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每天坚持看书两小时能否真的提升自己? 第1页

  

user avatar   li-xiang-1-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基本不能,你要读书,最好还是真的需要书中的内容来达成明确的目的,例如读椭圆曲线的算术就可以懂椭圆曲线的算术;但有些人是抱着“提高修养眼界”之类的宽泛目的,那就很容易迷失在书山文海之中找不到方向。


user avatar   wei-lai-yi-lai-57-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结论:可以,但效率偏低。那怎么高效提升呢?

第一步:明确知识储备

首先明确一点:知识是有类型的。

第1种类型:通用型知识

它没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大家都能读懂,而且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也能派上用场。

比如:时间管理,知识管理,人际沟通,理财,商务礼仪等。

这种类型的,就是提升你综合能力的,读这种类型的书,肯定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己。

第2种类型:专业型知识

它有比较强的专业性,和你的职业能力挂钩。

比如,编程类、运营类、产品类的。

这种类型,就是提升你的专业能力的,可能读得越多,并且能更多地实践,你的专业能力也就越强。

第3种类型:底层学科

它没有很强的“工具性”,但是这种知识,是很多知识的源头,有的甚至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比如:物理学、概率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这种知识掌握得越多,看待这个世界也就越通透。

如果说,“通用型知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下限,那这种类型的知识,就是一个人的上限。

OK,现在请你对自己这三种类型的知识打分(满分10分)

比如,你打出来的分数是:

通用型:5分
专业型:6分
底层学习:3分

那就意味着,你可能是一个在某个领域有自己特长,但是通用能力一般,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洞察能力比较弱的人。

这个时候怎么办呢?

那就看你目前的工作和生活是什么状态了。

你想突破自己的专业能力,或者让自己涨薪,那你就继续攻读「专业型知识」,
如果你想把自己的底板打厚,那就去读「通用型知识」,
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衣食无忧了,纯粹想拔高自己的上限,那就去读「底层学科」。

所以,先对知识有个大致的分类,然后再评估自己在各种知识方面的情况,是提升自己的基础,否则就是为了看书而看书。

但对于自我提升而言,看书就是通过吸收知识,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产生更多积极影响,那在这个过程中,肯定就要“排优先级”,而“排优先级”的基础,就是对自己的知识储备有所了解,以及对知识的类型也有了解,否则,你就像没有作战地图,乱打一通,那最终的结果,就是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真正的“质变”。

相反,只有当你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情况,适合在这种情况下看什么书的时候,才能最大限度提升读书的作用。

那到这里为止,我们算是解决了「读什么书」的问题了,接下来我们来聊聊,怎么读。


第二步:明确读书方法

读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认知效率”。

如果是“通用型知识”,那最好的阅读方法,就是“快速通读”,花最少的时间,先大致通读一遍,明白这本书里,大概讲什么内容,有哪些方法是最适合自己的,然后快速记录下来,能用的就马上去用,千万不要在这种书上,花太多时间。

为什么?

因为,这种类型的书,充其量就是帮你夯实底板的,你精读这种书,就有点浪费时间和精力了,所以对于这种书,要达到的阅读目的,其实就两个:

1、知道它讲了什么
2、知道有哪些方法是可以直接拿来用的

做到这两点,就OK了。

如果是“专业型知识”,最好的吸收方法是:

第一遍:通读
第二遍:刻意练习

通过短时间内快速通读,让自己知道,这本书大概讲什么,是否符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需要,然后就是要靠一点一点慢慢练习。

就像是练武功秘籍一样,你得一层一层慢慢往上练,如果你连第一层都没有达到,就去练第二层,那肯定会让自己“走火入魔”,或者根本就练不上手。

那所谓刻意练习,简单来说,就是根据你现有的能力瓶颈,找到这本书对应的章节,然后严格按照书里的方法去操作,遇到问题了,就再把这本书拿出来翻一下,如果是顺利搞定之后,复盘的时候也再读一遍这本书,你就会有更清晰的画面感,也会更了解这种方法的原理和逻辑。

那当你把整本书,用这种方式磕下来之后,你才算是内化了这本书。

最后,是“底层学科类知识”,这种书,靠「悟」。

如果是心理学类的书,那你在看的过程中,就要反复去想,生活中的哪些场景,是应用了心理学上的哪个逻辑?

比如,谈恋爱、谈判以及一些商家的营销手段(这可能还会结合经济学)是用了心理学的哪个原理?

到最后,你会发现,很多“专业型知识”都是建立在这种“底层学科”的基础上的,当你掌握了越来越多底层学科类知识,而且越来越通透了,你对那些很浅显的书籍,就没啥兴趣了,因为底层学科就已经向你说明了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洞察了底层规律,技巧和方法都只是皮毛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说,这种类型的书,能帮你提升上限的原因。

OK,稍作总结:

通用型知识,靠看
专业型知识,靠练
底层学科,靠悟

第三步:运用和内化

只有真正懂得运用知识,这个知识才算是被你内化了。

那怎么运用知识呢?

1、场景法

比如你在地铁的窗外,看到了一张广告海报,这个时候,结合黄金圈法则,去思考:

Why:为什么这张海报引起了我的主意?它是因为摆放的位置,还是因为色彩的搭配足够好,再或者是其他原因?它用了哪些底层学科的知识?
How:它是怎么摆放的?是用上了什么样的颜色搭配的?如果是我,我要怎么把它做得更好?
What:这张海报传递的信息,达到的效果,我还能不能用其他形式去代替?

如果有一家沿街餐饮店,生意比其他家好很多,那也去思考:

Why:为什么它的生意会这么好?是菜品的质量好,还是服务好,或者是其他原因?
How:它是怎么做到这些的?有没有什么可参考和借鉴的?怎样让它更上一层楼?
What:它是一个什么样的品牌?服务于哪些人?

不断去思考,日积月累,你对这些知识的理解,自然会超过常人。

所以,场景法,就是通过外界的一切信息,去不断强化自己的知识,这也是运用知识最直接,最高频的一种方法。

2、任务法

尝试着,把书中的某个知识点,转化成可执行的“常规任务”,让它彻底融入自己的血液。

比如,之前我看了一本关于复盘的书,于是我就把它加入我的日常,形成了固定时间的复盘任务,无论刮风下雨,我都会去做复盘,哪怕只有一次我没有复盘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我都会很难受,总觉得有什么事情搁在心里一样。

这就是所谓的“习惯的力量”。

当你看到了一个知识点,把它转化成行动,再高频地重复它,时间一久,它就成为了你的一部分,这也是内化知识的最好的方式。

3、分享法

把你学到的东西,分享给别人,或者教会一个人,也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比如,在线下定期举办一些知识分享会,站到台上,把你最近学到的东西,用演讲的方式,分享给大家。

那在分享之前,你自然要把这个主题从上到下,从内到外,摸清了,吃透了你才能讲明白,在你分享之后,可能会有人问你问题,和你讨论,你还要帮他们解答,还要不断思考, 这个过程当然就是对知识的进一步强化和训练。

组团学习的效率,永远比单枪匹马高。

如果你实在没办法组团,那线上拉个群,也是个很不错的方式,可以定期把自己“输入”的知识,分享到群里,这样至少可以让自己有个“输出”的地方,还多了一个信息输入的渠道,那自然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如果你还会写作,我建议你也可以尝试着,用文章的方式,把你对一个知识的理解分享出来,这样不仅能加深你对知识的理解,时间久了,还能帮你建立起个人品牌。

所以,学会分享和讨论,用输出倒逼输入,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内化和运用知识的方式。

(因为篇幅的问题,关于转化知识运用和内化的方法,我有在公众号「都市乌托邦」里,写了一篇非常详细的方法《顶级的知识内化能力是如何炼成的?》有兴趣的朋友欢迎来看~)


最后,当你自认为,已经熟练运用一个知识了之后,别忘了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再看一遍那本书。

这时的你,可能就会对这本书有新的理解和认知,这就是知识的闭环:输入——输出——输入

所以,每天坚持看书两个小时,在自我提升上面,肯定多少会有,但如果是真正追求效率地读书,那就是:

1、明确知识储备,画出作战地图

2、了解读书方式,确定作战战术

3、掌握内化方法,让它为你所用

我是猫叔,感谢你的阅读。


user avatar   learingenglish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巧,刚好去年设置了一个目标:每天坚持看书两小时,卸载王者荣耀,少看社交网。

一开始是读了Make Time,利用设置优先级培养习惯的方法来促使自己少玩手机,节省时间来坚持读书。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安排好自己的读书计划,能读多长时间后出门(自己做早餐吃,读30分钟再出门),通勤安排能配合读多久的书(越来越喜欢搭地铁,因为方便读书),休息时间怎么安排能读点儿书,把完成读书目标放到优先级的第一位,每天必须完成。

效果不错,大概两个月后,基本上对王者荣耀毫无兴趣了,偶尔朋友要求聚会提前下载了开黑打几局,散步立即卸载,毫无压力。每天睡前看一下手机屏幕使用时间,把社交网APP设置时间限制。

但导向都是自律,克服拖延,实现目标。

突然节省出这样一大笔时间,能读以前没时间读的书,执行到200天左右时,有另外一番领悟:

阅读不只是接受信息,阅读是跟作者交流,是反思,是磨炼思维。一万小时定律可行的前提是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

  1. 跟人交流前要知道自己想得到什么信息,要在交流的过程中明白对方能提供什么信息,否则就是无效沟通。
  2. 读书前要明白自己想读什么,对什么话题感兴趣,对什么问题疑惑;阅读的过程中要反思是否解答了自己的疑问,是否帮助自己把问题拉到另外一个视野层面,是否解答了之前疑惑的问题。
  3. 要基于个人的疑惑跟问题来选择阅读方向,要在阅读的过程中有反思、总结、梳理,要举一反三,并且试着实践检验自己新接受的东西。

接触了一些积极心理学跟刻意练习方面的知识后,我开始有针对性的阅读,譬如我对习惯感兴趣,我读了:

  1. the Power of Habit
  2. Mini Habits
  3. Elastic Habits
  4. Atomic Habits
  5. The Motivation Myth
  6. Grit : The Power of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

作者有PhD,有记者,有基于个人经验总结的博客写手,涵盖脑神经学、发展心理学、行为研究方向等积累,讨论习惯的养成跟发展,特别启发人。解答了我很多关于自律、个人成长方面的问题,尤其对我工作中培训新员工特别有启发,我想通原来企业文化就是组织结构培养一致的工作习惯。

只要坚持阅读,就真的能提升自己。因为阅读没有玄学,它就是跟作者交流,你读不同的书,就是跟不同的作者交流,或许不是短期内立即能感受到成长,但时间稍长你就能发现你做决策的思考,跟人沟通的表达,人为处事的选择,都有变化,你还能反思到某一个点是被谁启发的。

这就是积极心理学的正反馈,一件事让你感到积极的收益,你执行它需要消耗的意志力就会降低,你继续重复,它变成你的习惯后你想拒绝反而为难了。于读书本身也会不断的精进提升,你会发现各个主题的书之间是脉络相连的,脑神经科学揭露的行为规律跟发展心理学的一致,你接触的越多,越能丰富、完整的看待你本来疑惑的问题。

这种反思会促使你对更多的书产生兴趣,主题越读越宽,好读书到乐读书。


“当一切看起来都无济于事的时候,我去看一个石匠敲石头。石匠一连敲了100次,石头仍然纹丝不动。但他敲第101次的时候,石头裂为两半。可我知道,让石头裂开的不是那最后一击,而是前面100次敲击的结果。”

这段话摘自Atomic Habits,阅读是成本最低的娱乐,稍微利用点儿“刻意练习”的策略,就能利用它提升自己,每天读2小时,我坚持了300天,真的能让人进步。

我的阅读计划本来只有30本左右,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添加,已经近百本了,经常是读一本书对作者提到的三本书都感兴趣。主题也会变宽,读了the Psychology of Money后我才醒悟:原来我脑子里默认的我肯定懂花钱是傲慢的幻觉,在很多方面我压根不懂理财;读了Your Money or Your Life,我才知道1999年大家就在反思消费主义、内卷了,并且有类似极简主义生活态度这种克服内卷的态度。

刚读了Reasons to stay Alive,我才知道原来抑郁症患者的“不想活”并不是“想去死”,而是“希望自己从未出生到这个世上来,不想受这种折磨”。他们也恐惧死亡,害怕伤害自己给身边的人造成创伤,他们只是无能为力,跟血淋淋是一模一样。

主题越读越宽,读了Thinking Fast and Slow后我才放松下来:有时候同样的一个道理,看英文觉得十分有道理,看中文却觉得是空话、鸡汤,我一直担心自己是崇洋媚外。读Thinking Fast and slow后才认识到,原来眼睛接受信息到大脑有两套运行模式,看母语,自动到连接更紧密的潜意识那套,本能自动的感性反应;看英文,因为非母语,需要大脑认真理解,就是理性分析的那套。就像同样的话,保安大哥讲跟领导讲,我们感受不一样,潜意识跟理性大脑两套思维分配不一样而已。

懂得这个道理后,就能更开阔的看待网上评论区的杠精,他们并非故意抬杠,很多时候他们只是自动的潜意识本能反应,如果换成他们的心上人或者朋友讲一样的东西,他们读到后大脑的反应是不一样的。

我有个同事,什么都好,就是怕写周报,每周五总是加班拖周报受折磨,我要等他周报一起交区域周报也不痛快。一直没找到好的沟通方式,数次讨论改变都不大,他是真心不习惯写周报,9分销售5分内务的那种,生平最恨PPT。通过今年关于Habits主题的泛读,我对团队管理产生了脱胎换骨的改变,让同事进步,只要帮助同事建立新习惯克服他的坏习惯即可,用好习惯战胜坏习惯。我给同事送了某个笔记APP的会员,一年会员才一百块钱,把我自己的拜访客户模板、商机收录模板都分享给他,找他review我自己写周报的习惯:拜访客户完,立即掏出手机简短记录下重点,竞争对手用量、价格、采购预期等数据,到电脑跟前后再写详细点儿,每天记录;到周五,就翻出本周的笔记,往PPT粘贴即可,是真实有效能跟系统拜访记录对应的汇报,这个task就能变成举手之劳。同事只是不惯用智能手机的这些APP,一旦接受,很快接受正反馈,建立起新习惯,我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还真正做到帮助同事了,价值bond,这种bonding连接起来的就能成为我独特的团队文化,通过建立一样的习惯来实现

理性让人类伟大,但理性有局限。读书能增加人的理性,减少局限性。



user avatar   jiang-yong-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就要看「提升自己」指的是什么了。

要提升什么,决定要看什么书;要提升多大,决定了要怎么看。

不然试试每天都看小学一年级语文书,两个小时里反复看同一页。

仿照《爱丽斯漫游仙境》里的内容说一段:

——我应该看什么书?
——那取决于你要获得什么信息。
——我获得什么信息都无所谓。
——那你看什么书都可以。

再也没有比漫无目的的思考更徒劳的了。


user avatar   ray-8-64-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总是觉得鼓吹华为,无脑唱衰苹果,我跟他科普苹果的技术和生态,他还不讲理,应该如何说服题主?在线求问,急。。。




  

相关话题

  你什么时候向命运妥协的? 
  如何选购男士洗面奶? 
  为什么这么多人转行做外卖骑手,是原本行业不好做还是骑手赚得多? 
  有没有价格一百元以下的好用护肤品? 
  如果中国真的打仗了,普通人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蓝猫的颜值可以有多高? 
  谈姐弟恋作为男方是什么感觉? 
  快走可以减肥吗? 
  你的日常搭配是什么样子? 
  如何看待赵鼎新的观点:“历史学和社会学是其它社会科学的母学科”? 

前一个讨论
什么待遇的工作,能让你接受996工作制?
下一个讨论
DNA的根本还是碱基,即便碱基有太多种组合,难道从古到今这么多这么多亿人里挑不出两个DNA相同的人吗?





© 2025-01-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