自己的考号以后,我说,“385分,排名第2,老妈,稳了”。
记得老妈当时眼泪刷就下来了,给了我一个拥抱,然后去客厅给大家报喜。她说,“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礼物”,钢铁直男老爸也红了眼眶。
但其实前一天晚上,和老爸一起去给老妈买生日礼物的时候,老爸还说:“我和你妈从来没有想过,我们家的儿子能考到这么好的学校。所以明天你愉快地过个生日,然后出去找工作吧”。
二战复习在家看书时,我经常能感受到空气中氤氲着一种就快剑拔弩张的气氛。老爸是军人出身,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执行力强,他忍受不了他孩子二十好几,还天天待在家里。很多时候,在他看来,我只是在以学习为借口逃避现实。
有个好好的工作还脱产复习、二战的是北大、周围已经有朋友结婚生子、原本清晰的人生路线突然拐弯、走在小区里邻居天天问在家干啥又不好开口...
复习时所有的压力,都是靠《燕园情》来排遣:“燕园情,千千结,问少年心事,眼底未明水,胸中黄河月。”
毕竟在速食时代,没有人理解你为啥放着常规的路线不走,也没有人会理解你的理想,更何况是“想努力去探索知识的边界”这种“不着调”的理想。
所以考研的结果确实是出乎意料,当时终于把一口憋了两年的气吐了出来。
最终结果出来后,我们4个一起备考新媒体研究院的研友,相约去院里领通知书。
那天在P大南门口,我听见小歪老远就喊我的名字。他们站在初夏树木斑驳的阴翳里,都是青葱的少年模样。
人生最美妙的感觉之一,莫过于和并肩战斗的“战友”,在顶峰相见。
其实自己从小并没有多么自命不凡,但总归有一些微末的、值得庆祝的胜利。大多时候,我有切实地想过,要做点不同的事,在中学一成不变、大学自由散漫和毕业后一眼能看到头的日子里,去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
或许是许多男孩子都有一个必经的过程,那时候的自己,把做些不一样的事情,当作抵抗平庸生活的武器。但和漫画中的中二少年一样,日子如流水般过去,自己也拿不出底气和实力,让别人以及让自己相信,自己可以不同。
所以当体育场里响起《燕园情》,师兄师姐唱响那句“眼底未明水,胸中黄河月”时,自己心里还是感慨万分。
在P大学习和生活的日子里,我不止一次地以为,是名校光环的加持,让自己变得有底气。
可后来我发现自己错了,至少,自己错了一半。考研只是人生中的一个环节,真正让自己能够有勇气面对琐屑生活的,是那些备考至深夜时看过的晚灯,和早起时天空还是鱼肚白色的清晨。
或者说,不是“不一样”的结果让自己变得更有勇气,反而是自己独行的过程,让自己变得不再害怕未来和未知。
这个过程告诉我,未来再碰到新的、未知的、具有挑战的事情,我可以去解决它,或者实现它。
高赞回答里有一句话,说“人生有三个阶段:认识到父母很平庸、认识到自己很平庸、认识到子女很平庸”。但人生最可怕的不是认识到平庸,而是明明碌碌无为,却安慰自己平凡可贵;所谓的光辉岁月,也并不是上岸后的闪耀日子,而是无人问津时,你对梦想的坚持。
二战考研前夜是平安夜,当时在笔记本写下了一句话。临近开考,一战失利的感受和焦虑像洪水涌来,但写完这句话,自己突然变得心安。
如今看来,即便是二战也失败,这句话肯定也会在漫长的岁月里,温和、持续地给予我力量。我把这句话送给大家。
如果你成功上岸,那么由衷地祝福你,好好享受属于你的欢喜。
但倘若事与愿违,不必惊慌,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探险。哪怕是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无论是脑袋里的知识,还是备考时光在你气质里留下的烙印,请坚信,走过的每一步都会在未来给予你回馈。
Every step counts。
我今年没考。
但我兄弟考了。
这个兄弟是真兄弟。
我觉得对不起他。
第一年他说要考复旦,我劝他考北大。
初试差北大线3分。
他的个性签名改成了:
谁知道我看见这话心里多难受?
初试就差三分啊!
谁都不知道他在考研前已经疯魔成了什么样子。
除了我。
他一周的睡眠只有15个小时左右。
平均两天4个小时。
就这四个小时还得需要安眠药来强行入睡。
这是努力的样子。
但不是正常的样子。
他跟我讲:我根本睡不着,我只能学习。
是的,他睡不着的时候,都去学习了。
我作证。
他用大量大量的努力,想要去弥补天分上削微的不足。
这个努力,是从大一就开始的。
我们有一个共识:
高中成人,大学成材。
高中学会努力,大学用努力成就自己。
我食言了,他坚持了。
在大三要考研的时候,我跟他聊天。
我说:我就本校了,能考上我就念。
他说:我现在目标是复旦,我觉得我很可以。
我就开口提了:你觉得复旦都不在话下,要不考虑考虑北大?
这句话是我这辈子都会去后悔的话,我真对不起他。
他回我:北大还是很有压力的,毕竟竞争太激烈了。
我激他: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呢?真要考上了,光宗耀祖。
他笑笑说:我要是说考我妈肯定支持我的。但是北大是真的挺难的。
我告诉他:你可以考虑考虑,我也不知道你的能力,要是可以咱就试试。
后来很长时间就没联系。
那天我主动给他打电话。
没打通。
后来他回电我,说是已经不带手机学习很久了,在准备冲刺北大了。
我说加油,跟他多聊了两句。
原来他给我回电那天,考研班那个地方整体停电了,他正好趁等来电这个时间段跟我聊两句。
他也没讲多么困难,也没说多么艰辛,只是讲自己全身心投入努力冲刺。
我听他说了不少,不过也就十来分钟,来电了,他就去学习了。
后来,他因为失眠,跟我聊了很多。
那是一个人面临崩溃的表现。
我劝他不要把自己搞崩溃。
他说:我知道,要坚持住。
到后来,失败了。
他的心情缓冲了很久才恢复过来。
那已经是2020年的四月份了。
他告诉我,冲刺复旦。
他进了江西的某个考研班。
背负着家庭的压力。
家里除了他妈妈已经没人支持他考研了。
他又一次信心满满。
而今天,出成绩了。
他的动态换成了:
自闭中,勿扰。
我的眼泪哗哗的流下来。
如果我当初没讲那句话,他是不是研一的上学期已经过完了,即将要迎来研一下学期了呢?
考研的人啊,心中酸甜苦辣又有谁知道呢?
我兄弟差复旦初试线4分。
大概就是他英语答题卡没涂上的那几个吧。
他决定再来一年。
我答应给他支撑一年生活费。
他没钱了,我工作了,支援的起。
希望他一定上岸。
意料之中。
最后一科,当我浏览完试卷的时候,我就知道悬了。
真题里没有过的题型,
60分,论述题。
只能凭印象简单答几句,然后胡乱编造几句。
当然,怪自己,
揪着那十几本参考书看了又背、背了又看,
著作本身却没看过几本。
所以你问我看到考研成绩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首先是那一丝侥幸没了,
其次是觉得,意料之中,
然后是可惜,
最后是觉得,对不起我家人。
就没了。
说来可笑,我曾想象过无数次我查到分数,
然后做作地坐在窗边,
看街上行人往来,或许天上还有孤鸟飞过,
心里乱七八糟糊作一团——
至少让家人看起来我很伤心吧。
可是我没有,
我只是默默查了成绩,然后就坐在客厅,打下这些文字。
琢磨着,打完,就告诉他们,
外公外婆,妈妈,我没考上;
爸爸,姨妈,舅舅,我没考上。
然后再上床,能睡着的话,睡一觉。
出分前一周,
在街上,我舅还问到我,有没有做两手打算,
我才第一次告诉家人,
应该会二战,但他们是否支持,对我很重要。
他没有犹豫,他说,
如果,如果没有考上,你想二战,我完全支持,你爸妈,我,家里完全可以负担。
我又想起去年暑假开学前,
那是我第一次觉得坚持不下去。
当时我在房间收拾行李,
收着收着就觉得自己很累,很烦躁,
站在那里,眼眶就有些发烫。
我舅本来打了招呼去上班,过一会儿又折回来,
没有站在我房间门外,
而是在墙外,没有让我看见他,
他说,
别给自己那么大压力,一切要以身体为重啊。
我眼泪就掉下来。
你们对我越体贴,我他妈就越担心自己不争气啊。
我的家人,真的完全让我没有后顾之忧。
可越是这样,我越觉得辜负。
我考研待在家里的时间,主要是2月到5月底,以及20年的暑假。
这半年左右的时间,
我家里几乎没有让我做过任何家务,
吃完饭收拾桌子,他们就把碗抢过去:你去看你的书,我们晓得来。
想扫个地拖个地,他们就把扫帚抢过去:你去做你的事,我们晓得。
甚至有几回,泡了衣服、袜子,看书看着看着忘记了。
等想起来的时候,发现它们已经晾在外面,
这是我15年没有过的待遇了。
我觉得安心,又觉得焦心。
还有,每天饭后,我妈或外婆会端来削好的一盘水果,
也不说话,开门,放盘子,关门。
还有,封小区期间,每家两天只能出去一次,
有一次量没估计好,午饭只有几块肉,
外公把肉都夹在我这边,他说,
我们吃不吃无所谓,XX一定要吃好!
我觉得难受,痛并快乐。
考研前,我看考研经验,
他们说哭啊什么的,
我还笑,至于吗。
那时我才知道,
流的眼泪,不只来自学习。
所以你问我看到考研成绩什么感觉,
我就除了自己有些许可惜外,
就真觉得对不起我的家人,
我哪有能耐心安理得地接受他们的照顾,
心安理得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心安理得地做几乎半年的「巨婴」?
要是我考上了,还好,
至少有个交代,至少还能自我宽慰。
可是没有,
他们半年的细心照顾,什么也没有。
我想起有天饭桌上,
外婆讲起她做了一个梦,
她说她梦见我考上了研究生,带她去学校参观。
我当时还想着,
外婆,那天不远了。
然而,然而。
乱七八糟说了这么多,有些偏题。
抱歉。
最后,也只能祝成绩理想的各位加油学习,继续深造;
成绩不合预期的各位,好好调整状态,作出清醒的决定。
翻到了考研前一百天开始的,每晚的倒计时打卡视频,
以及考研前三天,考研教室的照片。
成绩单也贴上来吧。
和家人聊过了。
他们也都支持我二战。
希望明年给大家带来好消息,谢谢大家。
我觉得大家都散了算了。
提问者号称专业的,看看人家多少视频专栏和回答。
这个提问不过是人家明知故问而已,你认真回答了弄不好还转手就被这“专业人士”拿去当作自己的东西了。
标准答案是:你就不该让孩子带去。
我觉得大家都散了算了。
提问者号称专业的,看看人家多少视频专栏和回答。
这个提问不过是人家明知故问而已,你认真回答了弄不好还转手就被这“专业人士”拿去当作自己的东西了。
标准答案是:你就不该让孩子带去。
我觉得大家都散了算了。
提问者号称专业的,看看人家多少视频专栏和回答。
这个提问不过是人家明知故问而已,你认真回答了弄不好还转手就被这“专业人士”拿去当作自己的东西了。
标准答案是:你就不该让孩子带去。
我觉得大家都散了算了。
提问者号称专业的,看看人家多少视频专栏和回答。
这个提问不过是人家明知故问而已,你认真回答了弄不好还转手就被这“专业人士”拿去当作自己的东西了。
标准答案是:你就不该让孩子带去。
我觉得大家都散了算了。
提问者号称专业的,看看人家多少视频专栏和回答。
这个提问不过是人家明知故问而已,你认真回答了弄不好还转手就被这“专业人士”拿去当作自己的东西了。
标准答案是:你就不该让孩子带去。
1、烤箱:容量不低于30L,功能上至少可以做到单独控制上下管温度
2、厨师机:喜欢烘焙,不建议购买面包机,想做懒人版简化版面包的可以考虑,直接买厨师机,用处多,可以揉面团,打发奶油,打发鸡蛋等等。
相对便宜些的厨师机千元以内可以满足基本家庭需求。当然预算够的话可以买性能更好的。家用的,几百元,几千元,上万元都有。
3、电动打蛋器:电机尽量皮实一些,太弱的机器使用多了电机会烧。不过要在分量和性能间做一个平衡,好的电机内部铜等金属材料用料足,但提起来的手感很重。
比如,我最后添制的,太沉了,手提打时间久了会酸,所以有时候偶尔还会用原来的小机器,那个轻巧。
后来的机器,动力不错,打发蛋白速度快,不过价格也贵,够买之前的三个了,算是各有利弊吧。
4、手动打蛋器
5、厨房秤
6、橡皮刮刀
7、打蛋盆两个:盆深一点更好用,打发不容易飞溅。
容量建议2~3L,一大一小最好,其中一个大一点的盆,建议容量不小于3L。这主要是在做全蛋打发时,体积会膨大的很大,如果6蛋的配方,2.5L满足不了要求,3L都会满满一盆。
材质建议不锈钢,虽然视频里经常看到玻璃容器,那是为了视觉效果,实际用的时候,玻璃容器还是很沉的,举起来远不如不锈钢容器轻松。
如果有个盖的就更好了,可以做为面包发酵容器来用。
8、擀面棍
9、毛刷:硅胶易清洗,棕毛感觉上更健康
10、隔热手套
11、6寸8寸活底蛋糕模各一
12、带盖吐司模一个
1、烤箱:容量不低于30L,功能上至少可以做到单独控制上下管温度
2、厨师机:喜欢烘焙,不建议购买面包机,想做懒人版简化版面包的可以考虑,直接买厨师机,用处多,可以揉面团,打发奶油,打发鸡蛋等等。
相对便宜些的厨师机千元以内可以满足基本家庭需求。当然预算够的话可以买性能更好的。家用的,几百元,几千元,上万元都有。
3、电动打蛋器:电机尽量皮实一些,太弱的机器使用多了电机会烧。不过要在分量和性能间做一个平衡,好的电机内部铜等金属材料用料足,但提起来的手感很重。
比如,我最后添制的,太沉了,手提打时间久了会酸,所以有时候偶尔还会用原来的小机器,那个轻巧。
后来的机器,动力不错,打发蛋白速度快,不过价格也贵,够买之前的三个了,算是各有利弊吧。
4、手动打蛋器
5、厨房秤
6、橡皮刮刀
7、打蛋盆两个:盆深一点更好用,打发不容易飞溅。
容量建议2~3L,一大一小最好,其中一个大一点的盆,建议容量不小于3L。这主要是在做全蛋打发时,体积会膨大的很大,如果6蛋的配方,2.5L满足不了要求,3L都会满满一盆。
材质建议不锈钢,虽然视频里经常看到玻璃容器,那是为了视觉效果,实际用的时候,玻璃容器还是很沉的,举起来远不如不锈钢容器轻松。
如果有个盖的就更好了,可以做为面包发酵容器来用。
8、擀面棍
9、毛刷:硅胶易清洗,棕毛感觉上更健康
10、隔热手套
11、6寸8寸活底蛋糕模各一
12、带盖吐司模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